「少能鄙事」:青年孔子的底層生活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曲阜孔廟大成殿中的那個正襟危坐、戴著十二冕旒的帝王之冠的孔子,肯定是與孔子背道而馳的孔子。但是孔子到底是一副什麼模樣呢?尤其是青少年時代的孔子是個什麼樣子呢?可惜的是,因為他的「聖」與「神」,烙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只是一副老態龍鍾而又透著威嚴的樣子,這是晉朝顧愷之與唐朝吳道子給我們留下的形象。雖然顧愷之以其雄健的線條與明朗的造型,使得他筆下的孔子要比吳道子筆下的孔子生動許多,但終歸還是離真實的孔子相去甚遠。

臺灣畫家江逸子,曾經繪出了一個「溫和慈祥」、「善良德性」、「恭敬嚴謹」、「自奉節儉」,而又凡事「謙讓有禮」的孔子。這個孔子,當然散發著一種親切與平易氣息,但卻缺少了英氣。在孔子誕辰2557周年的祭孔大典前夕,中國孔子基金會頒布了一個據說可以作「標準像」的孔子,255.7釐米的青銅圓雕,國字臉,闊嘴,濃眉,長髯,是一個有著山東人特徵的長者形象。雖然設計者說要還原一個平民的孔子形象,但是「東方聖哲」的追求還是讓他與真的孔子有著較遠的距離。倒是吳門畫苑程宗元先生,專門為匡亞明先生的《孔子評傳》所繪的六幅孔子像,尤其是第一幅「布衣孔子三十而立像」,讓人覺得似乎看到了當年那個真正的孔子,並與筆者心目中的孔子有著某種契合。

青年的孔子,長得高大且透著一種少有的文氣,並不是如後來被神化的那種五官與身體的怪異形象。曾經親臨曲阜採集過孔子事跡的司馬遷,這樣描繪他:「孔子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周尺要小於現在的市尺,按周尺一尺折合現代公制十九點九釐米計算,則孔子身高為一米九一。可以想像,他既繼承了勇士父親的魁梧威風,又比父親多了一份沉穩秀氣。

這樣一個博學而又威武挺拔的青年,在十九歲時就娶了妻子宋人亓官氏。一年之後,孔子就有了自己的兒子。

那時的孔子在魯國已經有了相當的名氣了吧!不然,魯國國君魯昭公也不會專門派人送來祝賀的鯉魚。生活的艱辛、家境的困頓與自己渴望立業救世的理想,都會讓孔子對於當權者懷著一種期待。何況對於涉世未深的青年孔子來說,更會對於世事懷著某種美好的嚮往。於是他便為自己新生的兒子起名為「鯉」,字伯魚。國君的一條鯉魚,讓兒子連名帶字全派上了用場。或者,孔子的取捨,也正埋下了他坎坷而又悲劇人生的伏筆。

有了家室與兒子的孔子,就要在謀生與學習的路上,挑起更重的擔子了。

還在母親健在的時候,小小的孔子一定幹過很多貴族子弟不屑於幹的雜活,諸如掃地、打柴、推車、洗衣、挑擔等。但是他真正走上社會做事,卻要在母親去世之後了。家道中落,又沒有資格承襲官爵,這卻從另一方面幫助了他,讓他在艱難困苦之中學會了生活與做事的本領,堅強了面對困境時的意志,也鍛鍊出了承擔苦難與挫折的良好心態。同時,也讓他有機會能夠看到貴族與平民兩個階層的真實狀況,這也為他日後思考人生與國家的問題,提供了獨到的視角。「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吾不試,故藝」——我小時候貧窮沒有地位,所以能夠幹許多被人認為鄙賤的事,我不能出仕,所以才學到了許多技藝——(《論語·子罕》)。

結婚生子後的第一份工作,當是在魯國權臣季孫氏家裡任委吏。委吏就是管理倉庫的一個小差役。看似容易,做好卻難。他的前任就是因為管理混亂和有貪汙嫌疑而為季孫氏不滿。孔子並不嫌這個職位的鄙賤,盡心盡力,並讓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料量升鬥,會計出納,全部做得清楚明白。季孫氏想不到年輕的孔子竟有這樣處理事情的能力,就又委派了他第二份工作,做乘田。乘田也許比委吏還要鄙賤,因為這是一份管理飼養放牧牛羊驢馬等牲畜的小吏。身大力不虧,加之孔子肯動腦筋,晨夕飼養,牽出趕進,清掃洗刷,很快又把這份乘田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孔子並不忌諱談論自己曾經幹過這樣鄙賤的事情,他甚至還帶有某種自豪的口吻談起自己的這一段經歷。他說:「叫我管倉庫,我就把倉庫裡的帳目計算得清清楚楚」,「叫我管牛羊,我就把牛羊管理得肥胖強壯起來。」(「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孟子·萬章下》)

摘自:李木生《人味孔子》 河南文藝出版社

王勇

相關焦點

  •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反映出年少的孔子與母親相依為命的艱辛
    後來孔子知道這件事,就說:「太宰是知道我的呀。我小時候家裡窮,為了生活,所以學會了很多鄙賤的技藝。真正的君子需要這些技藝嗎?不需要呀。」我們看看《論語·子罕》原文,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 孔子其人知多少?——「吾生也賤,故多能鄙事」
    這樣的玩笑說法在我們面對像孔子這樣的聖人的時候,便不可笑了,越是聖人一樣的人物越值得我們去看看真實的模樣和人生。實際上,我們即使在選擇一種比較重要的生活用品時,也會考慮它的生產者,更何況是精神產品,而且是長期運用的精神產品。對於一個會影響我們一生的思想家,我們必須要有所了解,否則,這便是我們不思想造成的懶惰和失誤。
  • 大鏞說之字字珠璣:多能鄙事是粗鄙之事嗎?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
  •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論語·子罕篇》第九之六章: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譯文:太宰向子貢詢問道:「你們的老師是聖人嗎?他怎麼懂得那麼多的事情呢?」
  • 雲水閣讀書會第六十四堂 | 吾少也賤 故多能鄙事
    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注釋】1、太宰:周代掌握國君宮廷事務的官員。這裡的太宰,有人說是吳國的太宰伯嚭(pi匹),無可確考。2、縱:讓,使,不加限量。3、鄙事:低下卑賤的事情。
  • 孔子為什麼不同意子貢的「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的話
    何其多能也」,子貢答「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但是孔子聽說這件事後表示,「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孔子與子貢的對話,是在回答子貢認為自己的老師是:「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告知子貢不管是什麼人,都能學到文化知識,而且人的學問是學而知之的。你看我,青少年時期做過許多雜事,但那是因為生活所迫:吾少也賤,固能多鄙事。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是孔子說的,聖人的童年也很苦
    在其上,無數聖人學者建立起了中華文明的基石,而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就是被我們稱為孔聖人的孔丘,在中華文化的傳說中,聖人的出世和偉人的降生都會伴隨著上天的祥瑞之兆,所以我們理所應當的認為這樣人物在生活中都會順風順水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往往成就越高的人所經歷的苦難也是嚴重的,而作為儒家聖人孔子的童年過得其實並不是很幸福,所以當有人問孔子為何如此優秀的時候孔子回答「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 孔子的「有」和「沒有」值得借鑑,助你人生路上少走彎路
    01、孔子「有」很多才藝原文9.6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孔子聽到這種說法,說:「太宰知道我啊!我小時候家庭貧賤,所以學會很多不起眼的才藝。君子要有很多才藝嗎?不要很多的。」註:太宰,官名。縱,讓,使。解析:孔子小時候家境貧寒,地位低賤,為了生存很多事都要自己動手解決,可他不怨天,不尤人,而是通過生活磨練和勤奮學習掌握了很多才藝,使自己成為多才多藝的有用之才。
  • 散文丨孔子故鄉人
    到五十歲上,一個人經過五十年的折騰,就九九歸一啦,自己能實現的東西就落實了,達不到的或無能為力的,通通用天命來平衡,來解脫,是很有道理的。總之,六十,七十,現在八十、九十乃至一百歲的都不稀罕啦,每個年齡段註定有每個年齡段的說法。老百姓說的要知道天高地厚,就是這麼個意思吧!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 孔子不同於後世弱不禁風的文士,他力大無窮,能追得上野兔
    孔子巨型雕像孔子自己也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也許正是這些「鄙事」,不僅磨練了他的意志,也強健了他的體魄。孔子這個回答雖說是自嘲之語,但也說明他雖然是禮學大師,但對於射、御也頗為精通。《禮記.射義》裡還有一則關於孔子射藝的記載:「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可見孔子的射藝很精湛。
  •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當讀完張煒先生的這本《艾約堡秘史》,特別是讀完校園記、逃脫記、喜蓮和山福三篇附錄,腦海中嘎然蹦出了孔老夫子的話「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人類的歷史上,凡是做大事、成大業、立大功的人,都是從艱苦中一步步走過來的。而在艱苦中站起來的人,經歷了飢餓、逃難、家破人亡的痛苦,才有了豐富的人生經驗,才懂得世故人情。
  • 千古聖人孔子不為人知的六個秘密!
    孔子在中華民族的地位自不必多言,但鮮有人了解真實的孔子,今天筆者且從幾個方面,給大家說一說真實的孔子。孔子一生頗為艱難,三歲喪父,晚年喪子,且最得意的弟子顏回也早逝。我們現在考察孔子的生活,《論語》當為第一手資料。這本書,由其弟子、再傳弟子根據孔子平時生活、授課時的言論,編輯而成。
  • 青年踏尋孔子行腳在渝啟動
    (原標題:青年踏尋孔子行腳在渝啟動) 7月23日,第七屆孔子行腳活動重慶站開營儀式在西南大學銀翔實驗中學正式啟動
  • 孔子 自然知識淵博絕非「五穀不分」
    可以說,舉凡當時的糧農、菜農、果農、牧民、漁民、獵戶,以及山林、苗圃、園藝經營者所能涉獵到的生物種類,很大一部分都被《詩經》囊括了。 這很符合《詩經》產生的歷史真實,因為《詩經》中的作品大多來自民間,是孔子之前數百年間勞動人民生產生活和情感具體而微的藝術再現。
  • 解密:《史記·孔子世家》為何說孔子「貧且賤」?
    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因為這句話在「及長」前面,因此說的應該是孔子小時的事。「貧」是貧窮,說的是家境。「賤」是地位低下,說的是階級。總之是出身不高。孔子一家原是宋國貴族,但後來遷居到了魯國,屬於「外來戶」,所以家境不如以前。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一員猛將,據記載,打仗很勇敢,曾經有用手託起城門鐵閘的記錄,可見力氣之大。既然孔子父親好歹屬於「官僚階級」,這個時期孔家的處境雖然不如以前,應該也不至於太差。但在孔子很小的時候,叔梁紇就去世了。
  • 每天學點國學: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
    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 」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譯文】大宰問子貢道: 「夫子是位聖人嗎? 為什麼有這麼多才能呢?」子貢說:「他本是上天要他做的聖人,又讓他具有很多才能的呀。
  • 短短35個字,卻概括了孔子一生的變化
    這是是光源語文課歡迎關注、點讚和轉發孔子是我國先秦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稱為「萬世師表」的「至聖」。對於孔子這樣偉大人物,他的人生可以說是引得後人注目的,這不司馬遷就專門為孔子寫傳記,洋洋灑灑的一大篇。
  • 孔子說沒人理解他
    熟悉是因為我們時常可見,甚至公交車上都能看見孔子語錄,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背誦其中的篇章語句。陌生是因為我們或許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了解說這些話的那個人,從而也就可能對那個人說的這些話產生了誤解,包括孔子自己都說,「莫我知也夫」。  幾千年以前的孔子不會知道,幾千年以後會有人正在努力地了解他,並幫助其他人也一起了解他,比如學者傅佩榮。
  • 大語文古詩文賞析——孔子和《論語》
    兩千多年以來,生前寂寞的孔子被人們從民間抬到神壇,尊為材「萬世師表」、"聖人」煙燻火燎那麼長時間,他的真實面目已經模糊,讓我們拂去歷史的塵埃,目睹孔子的真面目:孔子生前,不過是一位不得志的書生,作為一位普通的教書先生、他的生活道路既坎坷又平坦,沒有做過什麼轟轟烈烈的事。然而,作為中國第一教師、他並非浪得虛名,他的一生功業就在於成就了一名教師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