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教育-240】二手校服的背後

2021-02-15 什麼王教練成長筆記

上周的文章中介紹了我做家長志願者售賣二手校服的經歷。那是女兒學校家校聯合會第一次舉辦這樣的活動,總體看來是一個巨大的成功。銷售收入大大超出了預期,這讓人意識到二手校服的回收和售賣是一件多贏的大好事!

回想這次經歷,在二手校服售賣活動的背後也折射出一些紐西蘭社會的樣子。

售賣的校服是從哪裡來的?很大一部分是家長捐助的,這是愛心的體現。誰家沒有舊校服呢?像女兒學校這樣13年一貫制,小學升了初中,初中升到高中,校服的樣式都是有改變。在紐西蘭有些專門經營二手校服的網站,家長如果在這些地方進行校服交易可以收取一些舊衣服的剩餘價值,但是自己要勞神耗時。如果捐給學校,有家校聯合會的人幫助處理售賣,收入返回到學校和家校聯合會,就是對學校活動的變向捐贈,可能發揮更大作用。

捐贈是持續性的。記得就在售賣期間,家校聯合會的組長叫我去「百寶箱」看看有沒有新的捐贈。到了一看,又有新的捐贈!是很大的一包,裡面有好幾件襯衫,還有幾件抓絨衫,還都挺不錯!

這個百寶箱是放在學校圖書館的一樓大廳牆邊的一個好看的箱子,牆上貼著一個標籤,寫著校服捐贈處。那個箱子是舊校服的固定捐贈點。

剛把收來的衣服整理好,從遠處走來一個穿著便裝(不是校服)的年輕洋人小夥,他手裡抱著一個大白塑膠袋,走到我們櫃檯前問,「你們還接受捐贈嗎?」我和旁邊的家長志願者異口同聲地說,「收啊!「話音未落,他就把那一大包衣服放到了攤位的桌子上,說,」好的,都在這裡了!「然後就轉身走了。

我開始收拾那個白塑膠袋裡的校服,有襯衫和褲子,足有六、七件之多!我想,這一定不是他一個人的,搞不好他有倆個兄弟。讓我吃驚的是那些襯衫都是熨燙得整整齊齊的疊好放在袋子裡面,可以直接進行售賣了!要捐出去的衣物經過這麼仔細的處理之後才捐出去是讓我沒有想到的。

有賣有買,這件事情做起來才有意義。售賣的衣服有了,有人買嗎?

活動之前,籌備組的判斷是應該有家長感興趣。經過兩天的售賣實踐,發現二手校服的需求量還是非常大的。什麼人來買二手校服呢?答案是各個族裔的學生和家長。

兩天之中來我們的攤位前挑選二手校服的有學校高中的學生,一個我認識的學校13年級的級長男孩就在攤位前看了半天,確認沒有自己想要的款式才遺憾離開。還有兩個洋人女生,也在攤位前流連好久。當然,買主當中,家長是主力軍。我看到了各個不同族裔的家長,紐西蘭本地的歐裔居多,但其他族裔,比如印度也有幾位。而且還有第一天買過,第二天又來的。

我們華人家長買二手校服的也不在少數。有孩子在學校讀了幾年的,還有初來乍到的。記得有一位剛到紐西蘭幾天的華人家庭,父母和孩子一起在攤位前挑選試穿,後來買了好幾件。他們說,要是知道有二手校服售賣,他們前一天就不買那麼多一手的了!

除了家長捐贈外,二手校服的另外一個來源是學校的失物桶。準備階段,我們幾位志願者家長拉著小車在校園裡轉悠,把失物桶裡面的衣物都收集起來,整理妥當,衣服上標有名字的,就按照名字交給丟失衣物的學生。衣服上沒有標註名字的,清洗乾淨後在某個時間地點進行展示,並通知學生和家長來失物招領,最後,無人認領的舊校服進行售賣,收入歸學校和家校聯合會。

在待售的校服中,還有好多雙襪子,我尋思著,誰會買二手襪子呢?可是在售賣期間,一位洋人爸爸改變了我的想法。

他帶著三個兒子來買二手校服,三個兒子從小學往上逐個年長。爸爸特有權威,嘴裡不停地指導著孩子,「你媽說你需要一件短袖襯衫,來試試這件!」過一會兒,對小兒子說,「這雙襪子不錯,你試一下!」那小兒子就乖乖地把襪子穿在了腳上,別說,看著還真不錯。新的襪子$10.5一雙,二手的只要$4,確實能省不少。只要不嫌棄,倒是不錯的節省開支的方法,也是做到了物盡其用。這讓我挺有感觸,能讓孩子上私立學校的家庭,家境應該算是不錯的,但他們也還是願意讓孩子穿二手校服,甚至穿二手的襪子,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還真不敢相信。

二手服裝在紐西蘭十分普遍。不光是在學校裡,一些著名的二手物品連鎖店都有銷售,這已經算是一種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我和太太都喜歡逛二手店,紐西蘭的二手店裡的東西滿足了我們很多喜好。太太時常能從二手店裡淘出她喜歡的瓷器裝飾品,我也時常能碰到一些我感興趣的二手書,小陶具,價格都是超好的。

太太從二手店淘到的瓷盤

Hospice二手商店裡待售的衣服

但是說到買、穿二手衣服,我們自己還需要一些時間調整,不過女兒倒是適應得快。她早就去過城裡的二手店買過二手衣服,還特別喜歡穿。這次校服二手銷售活動,女兒還託我幫她留意有沒有她能穿的套頭衫。遺憾的是套頭衫有不少,但沒有她的尺碼,只能下次留意了。

作者簡介

Sherman Wang - 在外企工作了二十年,曾任全球五百強美資企業中國區服務總監。因希望為孩子尋找更好的教育環境,全家移居紐西蘭。

Sherman創辦了提供教育服務的公司,並在奧克蘭理工大學教育系學習,獲得教育學士後文憑。

Sherman著有《更好的教育給孩子》一書。點擊原文連結了解更多。

聯絡請留言或發郵件至

consultingsherman@gmail.com。



相關焦點

  • 【紐西蘭教育-239】售賣二手校服的意外收穫
    今年的郵件與往年的不同,排在第一位的一個活動是二手校服售賣,這個活動在女兒學校以前還沒舉辦過。通知寫著:各位家長,30日和31日兩天,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在圖書館旁邊的通道,家校聯合會在那裡售賣二手校服,歡迎前來選購。售賣之所得款項將用於家校聯合會和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是家校聯合會的成員,提前就報了名為這兩天的售賣做義工。
  • 紐西蘭二手東東的投資
    她對二手店裡那麼多人在挑選二手服裝感到吃驚,說在中國,二手服裝是沒有人敢要的。我說在紐西蘭,每個二手店裡的二手服裝都來自大家的捐獻,很多人都會挑選自己合適的衣服,沒有那麼多講究,服裝如果能夠再生,無論是對環境還是對個人都是有益的。紐西蘭這的百萬富翁都會在二手店裡挑選他們喜歡的衣服呢。
  • 紐西蘭教育面面觀
    紐西蘭教育面面觀 紐西蘭的教育體系是沿襲英國的教育體系。
  • 日本二手中學女生校服被瘋搶:大尺度 更可愛
    每到畢業季的時候,有一種特殊商品成為大家搶購的對象,而它就是二手女中學生校服。日本中學女生的校服號稱全球最美校服,除了顏值高外,尺度也不小,女孩的短裙基本在膝蓋以上,而事實上這是女學生們自己選擇的結果,她們想要現代、時髦的校服(裙子做的短,看起來更性感可愛)。
  • 中國二手校服,在非洲卻成搶手貨,當地人:衣服很好就是過於神秘
    中國二手校服,在非洲卻成搶手貨,當地人:衣服很好就是過於神秘。我國其實每年都會有大量的衣服捐到非洲,因為非洲地區國家其實和我國關係也比較好。而捐贈過去的衣服,其實其中有很多會被當地的商販二次售賣,當然價格上也是非常的低廉的,而在這其中,其實學生的校服往往是最受歡迎的,基本上每次有衣服,校服總是被第一個掃光的。
  • 帶著三個孩子的離異媽媽,靠賣二手校服,從月入3000到年入6500萬
    孩子的尿不溼、奶粉、玩具、衣服,哪一樣不需要花很多錢,更別提孩子的教育需要花費更多了。很多人說,為母則剛,作為每一位母親,在生活中如果不精打細算,真的很難生活下去,尤其是作為離異的單親媽媽,一個人帶孩子,真是太難了!
  • 日本校服漲價怪中國人吃羊肉:牽強附會
    這篇報導的邏輯鏈條大致是這樣的:愛吃火鍋的中國人「爆食」羊肉,導致進口羊肉量急劇增加——中國羊肉的主要進口來源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農戶因此改賣肉羊而非產毛用的羊——作為日本學生校服材料來源的毛用羊減少——日本校服因此漲價。  然而經記者調查後發現,上述邏輯鏈條中的多個環節存在漏洞。  「難道羊毛也被涮著吃了?」
  • 探秘高顏值國際學校校服背後的奧妙
    校服似乎一直跟好看掛不上鉤,但是一提到國際學校的校服,大家無不交口稱讚,國際學校的校服絕對是校服屆的顏值擔當,而且對於展現學校高端的品牌形象這一功能而言,校服絕對功不可沒。那麼這麼好看的校服究竟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呢,它的背後又暗含哪些設計理念來體現學校品牌內涵呢,就讓我們跟著有著十九年校服設計經驗的哈芙琳設計團隊,一起來一探究竟,揭示國際學校校服設計背後的奧妙。
  • 校服:行走的校園文化符號
    一直以來,校服作為文化、教育、歷史的縮影而出現,成為社會的一道風景線。1.最古老的校服款式沿用至今世界上公認的校服概念來源於16世紀的英國,距今已有500多年。不過,校服並不是公立學校的傳統。該國政府相信校服是校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認為學生統一穿著校服可以培養其自豪感,鼓勵積極向上和遵紀守法的品格,也能幫助不同性格的學生建立更緊密的聯繫。2013年,英國政府教育署出臺了校服指導意見,其中提到,「在不歧視性別、種族、行動不便者及宗教的基礎上,每個學校可以自行決定校服款式。對於不穿校服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適當處罰直至開除學籍。」
  • 杭州一家長發起「校服共享」 校服循環使用或成新風尚
    近日,杭州安吉路良渚實驗學校的家長們自發建立「校服共享群」,在網上獲得一片稱讚。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54億人。按此數據推算,閒置校服的數量巨大。在關注節能環保的大趨勢下,除國家政策層面的鼓勵和支持之外,家長、學校等各方也在探索處理閒置校服的好方法。
  • 再窮不能窮教育,「天價校服」背後:工薪族孩子該讀「貴族學校」嗎?
    再窮不能窮教育,「天價校服」背後:工薪族孩子該讀「貴族學校」嗎? 近日,一些工薪階層家長,質疑貴族學校的「天價校服」:
  • 始於人,歸於人:校服的教育意蘊
    誇美紐斯《大教學論》中提及:「學校是青年男女接受共同教育,並對他們實施紀律教育的場所。」它意味著校服的目的,是通過對學生採用顯著性的可識別的穩定的符號,從而把學生按照其學校不同分離出來,並用這種符號來實現對學生的控制,培養學生的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和責任感。
  • 「天價」校服背後:家長委員會需要發揮更大作用
    「天價」校服背後:家長委員會需要發揮更大作用隨著開學季的到來,關於校服價格的問題也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該小學女生的校服共計有14件,定價為2480元;男生的校服共計有12件,定價為2380元。算帳:好校服其實幫家長省了錢校服具有教育承載意義,需要滿足所有學生的穿著需求,因此也決定了校服的定價不可能過高。
  • 非洲日記:非洲黑人穿的二手衣服,讓人覺得非常有趣
    在奈及利亞打工期間,當地有很多露天市場賣二手服裝。作為生活在非洲的中國人,我對二手服裝有些排斥。但是對當地非洲人來說,最大的樂趣就是到露天市場淘二手服裝。奈及利亞的二手服裝,大多數來自中國,服裝上能見到各種中國標籤和文字。走在大街上,讓人有種回到中國的感覺。
  • 紐西蘭小學入學全攻略
    是的,紐西蘭這邊也是按照學區劃分的。但是和國內不同的一點是,這邊只要是居住在學區內就行,租房和買房都可以。按照紐西蘭的法律: Childrenwho live in zone have an absolute right to attend the school那麼如何界定是否是居住在這個區域呢?主要看兩個東西。
  • 如何透過校服窺見教育全貌
    導語:本文內容來自「國際學校在線 | 精益課程直播」第17期直播分享,由無錫SK學校陳罡校長對話哈芙琳首席設計師劉暢,探討與校服相關的有價值、有意義的教育話題。談到校服,我們一定繞不開西方校服,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校服,始於英國。想要了解不同國家和時代的教育全貌,校服就是一個很好的窗口,讓我們首先從這兩張照片開始。
  • 英國家長吐槽校服太貴:名校校服每套動輒幾百英鎊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英國《每日郵報》在開學之際發布一項關於校服的調查,結果顯示:英國不少學校校服日益昂貴,如果上名校,每套校服動輒幾百英鎊,這讓不少家庭怨聲載道。英國《每日郵報》3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倫敦霍蘭德·帕克學校的一套校服價格280英鎊(1英鎊約合8.9元人民幣),位於威斯敏斯特的格雷·科特醫院學校的全套校服價格約135英鎊;倫敦蒂芬文法學校要求學生購買的運動夾克單價在105英鎊至120英鎊之間,該校網站上寫道,蒂芬學校的運動夾克是獨一無二的,採用英國本土紡織面料製作,運動夾克只在學校商店出售;肯特郡的湯布裡奇文法學校校服也要從專門商店訂購
  • 國際學校校長剖析校服的教育意蘊,實現「規訓」與學生自我表達共生!
    校服是什麼? 校服是一種特定的服裝,不是一般意義的服裝。誇美紐斯《大教學論》中提及:「學校是青年男女接受共同教育,並對他們實施紀律教育的場所。」 審視校服本身,它背後是蘊含的教育哲學,是培養什麼樣的人?基於校服本身的意義而言,它是要培養「集體中的人」,強調規訓、服從紀律。
  • 為何學生必須穿校服,而老師卻不統一著裝?一位校長道出背後原因
    為何學生必須穿校服,而老師卻不統一著裝?一位校長道出背後原因教師這份工作也是大家爭相報考的「鐵飯碗工作」之一,目前在我國,公務員、銀行職員、事業單位、教師等都是應屆生報考的熱門正式崗位。首先來說,據相關人員採訪,教師中其實很多老師也是十分希望能夠統一著裝的,可是全國教師那麼多,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將此項開支省下來辦教育多好,所以自然統一著裝也就沒必要了。可能很多人會說,為什麼學生就得必須穿校服呢?
  • 日本韓國的校服顏值高,而中國校服土?背後的原因你有考慮過?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校服普及到中小學,就連幼兒園也開始有了具有自己學校特色的校服,可以說校服成了一個學生的標誌物。有了校服之後,學生不再穿著花花綠綠的服裝,統一服裝反而成為了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尤其是在做廣播體操和活動時,讓外界看到賞心悅目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