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傳承和現代開發和諧共存 獨一無二的五糧液明代古窖池群

2020-12-17 南方企業新聞網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中國很早就有關於酒的記載,《詩經》中「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微我無酒,以敖以遊」的哀愁 ;《尚書·酒誥》中「厥父母慶,自洗腆,致用酒」的端方;《左傳》「王祭不共,無以縮酒」的嚴肅等。這些豐富記載不僅說明中國製酒、釀酒的歷史源遠流長,其來有漸。

不過,由於社會的變遷,今天的酒大都已和過去不同。一是因為釀酒技術的變化,使得大多數現代酒,和先秦時期、甚至較近的明清時代的酒都有著雲泥之差;二是因為釀酒不僅依賴於釀造原料和釀造技藝,還對釀造環境有著嚴格的要求,稍有改變便會導致酒在口味上千差萬別。正是由於這些嚴苛的條件限制,使得酒——特別是蒸餾白酒的釀造傳承,成為一件非常困難之事。因為這不僅涉及技藝的保護傳承,也涉及商業的開發和利用。畢竟,酒的釀造技藝到底有沒有得到良好的保護和完整的傳承,不僅需要專家背書,更需獲得市場和世人的認可。從這個角度來看,五糧液明代古窖池群就具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它不僅被完整保存下來,更得到了後人的精心保護和持續性商業利用,至今仍在源源不斷地產出具有歷史厚重感的瓊漿——五糧液。

歷史上溯到明代的古窖池群

今天,當人們走進位於川南城市宜賓的鼓樓街和長春街時,就能聞到一股濃鬱的酒香。以「長發升」和「利川永」為代表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糧液窖池群及釀酒作坊」,正位於這條離岷江不遠的老街。

時過境遷,今天的「長發升」和「利川永」早已不再是舊時的作坊,而是五糧液的501釀酒車間。雖然在此工作的人早已換了一茬又一茬,但這兩處窖池群和附屬建築依然大體保持當年面貌,整體為明清式磚木結構,有著抬梁及穿鬥式屋架,小青瓦屋面。從保存完好的建築格局之中,人們可以清晰看到清朝及民國時期流行於此地的「前店後坊」「樓上住人,樓下經營」的商貿模式。

除了整體建築之外,「長發升」和 「利川永」最值得人們關注的,自然就是擁有最長可能達650 多年歷史的明代古窖池了。這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並且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地穴式麯酒發酵窖池之一。換言之,在長達6個多世紀時間裡,這些見證了朝代興衰,經歷了種種內憂外患的窖池都未被破壞,並一直延續使用至今。可以說,這些窖池群及釀酒作坊,不僅是五糧液生產、發展的歷史見證,更是一座見證中國釀酒史、考察中國古代社會生產的寶藏,其意義自不待言。

保護傳統與現代開發和諧共存

古窖池和傳承數百年的釀酒秘方及工藝,使得今天的人們還能和古人一樣,品嘗同樣風味的佳釀——五糧液。不過,想讓這數百年的窖池持續釀出好酒,僅精心保護還不夠,還必須受到合理的可持續性開發。這才是讓五糧液和它的窖池群在今天也得到良好傳承,並且發揚光大的最好方法。

「白酒的釀製是一項生物工程。」在中國釀酒大師,五糧液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趙東看來,釀酒的關鍵是微生物,香氣實際上是微生物新陳代謝的產物,不同種類的微生物決定了酒香的不同。這也正是五糧液古窖的最珍貴之處 :對五糧液這種地穴式麯酒發酵生產的白酒來說,當人們按傳承下來的秘方製成的酒糟發酵時,由於窖泥整體由弱酸性黃泥黏土製成,含有鐵、磷、鎳、鈷等多種元素,發酵中會產生種類繁多的微生物菌落和香味物質。這些微生物菌落和香味物質會慢慢地向泥窖深處滲透,變成豐富的天然香源,窖齡越長,微生物菌落和香味物質越多,酒香越濃,這正是五糧液濃香天下的奧秘。特別是古窖,窖泥中起固化作用的鎳和起催化作用的鈷含量豐富,再經過數百年的滋潤,泥土已狀如腐乳,裡面富含各種總酸、總酯、腐殖質及微生物。據勘測,每克古窖泥中有超過百億個微生物,形成一個龐大的微生物群落,正是這些多達數百種的有益微生物共生共存所形成的網絡,參與窖池發酵,才醞釀出了舉世聞名的五糧液。

對五糧液人來說,保護好古窖池,就是保證五糧液品質。為了保護古窖池,五糧液主動投入資金和技術,對「長發升」和「利川永」等古窖池進行了精心保護。為了保證這些老作坊的環境,他們投入資金,儘量不讓整體環境產生大改變。而在作坊內部,管理人員也儘量保持當年的建築材料,除非必要不做任何改動。因為工作人員認為,他們的工作不是在釀酒,而只是幫助微生物維持它們賴以生長和繁衍生態系統,讓它們自然產出五糧液。

直到今天,這些老作坊還完整地保持著幾百年傳下來的傳統。分層起糟、續糟、蒸酒到黃泥封窖,所有的步驟都遵循流傳下來的古時工匠人工操作方式——除了蒸酒用的燃料換成天然氣之外,沒有引入任何現代機械。雖然看上去耗費人力,但卻能起到保護古窖,保證酒質的作用。

據說,美國、日本等國家借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試圖培養五糧液「古窖泥」,但至今都沒有成功。因為離開了宜賓得天獨厚的環境,很多釀造有益微生物菌落群,如最適合釀酒過程中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不能生存。

正是五糧液的匠心傳承,才讓今天的人們能喝到和數百年前一脈相承的五糧液,而在這美酒瓊漿中,其實蘊藏著無數人的心血,他們或為保護有形無形的文物文化殫精竭慮,或為五糧液傳承發揚光大而耗費心力。從這種角度來說,五糧液和它的古窖池,傳承的不僅僅是一種酒,更是一種從過去流傳到現在,還將延續到未來的厚重文化。


相關焦點

  • 五糧液古酒窖池產權糾紛未止,八年訴訟終審裁定不受理
    近日,五糧液明代酒窖池產權糾紛一事又有了最新的進展。3月21日,最高院在歷時兩年後宣布駁回上訴,維持不受理的裁定。隨著尹家人一紙訴狀將五糧液告上公堂,一直以來五糧液引以為傲的古窖池竟然有著租賃歷史一事被揭開,曾在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 致敬歷史,傳承匠心:五糧液舉行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
    12月17日,2020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五糧液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在酒聖山隆重舉行。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宣布「五糧液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現在開始」(受訪者供圖)作為白酒行業標誌性傳統酒禮文化活動,本次酒聖祭祀大典旨在致敬歷史傳統、傳承工匠精神、弘揚白酒文化。
  • 五糧液1+9+N戰略品牌幹一杯酒與您相約93屆南京糖酒會
    五糧液的生產需要150多種空氣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參與發酵,因此,必須要有能適應150多種微生物共生共存的自然生態環境,而這樣的環境只有在萬裡長江第一城的宜賓才能找到。如果缺了這些環境,五糧液的酒味就沒有這麼全面,可以說,自然的天成給予了五糧液獨一無二的天時地利之美,這使得五糧液更具獨有性。
  • 博物滋心 五糧液創新「跨圈」強化文化「軟實力」
    白酒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符號和代表之一,如何賦予白酒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對於白酒企業而言,是新的時代命題。近期,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打造「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助力白酒文化再次「出圈」。
  • 五糧液明代酒窖所有權之爭:宜賓市兩級政府介入-酒窖 五糧液 宜賓...
    誰的五糧液  2010年6月20日,尹孝功分別向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將宜賓市政府、宜賓市翠屏區人民政府以及五糧液公司告上了法庭。尹氏稱,讓五糧液引以為豪的「現存並一直在使用的最早的地穴式麯酒發酵窖池」——16口明代古窖池,是尹氏家族的產權。  五糧液正在發酵。
  • 五糧液股份雙獅納福白酒上新 好享購物震撼首發
    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雙獅納福白酒,將於2020年4月底在江蘇好享購物進行新品發售。 雙獅納福酒,是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總廠出品的一款濃香型白酒。採用小麥、大米、高梁、玉米、糯米這五種優質糧食配方,選用傳統製作工藝,陳茂椿家族嚴選,堅守品質釀製而成。納福,寓意著納四海福瑞、匯五糧精粹。
  • 五糧液集團:秉承不變匠心 追求至臻釀造
    開窖—起糟—拌料—上甑—蒸餾—取酒—出甑—攤涼—入窖,這就是五糧液釀酒工人們日復一日的工作。在散發著明代古窖香氣的釀酒老作坊裡,一個臉上掛著害羞笑容的小個子男人,並不粗壯的手臂顯得十分精幹,細緻緩慢地演示著傳統窖池維護保養的清窖操作。
  • 古井貢酒等11家「國保」單位 共商白酒古窖「新生」
    古井集團等11家「國保」窖池單位齊聚,成立「古窖遺址和文化遺產委員會」,共商白酒古窖「新生」大計。  對於成立「古窖遺址和文化遺產委員會」,馬勇認為,這既是進一步強調對「古窖池」和釀酒工業遺產群,這種國粹級文物的有效保護與利用,也是對傳統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的再認識
  • 文化賦能,傳承匠心 五糧液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隆重舉行
    12月17日,由五糧液集團主辦的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在中國酒都宜賓隆重舉行。本次祭祀大典以「祭工匠精神」「祭歷代傳人」「祭釀酒歷史」為核心,表達五糧液對天地萬物的敬畏和對酒聖先賢的尊崇,展現出五糧液對傳統釀造技藝的極致追求和千年匠心的傳承,以及對世人健康與和平喜樂的祈福。
  • 五糧液的5種糧食是哪些?清楚的人都是行家,你別傻傻不知道
    比如說五糧液,下面就給大家說說五糧液酒的文化知識吧糧食種類五糧液酒採用高粱、糯米、玉米、小麥、大米五糧為原料,實際上是傳統文化中泛稱糧食作物為五穀的直接反映,古人說「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而五穀昌。」「五穀熟而,木茂。」它顯示出中華文化對釀酒行業的浸淫和影響,也是五糧液傳承古今的內在精神。
  • 五糧液:閃耀世界的中國白酒
    宜賓屬南亞熱帶到暖溼帶的立體氣候,山水交錯,地跨北緯27°50′~29°16′,東經130°36′~105°20′,年平均氣溫在15℃~18.3℃間,年平均降雨量達1200毫米,年平均相對溼度81%~85%,常年溫差和晝夜溫差小,溼度大。這種獨一無二的自然環境,是古窖池中微生物生長繁衍的基礎。而古窖池的微生物,和溼潤大氣中含有的微生物構成酒特有的微生物群落。
  •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走進上博 一同品味文人畫家的詩酒人生
    11月26日,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探訪頂尖博物館之上博篇正式上線,與觀眾一起走進上海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細細品味感受一群文人畫家和他們豁達超脫的詩酒人生。縱觀中華文脈,酒激發了無數文人的才情,浸潤了中國文人骨子裡的內斂與堅韌。
  • 比故宮還早3年的永樂古窖在千年帝都北京定義「非遺白酒」價值新高度
    這座明代的古窖池向世人揭示了作為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所在,也向來自各界的菁英大咖展示了永樂古窖酒釀酒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貴之處,同時這場匯聚眾多關注的鑑賞會也重新定義了」非遺白酒「的價值高度。
  • 「微酒關注」五糧液、南方周末共敘「明清風華」,暗藏酒業品牌獨家...
    01明清風華,因匠心傳承而美無論是數十年如一日在故宮裡修鐘錶,抑或是筆墨相傳的《聊齋志異》,我們之所以能夠欣賞到明清風華之美,離不開匠心和傳承。於此背景下,經匠心、傳承而保存下來的文化瑰寶更顯珍貴。擁有600年歷史的故宮是這樣,而經歷了650餘年時光的五糧液同樣如此。
  • 老酒海:價值不亞於明清古窖池?
    目前白酒行業仍在使用酒海的企業,主要分布在陝西、甘肅、青海和東北一帶,以西鳳、金徽、天佑德、榆樹錢、大泉源、道光廿五等為代表,材質則以荊編和木製(槐木、松木)居多。 在儲酒容器的選擇日益多元的當下,這些傳承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老酒海,漸漸超越了器物本身,成為白酒文明和手工技藝的一個歷史印記。
  • 激情五糧液:共鑄時代新輝煌 共享和美新未來
    充滿激情的五糧液人,他們「共鑄時代新輝煌 共享和美新未來」的步伐豪邁。端起一杯濃香五糧液,放在唇邊品味時,品的不僅是中國頂級白酒的香醇,還有大自然的神奇饋贈。通過發酵和蒸餾的「點金術」,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種平凡的農作物得以升華為快樂靈魂的最佳伴侶——五糧玉液。
  • 傳承禮敬文化,敬四方,敬珍品
    作為一本行走的歷史書,五糧液傳承的釀造技藝、明初古窖池等,均是白酒文化的有力「講述者」。敬四方系列好酒依託五糧液酒廠的釀造技藝,朝著品牌文化概念集中,強勢輸出具有本土創新和文化傳承的特點。敬天、地之廣闊浩渺,敬四方友人之和諧互助,這份「敬四方」文化不僅是構成華夏文明的精神根基,也是體現敬四方的文化內核。
  • 五糧液被授予2020年杜拜世博會中國館官方合作夥伴
    在企業贊助商授牌儀式上,五糧液集團成為「2020年杜拜世博會中國館官方合作夥伴」,五糧液成為「2020年杜拜世博會中國館官方指定用酒」。受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委託,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唐伯超出席活動並接受授牌。世界博覽會(以下簡稱「世博會」)是世界矚目的經濟、科技、文化綜合盛會,是當今世界上集中進行人類文明展示的重要平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