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教授:優化圍術期鎮痛管理

2020-12-24 圍術論壇

圍術期疼痛一直是臨床醫師關注的熱點。目前,疼痛已被列為人類「第五大生命體徵」,且術後疼痛是公認的影響患者術後快速康復的關鍵因素。現階段,圍術期鎮痛不足的情況普遍存在,而且許多手術患者在術後飽受中度以上的疼痛之苦。因此,優化圍術期鎮痛管理是每位麻醉醫師一直探索及奮鬥的目標,也是麻醉學科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優化鎮痛的重要性

疼痛是機體對傷害刺激的反應,劇烈的疼痛往往會伴有焦慮、抑鬱等精神改變,使得部分患者因懼怕手術後的疼痛而拒絕或推遲手術,從而耽誤治療時機,加重病情。

另外,如果術後疼痛控制不足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手術後患者鎮痛泵的管理不夠完善,會引起患者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導致患者的恢復緩慢。因此,優化鎮痛管理滿足患者的鎮痛需要,可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這也是術後加速康復(ERAS)理念的目的所在。

急性術後疼痛處理不足的影響

國內外術後疼痛的現狀

術後鎮痛質量不高的原因

據文獻報導,術後鎮痛質量不高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新技術或新藥研發不足,主要原因在於不能正確地應用傳統的藥物和方法或存在管理不當的情況。

如何優化鎮痛管理

1.從超前鎮痛到預防性鎮痛的轉化

超前鎮痛是指在切皮前給予鎮痛藥物或神經阻滯等方法以緩解術後疼痛,減少術後鎮痛藥物的用量,其機制是防止中樞和周圍敏化所產生的痛覺過敏。但超前鎮痛措施只在切皮前,不能貫穿於術中和術後初期,而預防性鎮痛採用的多模式鎮痛可達到圍術期的完全鎮痛,包括術前預防性鎮痛、術中控制傷害性應激、甦醒前的鎮痛轉換、術後急性鎮痛、撤泵後鎮痛等措施。

2.從三階段鎮痛到多模式鎮痛的轉化

慢性疼痛的治療措施,已不適用於圍術期疼痛,目前主要採用多模式鎮痛,即聯合應用不同作用機制的鎮痛藥物或多種鎮痛方法鎮痛。其中,區域麻醉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優點是(1)以疼痛發生位置為目標,防止在脊髓和大腦皮層中發生中樞敏化;(2)局部應用長效局麻藥,有可能使患者擺脫導管輸送系統;(3)超聲引導下操作簡單,阻滯準確,併發症少。

2016年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指南推薦多模式鎮痛,並提出只要有可能,應儘量使用多模式鎮痛方案(不同方法的組合、不同藥物的組合),而且採用的給藥方案應既能獲得最優的效果,又能降低不良事件的風險。除此之外,藥物的劑量、途徑及治療時間也應當個體化。

3.從患者自控鎮痛(PCA)管理到智能化患者自控鎮痛(Ai-PCA)管理的轉化

傳統的PCA管理不便、效率低下、周期長、環節多、影響因素複雜。再加上患者分散,術後隨訪間隔時間長,不能及時評估患者狀態並調整PCA參數,會使鎮痛質量大打折扣,且麻醉醫生不能實時了解鎮痛泵報警,從而難以保證鎮痛安全。

Ai-PCA管理系統

(1)實時傳輸、記錄鎮痛泵運行的相關參數、報警類型和患者自控鍵按壓等信息。

(2)與醫院信息系統(HIS或手術麻醉系統等)無縫對接,將患者的基本信息連同鎮痛泵運行信息同步到監控臺。

(3)對運行中的鎮痛泵進行統一管理,實現PCA的信息化。

Ai-PCA的智能管理

(1)當患者出現噁心、嘔吐、嗜睡等不良反應時,系統自動夾閉輸注管,中央監控臺會提示「堵塞」,夾閉後鎮痛泵會每隔20 min自動監測管理是否通暢,當患者感覺疼痛重新打開管夾時,鎮痛泵會按原參數自動運行。

(2)鎖定時間內出現第3次無效按壓,或1 h內第4次觸發有效單次量時,中央鎮痛監控臺會報警提示「鎮痛不足」「鎮痛欠佳」。

(3)報警信息會直接上傳至中央鎮痛監控臺,對實時報警進行分類以方便醫務人員判別,避免了床邊報警聲音的幹擾。

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手術部主任 王強教授

圍術期醫學論壇(zhwsyxlt)

相關焦點

  • 王強教授:圍術期鎮痛管理的臨床實踐
    (前篇指路→王強教授:優化圍術期鎮痛管理)優化鎮痛管理的實踐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手術部的實施1.加強疼痛宣教工作,增強圍術期鎮痛的認識。(1)多種宣傳方式並舉,增強患者認識。4.依據術後鎮痛指南,制定鎮痛方案與管理制度。(1)制定麻醉手術部《成人術後鎮痛管理制度》。(2)落實制度,保障鎮痛工作的規範統一。
  • 李娟教授:胸科手術後的鎮痛及策略
    因此行之有效的術後鎮痛策略尤為重要。李娟 教授中國科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區麻醉科重要觀點1.一定要積極預防鎮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尤其是噁心嘔吐。對於胸科手術的術後鎮痛,減少手術創傷極其重要,因此提倡微創腔鏡手術。在《中國加速康復外科圍手術期管理專家共識(2016)》中提到,手術中的精細操作、採用微創技術、愛護組織、減少術中創傷與出血及縮短手術時間等,均可減輕術後應激反應的程度。而且國外的指南也強烈推薦肺癌切除術中視頻胸腔鏡手術應用,已達到微創減少手術應激目的。
  • 沈曉鳳教授:全程分娩鎮痛
    分娩鎮痛是通過「椎管內鎮痛」方法,使產婦分娩時的疼痛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甚至消失。國內外學者公認「椎管內分娩鎮痛」方式,是目前鎮痛效果最完善、最安全、產婦滿意度理想的分娩鎮痛方式。 講者介紹
  • 劉虹教授:鎮痛鎮靜藥物的合理選擇
    鎮痛鎮靜是特指應用藥物手段以消除患者痛苦,減輕患者焦慮和躁動,催眠並誘導患者遺忘的治療方式。鎮痛與鎮靜治療並不等同,鎮痛治療是基礎,鎮靜治療必須是在充分鎮痛的基礎之上幫助患者克服焦慮,提高睡眠質量的進一步治療,同時還可以減少或消除患者在重症監護室(ICU)治療期間的痛苦記憶,減少妄的發生,以減少患者因耗氧量增加而造成的器官代謝負擔的增加。
  • 名師講堂丨沈曉鳳教授:全程分娩鎮痛
    分娩鎮痛是通過「椎管內鎮痛」方法,使產婦分娩時的疼痛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甚至消失。國內外學者公認「椎管內分娩鎮痛」方式,是目前鎮痛效果最完善、最安全、產婦滿意度理想的分娩鎮痛方式。傳統觀念認為宮口開至3 cm活躍期時,疼痛逐漸劇烈,此時開始分娩鎮痛,對宮縮不會產生明顯影響。但目前已有大量臨床研究及薈萃分析表明潛伏期開始椎管內鎮痛並不增加剖宮產率,也不延長第一產程。所以不再以產婦宮口大小作為分娩鎮痛開始的時機,產婦進入產房後監測胎心、宮口、宮縮及生命體徵,在沒有異常情況下,只要產婦有鎮痛需求即可實施。
  • 個性化鎮痛方案助患者度過「疼痛期」
    對杜老太太而言,高齡手術固然是個麻煩事,但因為醫院疼痛管理的介入,這次手術後吃的苦頭少了,對就醫的恐懼大大消散。在提供優質診療服務之餘,儘可能幫助患者控制疼痛。國家衛健委《關於加強和完善麻醉醫療服務的意見》的發文中,已明確提出,「要拓展麻醉醫療服務領域,加強手術室外麻醉與鎮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舒適診療的新需求」。
  • 共識丨新生兒疼痛評估與鎮痛管理專家共識(2020版)
    目前,新生兒的疼痛管理問題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的重視,為進一步規範疼痛評估和鎮痛管理,通過檢索、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萬方資料庫等,檢索日期截止至2020年5月31日),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和中國當代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共同制定了本共識。本共識國際實踐指南註冊號:IPGRP-2019CN011。
  • 分娩鎮痛對孩子發育有影響嗎
    北大醫院從2001年8月在國內率先開展規模化、規範化分娩鎮痛。產婦自主選擇的前提下,目前擇期產婦中分娩鎮痛的實施比例達60%至70%,15年來有超過20000例產婦接受分娩鎮痛。北大醫院麻醉科主任王東信教授及其科研團隊,研究分析了分娩鎮痛對新生兒的健康以及兒童遠期的神經功能發育的可能影響。分娩鎮痛會影響新生兒狀況嗎?
  • 倡導自然分娩,2019分娩鎮痛主題沙龍圓滿落幕
    ,對分娩鎮痛技術、產科安全管理 等產科相關等問題進行了熱烈並卓有成效的學術交流。 通州區衛健委徐娜副主任、通州區醫學會劉立群會長、解放軍總醫院婦產科專家宋磊教授、衛生部北京醫院婦產科專家羅立華教授、北京婦產醫院沈汝岡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通州區婦幼保健院等婦產科專家領導共同出席會議
  • 智能化鎮痛(Ai-PCA)——讓術後鎮痛走向精準醫療
    提高術後疼痛管理質量至關重要。APS(急性疼痛服務小組)管理模式用於手術患者的術後鎮痛管理在安陽市人民醫院麻醉科應用已有2年的歷史。近日為了提升我科疼痛管理質量,在APS(急性疼痛服務小組)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建立智能化術後鎮痛系統,讓術後鎮痛走向精準醫療。
  • 山東省立醫院承辦2019年第七期全國重症鎮痛培訓班
    日前,由山東省醫師協會重症醫學醫師分會主辦,山東省立醫院重症醫學科承辦的2019年第七期全國重症鎮痛培訓班在濟南開班。山東省立醫院院長助理高貴德參加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全國的60餘位學員參加培訓,共同探討重症鎮痛理念,學習規範化重症鎮痛治療方案和實施操作。
  • 4 張表教你掌握圍手術期鎮痛
    目前推薦多模式鎮痛(Multimodal Analgesis, MMA)方案,即聯合應用不同鎮痛技術或作用機制不同的鎮痛藥,分別作用於疼痛傳導通路上的不同節點和不同受體,以減少對單一藥物和單一機制的依賴,最小化藥物的副作用,同時達到最大化的鎮痛效果。
  • 謝青教授:如何應用國際標準優化中國ACLF患者的管理
    謝青教授:如何應用國際標準優化中國ACLF患者的管理 2020-12-14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獲益不止於鎮痛」——談NSAIDs圍術期的臨床應用
    王東信 教授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隨著醫學水平的發展以及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的提高,術後疼痛管理愈來愈受到重視。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是重要的預防術後疼痛的藥物,其除能夠有效鎮痛外,還具有多重獲益。但是不規範的應用NSAIDs,可能與患者發生術後吻合口瘻和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相關。因此,實現更好的圍術期疼痛管理,一定要注意科學、合理地使用NSAIDs。
  • 亞洲城市大學MBA周浩宇教授:只用1招,幫助學員優化項目管理流程
    如何高效的進行項目管理?在項目問題特別多的時候,如何快速找到突破口?《項目管理》課程導師周浩宇教授,從專業角度表示,在項目千頭萬緒中找到突破點並不難,並給我們提供了一些關鍵思路,與您一起分享。周浩宇教授簡介項目管理國家標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美國PMI會員、美國項目管理學會會員,是中國早期認證PMP之一,認證Prince2專家,也是中加工商管理學院、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項目管理客座教授。
  • 非阿片類局部鎮痛藥Exparel獲美國FDA批准,用於上肢手術術後局部鎮痛
    2018年04月10日/生物谷BIOON/--Pacira製藥公司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Exparel(布比卡因脂質體注射用混懸液)的補充新藥申請(sNDA),擴大該藥的用途,作為一種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劑來產生術後局部鎮痛效果。
  • 對我國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環境優化的思考
    在西方管理會計發展歷程中對管理會計研究持不同觀點的兩大學派,即以美國史丹福大學查爾斯·T·霍恩格倫(Charles T·Horngren)教授,哈佛大學R·N·安東尼 (R·N·Anthony)教授,德克薩斯大學教授韋爾思(Wells),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羅伯特·W·斯卡彭思(Robert·W·Scapens),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青木茂男等為代表的傳統管理會計學派和以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羅伯特·
  • 分娩鎮痛會影響孩子智力嗎?專家:避免這4個誤區讓你痛快生孩子
    李小葵教授補充道,在產婦孕期孕檢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其身體狀況及出現的各種問題。對孕產婦要進行產前宣教,使孕產婦明確分娩鎮痛的適應證。在穿刺結束後,麻醉醫師要注意在產婦床旁持續監測20-30分鐘。因此,分娩鎮痛對麻醉醫生的要求很嚴格。
  • 一臺手術收費不抵一個鎮痛泵
    □記者 魏然 報導  本報濟南5月29日訊 「醫生護士忙活半天給我做個手術收費500元,一個小小的鎮痛泵就要六七百元。」今天,越看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開給自己的「住院患者費用清單」,泰安市民鹹長文(化名)越覺得疑惑:「一個鎮痛泵竟比一臺手術收費還多,到底是醫藥器械這些東西太貴,還是醫務人員的勞動太不值錢?」  鹹長文說的鎮痛泵,是一種手術後止痛用的一次性使用輸注泵,與輸液用的留置針連在一起,病人可以自行控制開關鎮痛泵輸藥鎮痛,裡面的藥能用三五天。目前很多外科手術病人都會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