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孩子心理:撒嬌的孩子其實是在索取愛

2020-12-20 寶寶知道

可能有的孩子比較粘人,作為父母完全是不能夠接受的,有時候孩子喜歡屁顛屁顛的跟在大人的後面,喜歡對你撒嬌,喜歡粘著你,這個時候可能我們因為比較忙會對孩子的粘人感覺到煩躁,甚至因為他們耽誤自己時間而訓斥孩子走開,作為父母的這種態度其實無形中已經傷害了孩子。

孩子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對於一切都是未知的,所以他們往往會缺乏安全感,需要關愛,所以在她們的成長過程當中會對家庭比較依賴,有的時候明明可以自己提上鞋子卻要尋求父母幫忙,這個時候就算知道孩子依賴性強也不要表露出來,如果訓斥孩子自己完成他就會有一絲失落感,其實尋求父母幫忙提鞋只是他撒嬌的表現,他只是在索求關愛,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試著滿足他們,並試著跟孩子商量下次自己可以試著完成了,孩子們得到滿足後會非常高興的,誰也明白被關愛被照顧的感覺是非常溫暖的。

面對撒嬌的孩子其實只是在索取家人的愛,面對那份小小的童心我們要滿足他們,給予他們溫暖。如果孩子們撒嬌的過程當中,我們潑一盆涼水,不給孩子們一個臺階下孩子們就會漸漸的對我們感覺到非常的生疏,小小的內心也會受到挫傷,感覺自己得不到關愛,內心是非常的自卑的,所以正確的面對撒嬌的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小小的心靈非常的幼稚,做家長的應該及時的發現他們心理上的變化,一個心裡健康的孩子,才能夠茁壯的成長。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吳娜就美)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真正的愛孩子就是科學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卻從來沒有相互聊過你的孩子今天情緒是否很好,快不快樂,孩子今天和你分享了什麼事情,他的心理是否健康。作為父母從來都不明白,培養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心理健康樂觀向上的人永遠比孩子現在的成績怎樣更為重要。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有責任保護孩子的心裡健康,引導孩子擁有樂觀、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難管?其實是父母的方法不對,應該怎麼做呢?
    ,那麼他自然就會度過這個時期的,其實孩子叛逆期的出現其實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捫心自問,自己到底願意和什麼樣的人傾訴心事其實非常簡單,當然是找到一個能夠理解自己並且比較溫柔的人,這個人一定要懂我們。可是大部分的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卻完全不是這樣的,而是對他們相當的苛刻,並且各種挑剔一點,也不在乎孩子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因此這種溝通上的不暢快,其實就成為了教育當中最大的一條阻礙。
  • 孩子對母親的稱呼改變了,其實隱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
    「撒嬌」和媽媽「寵溺」,飄蕩著母親與孩子之間那種不可描述又默契的愛。所以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變化,但現在的孩子們都叫「媽媽」,突然叫「媽」,這當媽的心理難免有些變化,但事實上從「媽媽」到「媽」同時也隱藏著孩子的三個心理變化,家長也需要注意了。
  • 心理營養沒有被滿足的孩子,一生都在尋覓關注
    01心理營養是什麼?它有多重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都以為只要給足物質條件,孩子自然就會長大。但其實比起物質條件,孩子更重要的是心理營養。什麼是心理營養?從字面上應該能看出,就是給我們的心裡增加養料。
  • 怎樣讓孩子去感受愛?
    五四青年節,讓孩子學會奉獻現在的孩子,有享受不完的愛,而奉獻的意識卻很少,甚至沒有,這是為什麼?在家裡,豆寶抱著媽媽撒嬌說:媽媽,你愛我嗎?媽媽笑著回答:當然愛你了。接著豆寶提出了一個讓人為難的選擇題:那媽媽,如果我和爸爸都掉進河裡了,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 父母越覺得虧欠,孩子越索取,這種「虧欠」太危險了!
    其重男輕女、對女兒一味索取的行徑遭到了眾多網友的辱罵。然而對於樊勝美的哥哥來說,他們能不能算一對好父母呢?兒子沒能力買房不能成家,爸媽就傾盡所有、壓榨女兒為兒子買房結婚。兒子沒能力養孩子,爸媽出錢出力幫他帶大孩子。
  • 孩子經常「要這要那」?父母讓孩子學會「換取」,而不是「索取」
    孩子總愛養育孩子並不是簡單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即可,父母需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為孩子建立正確的獲得觀念,扭轉孩子一味索取的習慣。1.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我們秉持著「性本善」的觀念,認為每個成年人所存在的問題,都是通過後天的教育所形成的。
  • 你關注孩子多少就愛孩子是多少,因為愛最重要的體現形式就是關注
    【三】愛最重要的體現形式就是關注1、我們愛某個人,一定會關注對方,悉心照料對方,進而幫助對方成長。 對自己的孩子父母都能悉心照料,但是真正能做到幫助成長的還是值得深思。我見過一些老師,只要一個孩子做錯某件事,就會給這個孩子貼標籤,這個孩子很難再翻身。3、我們對對方的關注,一定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僅能促進對方的心智成熟,還可以對抗自己內心的懶惰,讓我們付出努力。生活中有句話這麼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被人的孩子是神。為什麼?
  • 內心成熟的人,都是如何索取愛的?
    尤其是看到弟弟們可以不聽話、不怕麻煩別人、大方索取愛時,他內心會有羨慕和失落感。對一個孩子而言,不去索取並不是一個好事,甚至可能會成為一個創傷。因為不說,沒人關注,久而久之可能會有兩個問題:認為自己不值得被關注,不值得被愛;被對方長期忽視,然後得出 TA不愛自己的結論。
  • 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社會飛速發展,經濟快速崛起,越來越多的家長特別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他們的心理,導致離孩子越來越遠,有時候還會釀成大錯。前幾天看到一個孩子因為被母親扇耳光而跳了樓,丟掉了寶貴的生命。其實扇耳光只是一個導火線,母子之間平時應該是缺少溝通,從而母親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動態,才導致了這個結果。
  • 聊城: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心理諮詢師張曉嵩接待過不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有困惑的家長,這些家長認為自己付出了很多,然而孩子卻不能如自己想像中的那樣發展。張曉嵩說:「越來越多的家長只是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升學,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 每個出色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會「撒嬌」示弱的媽媽
    更為重要的是向孩子示弱,能煥發孩子內心那份最純樸的感情——愛與感恩。相反,如果我們處處表現得無所不能,孩子成長的動力就會被壓抑和弱化。結果孩子不但自己做了飯菜,還跑前跑後地照顧媽媽。在孩子眼中,父母越強大,他們的依賴性可能越強,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父母反而成就了孩子的「強大」。父母一定要理解,示弱並不是軟弱,示弱也是一種智慧。父母藉助孩子渴求獨立的心理,適當地向孩子示弱,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激發孩子的雄心和信心,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 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孩子身上的問題,根源竟是缺少父母的關注
    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著的《為何家會傷人》告訴我們:孩子3歲前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注和愛的孩子就能形成真自我,能夠自主表達和接納自己的感受,若孩子3歲前缺少父母足夠的愛,孩子擁有的就是假自我,小時候圍繞著父母的需求轉,長大了也會一味地迎合別人的需求,沒辦法活出獨立的自我。
  • 讓男人更愛你的秘訣:索取
    其實,女人應該要明白,想讓男人更愛你,一味地撒嬌賣萌、卑微付出,可能會一時管用,但不會長久有效。事實上,讓男人更愛你的秘訣,從來都不是毫無保留的付出,而是:「索取」。02.王楠楠用她現在的幸福證明了,讓男人更愛你的秘訣,就是「索取」。只不過,怎麼索取那是有界限有方法的,而不是一味去索取讓他付出,這樣遲早有一天他會覺得被你掏空,累了倦了的。
  • 斬男術:有技巧的「索取」,會讓男人離不開你
    愛情不是一味地付出,也不是一味地索取,哪怕張愛玲曾說:「對於大多數女人,愛的意思,就是被愛。」女人在面對愛情的時候,也應該明白愛情是需要經營的。現實生活中,女人一旦陷入了愛情,往往都會犯兩個錯:要麼過於卑微,不計回報地為對方付出、討好對方;要麼恃寵而驕,仗著對方喜歡自己而無止境的索取。
  • 關注孩子心理:教育叛逆孩子的心得體會
    心理專家從接觸的案例中總結: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孩子。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 孩子總是「要這要那」,父母要教會他「換取」,而不是「索取」
    其實,父母對孩子無私付出,並不一定會養出&34;,關鍵還得看有沒有教會孩子&34;。所以,在孩子撒嬌或哭鬧索取一樣東西時,父母要先詢問孩子理由,看看是否充分,分析是否對孩子有害,之後再做決定。由於自己的索取總能得到滿足,孩子花起錢來不會考慮太多,因為&34;,從不考慮結果。
  • 搞清這兩個「誤區」,才是真正懂「撒嬌」
    我是來和他談戀愛的,又不是來和他打辯論賽的,難道對自己的男人撒嬌就那麼難做到嗎?其實很多姑娘不是不會撒嬌,只是他們對撒嬌有誤區而已,第一個誤區,就是認為撒嬌一定是諂媚矯揉造作的,因為在很多女生的傳統概念裡,認為撒嬌就是那種刻意的用一些很嗲的聲音去說那種app似的疊詞。我舉個例子,人家要喝水,說人家要吃飯飯,哎呀你好壞壞討厭死了啊。
  • 真正愛孩子就要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
    一個又一個孩子因為學習而輕生,家長和老師該注意什麼?首先,家長和老師應該給孩子減壓。老師上課幽默一點,讓孩子在心情舒暢的環境中學習,回家爸媽準備好可口的飯菜,詢問孩子一天發生的有趣事情啊,問問孩子有什么爸媽能幫忙的啊!上學開心,回家暖心!孩子會愛生活,愛學習,而壓力山大的孩子容易厭學,暴怒,甚至做出反常舉動!
  • 孩子膽小害羞,家長不要著急指責孩子,多關注下孩子心理問題
    前言:現在這個社會對成才的定義遠遠不止一丁點,對成才的定義有很多要求,要求孩子情商高,智商高,而且還懂得察言觀色,所以從小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報一些情商班或者口才班,希望孩子能夠會說話,能夠看得懂形式,但仍舊會有些孩子變得非常膽怯害羞,現在外人不愛打招呼,很多人都說這樣的孩子沒禮貌,其實是因為這樣的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但是在家中他們的性格卻一點都不內向,反而脾氣還有點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