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父母並不難,學會「接發球」式互動,讓你的親子時間寓教於樂

2020-08-13 少兒腦科技小課堂

​都說孩子的到來,讓爸爸媽媽們既有了盔甲,也有了軟肋。

畢竟大多數人都是初次為人父母,怎樣與孩子互動,如何教育、陪伴孩子……這些全部需要從頭開始學習。

我們都知道,與父母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有諸多好處,也能為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那麼如何避免走彎路,讓我們與孩子之間能有高質量的互動呢?

其實,孩子和成人之間的互動就像在球場上一樣,也需要互相配合——一個在「發球」,另一個就要去「接球」。

今天在這裡介紹以下 5 個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更好地與孩子展開互動,讓我們能夠在這片名為「互動」的球場上,與孩子成為最默契的搭檔。

注意了!孩子們正在「發球」

孩子在看著什麼,還是指著什麼?有沒有發出什麼聲音,或做出什麼表情?是不是在努力伸展著胳膊和小腿?

這些行為意味著孩子正在「發球」,這時父母要留心孩子在關注著什麼。

當然,父母不可能一整天都密切地注視孩子的一舉一動,所以需要把握住一些生活裡的小機會和孩子進行互動,比如在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或是在商店一起排隊的時候。

只有注意孩子的「發球」,我們才能了解孩子的能力、興趣和需要,從而鼓勵孩子去探索,從而加強親子之間的紐帶。

用支持與鼓勵去迎接「孩子發來的球」

溫柔的擁抱、輕柔的話語、安慰與認可……都是讓我們「接球」時無往不勝的「利器」。

面對孩子「發出的球」,我們可以適時地發出聲音或做出面部表情,讓孩子知道「我明白了!」;可以微笑、點頭,讓孩子知道我們也注意到了同樣的事情;也可以拿起孩子指著的東西,把它放在孩子面前。

支持和鼓勵可以促進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得不到父母的回應則會讓孩子感到壓力。

在我們「接球」時,孩子就知道我們已經聽到並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了。

說出孩子關注的東西

在「接球」的時候,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出他所看到的事物、正在做的事情或感覺到的東西。如此一來,即便孩子這時還不會用語言表達,但我們已經在孩子的大腦中建立了重要的語言練習。

可以嘗試著去給孩子看到的所有東西命名——一個人,一個東西,一個動作,一種感覺。比如,如果孩子正指著自己的腳,我們就可以說,「對,那是你的腳!」

如果我們把孩子所關注的東西用語言表達出來,就能幫助他們了解周圍的世界。命名也能幫助孩子學習新的詞彙,知道父母在意和關注著自己。

和孩子輪流「發球」「接球」

每次「發球」後,都要給孩子回應的機會。讓「發球」和「接球」的過程能輪流下去,別讓互動停止。

在這個過程中,等待是很重要的。孩子們需要時間去反應,特別是當他們一次了解許多新東西的時候,我們更應該耐心等待孩子的回應。

這樣「輪流接發球」的好處在於,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自我控制,以及學會與他人相處。這種等待,相當於給孩子時間來發展自己的想法、建立信心和獨立性。

關注鼓勵孩子發出「下一個球」

每當孩子完成某項活動,或是準備好去進行新的活動時,往往會發出信號。

比如,孩子可能會先放下一個玩具,然後拿起另一個,或是轉過身去看別的東西。當然,孩子也有可能會走開,開始發牢騷,或是大喊「不玩啦」。

如果發現孩子想帶頭開始一項新的活動,父母就可以支持他去探索世界,並且積極地回應他發來的「新一個球」。

其實如果把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看作是一項「接發球」運動,可以讓孩子和父母的日常變得更有趣。

家長們也可以通過練習,讓這種互動方式成為日常習慣,保持下去。長此以往,這種「接發球」式互動將為孩子的終身學習、行為舉止和身體健康,都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

參考資料:

https://developingchild.harvard.edu/resources/5-steps-for-brain-building-serve-and-return/

相關焦點

  • 臺灣「Magic Studio魔法練習生影視科技互動特展」
    Studio魔法練習生影視科技互動特展」2019暑假唯一影城式原創主題展,以10個新奇有趣的互動數位科技,打造探索電視電影科技的主題式片場;囊括12組史上最受歡迎的原創IP童話明星群,豪華演出專屬劇組角色的沈浸式互動遊戲;熱烈招募練習生加入,在寓教於樂的各職業場景中,暢遊幕前幕後的影視科技,玩樂、知識、拍照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 【爸媽別抓狂】分享式的溝通
    親子互動的重點不在時間的長短,而在互動的品質。 誰綁架了你的孩子?乍聽之下,這個議題十分可怕,但我們要討論的是,為何孩子常常和父母不同心?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連吃個飯、洗個澡都要唱反調;尤其當孩子看電視和玩電腦時,更是叫都叫不動;於是家長們高呼:「孩子被電視和電腦綁架了!」沒錯,這是社會生活形態改變後,所引發的親子互動教養問題。
  • 「親子育兒」如何有效地安排親子閱讀時間
    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安排親子閱讀時間卻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明。由於工作的繁忙,對於孩子的親子閱讀很多家長都有心無力,然而斷斷續續的閱讀時間並不能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面對各種各樣的情況,我們該如何有效地安排親子閱讀時間呢?
  • 棉花糖「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共度美好親子時光?
    適逢國慶假期前夕,如何陪伴孩子度過美好的親子時光,成為父母最為關注的話題。2020年9月29日晚,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於愷律老師(開開哥哥),受邀為羅陽河畔幼兒園的家長們,做了一場關於「親子溝通」的講座分享。該課程也在線上同步直播。
  • 孩子「叛逆」不服管?一招進階「高段位」父母
    」「現在的孩子管不得,一管就跟我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改變孩子「叛逆」行為,成為了很多家長的一樁「心病」。「閉門羹」,歸根究底還是父母的問題——長久以來,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去關注孩子這個人本身。
  • 適合家長在旁滑手機的親子活動盤點,Top10臺灣親子互動活動匯
    親子活動要如何選,當然要選擇CP值高又能讓小孩充分放電,爸媽在一旁滑手機的展覽。今天領子姐團隊將給大家精選一些適合親子互動,來自臺灣的案例。top01-臺灣Magic Studio魔法練習生影視科技互動特展影城式原創主題展,歡樂又適合親子前往的魔法練習生展,10個新奇有趣的互動數位科技,打造探索電視電影科技的主題式片場,讓孩子們從遊戲中深入了解電影的世界!
  • 學會這幾點桌球接發球戰略,讓你快速成為桌球高手
    桌球運動一直是一項備受國民喜愛的健身運動,很多桌球愛好者都會在日常閒暇時間約上三五好友一起進行桌球切磋。那麼,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桌球技術水平,在桌球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幾個經典的桌球接發球技巧吧。
  • 衝繩旅遊親子必去景點「衝繩兒童王國」:動物園+博物館+遊樂場
    日本衝繩自由行,想要找適合親子旅遊的景點嗎?非常推薦衝繩市這間「衝繩兒童王國」(衝縄こどもの國)!這裡是個複合式園區,結合了動物園、博物館、遊樂場,能與可愛動物近距離接觸,還能在「神奇博物館」玩樂中學習,3歲以下孩童免費入場,親子旅遊輕鬆玩整天!
  • 親子活動的最高境界:「親子共學」,看展覽還能穿越時空去旅行
    親子共學讓父母與孩子有了共同語言,也增進親子感情。最重要的是,讓教育孩子變得簡單高效。跳脫傳統課堂上的學習模式,讓學習可以親子一同參與,並且結合教室外的體驗與參訪,同時也與海外歐美等國同步了高端教育大趨勢!
  • 互動遊戲、提升自信、學說話……這樣的早教孩子越玩越喜歡
    其實,激發孩子認知探索興趣、提高動手和思維能力不難。有個益智玩具,就能很好地做到寓教於樂,適合多階段的孩子。丁香媽媽本周送出的禮物,就是一款能語音互動、鼓勵式陪伴、還有多種遊戲模式的——本周福利!語音互動,認知啟蒙快人一步「認知遊戲開始啦!」隨著開場語音提示,寶寶只需推推拉杆、用手指按下按鍵,機器手就會揮舞起來,開始抓取彩色小球。圖片來源:網絡這時,語音互動系統發出遊戲任務:「你能抓上小狗球嗎?」
  • 安利一部豆瓣8.5分的育兒紀錄片:親子互動將寶寶影響大腦結構
    」為主題,展示了父母和嬰兒的互動方式,如何塑造嬰兒的腦部結構。「同步互動」孩子最需要的回應方式《園丁與木匠》一書中說「父母和孩子從根本上講是一段關係,養育是一種形式的愛。」如何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怎樣的陪伴?
  • 青春期的情緒問題要先從改善親子互動著手
    【青春期的情緒問題要先從改善親子互動著手】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是躁鬱或是憂鬱,但後來發現原來是親子互動出了問題
  • 育兒∣對於這個「背鍋俠」,不要再誤會它了
    但出於「護崽心理」作祟,對一切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的物品都潛意識裡設為假想敵並無限擴大敵意。但對孩子而言,若這種誘惑長期得不到合理滿足,會刺激孩子產生「潘多拉效應」,又稱「禁果效應」,主要是由『好奇心和』『逆反心』等特質所形成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不禁不為,愈禁愈違』的心理現象,導致其千方百計去滿足心理渴求。
  • 英語口語啟蒙,如何有效利用TPR親子互動?
    這也是我們今天分享的主題:英語口語啟蒙,如何有效利用TPR親子互動?TPR閃卡:TPR英語啟蒙閃卡,最大的好處是有配套音頻,並且可以使用點讀筆點讀,非常方便英語基礎不太好的父母和孩子一起親子互動。將近200張卡片,幾乎包括所有的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動作。近200個小短句,為寶貝的英語口語奠定紮實的基礎。
  • 欣欣媽:收起中國式父母的權威,「贏得」孩子更重要……
    其實這些問題的癥結,很可能不在孩子身上,而在於我們父母一直以來與孩子溝通的習慣。作為一言九鼎的父母,『贏了』孩子很容易,『贏得』孩子卻需要智慧和技巧……」說起「中國式」的父母,往往會讓人聯想到一種大家長式的權威。父母總是高高在上,對孩子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你必須這麼做,你不能那麼做。
  • 欣欣媽:收起中國式父母的權威,「贏得」孩子更重要……
    總之在親子的關係中,我們往往既是規則的制定者,也是結果的裁判者,甚至很多時候都「無需規則」,全憑家長的喜好。這個時候,我們都是在運用父母的「權力」—— 控制孩子所需資源的權力。的親子關係,並不是一種良性的互動。
  • 孩子探索童話的秘密花園,親子玩捉迷藏的遊戲書
    為了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父母是下足了本。各種讀物、繪本堆積成山,每天詩詞、國學音頻不間斷播放,「偷懶」的父母,甚至以此代替了親子互動。寓教於樂。」孩子最好的文學入門書他們來自幾十篇經典童話故事,你都讀過嗎?
  • 郎平親述被社交無能「毀」掉的孩子,99%的父母沒意識到這才是提升社交力的關鍵
    這檔節目展現了各類萌娃與父母的親子互動,以及對彼此的影響和成長。……除了話題直擊當下家長們的痛點,還有我們熟悉的「叨叨魏」坐鎮,在線開設育兒科普小學堂。而幾位為人父母的跨界嘉賓「搭檔」,更是將心比心,對家長的行為,適當分析,真切的共情。
  • 「小企鵝樂園」三周年,騰訊視頻用「內容+互動」陪伴兒童成長
    分析近視眼發病率提高的原因,我們發現,從環境因素上看,城市化的進程縮短了兒童日常的用眼距離;而隨著21世紀的到來,家長對於教育越來越重視,卻沒做好眼健康的基礎教育,兒童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錯誤的用眼習慣和過度的用眼時間也加速了眼部疾病的產生。
  • 有獎徵文 |「寓教於樂,寓學於樂」五一長假主題活動
    「寓教於樂」的帶娃方式可以讓小朋友「在愉快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通過將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用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入到激發孩子興趣的日常中,娛樂中培養能力學習知識。「寓教於樂」強調通過調動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積極性,將被動知識學習變成主動接受,感受學習的快樂,潛移默化中收穫知識也實現愉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