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蘆筍「茁生」特色產業脫貧致富路

2020-12-19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小小蘆筍「茁生」特色產業脫貧致富路

  「春風荻渚暗潮平,紫綠尖新嫩茁生。」這是宋代詩人武衍《蘆筍》中的詩句。

  近日,幾場春雨過後,四川巴中市恩陽區雙勝鎮天良村的蘆筍進入盛產期,村裡「最肯幹」的崔桂蘭與其他村民一起,開始在園區內忙碌起來。

  73歲的崔桂蘭是一名貧困戶,拿崔桂蘭自己的話講,「我家老頭子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骨質增生,兒子十年前患腦梗塞,一度成為植物人,家中兩個男人都沒有勞動力,這些年來全靠我撐起這個家。」

  多年來,崔桂蘭靠著到處撿垃圾、收廢品、打臨工、割豬草掙錢養家,還要擔負家人每月一千多塊的藥費,生活十分艱難。

  2013年,恩陽區把發展蘆筍作為全區的主導產業、脫貧攻堅的骨幹產業。這為崔桂蘭帶來了就近務工的機會,讓她嘗到了增收的甜頭。

  當地幹部儘可能多的為崔桂蘭提供產業園內適合她的務工機會,如除草、施肥、收蘆筍等,按規定支付她一天60元的務工費。

  說起這幾年的變化,崔桂蘭告訴記者,2017年她家告別土坯房,搬進了10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2018年更是讓崔桂蘭十分得意的一年,她說:「別看我歲數大,但我有一股子幹勁,去年僅蘆筍園區勞務收入我就拿了一萬六千多元!」

  雙勝鎮黨委書記向榮介紹,發展蘆筍產業,老百姓不僅可以就近務工,還能獲得土地入股分紅。除此之外,老百姓還有每年每畝50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

  「發展特色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我們就是要通過發展蘆筍產業,解決更多老百姓就業增收問題。」向榮說。

  天良村村主任楊樂雄介紹,蘆筍產業發展之初,為打消老百姓的顧慮,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都是由黨員幹部帶頭種,每人種植5-20畝。後來回引返鄉創業人員、大學生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種植大戶。

  截至目前,恩陽區全區累計發展蘆筍3萬畝,建成核心示範片1萬畝、示範園80個,建立試驗示範基地4處、高產示範基地7處,形成4條環線產業帶和2個萬畝蘆筍示範園,培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400餘家。

  產業興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據恩陽區蘆筍辦統計,全區共有1.5萬餘戶貧困戶在蘆筍產業發展中受益,戶均年收入增長5000多元。記者 劉坤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相關焦點

  • 小小蘆筍助力長興鄉村振興
    7月29日至30日,浙江省深化「三位一體」農合聯改革現場會召開,長興縣蘆筍產業農合聯理事長莫國鋒在會上作交流發言。按照縣域特色農業「一業一聯」的要求,2017年4月,長興縣供銷社牽頭組織建成長興縣蘆筍產業農合聯,53家會員單位從此一條心,自此莫國鋒多了另一個身份——蘆筍產業農合聯理事長。  受持續高溫影響,目前大部分蘆筍基地採取加大通風的措施,保證蘆筍生長環境良好,也為高溫過後蘆筍的第二次留莖創造有利的生長條件。
  • 莫國鋒帶著蘆筍產業的長興模式走上省級舞臺
    作為長興主要農業產業,蘆筍年產量達1.6萬噸,產值2億元,居全省前列。 按照縣域特色農業「一業一聯」的要求,以構建利益共同體為目標,推動專業性服務資源向產業農合聯聚合,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特色農業專業性服務體系,2017年4月,長興縣供銷社牽頭組織建成長興縣蘆筍產業農合聯,53家會員單位從此一條心,莫國鋒也因此多了一重身份:縣蘆筍產業農合聯理事長。這位被稱之為「長興蘆筍代言人」的中年大叔,對蘆筍事業的熱情就如同室外炙熱的陽光般有增無減。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鄒城市香城鎮:念好「蘆筍經」夯實振興路
    春風荻渚暗潮平,紫綠尖新嫩茁生。盛夏時節,一陣陣蘆筍的清香撲鼻而來,在鄒城市香城鎮蘆筍種植基地,一根根嫩綠的蘆筍長勢喜人,萌動著豐收的希望。 「感謝王書記帶領大家搞這個項目,讓俺們能在這裡打工,有了穩定收入。」一位貧困戶和大家一起抬著一筐蘆筍,笑呵呵地說。
  • 舌尖上的美味:清香鮮嫩的沅江蘆筍
    村民們正忙著採摘蘆筍。紅網時刻益陽3月26日訊(通訊員 盛擁軍 鍾柱 王首珺)現在正值蘆筍採摘時節,新鮮的蘆筍也成為沅江人餐桌上的美食,各式各樣的蘆筍菜餚精彩紛呈,家家戶戶的廚房裡瀰漫著蘆筍的清香。烹飪中的蘆筍煮魚。蘆筍煮魚。廚師羅永紅要做的菜是蘆筍煮魚。新鮮的鯽魚煎黃後加水煮沸,再加入蘆筍煮熟入味,調味並加上配料,一道鮮美的蘆筍煮魚便做好了。河魚鮮美,蘆筍清香,二者相得益彰。清炒蘆筍。
  • 桐柏縣安棚鎮:小香菇大產業 助力脫貧致富
    桐柏縣安棚鎮:小香菇大產業 助力脫貧致富河南經濟報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趙顯志 徐瑞璞2021年初之際,桐柏縣安棚鎮嶺東村,一陣陣歡聲笑語從溫室大棚裡傳出,村民們正忙著採摘香菇。「我家摘的前兩茬,已經收益6萬元,還是黨的政策好,今年豐收能突破3.5萬袋呢。」
  • 艾草成為明水脫貧致富新產業
    昔日到處可見的艾草,如今成為明水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神仙草。」年初以來,明水縣圍繞艾草做文章,產業精準發力。充分利用縣域內豐富的野生艾草資源優勢,引進艾草種植深加工龍頭企業黑龍江明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建立起了野生艾草收購、種植、繁育種苗基地,進行大量收購野生艾草根苗,後期進行人工種植,經過一系列提純和品種選優,再開展大規模種植,發展艾草深加工產業。
  • 小小燈籠做成致富大產業
    近年來,為增加群眾脫貧致富能力,內西村依靠扶貧車間發展燈籠產業,20多名貧困群眾從事燈籠製作,每人年均收入20000元以上,小小燈籠已成為群眾的「致富燈」,照亮脫貧致富路。
  • 臨洮縣龍門鎮蔡家莊村的脫貧致富路
    通到家門口的水泥路開通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高速路」,帶動群眾擴大黨參、洋芋、牛羊等種養殖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有了充足的電力支撐,我們村的特色產業可以更好的發展,以前的貧苦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說起動力電的變化,村民邱正義深有感觸。以前想要壯大養牛產業,可是電力不足嚴重製約著產業的發展。
  • 民權:產業扶貧做引擎 拉動脫貧致富小火車
    民權縣綠洲街道辦事處吳莊村村民 於傳鬥:俺吳莊村當時路坑坑窪窪,房又破又小,種麥也收不了幾百斤,賣不了幾個錢,不少人都外出打工去了,都嫌家裡窮。   村裡的脫貧故事還要從蔬菜大棚說起,脫貧攻堅開始後,吳莊村根據當年的市場,決定發展大棚蔬菜。貧困戶呂清華以前有一些蔬菜種植經驗,想要承包蔬菜大棚但是沒有資金。
  • 安徽懷寧:小小藍莓果鋪就致富路
    安徽懷寧:小小藍莓果鋪就致富路 2019-09-23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創業經】小小香茅草,如何讓小鎮人口脫貧致富?
    【創業經】小小香茅草,如何讓小鎮人口脫貧致富? 節目預告 央視財經 2016年01月14日 19:09 A-A+ 除此之外,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對於山區貧困人口,引入特色種養殖,也成為當地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方向。目前,在東興,一種新型的經濟作物檸檬香茅草,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產業。檸檬香茅草,是生長在亞熱帶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全草具有濃鬱的檸檬香味,常被東南亞人用作香料入菜。這棵能夠帶動當地脫貧致富的小小香茅草,究竟是如何走進東興成為扶貧項目的?還要追溯到兩年前的一場足球比賽。
  • 甘肅12萬公裡農村路為脫貧致富鋪平坦途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12萬公裡農村路為脫貧致富鋪平坦途    自打3年前,清水縣山門鎮觀音殿村至隴東鄉朱灣村農村公路建成通車後,沿線山門、隴東2個鄉鎮14個行政村的2519戶村民,生活從此變了樣。    全長22.7公裡的硬化路,讓當地群眾出行不再難。
  • 「飛天鴨」飛出山區,鋪就脫貧致富路
    廣州番禺警方幫扶五華縣華安村脫貧工作「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還有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區分局的對口幫扶,現在我走上了養殖路、致富路,實現了脫貧,自己也要自立自強,努力奔小康。」在幫扶單位番禺區公安分局和駐村第一書記的精心幫扶下,顏鏡清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決心依靠扶貧政策和自己勤勞的雙手來脫貧致富,連續養了幾批番鴨,產銷兩旺,他們家庭人均年收入15700多元,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如今已成村裡脫貧致富的典型。賴宇朋顏鏡清一家成功脫貧致富只是華安村扶貧工作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 村民直播帶貨忙 小小盆景成為脫貧致富「聚寶盆」
    原標題:村民直播帶貨忙 小小盆景成為脫貧致富「聚寶盆」   「粉絲們看看這棵小葉紅芽赤楠,它造型非常不錯,
  • 黃花菜大產業,郵政快遞業開通脫貧致富新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說:「黃花菜大產業啊!這個產業還真是有發展前途。一定要保護好、發展好這個產業,讓它作為人民群眾致富的好門路黃花也能做成大產業,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草」。」黃花學名萱草,俗稱金針菜。是中國的傳統物種。《詩經》記載「萱草味甘,令人好歡,樂而忘憂」,嵇康《養生論》記載「萱草忘憂,樂而食之」,白居易也曾作詩,「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
  • 金寨縣梅山鎮汪衝村:「三虎」攔不住的脫貧致富路
    金寨縣梅山鎮汪衝村:「三虎」攔不住的脫貧致富路 2020-12-07 16:52:21   來源:六安新聞網
  • 建甌: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在產業發展的迅猛帶動下,建甌全市18個鄉鎮(街道)有兩萬名婦女在「家門口」從事紙燈籠加工,邁向脫貧致富路。  產業振興「新引擎」  「既想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也想就業發展,增收致富。」這是建甌眾多婦女的心聲。由於紙燈籠製作工藝簡單、上手快,對工作環境要求低,除了集中生產外,工人還可以將材料領走,在家加工。
  • 武都馬營鎮: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貧困群眾復耕生產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為緩解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馬營鎮發放產業入股分紅資金,促進貧困戶保就業、穩增收,使疫情對穩定脫貧的影響降至最低。  此次分紅涉及384戶1706人,累計分紅資金達47.4萬元,其中村集體分紅涉及22個村,共計分紅7.9萬元,帶動貧困戶分紅39.5萬元,產業紅利達到了全覆蓋。
  • 路好走了、產業多了、腰包鼓了——洮南市多措並舉按下脫貧致富...
    路好走了、產業多了、腰包鼓了——洮南市多措並舉按下脫貧致富「快進鍵」 作者:王昕    編輯:郝楊    來源:中國吉林網    2020-
  • 南洞鄉葛根豐收鋪就脫貧致富路
    該基地是南洞鄉中藥材「十裡長廊」中的一段,由山聯村「十佳產業致富帶頭人」何燕清承包,種植面積達45畝,每畝產鮮葛根3000餘斤,畝均收入可達4200餘元。收穫的葛根將統一銷售給旭坤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根據品質進行分級銷售和加工。據悉,近年來,南洞鄉各村通過發展中藥材種植,流轉零散、閒置土地,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規模化、規範化產業發展體系,帶動周邊村民就地務工、增產增收,鋪就產業脫貧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