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教師來說,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事情有很多:把學生培養成傳說中的棟梁之才,養家餬口,職稱評聘等等。說到職稱評聘,驀然回首,突然發現自己從教18年了居然還只是個初級教師。作為奮鬥在一線的老師,我一直在想:我的從教生涯中到底還有多少個18年?
人到中年,按照一個朋友的說法就是人生的「拋物線」已經處於一種急速下降的階段,再過一個18年,我到時候就成了年過五旬的老教師,到那個時候再過幾年就可以直接退休回去了。到時候如果還沒評上中級職稱,那麼職稱評聘依然會成為我心中一道永遠無法抹平的疤痕。
中學時期的同學20年聚會,我不敢去,因為我是兩袖清風半輩子清貧的窮教師,和那些混得非常成功的同學沒得比;再過兩三年,師範時期的同學20年聚會,說不定我又不敢去,因為別人可能都成了中級教師,而我到時候可能依然還是初級教師。
職稱問題,我不止一次請教專業人員,我問他們什麼時候才可以評中級職稱,他們每次都說了三個字——「沒職數」!因為「沒職數」,沒有職稱評聘的名額,所以這麼多年我大部分的努力都白費了;因為「沒職數」,我和當年同一個班級畢業出來的同行工資相差特別大;因為沒有職數,這些年我心中的一口濁氣一直鬱結在心底深處。
雖然「沒職數」,但是三年一度的「晉升中級職稱教育教學水平能力水平考試」還是要去參加的。這種考試,就算考及格之後還是具備有效期的:三年過期,過期之後在沒有職稱評聘職數的情況下還是要繼續考的。於是,我想仿詩一首:過期復過期,過期何其多,我生待「職數」,評聘成蹉跎。
同一個單位的同事可能就沒我這麼執著:這幾年她們都懶得去考職稱證書,她們覺得反正沒職數,考了也是一張廢紙:報考費50元,往返車費再50元,100元用去買排骨還能買三斤多,何苦去自找苦吃又浪費錢呢?
後來,我開始安慰自己:珍愛生命還是要遠離職稱的,多活幾年,比評上什麼職稱都要合算得多。但是理智告訴我,沒評上職稱就想多活幾年的可能性並不大:別人都是中級職稱,而你只是一名「初級老教師」,一直心理不平衡憑什麼可以多活幾年?評不上職稱很難養家餬口,何以心中釋懷讓自己寬心長壽?
時光流逝,從18年前的步伐矯健到現在的日漸步履蹣跚,從當年的風華正茂到現在連學生的孩子再過幾年都快要進我的班級就讀,在這麼多年中,一切都在變化,唯有初心不變,唯有沒評上職稱的現狀不變。
堅守山旮旯,何時才能盼來職稱評聘的春天?何時才能等來職稱評聘的「職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