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剪刀,大藝術」,剪紙藝術走進聊城光明小學美術課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劉寧馬瑋記者國曉寧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在當前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為了更好傳承民間藝術,聊城市東昌府區光明小學將剪紙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美術課程課堂教學,增強學生對民間藝術的認識,讓學生在實際創作中提高動手能力,從而達到對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的目的。聊城市東昌府區光明小學一貫重視傳承教育教學。在2019年度「非遺」項目的市級重大攻關科研課題中,光明小學的《聊城剪紙藝術在小學階段的傳承教育研究》課題立項,教師的業務剪紙技能技法得到了挑戰和提高。
-
光明網:做好傳統文化 在網民中豎起一面旗幟
光明網 副總編輯張寧 非常高興能夠藉此機會介紹一下光明網近一年以來關於「淨化網絡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網際網路正能量」等一系列的活動,以及我們與「子曰師說」訂閱號精誠合作、精心推出的弘揚傳統文化和國學知識的一些欄目。
-
剪紙周姥爺告訴你「啥是佩奇」丨他用生肖剪紙送祝福,已堅持剪了12年
這個春節,今年74歲的周劍華老先生又將自己的豬年剪紙通過微信發給了在哈和外地的親朋們們,送上了自己獨特的新年祝福。「我現在手裡留下的生肖剪紙,最少已經有一輪十二個生肖的剪紙了。」老先生還向記者展示了他設計的其他生肖豬剪紙,有馱著大元寶的招財進寶豬,有標著著2019吉祥如意的福字豬,還有今年最流行的小豬佩奇剪紙……除了生肖豬的剪紙,老先生還拿出了這些年留存下來的其他生肖剪紙,各種形態和不同設計風格的十二生肖剪紙件件精湛。
-
棗莊藝人創作9米「百豬」剪紙長卷
齊魯網1月28日訊春節來臨之際,在滕州,剪紙藝人石紅霞,歷時2個多月的時間,創作了一幅長9米、寬0.5米的「百豬」剪紙長卷,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豬是財富、幸福的象徵,來表達福祿壽喜財的幸福觀。
-
剪尖上的文化記憶 張永忠師徒剪紙展亮相紫竹院
「大道至剪——張永忠師徒剪紙藝術作品展」日前在北京紫竹院行宮開展。此次展覽是紫竹院行宮展區精心為廣大遊客觀眾準備的一次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展,也是剪紙藝術家張永忠先生首次師徒一起,協力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薪火相傳的傳承展。民間剪紙藝術,是中國民間造型藝術中地域性最鮮明、歷史文化內涵最豐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態。
-
美國英語教師學習福建浦城剪紙藝術 體驗民俗傳統文化
圖為:美國英語老師學習剪紙藝術圖為:美國英語老師學習剪紙藝術 光明教育訊福建浦城縣既是中國丹桂之鄉,又是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7月7日晚,浦城縣委書記周永和陪同剛到浦城開展第十三屆福建國際英語科普夏令營活動的7位美國英語教師參觀浦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讓遠道而來的美國教師體驗浦城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感受浦城剪紙、閩派古琴等當地特色文化的獨特魅力。浦城剪紙是浦城文化中的一道永不褪色的靚麗風景。
-
文化剪紙進社區 共譜文明樹新風
為了豐富轄區居民的文化生活,增進鄰裡關係,提高文明城區的知曉率,參與率。2020年12月15日下午,上清寺街道上大田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文化剪紙進社區共譜文明樹新風」主題活動。活動中,社區工作人員向居民志願者講解剪紙文化並展示了一些剪紙作品。隨後將剪紙的材料分發給大家,向大家介紹剪紙的方法和技巧。本次剪紙有「文明生活」、「誠信待人」、「光碟行動」、「友愛夥伴」等內容,參與活動的居民紛紛表示,參加活動受益匪淺,小剪紙剪出大文明,希望文明實踐中心能夠多開展這樣有意義的活動。
-
民俗文化中的犬:剪紙、年畫、泥塑中的「汪星人」
原標題:民俗文化中的犬 【編者按】狗,作為人類最親密的夥伴之一,自古就有忠誠的美名。現代人對狗的喜愛更是溢於言表,為此,它們還有了獨立的星球——「汪星」。人們把對這些忠誠夥伴的喜愛之情也表現在了古往今來的藝術創作中。戊戌狗年已至,本期我們就從藝術的角度好好聊聊人類的好朋友——狗。
-
傳承非遺文化——剪紙
為傳承民族文化,培養青少年的興趣愛好,豐富他們的暑期生活,8月16日上午,安寧堡街道桃林社區組織轄區青少年在社區活動室開展了「傳承中華文化 弘揚剪紙藝術」活動。安寧堡街道桃林社區特地邀請了剪紙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李國香來擔任授課老師,活動開始,李國香老師首先給大家講解了剪紙工序:摺紙、剪紙、翻紙,並邊講邊做示範。
-
文化和平·客家文化|袁曼君:將袁氏剪紙帶回發源地
袁曼君,土生土長的大壩鎮水背村人,也是袁氏剪紙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深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美術《剪紙(袁氏)》代表性傳承人。1986年,袁曼君因工作原因,將袁氏剪紙帶到深圳,現在,袁曼君正籌劃著將剪紙文化重新帶回袁氏剪紙的發源地水背村。
-
剪紙大師王濱談家風:紅色文化傳家遠 激勵奮進
在臨沂,有這樣一位民間藝人,10歲喜歡上剪紙,與剪紙藝術結下了近70年的不解之緣。 在他的剪刀下,一張紙變得妙趣橫生。從單幅花卉到組圖「王祥臥魚」、「沂蒙山上」等人文故事躍然紙上,一次次參加全國展覽。他就是我市著名的剪紙藝術大師王濱,憑著對剪紙藝術的執著和創新,2014年底,已是78歲高齡的王濱被中華文化促進會授予中華剪紙「終身成就獎」。
-
梅山剪紙 -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湖南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梅山剪紙 梅山剪紙是以梅山文化為底蘊的在益陽安化地區流行的民間剪紙藝術的總稱。其代表是以生長在安化縣仙溪鎮光明村的剪紙藝人向亮晶提供的剪紙資料為佐證,反映了益陽市近代剪紙活動狀況,益陽市政府2009年通過相關專家論證,確定該生存狀態的剪紙藝術為益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故命名為「梅山剪紙」。
-
福建汀州客家剪紙作品展舉辦 發揚客家文化
在中國傳統民俗藝術中,似乎很少有哪一種藝術形式能像剪紙這樣,既透著巧奪天工的靈性又保持著憨厚樸實的本性。日前,一場由長汀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縣文體廣新局和團縣委聯合組織的汀州客家剪紙作品展及現場剪紙表演,在古老的汀州文廟舉辦,在古城興起一股客家範兒的剪紙風。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附上剪紙教程圖)
剪紙是在古代的姑娘們必須學會的一個基礎技能,它的作用更是數不勝數。大部分是用於貼在窗戶上,像這樣一個大大的囍字!小時候覺得很不可思議,小小的一張紙,怎麼就這麼厲害呢?古時候的姑娘們還有會拿剪紙來做為刺繡底樣,來做衣飾品啊,鞋帽啊,枕頭啊!每逢年過節閒來無事,七大姑八大姨的就會想起來剪紙,這樣一個大大的福!
-
民間剪紙:三門峽文化瑰寶
三門峽民間剪紙歷史傳承久遠,全市鄉村普遍流行,以靈寶市、盧氏縣、陝州區最具代表性,它廣泛應用於傳統節慶避邪、祈福、遊藝,以及服飾繡樣、工藝花樣等生活生產中。染色窗花與全國其他地方相比,風格迥異,對研究我國染色剪紙的起源、變異、種類分布、發展脈絡有重要價值,同時糾正了民俗學術界認為河南沒有染色剪紙的認識。②具有「聚窩特色」。如陝州區南溝村有300多人剪賣窗花,並且90%是男性農民,被稱為「剪紙窩」。大營村也有100多名剪紙藝人。這對確立民間剪紙的概念、傳承等都開拓了新的思路。
-
非遺文化進高校 剪紙漆藝「雲」上教
剪紙雲課堂 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7日16時20分訊(記者 秦思思)大學生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你聽說過嗎?雲課堂線上教授你見過嗎?近日,通過線上平臺,四川外國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基地(以下簡稱「非遺基地」)開展第一次剪紙漆藝課堂。四川外國語大學非遺基地成立於2013年。2016年開設《文化遺產保護》專業限選課程,聘請金錢板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丁長福任課程教師。推動傳承方式由傳統師徒口口相授向課堂化課程化傳授轉型,2017年還被重慶市文旅委評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
-
剪紙動畫與新媒體時代的文化傳承
摘 要:剪紙是一項古老的民間藝術,是傳統藝術長河中一朵美麗的浪花。早在五、六十年代,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就首創了剪紙動畫,將這一傳統藝術搬上了動畫的舞臺。反觀今日,很多傳統藝術都淹沒在信息社會中,漸漸變成了陳舊、老套的代名詞。
-
同為剪紙藝術,哈尼族剪紙有什麼不同?
哈尼族人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勤勞而勇敢,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哈尼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民族文化只能通過口傳或符號標記的方式進行傳承,這就促使哈尼族形成了大量的口傳文化,其中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古歌、山歌、祭祀祭詞等。在這樣的文化生態下,哈尼族創造出絢麗繽紛的民族藝術,剪紙就是其中的一項。
-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民間剪紙藝術是如何提升到非物質文化?
我們常說詩文化,是因其蘊藏千年文人雅士不朽風貌,常說茶文化,是因為其反映出的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與禮儀,而剪紙作為一項藝術創作,與中國文化到底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關係呢?如開篇所言,剪紙藝術來自民俗,因此,剪紙文化代表著的正是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深刻人文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