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疫情期間基本生活收到影響的家庭或個人納入臨時救助範圍

2020-12-17 貴州交通廣播

日前,省民政廳、省財政廳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睏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提出適度擴大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範圍,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低保,做到「應保盡保」。

一、關於適度擴大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範圍

《通知》明確,適度擴大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範圍,是在堅持現有標準、確保低保制度持續平穩運行基礎上的適度「擴圍」。有針對性、快速高效開展入戶核查受疫情影響困難群眾及其家庭成員外出務工、經營、就業等情況,患重病情況,殘疾等級情況,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低保等救助保障範圍。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不含整戶納入低保範圍的貧困人口)以及對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員(含所有老年人、成年人、未成年人),經本人申請,可參照「單人戶」納入農村低保範圍。按有關規定,對脫貧攻堅期內,納入農村低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準後,可視情給予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漸退期。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按規定足額發放價格臨時補貼。

二、關於適度擴大臨時救助範圍

《通知》明確,對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連續三個月無收入來源,生活困難且失業保險政策無法覆蓋的農民工等未參保失業人員,未納入低保保障範圍的,經本人申請,由務工地或經常居住地參照當地城市低保標準向其本人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對其他基本生活受到疫情影響陷入困境,相關社會救助和保障制度暫時無法覆蓋的家庭或個人,及時納入臨時救助範圍。對遭遇重大生活困難的,可採取一事一議方式提高救助額度。開展「先行救助」,取消急難對象戶籍地限制,由急難發生地先行實施臨時救助。

三、關於完善並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

《通知》明確,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並及時將新增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盡最大努力收住有集中供養意願的特困人員。建立健全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定期探訪報告機制,及時了解疫情對特困人員生活的影響,重點跟蹤關注高齡、重度殘疾等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

四、關於加強貧困人口動態監測

《通知》明確,採取數據比對、定期排查、發現報告等措施,及時將家庭人員構成和收入情況動態變化後,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新增納入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或臨時救助覆蓋範圍。

五、關於優化社會救助工作流程

《通知》明確,簡化優化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和臨時救助審核確認流程,縮短救助申請辦理時長,對沒有爭議的救助申請,可不再進行民主評議。

為確保工作落實,《通知》還對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屬地責任、強化資金保障等方面作了明確。

本臺記者:林佳藝

相關焦點

  • 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陝西制定社會救助五項措施抗擊疫情
    疫情防控期間,要切實發揮「急難對象」主動發現機製作用,多種方式掌握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家庭的生活狀況,對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或個人,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進一步暢通社會救助熱線,及時受理群眾訴求,對因探親、務工、滯留等原因在非戶籍地感染患病或受疫情防控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流動人口,由急難發生地鄉鎮(街道)或縣(區)級民政部門直接實施臨時救助
  • 北京市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
    連續3個月無收入 可申領臨時救助金  為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本市近日出臺措施,加大對困難群眾的臨時救助力度。對生活困難的未參保的城鄉失業人員、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且連續3個月無收入的京籍和持有居住證的非京籍務工人員,可由戶籍地或居住地所在區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
  • 疫情期間如何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疫情期間如何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發布會上,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劉喜堂就「民政部門採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回答記者提問。小編邀您一起來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 疫情期間,相比普通人一些原本就困難的家庭面臨的問題更多,民政部門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 因疫情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困難家庭可申請民政救助
    天山網訊(記者 張冬梅)因疫情影響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發生困難的家庭,可向戶籍所在地社區申請救助,烏市民政部門將及時發放救助物資和救助金。 7月25日,記者從烏市民政局了解到,針對疫情防控期間部分群眾面臨的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以及保障特殊困難人員基本照料服務需求等方面,烏市各級民政系統將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困難群眾可向戶籍所在地社區申請救助,經鄉鎮(街道)審批後,即可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及時發放救助金和救助物資。
  • 低保標準全省最高、擴大臨時救助範圍……濟南民政2020年社會救助...
    2020年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到1232元/月、1071元/月;按照差異化服務原則,城鄉照料護理標準按照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人員每人每月分別為210元、350元、700元,有效保障了13333名城鄉特困救助供養人員的基本生活。
  • 西寧市在疫情防控期間實施困難群體救助
    西寧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對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對象、低收入家庭等困難群體實施救助,並下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實施困難群體救助工作方案》,全力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據了解,此次救助突破救助保障以戶為單位申請的政策限制,對城市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重大疾病對象單獨納入保障範圍,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增加「救急難」頻次,加強救助保障。
  • 北京:受疫情影響連續三個月無收入可申領臨時救助金
    為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北京市近日出臺措施,加大對困難群眾的臨時救助力度。對生活困難的未參保的城鄉失業人員、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且連續三個月無收入的京籍和持有居住證的非京籍務工人員,可由戶籍地或居住地所在區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
  • 本市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連續仨月無...
    為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本市近日出臺措施,加大對困難群眾的臨時救助力度。對生活困難的未參保的城鄉失業人員、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且連續三個月無收入的京籍和持有居住證的非京籍務工人員,可由戶籍地或居住地所在區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
  • 民政部: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務工人員 可在臨時居住地申請救助
    &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海報新聞北京4月10日訊(記者 姜雪穎)4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完善疫情期間困難群體的政策保障工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
  • 太原:疫情期間生活困難者可申請臨時救助 不受戶籍限制
    5月8日,記者從我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疫情期間,申請臨時救助不受戶籍限制。因部分行業未復工復產而出現生活困難的個別靈活就業者,可去各鄉鎮(街辦)政務大廳,也可以到居住地的社區申請臨時救助,獲得300元至5000元不等的臨時救助,平穩度過生活無著期。
  • 福鼎城鄉困難家庭臨時救助實施細則改了!
    臨時救助不針對特定人群、身份,只確定是否發生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急難型救助對象。主要包括因火災、疫情、溺水、交通事故、人身傷害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員突發重大疾病、主要勞動力死亡或重度傷殘以及其他特殊情況,未獲得相關保險補償、賠償或雖獲得相關保險補償、賠償,仍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需要立即採取救助措施的家庭和個人。
  • 西寧市再次擴大「幸福救助圈」 今冬明春特殊困難家庭臨時救助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西寧市在往年救助的基礎上,開展詳盡排查後,擴大了救助對象範圍:凡是具有西寧市戶籍或持有當地居住證的非本地戶籍人員,在年內享受過臨時救助但又因病因災、遭遇意外事故等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新排查發現遭遇臨時性、突發性等生活困難的家庭,均納入此次臨時救助範圍。
  • 成都市建立支出型困難家庭救助制度 擴大救助覆蓋範圍
    四川手機報7月18日訊(記者 劉瑞強)記者從成都市民政局獲悉,近日,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財政局印發《關於建立支出型困難家庭救助制度的通知(試行)》。建立支出型困難家庭救助制度,擴大救助覆蓋範圍,解決困難群眾因教育支出、火災、疾病等突發性原因,造成家庭支出過大,影響基本生活的問題。
  • 疫情期間喀什無生活來源城鎮家庭享每人每月450元救助金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烏魯木齊11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雪迎)今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第八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喀什地區行署副秘書長艾賽提·吾拉音木說,疫情發生以來,喀什地區通過提前發放低保金、強化城鄉困難群體救助等措施,做好睏難群體關心關愛工作,全力保障疫情期間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 陝西省民政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制定社會救助五項措施
    疫情防控期間,要切實發揮「急難對象」主動發現機製作用,多種方式掌握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家庭的生活狀況,對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或個人,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進一步暢通社會救助熱線,及時受理群眾訴求,對因探親、務工、滯留等原因在非戶籍地感染患病或受疫情防控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流動人口,由急難發生地鄉鎮(街道)或縣(區)級民政部門直接實施臨時救助
  • 揚州出臺意見加強臨時救助和急難家庭救助工作
    繪圖 沈江江   日前,揚州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臨時救助和急難家庭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臨時救助時限根據申請臨時救助對象困難程度,考慮從暫時性基本生活困難到恢復正常生活所需時間   臨時救助對象指具有本地戶籍或持有當地居住證3個月以上,遭遇一般性困難導致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境的家庭或者支出型貧困家庭、困境個人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遭遇其他特殊困難的對象。其中,符合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條件的困境個人,按照有關規定提供臨時食宿、急病救治、協助返回等救助。   如何救助他們?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活困難人員注意 哈爾濱這類失業人員將獲臨時...
    原標題:哈爾濱這類失業人員將獲臨時救助金   11日,記者從哈爾濱市政府獲悉,哈爾濱市多渠道完善困難群眾兜底保障政策,市財政預計每年增加投入710萬元,將惠及哈爾濱市城鄉救助對象近3000人,進一步保障了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一是進一步擴大低保覆蓋範圍。
  • 天津市印發《通知》進一步做好睏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在適度擴大低保覆蓋範圍方面,在堅持現有救助標準和差額救助原則的基礎上,適度擴大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範圍,同時對低收入家庭救助範圍進行調整。一是經本人申請,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可按照單人戶納入低保,不享受分類救助。家庭中的其他成員不再繼續享受低收入家庭救助。
  • 北京: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老年人和兒童實施臨時救助措施
    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記者魯暢)在14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針對全市疫情發展形勢的變化出臺13項具體措施,包括加強對特殊困難居家老年人幫扶、加強受疫情影響無人照料兒童救助保護等。
  • 民政(長壽)專場——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如何保障?什麼情況可申請臨時...
    加大了臨時救助力度,簡化優化了臨時救助的審批程序,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共計臨時救助8.59萬人次、支出臨時救助2.15億元。改造提升鄉鎮敬老院。全市規劃改造鄉鎮敬老院600所,讓想到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的失能特困人員都如願,目前,有1萬餘人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