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老年人和兒童實施臨時救助措施

2020-12-24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記者魯暢)在14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針對全市疫情發展形勢的變化出臺13項具體措施,包括加強對特殊困難居家老年人幫扶、加強受疫情影響無人照料兒童救助保護等。

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紅兵介紹,按照措施,因為子女親屬接受隔離治療,且空巢(獨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經與家屬協商一致,在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社區聯防聯控機製作用,動員居(村)民委員會、物業企業、養老服務機構等做好上門幫扶或到養老機構臨時託養。

同時,對父母等監護人處於隔離觀察、住院治療期間無人照料的兒童,各區落實臨時監護人;無親友和個人承擔臨時監護照料的,由政府提供專門照護場所,指派專人照護。兒童隔離觀察結束後可轉入兒童福利機構進行臨時照護。對疫情防控期間新申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待遇的,簡化審核審批程序,先救助後確認,具體手續待疫情結束後補辦,做到當日審批當月發放。

李紅兵表示,有上述情況的,可撥打市民服務熱線12345,由北京市民政局辦理。此外,疫情防控期間,社會救助實行簡易審批程序,審核審批委託授權鄉鎮(街道)辦理,當月審批當月發放;對正在申請社會救助的困難家庭中有疫情感染患者的,實行先救助、後審批,待疫情解除後再補辦相關手續。

據了解,新出臺的措施還包括:加強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親屬的服務保障,對受疫情影響的民政兜底保障對象應救盡救,加強分散供養人員照護管理,實施婚姻預約登記,強化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落實福彩休市規定,為疫情防控一線的城鄉社區(村)工作者和志願者贈送保險及設立疫情心理諮詢熱線。(完)

相關焦點

  • 北京:受疫情影響連續三個月無收入可申領臨時救助金
    為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北京市近日出臺措施,加大對困難群眾的臨時救助力度。對生活困難的未參保的城鄉失業人員、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且連續三個月無收入的京籍和持有居住證的非京籍務工人員,可由戶籍地或居住地所在區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
  • ...對疫情期間基本生活收到影響的家庭或個人納入臨時救助範圍
    有針對性、快速高效開展入戶核查受疫情影響困難群眾及其家庭成員外出務工、經營、就業等情況,患重病情況,殘疾等級情況,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低保等救助保障範圍。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按規定足額發放價格臨時補貼。
  • 疫情期間全國兒童福利機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無一兒童感染...
    對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因需施策在疫情防控中,也出現了部分因疫情影響造成監護缺失的兒童。其中一部分兒童在疫情暴發後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確認感染、疑似感染或需隔離觀察,還有部分兒童的父母或監護人因參與防疫抗疫工作或其他因疫情影響的原因,使其臨時處於無人監護的狀態。
  • 陝西制定社會救助五項措施抗擊疫情
    疫情防控期間,要切實發揮「急難對象」主動發現機製作用,多種方式掌握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家庭的生活狀況,對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或個人,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進一步暢通社會救助熱線,及時受理群眾訴求,對因探親、務工、滯留等原因在非戶籍地感染患病或受疫情防控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流動人口,由急難發生地鄉鎮(街道)或縣(區)級民政部門直接實施臨時救助
  • 陝西省民政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制定社會救助五項措施
    疫情防控期間,要切實發揮「急難對象」主動發現機製作用,多種方式掌握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家庭的生活狀況,對基本生活困難的家庭或個人,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進一步暢通社會救助熱線,及時受理群眾訴求,對因探親、務工、滯留等原因在非戶籍地感染患病或受疫情防控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流動人口,由急難發生地鄉鎮(街道)或縣(區)級民政部門直接實施臨時救助
  • 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
    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給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同時,根據實際需要給予相應的醫療、住房、教育、就業等專項社會救助。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受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或由於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以及臨時遇困、生活無著人員,給予急難社會救助。
  • 福鼎城鄉困難家庭臨時救助實施細則改了!
    根據《福建省民政廳關於印發福建省臨時救助工作規範的通知》(閩民保〔2019〕121)和臨時救助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本市臨時救助工作實際,制訂了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臨時救助實行縣(市)、鄉鎮(街道)兩級人民政府分級負責制。
  • 北京將發一次性臨時救助金 什麼樣的人符合條件?
    北京將發一次性臨時救助金,您符合條件嗎?如何申請?  記者 王琪鵬  北京市近日出臺的進一步加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備受關注。針對市民關注的如何領取一次性臨時救助金的相關問題,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今天回應,申領一次性臨時救助金的前提是「生活困難」,申請救助前,須始終處於無工作狀態且連續3個月無收入來源。
  • 一眼新聞丨北京:受疫情影響連續三個月無收入可申領臨時救助金;炒...
    2020-12-08 周二  國 內  北京:受疫情影響連續三個月無收入可申領臨時救助金  為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北京市近日出臺措施,加大對困難群眾的臨時救助力度。對生活困難的未參保的城鄉失業人員、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且連續三個月無收入的京籍和持有居住證的非京籍務工人員,可由戶籍地或居住地所在區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北京日報)  工廠搓澡巾營業額比去年增長85%,東北迎來「報復性洗澡」  入冬以來,全國氣溫普遍又降低了幾度,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懷念起了東北熱氣騰騰的澡堂子。
  • 北京將發一次性臨時救助金 誰能領?如何申請?
    北京市近日出臺的進一步加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備受關注。針對市民關注的如何領取一次性臨時救助金的相關問題,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9日回應,申領一次性臨時救助金的前提是「生活困難」,申請救助前,須始終處於無工作狀態且連續3個月無收入來源。
  • 孝感市民政局副局長屠向明就面對疫情的衝擊孝感的社會救助工作...
    當前,民政部門就是要完善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保障性扶貧措施,發揮社會救助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兜底作用,保障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確保最困難的群體一戶不漏、一人不落地脫貧。  主持人:民政部門為消除疫情影響做了哪些工作?在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困難等方面有哪些救助和關愛政策?
  • 民政部要求,因疫情無人照料的老人,要安排臨時照料人
    通知要求各地對特殊困難老年人開展全面摸底排查,對因家人參加抗擊疫情或被隔離收治而無人照料的老年人,要協助落實臨時照料人,及時做好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工作。通知明確,各地民政部門要動員和指導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委會,對獨居特別是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老年人、受疫情影響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因家人被隔離收治而無人照料的老年人、暫時無人照料的留守(空巢)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展開全面排查,重點排查家庭疫情防控情況,贍養人、託養人履行贍養、託養義務情況,日常生活需求、健康狀況、精神狀態等情況。
  • ...廣東省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時期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和防寒防凍工作
    各地民政部門按照《通知》要求,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快速反應,主動出擊,組織走訪摸排,落實防禦措施,強化應急值守,全力做好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特殊困難老人、困境兒童、流浪乞討人員等困難群眾的救助幫扶和防寒防凍工作,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生命安全。廣州市及時轉發寒冷天氣信息,督促做好全市逾6萬名困難群眾的防寒保暖工作,特別是全市五保安居點近300名入住群眾的防寒和生活保障工作。
  • 北京將發一次性臨時救助金,您符合條件嗎?如何申請?
    根據相關規定,對生活困難的未參保的城鄉失業人員、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且連續3個月無收入的京籍和持有居住證的非京籍務工人員,經本人申請,由戶籍地和居住地所在區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申請一次性臨時救助金並不是只要連續3個月無收入就可以領取,還要看是否「生活困難」。
  • 太原:疫情期間生活困難者可申請臨時救助 不受戶籍限制
    5月8日,記者從我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疫情期間,申請臨時救助不受戶籍限制。因部分行業未復工復產而出現生活困難的個別靈活就業者,可去各鄉鎮(街辦)政務大廳,也可以到居住地的社區申請臨時救助,獲得300元至5000元不等的臨時救助,平穩度過生活無著期。
  • 疫情期間全省為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6.1億元
    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婚姻登記機構、救助管理站、殯儀館等重點場所的防控措施還要更科學精準。此次會議特別對如何守好社區防線作了部署,全省將全面落實一線社區工作者關愛政策,調動廣大城鄉社區工作者積極性,融合社會組織、專業社工、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細化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確保疫情防控和便民服務兩不誤。
  • 北京:連續仨月無收入可申領臨時救助金,調整完善特困人員認定條件
    為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本市近日出臺措施,加大對困難群眾的臨時救助力度。對生活困難的未參保的城鄉失業人員、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且連續三個月無收入的京籍和持有居住證的非京籍務工人員,可由戶籍地或居住地所在區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
  • 紅河州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紅河州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
    〕47號)和《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雲政發〔2015〕52號)精神,結合我州實際,制定本方案。建立實施臨時救助制度,是貫徹落實國務院《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國務院令第649號)、《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國發〔2014〕47號)、《雲南省社會救助實施辦法》(雲政發〔2014〕65號)和《紅河州社會救助實施方案》(紅政發〔2015〕14號)的實際舉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客觀需要;是填補社會救助體系空白,提升社會救助綜合效益,確保社會救助安全網網底不破的必然要求。
  • 揚州出臺意見加強臨時救助和急難家庭救助工作
    繪圖 沈江江   日前,揚州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臨時救助和急難家庭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臨時救助時限根據申請臨時救助對象困難程度,考慮從暫時性基本生活困難到恢復正常生活所需時間   臨時救助可參照最低生活保障程序實施,凡符合條件的家庭或個人均可向戶籍所在地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臨時救助申請。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在村(居)民委員會協助下,對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人口狀況、遭遇困難類型等進行調查,視情組織民主評議和公示,提出審核意見,報縣級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 因疫情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困難家庭可申請民政救助
    天山網訊(記者 張冬梅)因疫情影響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發生困難的家庭,可向戶籍所在地社區申請救助,烏市民政部門將及時發放救助物資和救助金。 7月25日,記者從烏市民政局了解到,針對疫情防控期間部分群眾面臨的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以及保障特殊困難人員基本照料服務需求等方面,烏市各級民政系統將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困難群眾可向戶籍所在地社區申請救助,經鄉鎮(街道)審批後,即可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及時發放救助金和救助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