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與內啡肽:你為什麼應該學習?

2021-03-02 羅輯

這個世界上的生意分成兩種:一種是多巴胺的生意,一種是內啡肽的生意。

張一鳴就是專門幹多巴胺生意的,無論是今日頭條還是抖音,都是讓你一上手就爽,不停地爽,停下來就不爽。

做教育的人,幹的就是內啡肽生意。學習這個事兒,上手的時候是不爽的,越學越痛苦,但是,熬過痛苦,你會感覺特別幸福,這是因為,你的體內分泌了內啡肽,而內啡肽是用來止痛的。

今日頭條號稱要做教育,但他就是做不起來,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做多巴胺生意做得太順了,內啡肽生意對他來說很不習慣,難度係數太高了。

很多人說,學習反人性,這話只說對了一半。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大部分人希望一上來就爽,而不希望沒事兒找虐,但是,為啥還是有人愛學習呢,這是因為,這群人發現,一上來就爽的事兒,一停下就空虛,而空虛是不爽的,而剛開始不爽的事情,只要熬過去,那種幸福感是可以持續很長時間的。

那些沒有體驗過痛苦後的幸福的人,一輩子困在多巴胺的世界裡,對他來說,學習就是反人性的;而那些看見過風雨後的彩虹的人,就願意一次次迎接風雨,對他來說,學習就是不反人性的。「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快樂」,這句話對一部分人來講是個笑話,對另外一部分人來講卻是真的。

除了學習,運動也可以產生內啡肽,所以,有的人很愛運動,而另外一些人不愛運動。這些不愛運動的人總是在精疲力盡之前停下來,他就沒有體會過幸福,那麼,運動留給他的記憶都是痛苦的。同樣的道理,那些沒有進行過高強度思考的人,他們也一定不愛思考,因為,思考留給他們的記憶全是痛苦。

當然,我們在這裡,用了非常簡化的模型,人不可能在娛樂的時候,只分泌多巴胺不分泌內啡肽,而在學習的時候,只分泌內啡肽不分泌多巴胺,但這個模型仍然是個好模型,因為符合真實體驗。

所以,如果有人不愛學習,或者不愛運動,或者做事情遇到困難不肯堅持時,你都可以把這個模型解釋給他聽:你是想做多巴胺的奴隸,還是想做內啡肽的主人?你是想要快樂後的空虛,還是想要風雨後的彩虹?

最後,再說一個我個人的小秘訣:我為什麼經常熬夜寫文章?是因為我喜歡寫文章嗎?不全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如果每天腦力勞動的強度不夠,晚上是睡不著覺的,看書不行,就只好寫作。可能有人覺得奇怪:專家不是建議睡前要放鬆嗎?沒辦法,放鬆對我不適用,我一放鬆反而睡不著。後來我才知道,內啡肽是有助於睡眠的,我覺得,我應該找到了答案。

相關焦點

  • 羅振宇:有出息的人應該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
    答案是: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這篇文章將會為你詳細講述多巴胺和內啡肽與自律的關係,以及我們該怎麼做。01自律始於多巴胺,敗於多巴胺1.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自律和多巴胺的關係。於是,缺乏動機,缺乏反饋,容易被誘惑成了我們自律道路上的攔路虎,我們的自律始於多巴胺,也敗於多巴胺。所以,純粹依靠多巴胺的自律並不靠譜,我們應該學會利用大腦中的另外一種快樂物質,內啡肽,來幫助我們度過「自律中期」。
  • 多巴胺和內啡肽有什麼區別?
    她說了一句話,說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應該是「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什麼意思?多巴胺和內啡肽都是人體內的兩種激素,都能夠提供快樂。但是產生的機理不一樣。2. 多巴胺是一種獎勵機制,也就是說你拿到了你想要的東西,比如吃好吃的,玩遊戲,多巴胺就分泌一下,獎勵你一下你爽一下。
  • 簡析多巴胺和內啡肽
    多巴胺是人的獎賞、激勵和快樂中心。多巴胺是大腦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對人的情緒影響重大。當人們滿足了自己的需要時,通常會產生這種物質。根據,洛雷塔.布萊寧博士的研究,人類的祖先在經歷了長期的飢餓後找到了食物或發現了獵物時會分泌多巴胺。多巴胺給人的神經元建立了連接,當再次看到那些食物或獵物時會再次分泌。
  • 多巴胺、內啡肽,快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它們是什麼關係?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小孩子喜歡吃甜食了,為什麼要了一個還想要一個,因為下一個會更甜,人們永遠在渴望下一個。我們渴望下一條朋友圈,下一個點讚和下一個評論。這其中我們可以上癮因為我們是人我們避免不了,但我們卻可以通過控制中斷這種信息傳遞進而減少多巴胺分泌的方式去避免把上癮變成成癮。
  • 如何跑步,才能產生多巴胺、內啡肽和HGH?
    無論是多巴胺,還是內啡肽,或者是HGH,它們的分泌都是和運動強度有關。而測試運動強度最關鍵的指標就是心率,用一句大白話來說,就是一分鐘之內你的小心臟跳動的次數,跳動次數越多,表明運動強度越大。幫助安妮寶貝掃去疲倦和困擾的東西,就是她快走時最大心率達到55%之後分泌的多巴胺在起作用。為什麼很多女生逛街不覺得累?原因就是人腦中分泌了多巴胺,讓她們樂此不疲。
  • 由快感到成就:多巴胺VS內啡肽帶來的啟發
    悅跑圈聯合創始人兼COO 吳文業老師,他為我們帶來《由快感到成就:多巴胺VS內啡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跑步、多巴胺和內啡肽有過了解,這和我的產品——悅跑圈有著莫大的關係。跑步會產生多巴胺和內啡肽,這是生物學的概念。我今天想談談這兩個生物概念,在運營中會起到什麼作用。
  • 薦讀│從快感到成就感:多巴胺vs內啡肽(科普好文)
    1.多巴胺是什麼?不是什麼?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它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阿爾維德—卡爾森等三人研究多巴胺而獲得諾貝爾獎。多巴胺代表快樂嗎?並非如此。有研究表明多巴胺獎賞通路的本質是獎賞,而不是快樂。動物飼養員鄧師傅的回答:獎賞是什麼?獎賞就是你做了一次後,你會想做第二次。
  • 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這些物質決定幸福
    科學家們發現,大腦中的某些物質對身體和心理的舒適感起著根本作用,例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內啡肽等,它們的活動能夠刺激或者消滅愉快、渴望、積極等多種情感。被形容為「行動的荷爾蒙」的多巴胺,能夠參與到人類積極情感的預測和投射中,並推動人們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改善和進步。
  • 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是三種快樂物質,哪種最難得到呢?
    多巴胺,能帶來短暫愉悅;血清素,能幫人放鬆心情緩解焦慮;內啡肽,可以改變一個人所有的負面情緒、改變對自我的認知、變得積極向上,甚至可以改變人的外表。 三種物質中,內啡肽帶來的快樂最持久、最真實、最有意義,但同時它也最需要付出努力。
  • 「上癮性」行為,正在毀掉成年人|成癮|喬克|多巴胺|內啡肽_網易訂閱
    2  在《欲罷不能》這本書裡面,提到了一個人為什麼會對一件東西上癮?  1.可望不可即的誘人的目標 2.無法抵擋且無法預知的積極反饋 3.漸進式的進步和改善的感覺 4.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難的任務 5.需要解決卻又暫未解決的緊張感 6.強大的社會聯繫  在我們所成癮的事情裡,都滿足了六個原則,它們很合理地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沉迷於抖音、王者、甚至微信那些網際網路產品。
  • 「化」山論劍,多巴胺vs內啡肽——「海創化學+」之初體驗
    活動結束了,但學習無止境。多巴胺vs內啡肽,「海創化學+」給了同學們學習的短時刺激,而在海創,持久學習產生的內啡肽將給予同學們長久的滿足感。
  • 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內啡肽——這些物質決定幸福
    「行動的荷爾蒙」——多巴胺     得益於生物學研究以及大腦造影技術的進步,神經生物學家從1970年開始,持續進行著深入大腦結構的研究。他們觀察到了大腦在情緒調節中發揮作用的各個部位,並且破譯了幸福或痛苦的情感產生的連貫過程。不過,雖然幸福是大腦的事情,可是大腦中卻沒有任何一塊區域是專門對應它的。
  • 為什麼人不可以一直分泌多巴胺,一直快樂?
    為什麼人不可以一直分泌多巴胺,一直快樂?多巴胺的獎賞機制並不是靠單純的量的積累,它依靠的是一種預期獎賞誤差編碼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多巴胺帶給你的快樂是你獲得獎賞的快樂值與預期的快樂值之間的差值。舉個例子,你本來預期回家吃一頓外賣,朋友突然說請你吃大餐和你本來就要去吃大餐獲得的快樂是不一樣的。
  • 心理學:內啡肽讓人保持自律,自律讓人更快樂也更容易成功
    為什麼?因為人們普遍有良性自虐傾向,而這個傾向的來源於內啡肽。現代的人多愛跑步,而企業家往往都是頂級跑者或者自律達人。比如說跑馬的潘石屹。以及四點半起床訓練的科比。你想知道為什麼這些成功人士那麼喜歡跑步嗎?你想知道為什麼自律的人多容易成功嗎?Bear將從心理學角度為讀者們介紹內啡肽的合成機制以及痛並快樂著的科學解釋,並由此引進自律這個正向自虐。
  • 心理學:內啡肽讓人保持自律,自律讓人更快樂也更容易成功
    為什麼?因為人們普遍有良性自虐傾向,而這個傾向的來源於內啡肽。現代的人多愛跑步,而企業家往往都是頂級跑者或者自律達人。比如說跑馬的潘石屹。以及四點半起床訓練的科比。你想知道為什麼這些成功人士那麼喜歡跑步嗎?你想知道為什麼自律的人多容易成功嗎?
  • 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它卻還關乎成癮和精神分裂症
    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腦邊緣系統多巴胺功能過高,可能與陽性症狀有關,諸如幻覺、妄想等症狀,而前額葉多巴胺功能不足可能與陰性症狀有關。 再比如,帕金森病、抑鬱症等疾病也可能與多巴胺功能不足有關。目前臨床上的抗精神病藥、抗帕金森藥,有些就是作用於多巴胺受體,通過調節患者體內多巴胺的功能, 從而改善疾病的症狀。」
  • 多巴胺告訴你,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比別人更成功
    於是有人開始研究「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比別人更成功」,研究結果當然是五花八門。今天要分享的一種,卻是另闢蹊徑地從神經經濟學角度來解釋這一問題,「多巴胺」水平決定一個人的成功。它是否能真正控制我們如何做決定,何時做決定,以及我們為什麼做決定,甚至是我們決定午餐吃什麼?換句話說,一個人的心智與另一個人的是否會有真正的差異,最終決定他們在生活中成功的程度以及他們經歷「成功」的頻率。
  • 吃辣椒會讓人上癮原是多巴胺「惹火」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能感覺到辣,而有些人覺得不辣,因為每個人對辣的疼痛感有所不同。  也許我們有過這樣的體會,有時覺得飯菜不香,但是如果在菜裡放上一些辣椒、辣醬等,立馬覺得食慾大增,吃完還會意猶未盡,就像上癮一樣。吃辣椒為什麼會上癮呢?  吃辣椒久了會讓人上癮,有一個詞可以形容這種感覺——「辣椒素快感」。這是一種通過食用大量富含辣椒素的食物所造成的快感。
  • 是多巴胺、內啡肽,還是荷爾蒙?
    有什麼東西可以讓你瞬間被感染?蒙娜麗莎的微笑、梵谷的星空,還是阿凡達裡的仙境?毫無疑問,在被感染的一瞬間,你和所凝視的內容產生了共鳴。自然之美,藝術之美,都屬於這種大美。而今天,我們要聊的是設計之美,汽車工業的設計之美。
  • 多巴胺:最好的網際網路產品就是上癮
    這兩天看了知乎上一篇文章《從快感到成就感:多巴胺vs內啡肽》,對於多巴胺是什麼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文章中對多巴胺是這麼解釋的:「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它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阿爾維德—卡爾森等三人研究多巴胺而獲得諾貝爾獎。多巴胺代表快樂嗎?並非如此。有研究表明多巴胺獎賞通路的本質是獎賞,而不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