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跑步,才能產生多巴胺、內啡肽和HGH?

2020-12-19 馬拉松跑步

無論是多巴胺,還是內啡肽,或者是HGH,它們的分泌都是和運動強度有關。

測試運動強度最關鍵的指標就是心率,用一句大白話來說,就是一分鐘之內你的小心臟跳動的次數,跳動次數越多,表明運動強度越大。

一般人們都用最大心率來表示一個人的運動強度,普遍而言,一個人的最大心率=220 — 年齡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同一個年齡段,不同的人最大心率也是不同的。

先說多巴胺

多巴胺是在一個人的最大心率達到55—65%的情況下才會分泌的,普通人快走就會達到這種心率。

女作家安妮寶貝(慶山),每天都會快走5公裡,她說:「每日清晨步行5公裡。穿上運動鞋,在花園小徑快速行走。基本上一個小時內可以完成。即便有時腦袋疲倦或心中困擾,5公裡也能橫掃一切不適。」

幫助安妮寶貝掃去疲倦和困擾的東西,就是她快走時最大心率達到55%之後分泌的多巴胺在起作用。

為什麼很多女生逛街不覺得累?

原因就是人腦中分泌了多巴胺,讓她們樂此不疲。

如果你能按照最大心率55—65%步行一小時的話,身體積聚的脂肪就會被轉化成能量消耗,就開始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

比如,身體在燃燒脂肪的同時還增加了血液中游離色氨酸的數量,而色氨酸則是合成穩定情緒作用的血清素的必要成分。

不僅如此,它還改變了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布,使得人能夠樂觀、專注和堅持不懈。不要忘了,多巴胺是由人腦中分泌,能影響一個人對事物的歡愉感受。

快走和慢跑都會分泌多巴胺。

上個世紀,科學家們發現了多巴胺,並因此而獲得了2000年諾貝爾獎。

再說內啡肽

如果跑得再快一點,也就是最大心率能夠達到75—90%的時候,就是一種高強度的跑步狀態。

這種狀態下,你身體的代謝方式就從有氧轉變成無氧,由於從血液中攝取的氧氣已經遠遠不夠,所以肌肉進入到一種缺氧的狀態,內啡肽開始分泌

由於氧氣是葡萄糖有效代謝必需的物質,因此,在無氧的條件下,肌肉開始利用那些直接儲存於肌肉組織內的肌酸和葡萄糖,這是一個乳酸逐漸增加的複雜化學反應方程,這就是無氧閾值。

不同的人到達無氧閾值所需要的強度不同,同一個人,通過進行一定強度的訓練會改善他的無氧閾值。

上個世紀70年代,在跑步狂潮席捲美國的時候,科學家們發現了內啡肽這種物質,是一種內成性(腦下垂體分泌)的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激素,能夠給人帶來止痛和欣快感。

內啡肽也被稱之為「快感荷爾蒙」或者「年輕荷爾蒙」,意味這種荷爾蒙可以幫助人保持年輕快樂的狀態。

在內啡肽的激發下,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免疫系統實力得以強化,並能順利入夢,消除失眠症。

研究人員在一組長跑者的血樣內檢測到內啡肽的水平在提高,這種「跑步者的欣快感」(runner's high)是很多人愛上跑步的終極效果。

最後說HGH

如果你繼續增加運動強度,讓最大心率達到100%左右的時候,也就是竭力跑。

竭力跑可以強化一個人的最大有氧能力,這個指標就是「最大攝氧量」,跑步手錶上都有顯示。

當一個人的奔跑速度達到最大心率值,尤其是進入一段無氧狀態時,腦垂體就會分泌出一種物質,即人體生長激素(HGH),也就是讓人長壽的「青春之泉」,它可以逆轉老化引起的腦容量流失。

然而,對於人體如此重要的東西,卻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分泌。人到中年,其人體生長激素的數量僅為兒童時的1/10。

這種狀態下跑步的感受是,上氣不接下氣,胸部呼吸道有一種燒灼感,火辣辣的,即刻就感到無法忍受,希望馬上停止。

我的間歇跑訓練是通過跑步手錶設置的,10X400米,每一次都有跑進2分鐘之內,中間休息3分鐘,然後再繼續跑下一次。

我的間歇跑訓練每周一次,一開始時很不適應,堅持跑了三次之後就好了。

確實是這樣,訓練時很艱辛,訓練完很開心。

約翰﹒瑞迪教授說:「人體生長激素是身體精湛的工匠大師,它燃燒腹部脂肪,讓肌肉纖維有序層疊,同時增大腦容量。研究人員相信,它可以逆轉老化引起的腦容量流失。

我今年67歲,我的基礎代謝年齡是41歲,這是和我經常進行間歇跑訓練有關係。建議中老年人多做間歇跑訓練,增加HGH。

短跑和足球運動員的間歇訓練法,本質就是增加HGH水平,即使用自然興奮劑。

(田同生)

相關焦點

  • 簡析多巴胺和內啡肽
    多巴胺是人的獎賞、激勵和快樂中心。多巴胺是大腦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對人的情緒影響重大。當人們滿足了自己的需要時,通常會產生這種物質。根據,洛雷塔.布萊寧博士的研究,人類的祖先在經歷了長期的飢餓後找到了食物或發現了獵物時會分泌多巴胺。多巴胺給人的神經元建立了連接,當再次看到那些食物或獵物時會再次分泌。
  • 多巴胺、內啡肽,快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它們是什麼關係?
    它是由腦下垂體和脊椎動物的丘腦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它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鎮痛劑。英文endorphin是endomorphin的簡化寫法,endo有內在之含意,而morphin則為嗎啡的英文名稱,故 endorphin有大腦自我製造的類嗎啡物質之意。內啡肽是體內自己產生的一類內源性的具有類似嗎啡作用肽類物質。
  • 羅振宇:有出息的人應該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
    比如,當我們聽到別人說,如果你能堅持鍛鍊跑步你就會有8塊腹肌,瘦10公斤。我們聽到這個建議後熱血沸騰,腦海中開始想像未來自己美好身材的樣子,吸引心目中的男神女神,升職加薪。這個時候多巴胺就開始分泌了,我們開始產生對跑步的渴望,接著有了跑步的行為。
  • 多巴胺和內啡肽有什麼區別?
    她說了一句話,說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應該是「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什麼意思?多巴胺和內啡肽都是人體內的兩種激素,都能夠提供快樂。但是產生的機理不一樣。2. 多巴胺是一種獎勵機制,也就是說你拿到了你想要的東西,比如吃好吃的,玩遊戲,多巴胺就分泌一下,獎勵你一下你爽一下。
  • 由快感到成就:多巴胺VS內啡肽帶來的啟發
    悅跑圈聯合創始人兼COO 吳文業老師,他為我們帶來《由快感到成就:多巴胺VS內啡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跑步、多巴胺和內啡肽有過了解,這和我的產品——悅跑圈有著莫大的關係。跑步會產生多巴胺和內啡肽,這是生物學的概念。我今天想談談這兩個生物概念,在運營中會起到什麼作用。
  • 薦讀│從快感到成就感:多巴胺vs內啡肽(科普好文)
    一般來說,我們獲得獎賞都是有實質性的反饋的,比如一個蘋果,那麼這個蘋果的味道和觸感等等物理性質信息在轉換為神經信息後與獎賞系統相勾連,產生了突觸可塑性的變化,你就知道蘋果是好吃的而去吃蘋果。快感真是來自快樂的時刻嗎?更多研究發現,多巴胺的效用產生於期待獎賞,而不是獲得獎賞。多巴胺≈ want,所帶來的是渴望和幻想。
  • 多巴胺與內啡肽:你為什麼應該學習?
    這個世界上的生意分成兩種:一種是多巴胺的生意,一種是內啡肽的生意。
  • 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這些物質決定幸福
    科學家們發現,大腦中的某些物質對身體和心理的舒適感起著根本作用,例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內啡肽等,它們的活動能夠刺激或者消滅愉快、渴望、積極等多種情感。被形容為「行動的荷爾蒙」的多巴胺,能夠參與到人類積極情感的預測和投射中,並推動人們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改善和進步。
  • 為什麼跑步很累卻越跑越上癮?有一個詞叫快樂獎賞和成癮
    >而是產生激勵和獎賞行為多巴胺是大腦產生的一種神經遞質,瑞典科學家阿爾維德·卡爾森等三人就是研究這種物質而獲得2000年諾貝爾獎,它與興奮、快樂、運動等多種信息傳遞有關;多年以來,人們一直把多巴胺描述成人類愉悅感的來源,也即多巴胺意味著快樂,是大腦感到幸福的根源。
  • 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是三種快樂物質,哪種最難得到呢?
    多巴胺,能帶來短暫愉悅;血清素,能幫人放鬆心情緩解焦慮;內啡肽,可以改變一個人所有的負面情緒、改變對自我的認知、變得積極向上,甚至可以改變人的外表。 三種物質中,內啡肽帶來的快樂最持久、最真實、最有意義,但同時它也最需要付出努力。
  • 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內啡肽——這些物質決定幸福
    「行動的荷爾蒙」——多巴胺     得益於生物學研究以及大腦造影技術的進步,神經生物學家從1970年開始,持續進行著深入大腦結構的研究。他們觀察到了大腦在情緒調節中發揮作用的各個部位,並且破譯了幸福或痛苦的情感產生的連貫過程。不過,雖然幸福是大腦的事情,可是大腦中卻沒有任何一塊區域是專門對應它的。
  • 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它卻還關乎成癮和精神分裂症
    然而,它在傳遞快感信息的同時,卻也和成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成癮的事物大多會給我們帶來強烈的快感,這也是產生依賴性的基礎。而許多神經科學家認為,多巴胺迴路就是腦內負責獎賞和快感的腦迴路。儘管成癮的機制目前在醫學界還存在爭議,但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成癮與多巴胺系統的失衡有著密切的關係。
  • 有多少人跑步,是為了治癒焦慮?
    我在昨天的文章裡說到,跑步能產生內啡肽,讓我感受到快樂。不僅僅是跑步,只要是一定強度的運動,因為運動本身可以促進人體的內分泌變化,大腦在運動後會產生內啡肽,人心情的好壞,同大腦內分泌出來的內啡肽的多少相關。運動可以刺激內啡肽的分泌,使內啡肽的分泌增多,在內啡肽的激發下,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
  • 心理學:內啡肽讓人保持自律,自律讓人更快樂也更容易成功
    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Paul Rozin提出了良性自虐這一說法,也就是各種肉體的折磨以達到精神的愉悅,而背後的秘密在於良性自虐可以分泌內啡肽。而且不同多巴胺的直接和簡單,得到內啡肽需要經歷疼痛。大腦受到傷痛刺激時,內啡肽就會進入工作模式,以此舒緩疼痛,這也是人體的自我防禦機制。內啡肽其實和嗎啡是一樣的原理,可以鎮定焦慮,緩解疼痛。
  • 心理學:內啡肽讓人保持自律,自律讓人更快樂也更容易成功
    而且不同於多巴胺的直接和簡單,得到內啡肽需要經歷疼痛。大腦受到傷痛刺激時,內啡肽就會進入工作模式,以此舒緩疼痛,這也是人體的自我防禦機制。內啡肽其實和嗎啡是一樣的原理,可以鎮定焦慮,緩解疼痛。內啡肽分泌的時候你會感到輕鬆愉悅,食慾大增。你知道最容易分泌內啡肽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嗎?當你認真思考,積極工作的時候。
  • 「化」山論劍,多巴胺vs內啡肽——「海創化學+」之初體驗
    本次大賽設置化學必答題和選答題,分初賽和決賽兩個階段進行。高一年級14個班每班派出3名選手和5名親友團成員參賽,經過緊張激烈的初賽,7個班級脫穎而出,成功進入決賽。
  • 「上癮性」行為,正在毀掉成年人|成癮|喬克|多巴胺|內啡肽_網易訂閱
    「上癮性」行為,也屬於不良習慣,如何戒掉呢?  前幾天在後臺看到有個讀者留言,他很苦惱,一個剛剛畢業的男生,做著一份不是很忙的工作,每天都能準時5點半下班。  他知道下班後要提升下自己,但是卻抵擋不了王者榮耀的誘惑,一局接著一局,玩累了就玩鬥地主放鬆一下,又接著鏖戰,好像上癮一般。
  • 跑步男女,你們咋能不上天
    話說這內啡肽,一般人看不見摸不著,親們可真別小看。嗎啡大家總該聽過吧?它模仿的就是內啡肽的效果。換言之,嗎啡山寨的就是內啡肽。有同學要問了,這東東跟咱們有關係不?當然有,密切著呢。你鐵定感受過。究其所以然,都是內啡肽幹的好事。大好事。真是大好事,讓人生充滿意義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幸福滿滿。這麼好?那內啡肽產生容易嗎?這個,親們自己看看上面列的那些事,有哪件是容易辦到的?不經過精神、體力雙重的長期艱難努力,這些事兒能辦得好嘛。嗎啡、海洛因那些山寨版,讓人類的幸福速成而廉價,最終身體貪婪失控。說到這兒,就得恭喜咱們跑步的親們了。運動本身可以促進人體大腦分泌內啡肽。
  • 多巴胺這種物質,是如何控制人的情緒的?
    影響情緒的化學物質,除了我們熟知的多巴胺,還有內啡肽、梅拉多寧、鈷胺素等等。事實上,在多巴胺之前當男女第一次渴望對方的時候,性荷爾蒙會分泌出睪酮和雌激素,這種渴望持續下去,到了陷入愛情階段,就會分泌多巴胺,所以多巴胺是真正有了愛情之後才分泌的,所以,那個能讓你瘋狂的人,才是真愛啊!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多巴胺的持續分泌一般只有兩年時間,如果兩年之後,你們還不能在一起,那基本就沒前途了。
  • 多巴胺:最好的網際網路產品就是上癮
    其實我最早聽說多巴胺是通過身邊跑步的朋友。跑步在一開始會覺得很累,但是越到後面會感覺越快樂,就是來自於多巴胺的分泌。所以我真的發現身邊跑步的人越來越上癮,甚至許多人從一個根本不鍛鍊的人,逐漸變成馬拉松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