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科學家發現5億多年前原始海綿化石

2020-12-24 北青網

新華社南京5月6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德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一個研究組,近期在我國湖南發現了一批立體保存的遠古海綿化石。這些化石形成於5.21億年以前,對研究早期海綿乃至整個多細胞動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人們常見的日用品海綿,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泡沫材料。事實上,自然界也有一種動物叫海綿,它是多細胞動物中最古老的門類之一。從古希臘時代開始,人們就已經使用無骨針海綿的骨骼作為洗浴用品。最初的人造海綿,也是使用合成材料模仿天然浴用海綿開發而來。要討論多細胞動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海綿動物是不可迴避的一個話題。

此次,研究人員在我國湖南張家界附近的矽質磷塊巖中,發現了一批原位立體保存的海綿化石。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原位保存了骨架結構的海綿化石,依據前人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和生物地層學研究,研究人員推斷,這些遠古海綿生活的時間不晚於5.21億年以前的寒武紀早期。從形態上看,這些化石海綿多以不規則球形、橢球形保存,從中心向外伸展出骨針,單個海綿的直徑在幾毫米至一兩釐米之間。通過細緻比對,科研人員判定,這些海綿化石中的一些,符合原始的六射海綿形態。

參與此次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副研究員羅翠說,除了原始的六射海綿,研究人員還在磷塊巖中發現了一些其他形態的海綿骨針。這說明,這些磷塊巖中還保存著更多的海綿類型。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刊發在德國《古生物學雜誌》上。

責任編輯:楊雅琳(EN051)

相關焦點

  • 【新華網】中德科學家發現5億多年前原始海綿化石
    【新華網】中德科學家發現5億多年前原始海綿化石 2019-05-07 新華網 王珏玢 【字體要討論多細胞動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海綿動物是不可迴避的一個話題。  此次,研究人員在我國湖南張家界附近的矽質磷塊巖中,發現了一批原位立體保存的海綿化石。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原位保存了骨架結構的海綿化石,依據前人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和生物地層學研究,研究人員推斷,這些遠古海綿生活的時間不晚於5.21億年以前的寒武紀早期。
  •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有些可疑!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是子彈射殺?恐龍遺留下來的化石是我們了解這段塵封歷史最好的方式,通過這些化石我們可以還原它們當時在地球上生活的場景以及它們的體型大小等等。在一次考古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一隻來自於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對考古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沒想到恐龍化石的頭骨上竟然有一個直徑大約在三毫米左右的小洞,這一詭異的現象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因為根據他們的推測來看,這個小洞之所以會被留下,可能是由於子彈的擊打所造成的,之所以會有子彈的出現,科學家們做出了以下的這三種猜測。
  • 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研究報導了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4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始椎類是一種原始的爬行型類,屬於羊膜卵動物的基幹類群。這次報導的新種被命名為陽泉長壽螈,打破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紀錄,亦是目前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中國發現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6月6日,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在線報導了中美科學家在三峽埃迪卡拉紀地層發現的具有附肢的後生動物形成的足跡,代表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簡潔地說就是:科學家們在中國發現了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究竟是誰在地球上踩下了這些「最早」的腳印呢?
  • 發現最古老動物類固醇化石
    由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研究機構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稱,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動物化石記錄的最古老證據。相關研究結果刊登在2月5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科學家在中國東北部發現兩具完好的新恐龍物種化石,距今約1.25億年
    據海外媒體於9月22日報導,科學家們在中國東北部發現了兩具保存完好的恐龍化石,並且證實它們屬於第一次發現的新的恐龍物種,存活於距今約1.25億年前。
  • 科學家發現遠古蛇頸龍化石
    蛇頸龍的藝術概念圖 北京時間8月31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科學家已經發現目前已知最為古老的南極「海怪」化石。他們發現一具已有8500萬年歷史的蛇頸龍化石,這比以前認為的海洋爬行動物在南極出現的時間早1500萬年。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巴西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國家博物館的亞歷山大-克爾納說:「我們發現的這些化石碎片並不屬於以前知道的生活在該洲的任何動物,這表明南極蛇頸龍的多樣性比我們以前認為的更加豐富。」
  •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蜻蜓化石 大如手掌
    新華社南京6月15日電(記者 王珏玢)記者15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最新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這種新發現的原始蜻蜓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與成年人手掌長度類似,是目前在我國發現的第二大蜻蜓化石。
  • 法國科學家發現深海海綿中有抗瘧疾物質
    法國開發研究所的科學家最近宣布,他們在新喀裡多尼亞深海的天然海綿中發現了抗瘧物質。專家表示,該發現將有助於人類研發出新型的抗瘧疾藥物。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3-5億人感染瘧疾,每年死於該疾病的人數超過百萬。
  • 科學家發現含16億年前氧氣氣泡的「準化石」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丹麥和瑞典科學家從印度出土的疊層石裡發現了16億年前的氧氣氣泡痕跡,這些氧氣是生活在淺水中的藍藻產生的。疊層石是一種有著細微層狀結構的特殊巖石,由遠古細菌活動導致有機物和礦物質沉積而成,代表著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可以視作「準化石」。科學家在《地球生物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研究的這批疊層石出土於印度中部,裡面含有大量直徑約1毫米或更小的氣泡,夾雜著磷灰石微粒,分析顯示這是藍藻的生活遺蹟。
  • 距今幾億年前三葉蟲化石上發現類似人類腳印圖案,這是怎麼回事?
    地球已經誕生約46億年,地球誕生以來曾經出現過幾個重要的時期,其中距今5億年前稱為寒武紀,這個時期出現了生命大爆發,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們就在這個時期的幾百萬年前很短時間內出現了,這些生命當中三葉蟲是當時地球的霸主。
  • 科學家首次復原恐龍原始體色(圖)
    1.中華龍鳥復原圖中華龍鳥復原圖(圖片提供:Chris Sloan,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paleontology editor)  中華龍鳥發現於我國東北遼寧省一個具有1.3億年至1.23億年歷史的沉積帶——義縣組。自此,考古學家已從那裡挖掘到數千個帶有羽毛的化石。
  • 長得像「甜筒」卻被稱為「大米」 科學家給5億多年前這類動物認親戚
    在5億多年前寒武紀的古生代海洋中,生活著一種常見的動物,它們也是最早的、具礦化外殼的兩側對稱動物代表——軟舌螺動物。近日,中科院南古所的研究團隊,就為這種動物,理清了血緣關係。
  • 距今9億年!科學家發現藻類化石,揭開真核生物演化的奧秘
    儘管真核藻類的微體祖先在距今10億年前就出現了,但研究表明,直到距今7-6億年前,包括綠藻在內的肉眼可見的宏體真核藻類才初步具備了生態優勢,成為海洋中主要的初級生產者。採集上萬件珍貴化石標本,持續研究5年……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與山東科技大學的同行合作,在山東發現了一個距今約10-7.2億年的藻類化石生物群。
  • 科學家發現4億年前的金屬齒輪化石,這是史前文明還是外星遺物?
    這種精巧的結構,以及有規律的排列,使得人們第一次發現這種化石時嚇了一跳,這實在太像人類生產出的金屬彈簧或者螺絲,然而根據放射物測年法顯示,這個化石形成於2億年前。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種化石,這種化石看起來非常像人造的齒輪。研究表明,這種化石形成於4億年前。
  • 科學家發現「南美雪人」化石,史前巨人族真的存在嗎?
    回歸我的現實生活,有報導稱科學家發現體重超一噸的「南美雪人」,那麼史前真的有巨人族存在嗎?科學家曾經在南非地區發現了巨型腳印,巨人的腳踩在鬆軟的土地上,泥土會自然的突起,久而久之這種腳印經過複雜的地質作用,就會形成化石,科學家經過測量這個腳印化石,發現它已經達到1.2米,按照人體的比例來計算的話,擁有這個腳印的人至少可以長到7到8米左右,體重可以超過1噸,我們人類在它面前就如同螞蟻一般渺小。
  • 化石顯示原始蝙蝠不靠聲波定位
    北京時間2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眾所周知,蝙蝠一直依靠反射超聲波來確定方位。但美國的科學家們近日稱,通過分析出土的蝙蝠化石,科學家們發現5000多萬年前的蝙蝠並不像目前的蝙蝠那樣擁有聲波定位系統。
  • 恐龍頭骨化石上,科學家發現「子彈孔」,到底是誰留下的?
    恐龍頭骨化石上,科學家發現「子彈孔」,到底是誰留下的?在人類出現之前,統治地球的生物是恐龍,它們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的時間,當人類在地球上出現的時候,恐龍卻已經消失不見了。我們現在也只能通過一些恐龍化石來還原它們當時在地球上的場景,目前關於恐龍到底是如何在地球上消失不見的,科學界也有不同的說法,火山爆發說地球倒轉說等等,目前科學界最為主流的說法是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的撞擊,導致了恐龍從地球上消失不見。在地球上我們可以找到的恐龍化石數量是非常有限的,因為時間太過於久遠,這些恐龍化石的保存並不怎麼完整。
  • 西北大學首次發現5億多年前清江生物群 或揭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秘
    央廣網西安3月22日消息(記者雷愷)西北大學今天(22日)召開重大科研成果發布會,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在國際上首次公布了該團隊在中國宜昌長陽地區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命名為「清江生物群」,這是進化古生物學界又一突破性發現
  • 俄羅斯遠東地區一男孩發現2.5億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巨型恐龍化石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個小男孩發現了史前海洋爬行動物魚龍的化石,它被認為是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最大的動物之一。Primorsky水族館解釋稱,這些化石化石是當地恐龍愛好者考察羅斯基島海岸時發現的,這一神奇的發現是由7歲的德米特裡·塞連科 (Dmitry Sirenko)所發現的。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這一男孩說道:「我非常喜歡恐龍,我一直夢想著能找到一隻真正的恐龍的化石,我一直看著那些石頭,並詢問我的媽媽——也許這就是恐龍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