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首次發現5億多年前清江生物群 或揭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秘

2020-12-13 央廣網

央廣網西安3月22日消息(記者雷愷)西北大學今天(22日)召開重大科研成果發布會,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在國際上首次公布了該團隊在中國宜昌長陽地區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命名為「清江生物群」,這是進化古生物學界又一突破性發現。這一最新研究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北京時間3月22日凌晨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

清江生物群模擬圖(央廣網發 西北大學供圖)

寒武紀大爆發與生命起源、智能起源等共同被列為「六大自然科學難題」。而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的奧秘,除了基於理論的科學猜想,更需要發現恰當的科學觀察窗口——化石庫,找到可靠的化石實證。20世紀初至70年代,加拿大寒武紀中期5.08億年前布爾吉斯頁巖化石庫中軟軀體化石生物群的發現和研究,在古生物學和進化生物學中長期「獨領風騷」。80年代以來,我國雲南寒武紀早期5.18億年前的澄江生物群研究成果已經超越前者。而本次發現的清江生物群與澄江生物群同處於寒武紀動物門類爆發式起源演化的極盛時期,代表了同一時期不同古地理環境下全新的生物群落,兩者的科學研究價值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工作現場(央廣網發 西北大學供圖)

西北大學研究團隊2007年以來就在湖北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進行野外發掘研究,經過歷時十二年野外發掘和室內研究,在發現的清江生物群4351件化石標本中,已分類鑑定出109個屬,其中53%為此前從未有過記錄的全新屬種,而且85%不具有礦化骨骼,絕大多數為水母、海葵等沒有骨骼的動物。生物統計學分析顯示,清江生物群的物種多樣性將有望超過包含布爾吉斯和澄江在內的全球已知所有寒武紀軟軀體化石庫。傅東靜副教授介紹說,清江生物群的特色和優勢體現在新屬種比例最高、後生動物相對多樣性最大、軟軀體生物類群最多、化石形態保真度最優、原生有機質的埋藏保存最好等五個方面,具有難以估量的研究潛力。「我們這次工作,應該說是發現了全球保存最好軟軀體的化石庫,我們常見的硬體化石庫保存的是骨骼,而我們清江生物群可以保存在硬體化石庫中見不到的軟體形態,比如說眼睛、皮膚、腸道、內臟、心血管、甚至是神經系統,它給我們一個非常完美的畫面,這個物種5億年前究竟長什麼樣子。比如我們發現的水母化石,其實是寒武紀發現的最可靠的水母化石,這麼軟的生物能夠保存的如此完整,這是非常非常少見的。」

林喬利蟲化石(央廣網發 西北大學供圖)

中科院院士舒德幹表示:「相比較澄江生物群,清江生物群的重要就在於它的保存環境,水比較深、比較安靜,後期也沒有什麼破壞,保存了動物很多原始的東西,生命的原質保留了。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現在清江生物群的研究才剛剛開始,在十年二十年之後,超過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巖化石生物群和澄江生物群,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們很期待。」

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表示,此次發現的這個重大原創性研究成果,系統揭示了寒武紀大爆發極盛時期清江生物群的突出特點和優勢,對人類破解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奧秘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西北大學科研團隊發現並命名的清江生物群,極有可能超越澄江生物群和布爾吉斯頁巖生物群,是進化古生物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裡程碑事件。

《科學》雜誌同期刊發的題為「寒武紀化石寶庫」專家評論文章評價:「清江生物群是令人震驚的科學發現!其化石豐度、多樣性和保真度世界一流,科學價值巨大。後續研究將有望填補我們對於寒武紀大爆發的認知空白並解決動物門類起源演化方面一系列科學問題。」

化石修整(央廣網發 西北大學供圖)

據介紹,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對清江生物群開展包括古生物學、地層學、古生態學、沉積學、化石埋藏學、地球化學在內的多學科綜合研究,逐步解決動物門類起源與寒武紀大爆發的深層次科學問題。

「早期生命演化」學科是西北大學傳統的優勢學科之一,是西北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地質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科院院士舒德幹的帶領下,「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長期紮根雲南澄江化石庫、陝南寬川鋪等地,致力於寒武紀大爆發與生命起源研究,發現了「西大動物」等一系列最原始的似半索動物、頭索動物等始祖型動物化石,系統的形成了「三幕式寒武大爆發構建動物樹」假說,「脊椎動物實證起源」新假說。團隊先後在國際頂級科技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了13篇學術論文,其中2016年在Nature以封面亮點文章的形式發表了《陝西寒武紀最早期的微型後口動物》,相關研究成果被收錄入中、美、英、德、法、日等國教材、百科全書、科學辭典、專著、博物館。

相關焦點

  • 西北大學科研團隊發現寒武紀大爆發極盛時期的清江生物群
    阿琳娜 攝中新網西安3月22日電 (記者 阿琳娜 梅鐿瀧)北京時間22日,《科學》(Science)發表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在國際上首次公布了該團隊在中國宜昌長陽地區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命名為「清江生物群」。
  • 長陽發現寒武紀清江生物群居首
    三峽晚報全媒記者金計 通訊員杜強 覃丹一年前的3月22日,國際最權威的《科學》雜誌發表論文,首次向全世界公布:宜昌長陽地區發現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清江生物群(本報曾在2019年3月23日第一時間報導)。「這是令人震驚的科學發現,化石豐度、多樣性和保真度世界一流,科學價值巨大!」
  •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真相不止一個
    1909 年7月,美國史密森自然博物館館長維爾考特(WALCOTT)在加拿大布爾吉斯山發現了6萬多塊5.1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海生無脊椎動物的化石,顛覆了之 前「寒武紀乃是三葉蟲一統天下」的認識,展現了寒武紀絢麗多彩的生命現象,進一步放大了寒武紀生物與前寒武紀生物數量和種類上的巨大反差。
  • 進化古生物學重大突破——西北大學80後女科學家Science發文:發現...
    【環球網綜合報導】北京時間3月22日凌晨,《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首次在國際上公布了該團隊在中國宜昌長陽地區清江與丹江河的交匯處,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並命名為「清江生物群」。
  •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對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大的挑戰!
    但是,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一直困擾著自達爾文以來的進化論支持者。在距今約5.3億年前,一個被稱為寒武紀的地質歷史時期,在2000多萬年時間內,地球上突然湧現出各種各樣的動物,它們不約而同地迅速大量出現。節肢、腕足、蠕形、海綿、脊索動物等等一系列與現代動物形態基本相同的動物在地球上來了個「集體亮相」。
  • 西北大學「清江生物群」成果領銜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4月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研究團隊科研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入選,並在十大進展中排名首位。「清江生物群」復原圖「清江生物群」為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早期生命與環境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科研人員在湖北長陽地區發現並命名的一個距今5.18億年的布爾吉斯頁巖型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寶庫
  • 西北大學80後女教授在Science發表論文,整整12年的奮鬥!
    北京時間3月22日凌晨,《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首次在國際上公布了該團隊在中國宜昌長陽地區清江與丹江河的交匯處,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並命名為「清江
  • 西大「清江生物群」發現入選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西大「清江生物群」發現入選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4月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西北大學 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的研究成果《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入選,該團隊在中國宜昌長陽地區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
  •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是刻意安排嗎?
    在1961年的時候,人類首次突破了地球的桎梏,首次踏入了宇宙星空,也實現了千百年來的人類夙願。正當大家還沉浸於探索星辰大海得重大曆程時,科學家們卻感到非常擔憂,偌大的宇宙中存在著無數顆星體,似乎卻顯得太過寂靜了。
  • 達爾文進化論最大的漏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無法解釋)
    其中最大的漏洞就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就連達爾文也對此表示疑惑不解。進化論的缺陷在1859年,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學說,認為物種是經過時間的洗禮,從簡單到複雜進化而來的,打破了深神造生物的傳說。但嚴格的來說,進化論目前仍然只是一種假說,至今為止都沒有任何的證據能夠證明進化論是真理。
  • 西北大學2019年十大新聞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 西北大學這樣做!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首次在湖北宜昌發現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命名為「清江生物群」。該成果3月在Science發表,被學界認為是進化古生物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裡程碑事件。
  • 再現寒武紀大爆發奇蹟,澄江化石地博物館,看5.3億年前海洋生物
    撫仙湖不遠處還有一座擁有5.3億年歷史的天帽山,就是在這麼一個地方,誕生了一個規模超過6個香港迪士尼,8個海洋公園的旅遊度假綜合體,是集澄江化石博物館、動物大世界、海洋大世界、溼地公園、度假小鎮、高端酒店群、半山度假區於一體的雲南省十大文化旅遊項目之一——雲南寒武紀小鎮歡樂大世界。
  • 寒武紀火把蟲原是「丟」了腿的葉足動物
    【來源:光明日報】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urrent Biology》發表了雲南大學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及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合作完成的題為「一個寒武紀早期管居葉足動物」的科研論文。
  • 四川發現首個埋葬古生物群!
    四川發現首個埋葬古生物群! 作者: 來源:四川在線 時間:2020-11-27 12:28:43 閱讀量:   「大家小心嘍!我們現在來到了5億歲寶貝『出沒』的位置了。」11月25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古生物化石研究專家們來到了樂山沙灣「尋寶」,他們尋找的寶貝,是有「5億歲」的寒武紀古生物化石。  位於沙灣區範店鄉(現併入沙灣鎮)的早期化石庫,被稱為「範店生物群」。「別看現在眼前是崇山峻岭,很久以前這裡可是一片海洋,古生物化石便是滄海變桑田的證明。」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李健說道。
  • 寒武紀大爆發後,章魚疑似來自外星,科學家給出證據
    國外多名科學家發表權威論文,指出外星生命參與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據了解,2018年國際著名期刊《生物物理學與分子生物學進展》發表了一篇關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的作者是來自不同國家的33位科學家,由此可見這篇論文的權威之高。論文指出,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和之後的古生物化石,發現這是現代進化論無法解釋的現象。
  • 西北大學2019年「十大新聞」出爐,都是哪些重大時刻?
    3、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發現「清江生物群」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首次在湖北宜昌發現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命名為「清江生物群」。科研經費到款3.7億元,其中理工科首次達到3.26億元,文科首次突破0.5億元,橫向項目到款額與合同額均實現「雙億」突破。在科技類權威期刊發表論文數首次突破1000篇,我校參與發掘的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201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獲批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完成各類科技成果轉化19項,收益2116.8萬元。
  • 長得像「甜筒」卻被稱為「大米」 科學家給5億多年前這類動物認親戚
    在5億多年前寒武紀的古生代海洋中,生活著一種常見的動物,它們也是最早的、具礦化外殼的兩側對稱動物代表——軟舌螺動物。近日,中科院南古所的研究團隊,就為這種動物,理清了血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