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不恰當獎勵,正在奪走孩子的興趣和快樂

2020-08-25 少兒守護人


要想培養出一個真正優秀、自信、有韌性的孩子,就一定要幫助孩子找到內在的動力。這樣,孩子才能用堅持不懈的動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

——少兒守護人


昨天表姐打電話問我,在日本買最新的蘋果手機會不會更便宜些。我以為表姐要買來自己用,聊了會兒才知道是用來獎勵她兒子上學期考了滿分。


之前因為疫情,一直沒發工資,所以就先欠著,沒買給兒子。可在他們復工後,兒子開始天天催,並威脅說如果再不兌現,他就不去上學了。


表姐家並不算富裕,養著2個小孩,上面還有身體不好、經常生病的老人。


表姐和表姐夫平時忙著上班,對孩子的陪伴不夠,所以,總是用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剛開始,獎勵省事又好用,可現在不但孩子要的禮物越來越貴,而且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追求物質了。



其實我一直不贊成用物質獎勵孩子,因為外部獎勵存在邊際效應遞減,想要讓獎勵發揮作用,我們就不得不逐漸對獎勵進行升級加碼,遲早有一天,獎勵會超出我們所能負擔的範疇。


比起盲目給予外部獎勵,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1.

過度獎勵會摧毀孩子的興趣,

使孩子變得勢利貪婪


物質獎勵是很多父母都喜歡採用的教育方式之一,但只能帶來短期的效果,時間一長,會發現很多負面影響。


在北京衛視的《愛幼星球》中有個家庭短片:


媽媽為了讓孩子完成作業,以金錢作為獎勵。剛開始小孩還和媽媽討價還價,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作業,媽媽拒絕後,她才不情願地同意做數學題。做作業時,她都看著旁邊的獎勵。



很明顯能看出,小孩做作業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獎勵,學習這件事對小女孩來說變成了一個任務。這其實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本來孩子是為了學到有趣的知識主動學習,但因為學習和物質獎勵掛鈎,孩子就會從「主動學知識」變成「為獎勵而學」,這改變了孩子的學習動力。


《獎勵的懲罰》一書的作者埃爾菲·艾恩通過大量研究發現,獎勵會將本來有趣的事情變得乏味。


驅動力專家丹尼爾.平克也說過:「獎勵只能帶來短期的爆發,其效果會逐漸消失。」


學習本是孩子自己的事,因為家長的「獎勵摻和」,讓孩子變得功利,對「沒利可圖」的學習再也沒了興趣。


孩子嘗到了獎勵的「甜頭」,一開始會很積極,可是次數多了,做事就變得非常被動,自覺性也會越來越差。



很多家長會用錢和物質作為獎勵,來讓孩子做一些事情。目的是讓孩子學會正確地做人做事,然而這種獎勵會讓孩子認為這一切只是「交易」,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回報」是自己應得的。


這種所謂的獎勵,會一點一點熄滅孩子本能的興趣和完成一件事之後的那種成就感和快樂,甚至讓孩子變成一個對家人冷漠,對物質貪婪的勢利鬼。


2.

正確獎勵才能激發孩子的榮譽感和自信心


其實獎勵這件事情本身並不是件壞事,如果使用得當也是可以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的。


同事家5歲的兒子,換了個學校後,變得膽小不說話。同事鼓勵孩子講出了原因:他不好意思當著新同學的面回答問題或者大聲朗讀,他怕答錯或讀錯了被笑話。


為了鼓勵他克服心理障礙,同事給他特製了一張日曆表。如果他當天在課堂上大聲朗讀或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交到新朋友,就可以得到1顆星。


如果一個星期他能得到3顆星,就可以獎勵到商店去買喜歡的文具或玩具;得了5顆星,他就可以在周末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如看電影、打球、去遊樂園,而且全家人都得服從。
3個星期後,兒子變得自信多了,回家後經常開心地說老師表揚他了,他也交到了一些新朋友。

在第4個星期周末,同事帶著孩子一起分析了這件事,同事對孩子說:「想做一件事情,努力去行動,會發現沒有想像得那麼難,對不對?你看,通過你自己的努力,你感受到了朗讀的快樂,也交到了新朋友。」


那天在孩子享受獎勵的過程中,和孩子商量並取得他的同意後,同事才把獎勵機製取消了。



同事能達到這麼好的效果,孩子也沒依賴上獎勵,是因為同事成功通過獎勵推動了孩子去發現做一件事的內在動力,並且讓孩子體會到其中的快樂,也引導孩子去明白其中的道理。


其實獎勵孩子這件事情本身,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主要是看父母是否用對了方法。


正確的獎勵,可以增強孩子的榮譽感和自信心,讓孩子自發地往好的方面努力;而錯誤的獎勵,則會改變孩子做好事情、做好行為的動機,使得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習慣性地依賴外在動力。


3.

如何正確地獎勵孩子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獎勵機制,在國內外的教育中都是飽受爭議卻又無法完全避開的教育方式。那麼,我們在獎勵孩子時,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避開「德西效應」而又達到對孩子最好的效果呢?


家長們不妨試試以下幾種做法:


(1)多用精神獎勵,少用物質獎勵


史丹福大學兒童心理學博士在談起自己的教育方式說:「不要物質獎勵孩子,要用有趣的事情來鼓勵孩子。」


比如在孩子做得對的時候,及時地進行擁抱、誇獎,當眾表揚。或在孩子表現積累到了一定程度,讓他來決定一次出遊,滿足他一個不過分的小願望。


黃磊家的多多就是通過做家務來賺取積分,如果積分達到一定的數量,父母會允許她養一隻小狗。



(2)獎勵孩子做事的過程和態度


著名的文學家海明威說過一句話:「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獎勵的時候一定要表揚孩子努力的過程和做事的態度,而不是糾結於結果。


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無論結果如何,只要在這過程中認真付出了,就一定會有收穫,和過去的自己相比,也一定是變得更好的。這樣,孩子就不會擔心犯錯,就會越來越勇敢自信。


(3)掌握正確的獎勵時機


很多家長獎勵孩子都是在孩子不配合的時候,也就是在孩子完成某件事之前。


其實,給孩子獎勵最好的時機是在孩子認真地完成一件事之後。


應採兒就是這麼獎勵自己的兒子。應採兒平時從來不讓兒子漢堡薯條,但她偶爾也會在兒子Jasper完成目標運動後,為了獎勵他,帶他出去吃一次漢堡薯條。



媽媽偶爾的這份獎勵,讓孩子特別開心。這種偶然的獎勵可以強化孩子好的行為,使得孩子做什麼事都會更加認真。因為他知道努力認真做好每一件事,雖然不是一定會有獎勵,但也許會有驚喜。


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偶然給他製造驚喜,並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和進步,只要注意頻率,對孩子而言就是一種好的鼓舞。


兒童行為與心理學家說: 孩子的學習動力其實有兩種,一種是內生動力,一種是外在動力。這兩種動力就像緊挨在一起生長的兩棵大樹,它們的生長經常不是同步的,而是此消彼長的。


無論家長使用何種方式教育孩子,都要明白:要想培養出一個真正優秀、自信、有韌性的孩子,就一定要幫助孩子找到內在的動力。這樣,孩子才能用堅持不懈的動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

相關焦點

  • 還在對孩子使用物質獎勵嗎?不恰當的物質獎勵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
    導讀:還在對孩子使用物質獎勵嗎?不恰當的物質獎勵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還在對孩子使用物質獎勵嗎?不恰當的物質獎勵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我們正在用「獎勵」毀掉孩子,採用補強性原則,獎勵變得更高級
    導讀:我們正在用「獎勵」毀掉孩子,採用補強性原則,獎勵變得更高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我們正在用「獎勵」毀掉孩子,採用補強性原則,獎勵變得更高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總給孩子玩具?這種獎勵正在毀掉你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這樣做
    孩子哭鬧就給個糖吃,乖乖吃飯就給買個玩具,這種做法其實正在一步步的毀掉孩子。給孩子獎勵玩具,糖果等都不會真正的獎勵到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減少對某件事的興趣,毀掉孩子,這樣得不償失,還有哪些錯誤的獎勵在毀掉孩子呢?
  • 獎勵隨意購物30秒,擊中人心的不是形式的新穎,是孩子的快樂!
    日前,因孩子中期考試95分以上,媽媽獎勵孩子在超市隨意購物30秒。視頻發在網上短短時間已被點讚十幾萬,個人認為與其說這種獎勵方式被關注倒不如說視頻中孩子本身所展現出的熱情、高興擊中了萬千父母那顆柔軟的心。
  • 家長引以為傲的物質獎勵,正在使孩子喪失行動力
    西西媽媽氣的不行,這麼大的孩子,一點不知道體諒媽媽,張口閉口都是錢,還一副理所應當的樣子。讓孩子自己賺零花錢,是寶爸寶媽圈裡很很熱的做法。每當孩子完成父母指定的一個小目標,都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很多家長天真的認為,這樣顯得家庭非常民主,孩子會更獨立更有積極性。實際上,用物質獎勵法教育孩子,弊端良多。
  • 父母不當激勵,可能毀掉孩子興趣
    為人父母,別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快樂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就算小時才藝平平,只要能保持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積極樂觀,將來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並成為一個有趣有才的人。家長的種種激勵,反而會讓孩子原本的興趣愛好,慢慢變成一種功利的選擇,最後完全喪失了最初的熱愛和激情。
  • 只要考滿分就獎勵玩「吃雞」,交易式獎勵正在毀掉孩子
    和孩子對話結束後,朋友還一副很有心得和我說:「孩子就這點愛好,正好作為學習的助動力,你還別說,現在為了能夠玩到遊戲,孩子學習勁兒十足。」 看著朋友興高採烈的樣子,我挺不知道說啥的! 沒過多久,朋友就非常憂慮的找到我,告訴我孩子現在孩子學習的興趣越來越低,只想著打遊戲。
  • 促發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分享孩子的快樂,與孩子談金錢
    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無比廣闊的,潛在的能力也是多種多樣的,小孩也不例外。因此,只有積極促發孩子們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才能廣泛地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他們的各種才智得以充分發揮。同時,廣泛的興趣愛好必然會增加孩子們的知識面,充分地發展他們的智力,並且培養了對生活的情趣,對人生的嚮往。
  • 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其實大部分父母都用錯了「獎勵」的方法
    導讀: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其實大部分父母都用錯了「獎勵」的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其實大部分父母都用錯了「獎勵」的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語言暴力,正在奪走孩子的「心理能量」
    語言暴力,正在奪走孩子的「心理能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植物被罵30天後死亡?語言暴力,正在奪走孩子的「心理能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常對孩子說的這5句話,正在慢慢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價值觀
    相信大家也會有一些父母小時候常對你說的話讓你終身難忘或影響深遠。當然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如今身為人母人父,也養兒養女了,有哪些話不要常對自己的孩子說呢?現在給大家總結5條,勃然大怒之下控制控制在控制,儘量別對孩子說。說了非常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價值觀。
  • 獎勵——讓孩子迅速對學習失去興趣
    隨時都能夠聽到家長告訴孩子,要是做完了作業,就可以玩一會兒遊戲,或者可以看一會兒電視,要是一學期成績好,就可以得到什麼想要的東西,或者可以出去旅行什麼的……。 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了,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家長也感覺學習這個事情是一個艱苦且沒有意思的事情,需要用極大的耐性、堅忍的毅力去攻克……。那孩子這麼辛苦的去完成了,總得有點盼頭和甜頭吧,這就是各種補償性的獎勵。
  • 父母要給予孩子權利,讓孩子自己選擇他的興趣
    我們這一代人似乎已經形成了習慣:上學時候的一切安排都要聽父母的,不管你是否感興趣。就這樣,一直到長大。父母將自己對孩子的愛,都轉化成了各種「安排」。安排上哪個學校,安排上什麼興趣班,安排上哪個補習班,安排考哪個中學和大學……還要再安排工作和對象。等有了下一代,還要再幫助孩子安排孩子的孩子……父母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也樂在其中和「弱」在其中,最終的結果是沒有父母的幫助,很多孩子什麼都做不好。
  • 用「獎勵」讓孩子進步?心理學德西效應:別讓獎勵抹殺孩子的興趣
    我開始沉思,究竟家長的這種獎勵機制值不值得鼓勵呢?短期來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的確被調動起來,為了得到想要的獎勵會想盡辦法去學習去努力;但是,從長久來看,獎勵機制並沒有從根本上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也沒有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方向,是個不可取的方法。
  • 物質獎勵能給孩子帶來一時的滿足,但是不會產生長久的動力
    獎勵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用得好,可以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用不好,就可能掉進自己挖的坑裡了……1.前幾天,朋友講了一件讓她頭疼的事,她為了鼓勵4歲的孩子參與做家務,制定了洗一次碗獎勵1塊錢的辦法。沒想到嘗到甜頭的孩子變成了「財迷」,如果做事情有獎勵,就積極表現;如果不給獎勵或獎勵太少,就興趣缺乏、隨便應付了事。
  • 越獎勵孩子越疲懶?濫用獎勵會大大損害孩子內驅力
    問他為什麼,他就各種藉口,因為同學落了本子,被同學撕掉了,不小心弄髒了,弄上水了。總之各種不得不撕的理由,層出不窮。然後再給家人要錢,去買作業本。為此表姐很苦惱,我了解之後,發現孩子這個習慣跟家裡人不恰當的獎勵有關係。
  • 父母必須注重孩子興趣的培養
    ,還要重視孩子興趣的培養。現在的大部分家長很少會注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反而去注重所謂的成績,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不懂得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能夠做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且擅長自己喜歡的東西。這大概是因為在這種大環境下只看成績是大多數人的想法,所以父母也會跟著這麼做。但是拿成績來評判一個孩子優秀與否是非常錯誤的。
  • 不要隨便獎勵孩子,並不是所有的獎勵都會讓孩子更願意做一件事
    實驗的第一階段,所有學生都沒有獎勵;第二階段,獎勵組的學生完成一道難題就會得到1美元獎勵,無獎勵組的學生仍像原來那樣解題;第三階段,讓學生們自主學習,研究員通過觀察學生在業餘時間是否繼續做題,來判斷學生對解題的興趣。結果發現,被獎勵的學生對解題的興趣衰減地快,而未被獎勵的學生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解題。
  • 不要用物質獎勵,降低孩子的幸福感
    「補償式」物質獎勵,用錯方法會讓孩子與家長的親情越來越淡薄很多時候家長都知道,鼓勵和讚賞對孩子激勵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使用了不正確的鼓勵方式,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盲目自大,又或者是錯誤地使用了物質獎勵,會導致孩子虛榮,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等等。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不正確的物質獎勵造成的另外一個後果:降低幸福感。
  • 父母是怎樣一步步讓孩子失去快樂能力的?
    伯特蘭德.羅素說:「成功是得到自己想要的,快樂是想要自己得到的。」 如今有些孩子得到了許多的東西, 卻並不快樂, 因為這些東西不是孩子們自己想要的, 而是父母想要的, 父母是怎樣一步步地讓孩子失去了快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