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考滿分就獎勵玩「吃雞」,交易式獎勵正在毀掉孩子

2020-12-09 騰訊網

曾有一位朋友與孩子的對話讓我很震驚。

朋友的孩子要玩手機遊戲,朋友拒絕了,還對孩子說:「要玩遊戲可以,只要你這次階段性考試考到100分,我就讓你玩半個小時的吃雞。」

孩子很興奮地回道:「爸爸,你說的是真的麼?」

朋友點點頭,還加了一句:「只要你每次都能考好,玩遊戲算啥,不過你要是考不了,哼哼,不僅沒有遊戲玩,屁股還得開花。」

和孩子對話結束後,朋友還一副很有心得和我說:「孩子就這點愛好,正好作為學習的助動力,你還別說,現在為了能夠玩到遊戲,孩子學習勁兒十足。」

看著朋友興高採烈的樣子,我挺不知道說啥的!

沒過多久,朋友就非常憂慮的找到我,告訴我孩子現在孩子學習的興趣越來越低,只想著打遊戲。

是呀,任誰都如此呀!父母頻繁的用「學習」作為交易的籌碼,不斷地強化孩子斜生出來的念想:學習不是我的事情,是父母逼迫我做的事情,是為父母學習的,父母不獎勵我就不願意學習;父母獎勵的不符合我的要求我也不想學習。

交易式育兒,孩子前半程或許能在父母的激勵下極速前進,可時間長了,獎勵次數多了,獎勵無法符合孩子心意時,就極其容易喪失動力,因此一蹶不振。

為什麼交易性學習越來越不管用?

交易性學習,雖然短時間能夠激發孩子的「鬥志」,讓孩子在某一個父母強烈要求的層面獲得所謂的快速學習,卻很難持久:

第一、人的欲望隨著交易的進行會變得沒有止境,一旦父母難以滿足,孩子就會因得不到滿足而失去動力。我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爸爸傾訴自己的煩惱,說他為了鼓勵孩子好好學習,答應孩子只要考得好就有獎勵,隨著孩子的長大,要求他獎勵的東西也來越多,從小時候的玩具到遊戲機,再到新款手機。再後來,這位爸爸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了,孩子竟理直氣壯的不願意學了。

第二、孩子會因為交易而把學習當成是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事情,更把學習當成是取悅父母、犒勞自己的手段。這種心態是非常可怕的,這會扭曲孩子的心理認知,甚至有些孩子會在對父母有所求的時候就好好學習,對父母無所求的時候就放縱自我。一旦形成這樣的認知,孩子就會牴觸父母任何的懲戒性行為,讓父母的教育手段完全無效。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學習本是孩子的應分,結果因為父母的獎勵硬生生讓孩子以為「學習好是一種情分」。

第三、孩子會因為交易而將學習定義為不開心、不快樂的事情,主觀上就會越來越不願意。當父母把孩子學習的好壞變成一種交易的時候,實際上就是暗示孩子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遠不如看電視、打遊戲、吃美食來的開心、來的快樂。父母看似給了孩子一個激勵,卻也為孩子的成長埋下了隱患,讓孩子對學習越來越牴觸。

比起交易帶來的被動前進,自主向前更有效

紀錄片《中國少年故事》中年僅11歲的陳思凝入選北京八中的少年班(這裡的孩子將在4年內完成初中3年和高中3年的全部課程,為高考做準備)。

陳思凝之所以這麼優秀,就在於自己的時間安排,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休息都井井有條。至於秘訣,據陳思凝母親介紹:做一個「局外人」,讓孩子自己去找錯誤、找進步的方法,以免孩子養成依賴心理,從而自主向前。

我曾說過,在今天這個時代,除非天生的問題或者後天的意外,否則沒有笨孩子,只有懶孩子。

父母們要牢記:人唯有自己努力向前,才能夠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父母在放手的同時,也讓孩子形成了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成長動力。

如何促動孩子自我驅動呢?

第一、多鼓勵和肯定孩子,鼓勵時要多鼓勵過程,肯定時要多肯定細節。很多父母在鼓勵和肯定孩子往往過於籠統,且沒有章法,總喜歡說一些「你真聰明」之類的話語。這類話語往往無法給孩子以成長的幫助,更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做得好不是因為自己努力,完全是因為聰明與否。這會讓孩子在遭遇問題或者失敗時,將原因歸結於天賦,而沒有去尋找失敗的原因。父母的鼓勵也好,肯定也好,要關注過程,多提及小而微的進步與成長。

第二、要足夠的信任孩子,給予孩子自主安排的時間和空間。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應逐步放手,給予孩子一定的時間去自主安排,父母只需要在大的框架下提一些大的要求。比如可以給孩子一個小時的時間去自我放鬆,至於怎麼放鬆父母不要去幹預。時間結束後,不管孩子安排的怎麼樣,父母都不要去表揚和批評,不妨和孩子聊一聊,通過聊天引導孩子如何更好地去進行安排。

相關焦點

  • 「考第一就獎勵你500」:「交易式」育兒,正在毒害你的孩子
    "你考第一就獎勵你500塊""你要是能夠考進班級前三名,就帶你去迪斯尼玩""……"這些話我們是不是很熟悉,在生活中,父母的這種用物質獎勵來激勵孩子學習的做法,在很多家庭中並不少見。小侄子在寫作業,但是一直鬧著不想寫,要玩遊戲。這個時候表姐一邊放下手裡的家務,一邊走進兒子說"你寫完作業我就給你玩半個鐘頭手機"。
  • 「只要考第一名就獎勵你遊戲機」:多少家庭,正在用「交易」毀掉...
    「媽,我想玩半個小時遊戲好不好?」 「只要你先把作業寫完就讓你玩。」 類似的對話經常發生在表姐家中。
  • 總給孩子玩具?這種獎勵正在毀掉你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這樣做
    孩子哭鬧就給個糖吃,乖乖吃飯就給買個玩具,這種做法其實正在一步步的毀掉孩子。你把碗裡的飯吃了,媽媽就獎勵你一個,說到做到」,文文看著媽媽,聽說吃飯就給買喜歡的公主玩偶,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媽媽也沒有食言,帶著文文去了玩具店買了孩子喜歡的公主玩偶,孩子有了玩具很高興,媽媽看到孩子痛快的吃飯也很高興。從那次起,文文每次不愛吃飯,媽媽都會用玩具來獎勵孩子。
  • 我們正在用「獎勵」毀掉孩子,採用補強性原則,獎勵變得更高級
    導讀:我們正在用「獎勵」毀掉孩子,採用補強性原則,獎勵變得更高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我們正在用「獎勵」毀掉孩子,採用補強性原則,獎勵變得更高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因獎勵考滿分孩子吃肖戰代言,用詞激烈
    該名網友在網絡上發文表示孩子英語考試考了滿分,所以要進行獎勵,配圖中就是肖戰代言的某產品,小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應該就是獎勵吧。然而事情被227粉絲知道後,發布博文廣而告之,並且說「當肖戰粉絲的兒子很慘」,隨後越來越多的227粉絲開始針對這位網友,上萬人進行了點讚群嘲,用詞就太激烈了。
  • 怎麼毀掉一個孩子?獎勵他
    因為現在許多父母都喜歡用看電視、玩手機來討好(催促)孩子。孩子鬧,很多父母都為了省事,直接拿出手機、打開電視給孩子放《小豬佩奇》。讓孩子安靜地看電視玩手機,而我們也可以享受一片歲月靜好,安然若素。原本有效的獎勵方式:「吃完飯就給看電視」,「表現好就可以玩手機」,完全失效。本意是表揚孩子好的表現,激勵孩子堅持下去。但實際上,用玩手機、看電視換來孩子的規矩、聽話,這種方式真的有用嗎?
  • 小學老師承諾給考滿分同學獎勵漢堡
    小學老師承諾給考滿分同學獎勵漢堡 2020-11-27 08:16
  • 別再用獎勵「毀掉」孩子了,採用補強性原則,讓獎勵變得更高級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在小的時候,家長為了勾起孩子的欲望,經常會用獎勵的方式讓孩子向正向的方向去發展。但是其實家長不知道的是,這樣獎勵孩子的方式,有的時候真的可以毀掉孩子。有一天出門和朋友一起聚餐,他帶了自己的女兒,他的女兒今年剛剛兩歲,但是卻被手機裡的動畫片迷住了。每天吃飯的時候都要看一集動畫片,不然就不吃飯。
  • 「孩子,你考再好我也不獎勵!」媽媽一席話刷爆朋友圈!
    「好好考試,考個100分,給你買XXX」「假如你數學考過80分,媽媽送你XXX」「兒子,你不是想要新款奧特曼玩具嗎?這回期末考給我爭口氣,每門都考90以上,老爸就給你買!」每到考試季,父母與子女之間都要進行類似的「考試協議」,只要完成目標,孩子就能得到獎勵。
  • 家長不滿學生考90分,假期一天都別想玩,只有考100分才能獎勵
    閒暇之餘,聽到一個學生家長聊天,說她的孩子成績小學還挺好的,每一科都考了95分以上,有一科還是100分呢?常常在班級排名前三,她想好好的獎勵一下孩子。90分就該挨罵,100分才能獎勵無意間聽到一名家長說她的孩子才考了90分,假期一天都別想玩了,必須得上輔導班補習一下,只有100分才能獎勵。
  • 孩子考100分,學校獎勵一條魚,網友笑稱:寓意,魚躍龍門
    雖然我們國家有很多地區,不喜歡吃鯉魚,但「糖醋鯉魚」卻是國宴名菜。再說了,這條魚是孩子考了100百分的獎品,拿回家後爸媽不管怎麼樣,也得精心烹製一番,且吃得個精光。學校將鯉魚做為考滿分的獎品,雖然不是什麼貴重物品,可能與學習方面,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鯉魚的寓意卻很深遠。
  • 想教好孩子,就不能給太多獎勵!獎勵不能太「物質」
    相信很多人在教孩子、帶孩子的時候,都糾結過!孩子做對了事、考了好的成績,到底是該獎勵呢?還是不獎勵呢?有些人認為,要獎勵!獎勵會讓孩子有動力!有些人認為,不能獎勵!否則孩子學習就是為了得到獎勵,沒了獎勵他就不學了!
  • 你「獎勵」孩子的方式正確嗎?別再用「過度獎勵」毀了你的孩子!
    ,經常會用各種獎勵刺激孩子,效果卻不一定好。物質獎勵是很多父母都採取的教育方式之一,但只能帶來短期的效果,時間一長,還會帶來很多副作用。她說,女兒冉冉的成績猶如「過山車」,老師找她去問詢原因。她突然想起女兒有天上學前問起她的:「媽媽,我要是考了100分,你怎麼獎勵我?」她覺得女兒現在的成績還不錯,就隨口回答:「沒有獎勵。」
  • 怎樣獎勵孩子?看了這個獎勵方案你就懂了
    關於要不要獎勵孩子這個問題,在中外的教育研究當中,一直存在著爭議。有人說獎勵是最有效的改變行為的方式,有人說獎勵很容易變成收買利誘,降低孩子的內在動力。腦研究學者發現,人的大腦內側顳葉系統,證實了海馬體在獎勵狀態下有良性改變。獎勵動機導致多巴胺會釋放對記憶產生鞏固的作用,可以達到加強好行為的學習效果。
  • 父母的不恰當獎勵,正在奪走孩子的興趣和快樂
    要想培養出一個真正優秀、自信、有韌性的孩子,就一定要幫助孩子找到內在的動力。這樣,孩子才能用堅持不懈的動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少兒守護人昨天表姐打電話問我,在日本買最新的蘋果手機會不會更便宜些。我以為表姐要買來自己用,聊了會兒才知道是用來獎勵她兒子上學期考了滿分。
  • 你「獎勵」孩子的方式正確嗎?別再用「過度獎勵」毀了你的孩子
    從一年級開始冉冉媽就用獎勵的方式來激勵她,考進前30名,請她吃大餐,考進前10名,獎勵溜冰鞋,考進前3名,獎勵電話手錶。為將電話手錶收入囊中,有段時間冉冉的學習幹勁十足,打了雞血一般。看到分數滿滿的成績單,冉冉媽暗自慶幸獎勵方法的成效。但很快就出了問題。
  • 用「獎勵」讓孩子進步?心理學德西效應:別讓獎勵抹殺孩子的興趣
    我一開始還不以為然,意味他是在猶豫買什麼遊戲機,或者是在擔心送遊戲機給孩子當禮物會不會讓孩子沉迷遊戲。我讓朋友控制好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就好了,朋友卻搖搖頭:&34;原來,小明期末考試前有好幾次作業都沒有認真完成,擔心小明成績一落千丈的朋友和小明有個約定,如果小明期末考試可以考到班上前三名,朋友就給小明買他一直想要的遊戲機。萬萬沒想到,小明真的考到了第三名。
  • 「考100分獎勵100塊!」長期用金錢賄賂孩子學習,會產生什麼後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乏見到一些用金錢作為獎勵,激勵孩子學習的父母,在他們眼中孩子的學習成績和金錢直接掛鈎。只要孩子考得好,百元大鈔少不了!如果父母一直用這種觀念和做法作增加孩子學習積極性的辦法,最終產生的後果可能會讓父母難以接受。
  • 心智素養知識課堂 | 如何科學有效地獎勵孩子?
    比如,他們會告訴孩子,「只要你能認真寫作業,我就獎勵你一個玩具」,或者「只要你這次能考到80分,我就獎勵你一頓大餐。」比如,家長某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正在打遊戲,便認為孩子沉迷遊戲、不務正業,隨即怒火衝天地訓斥一番;某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正在寫作業,便滿是欣慰、龍顏大悅,隨即大筆一揮地獎賞一番。
  • 心理學:物質獎勵也可以激發內在動機,養出有主動性的孩子
    孩子學習不認真、不愛做家務、做事磨蹭、沒禮貌、調皮搗蛋等等問題都讓我們頭疼。比起責罵和體罰,我們會覺得獎勵是個更好的辦法。有位媽媽就用虛擬幣來激勵兒子遵守行為規範。比如按時洗洗睡獎勵5元,認真完成作業獎勵10元,收拾房間獎勵5元等。然後孩子可以用積攢的虛擬幣來消費,比如要玩手機遊戲,10元玩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