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教孩子、帶孩子的時候,都糾結過!
孩子做對了事、考了好的成績,到底是該獎勵呢?還是不獎勵呢?
有些人認為,要獎勵!獎勵會讓孩子有動力!
有些人認為,不能獎勵!否則孩子學習就是為了得到獎勵,沒了獎勵他就不學了!
其實,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得知道幾個基本的道理!
就像你玩手機,你一定希望你點開視頻,視頻就會播放。
你肯定不希望這個視頻會卡住。
你點了,就希望它有反應。
這個道理適用於所有的人,包括小孩!
他們認為考高分很厲害、認為考高分需要很努力!
他們付出了很大努力,考了高分,就希望能夠得到「反應」!
所以,如果你孩子很優秀、做對了事,你要「獎勵他」。
你的獎勵,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反應」。
你可能認為這是廢話,但接下來才是重點!
純粹獎勵,早晚會把孩子帶到溝裡去!
這一點很複雜,我只能簡單的講講大概意思!
人做了一件事,他會對「我為什麼做這件事」做出「歸因」。
歸因是什麼?
是找出「我做這件事的原因」!
簡單來說,我做了一件事,我會判斷「我為什麼做這件事?」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個老人住在一所房子裡,每天都有一群小孩在院子裡吵鬧。
老人想了一個辦法,第一天給每個小孩子1顆糖並跟他們說:&34;,第二天小孩子們又過來吵鬧,他們如願以償的得到了糖。
第三天孩子們又過來吵,老人卻不給他們糖了,小孩子就說,你都不給糖,誰來幫你吵!於是他們再也不來了。
原本小孩在院子裡吵鬧,是因為「想吵鬧」。
當老人給孩子糖果之後,小孩吵鬧的原因變成了「有糖果獎勵,所以吵鬧」。
當老人不再給糖果之後,小孩就不吵鬧了——因為沒有糖果。
這就是一種「歸因」。
原本是想吵鬧——自己想這樣做。
後來原因被改變了——為了糖果想這樣做,想要獎勵!
沒了糖果,那小孩肯定就不吵鬧了,因為沒獎勵呀!
如果你給孩子太多獎勵,他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他會以為,他不喜歡學習,他之所以努力學習,只是因為你給獎勵!
因此,這裡的重點只有一個:
少量的獎勵,讓孩子有「努力被認可」的感覺,又不能改變孩子對「努力」的動機!
你可以在孩子成績很好、考試考的很好的情況下,帶他出去吃頓飯、到處玩一玩。
這會讓他感覺很高興,行動有一定的收穫。
但你不能給他錢、不能給他各種「高價獎勵」。
要不然,他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以前考好要100塊,現在要200塊。
否則?否則他就會不學了——不給錢,不給買貴的東西,我就不學!
你可以滿足他的一些要求,最好是一些「間接類」的要求。
想去哪裡玩?
想要吃什麼?
這些東西對他而言是一種「滿足」,而不是一種可以用金錢衡量的「事物」。
否則他還會養成「越貴越好、錢越多越好」的歪念頭…
教育孩子註定是一個曲折又漫長的過程。
我以前也疑惑過:不給獎勵會讓孩子受挫,給了獎勵又可能會讓孩子只圖獎勵…
現在,我已經知道答案了。
可以激勵、獎勵孩子,但要有限度,不能改變孩子的目標,不能對孩子造成過度的觀念影響。
你可以這次獎勵孩子:考得好,帶你去外面吃飯!
你可以帶著孩子吃頓好的,但不能說「吃大餐」!
你下次要獎勵孩子:考得好,帶你去外面玩!
你可以帶孩子去各種景點或者遊樂園,但不能說是「名貴景區、高價遊樂園」!
你也不能把獎勵弄重複,不能讓兩次獎勵都是「吃飯」,否則孩子就會形成「學習是為了吃美食」的觀念…
要讓獎勵變得「難以琢磨」,要讓獎勵變得「難以衡量」。
獎勵是讓孩子在過程中收穫快樂!重點是收穫快樂!
而不是給他一個高價大餐,告訴他很貴。
也不是讓他去迪士尼遊樂園,告訴他很貴。
也不是給他買各種名牌,告訴他很貴…
千萬不要用「貴」來引導孩子的積極性!
對孩子來說,「貴」不一定意味著快樂,但如果你天天引導,他就會認為「貴才能快樂」!
這種事的害處是巨大的!!
記住,孩子是不懂什麼叫「貴」的!他們不會天生認為「貴=好=快樂」!!!
你對他的獎勵,應該是「讓他能夠在過程中感到快樂」!!!
切記,重點是「快樂」!!!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點讚、關注、收藏+轉發!
轉發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看到、讓更多的人變好!
我是橙子會變甜,謝謝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