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質的方式獎勵孩子合適嗎?

2020-09-05 良子雯

隨著物質水平提高,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應,隔輩老人更是如此。



也有部分家長懂得「延遲」滿足對孩子的好處與意義,於是會與孩子約定:

「今天乖乖去上幼兒園,回來媽媽給你買芭比娃娃」、「這個禮拜表現好就帶你去吃肯德基」、「這次考試全班前三名獎勵你一個平板」、為了改掉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的習慣也有獎勵等等。


這種方法簡單有效,家長就一直使用下去,直到有一天,孩子跟家長談起了條件,沒滿足他的要求他拖延甚至拒絕做。孩子就這樣被家長用獎勵的方式帶入了「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一個老人房子前有一塊平地,每天晚上有許多小朋友來玩,他第一天給每個小朋友10美分,微笑著對他們說,「我平時很無聊,非常感謝你們來這裡玩,給我帶來快樂。」

第二天來的孩子多了,他還是每人給10美分,對孩子們說那段話。

第三天也是。

第四天他面露難色地說:「孩子們,謝謝你們,但是我積蓄不夠了,每人只能給5美分了。」

第五天,來的孩子少了,他將「酬勞」將到了3美分。

第六天,來的孩子更少了,他說著同樣的話,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

第七天晚上,只來了兩個孩子,他們是來告訴德西的,「錢越來越少,我們不會來陪您玩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將主觀行為的動機從內部意願轉成外部刺激後的結果,一旦停止或降低外部刺激,主觀行為的動機也減弱甚至消失。這一現象後來在心理學被稱為「德西效應」。


家長長期使用物質獎勵孩子,表面上是為了激發孩子勞動、學習的熱情,可無形中將孩子的動機變為獲得物質獎勵。無疑也不能達到持久的效果,更有可能孩子因此養成任何事情都要和家長談條件的心理習慣,那就得不償失了。心理學中「雷珀實驗」也有力證明這一點。



那物質獎勵是錯誤的嗎?

當然也不是,適當的物質獎勵是必要的,但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 將物質給予以愛的形式表達,而不要與學習和勞動任務扯上相連關係。如果有些家長非要用「付出勞動可以得到相應的勞動報酬」的教育方式,那不宜用「物超所值」的獎勵。


2.獎勵過程而非結果為導向。

獎勵孩子付出勞動的態度和學習認真的過程。


相關焦點

  • 你還在用物質獎勵鼓勵孩子嗎?深圳過來人:物質獎勵容易害了孩子
    物質獎勵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嗎?寶貝,你把作業做完,你就能多看十五分鐘電視。孩子,你這一次考試,只要考全班第一,我就給你買新玩具。這些話,估計大家都沒少講吧。家長們都認為這些話很有效果,只要一說,孩子就能馬上行動起來,自己又不用生氣,孩子就能乖乖地聽自己的話,這何樂而不為呢?家長們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作用只是短暫的,同時,它本身帶有的副作用也有很大,下面,就由小編來跟大家說一說吧。
  • 該不該用物質獎勵,激勵孩子學習?
    給孩子「獎勵」值不值得提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育兒路上不得不觸碰的話題,如何正確給予孩子獎勵及如何避免這一教育方式帶來的負面效果。家長不夠細心去觀察孩子、不去體悟孩子這些需求背後的原因,家長應該用更為巧妙和合適的方法去引導孩子,而不是直接用獎勵敷衍了事。
  • 不要用物質獎勵,降低孩子的幸福感
    「補償式」物質獎勵,用錯方法會讓孩子與家長的親情越來越淡薄很多時候家長都知道,鼓勵和讚賞對孩子激勵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使用了不正確的鼓勵方式,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盲目自大,又或者是錯誤地使用了物質獎勵,會導致孩子虛榮,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等等。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不正確的物質獎勵造成的另外一個後果:降低幸福感。
  • 還用物質獎勵孩子?了解德西效應,物質獎勵只會讓孩子厭惡學習
    生活當中我們總是通過一系列的方式來激勵孩子學習,就比如說會給他們一些獎勵。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因為通過獎勵的方式來不斷的使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但這樣的操作方式往往是沒有什麼好處的。李先生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能夠得到一個良好的提升,於是每次在孩子考試考到不錯的分數時,就會給予一些獎勵。有的時候會給孩子一些零花錢,有的時候會給孩子買一些禮物。
  • 還在對孩子使用物質獎勵嗎?不恰當的物質獎勵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
    導讀:還在對孩子使用物質獎勵嗎?不恰當的物質獎勵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還在對孩子使用物質獎勵嗎?不恰當的物質獎勵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給孩子物質獎勵到底可取嗎?
    現在每個家庭我相信都會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 比如在期中,或者期末考試的時候,奶奶會說,你好好考試,考好了,奶奶給你買你喜歡的遙控飛機,爺爺說只要你考好了,你要什麼爺爺給買什麼, 又比如說在家裡,媽媽讓孩子幫忙掃下地,孩子會下意識的說,我掃地給我什麼獎勵?我相信一般媽媽會說,幫媽媽掃地給10元做獎勵,或者給買你喜歡的玩具等等。
  • 獎勵孩子,別再用「物質」了,精神獎勵更加高級、有效
    不少家長抱怨,孩子長到一定年齡,開始叛逆,越來越難帶。想要他乖乖聽話,必須給點獎勵,比如一顆糖、一塊兒餅乾、一個玩具,孩子抵抗不住誘惑,就會積極配合。用物質獎勵孩子,實現孩子聽話的目的,幾乎是所有家長的「必殺技」。
  • 還在用物質獎勵孩子?懂得德西效應,了解獎勵會讓孩子更不愛學習
    如果到了學習的時間,孩子依然拖拖拉拉或者我行我素不願學,父母該怎麼辦呢?有的人可能會說:「打一頓就老實了,不用多費口舌。」而有的人可能會說:「用獎勵的方式促使他們學習就可以了。」我的朋友曉雪曾經就遇到過這個問題,因為她向來都是不贊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方式的,所以她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採用獎勵的方式讓孩子願意學習。
  • 物質獎勵、自由教育、愛還是權威,什麼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孩子該如何教育才正確?是用愛還是權威呢?用物質獎勵來誘導孩子學習可行嗎?每天陪伴孩子寫作業有效嗎?尊重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方式正確嗎?......1用物質獎勵來鼓勵、誘導孩子學習可行嗎?馬上孩子就要期末考試了,要不要先放個「大招」刺激一下孩子?相信很多父母都在猶豫要不要通過物質獎勵來引導孩子學習。事實上,人都有一種特點,就是會放大眼前利益。
  • 用物質獎勵來「誘惑」小寶寶們,這種教育方式是否高明?
    很多父母喜歡用物質來刺激熊孩子們,經常會說「你期末考試前十名我給你買電腦」「你這成績班上第一名我給你買手機」這樣的話。父母們往往絞盡腦汁地讓孩子好好學習,而承諾的物質獎勵也多種多樣,有的是電子產品,還有一些父母會承諾請孩子吃大餐或者旅遊等等。很多家長認為這種刺激能夠大大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那麼這種物質獎勵是否是一種高明的教育方式?
  • 物質獎勵再有效,也不可常用,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才是關鍵
    像妮妮的媽媽一樣,很多父母都會用錢、玩具等物質去激勵孩子,我小的時候,我的媽媽就是用零花錢作為獎勵,讓我去做家務。但是如果發現效果不好,就要及時放棄這種方式,早點換能真正激勵孩子熱情的方法。物質激勵是運用物質的手段使受激勵者得到物質上的滿足,從而進一步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在這中間看起來是父母掌握了主動權,決定了是否獎勵孩子,獎勵什麼?其實,全是孩子在主導:「我想要就會去做,不要就不做。」
  • 孩子做事沒有毅力,可以用獎勵來刺激嗎?
    ,有時候早上起床晚,做事情沒有毅力,給她報了英語班、繪畫班還有舞蹈班,上興趣班有時候想去有時候不想去,可以用積分獎勵的方式嗎?比如每天起來自己貼花花,興趣班去了回來貼花花,積分多少給她買她平時喜歡的東西,我之前看你的分享說不能用物質獎勵跟孩子的成績掛鈎,這種積分的方式算物質獎勵嗎?雲朵老師說昨天的文章談到很多家長無意中給孩子貼不好的標籤:這個家長說孩子「做事沒有毅力」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 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好好學習,不然真的會毀了你的孩子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父母想盡各種辦法——恐嚇、打罵、嚴厲說教,還有的家長用各種物質、甚至是金錢來激勵孩子,只要孩子能好好學習,就獎勵他各種想要的或者想不到的東西。能用物質獎勵來激勵孩子學習嗎?用獎勵的方法效果好嗎?
  • 物質獎勵能更好地鼓勵孩子嗎?如何做到適度獎賞
    利用物質獎勵可能會破壞孩子的求知和探索欲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了能讓他們努力,口頭表揚覺得沒有效果,就會用物質或者金錢的方式想讓孩子有更大的動力。的確相對於表揚,年紀大一些的孩子會對實際的獎勵更感興趣,但是如果家長總是用這種方式去獎勵孩子的話,一開始可能會有用,時間久了不僅效果會減弱,還有可能會讓孩子形成物質的思維方式,變得唯利是圖。如何恰當掌握用物質獎勵孩子的度,是每個家長都需要根據自己家的情況需要考量的一件事。
  • 你「獎勵」孩子的方式正確嗎?別再用「過度獎勵」毀了你的孩子!
    ,經常會用各種獎勵刺激孩子,效果卻不一定好。物質獎勵是很多父母都採取的教育方式之一,但只能帶來短期的效果,時間一長,還會帶來很多副作用。她說,女兒冉冉的成績猶如「過山車」,老師找她去問詢原因。她突然想起女兒有天上學前問起她的:「媽媽,我要是考了100分,你怎麼獎勵我?」她覺得女兒現在的成績還不錯,就隨口回答:「沒有獎勵。」
  • 你「獎勵」孩子的方式正確嗎?別再用「過度獎勵」毀了你的孩子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每天學習生活能夠自覺主動,經常會用各種獎勵刺激孩子,效果卻不一定好。物質獎勵是很多父母都採取的教育方式之一,但只能帶來短期的效果,時間一長,還會帶來很多副作用。我認識一位冉冉媽,最近因「獎勵孩子」而困擾。她說,女兒冉冉的成績猶如「過山車」,老師找她去問詢原因。
  • 父母獎勵越高,孩子學習動力越低?激發成就感遠比物質獎勵更重要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當心父母面對孩子學習動力不夠,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常常會許諾孩子非常多的物質獎勵,比如說大禮包,周末看電影,或者是一頓大餐等等。可是這些獎勵過後,孩子的學習動力真的會提高嗎?
  • 孩子不聽話物質獎勵好用,可不要貪多
    這次是輪到我吃驚了,我突然意識到孩子本來一開始心裡就是選擇了酸奶,我們卻想通過外部誘導的方式讓他去放棄內心真正想要的。2.現在有很多父母費盡心機地想要操縱孩子的行為,而給予物質獎勵或者表揚是目前流行的一種手段。給予物質獎勵這種手段非常簡單,而且幾乎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心思就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比如說想要說服孩子去上興趣班,要花費很多時間和跟心力,但如果我們承諾在放學後帶他去吃肯德基,孩子很大可能會選擇妥協。
  • 物質獎勵別常用,再有效,也不如抓住這幾點,激發孩子「內驅力」
    從小什麼事兒都需要人督促著去做,如果他不想做這個事兒,父母想讓他去做,就只能採用物質獎勵的方式。「剛開始還可能有效果,但時間久了,孩子也不願意去做了。他平時本來就要什麼有什麼了,物質獎勵對他來說,好像需求也只會越來越大。」興興媽媽這樣對我抱怨。
  • 「乖乖吃飯,給你買玩具」,毀掉孩子最快的方法,就是物質獎勵
    對家長來說,孩子不聽話可能是非常令人苦惱的事,尤其是對於那些剛剛當上父母不久的媽媽們來說。所以一些家長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很難帶,為了讓寶寶聽話,媽媽可以說是各顯神通,演技加騙技,威逼加利誘,手段層出不窮。 不過,寶媽們,你們真的會獎勵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