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用物質獎勵鼓勵孩子嗎?深圳過來人:物質獎勵容易害了孩子

2020-07-08 錦襜突騎渡

物質獎勵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嗎?寶貝,你把作業做完,你就能多看十五分鐘電視。孩子,你這一次考試,只要考全班第一,我就給你買新玩具。這些話,估計大家都沒少講吧。家長們都認為這些話很有效果,只要一說,孩子就能馬上行動起來,自己又不用生氣,孩子就能乖乖地聽自己的話,這何樂而不為呢?家長們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作用只是短暫的,同時,它本身帶有的副作用也有很大,下面,就由小編來跟大家說一說吧。

你還在用物質獎勵鼓勵孩子嗎?深圳過來人:物質獎勵容易害了孩子

當你有一天你不給孩子獎勵了,孩子還會聽你的話嗎?媽媽說,孩子過來幫一下媽媽,把水果捧出去。孩子問,那有什麼獎勵嗎?媽媽回答道,沒有。孩子說,沒有獎勵我幹嘛要去做,我不做。一旦物質獎勵消失,孩子的積極性也會降低,孩子還會覺得,做事情有獎勵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遇到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孩子也不會伸出手,幫助別人,孩子會覺得幫助別人對自己沒好處,幹嘛要幫。同時,孩子很難體諒父母工作的辛苦,容易讓孩子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做事情只想著自己,很難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孩子對為家裡做貢獻是義務的概念不清晰甚至是不知道。

你還在用物質獎勵鼓勵孩子嗎?深圳過來人:物質獎勵容易害了孩子

用物質鼓勵孩子學習,讓孩子好好學習考了個好成績,這一次是成功了,那下一次呢?孩子從第一名降到第20名,媽媽問,寶貝,為什麼你這次考試退步這麼多?孩子回答道,因為這一次沒有獎勵啊,上一次你還獎勵我吃漢堡包,可這一次沒有。

時間一長,孩子會把原本屬於自己的事情歸類成一個任務,讓孩子失去學習的動機,把孩子原本該有的興趣,硬生生抹掉。長期以來,孩子就會養成習慣,每次要的獎勵還會越來越大。其實當孩子拿到一個好成績時,家長只需要對孩子一頓誇獎、給一個擁抱就足夠了,對孩子精神上的鼓勵更加有效。

你還在用物質獎勵鼓勵孩子嗎?深圳過來人:物質獎勵容易害了孩子

物質獎勵會讓孩子化為被動的角色,孩子會被動地學習,被動地幫家長做家務……物質獎勵即是賄賂。父母以賄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會讓孩子認為金錢是萬能的,就算將來犯法了,也可以用錢把事情搞定。當物質獎勵消失了,孩子對該事物的牴觸心理會更加強,這會害了你的孩子。

如果是新任的爸爸媽媽,自己不知道怎麼教孩子,可以多逛逛同城部落相關社區,那裡有很多的生活達人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等經驗,如果想要更好的教導孩子也可以在國民生活大平臺找家庭教官,這樣就不用為孩子不知道怎麼教煩惱啦!

你還在用物質獎勵鼓勵孩子嗎?深圳過來人:物質獎勵容易害了孩子

小編知道,家長教育孩子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但只有一步一步地教,孩子才能成為家長心目中的有用之人。希望家長們不要靠外在的因素去激勵孩子,不然一不小心,還會起反作用。家長們從現在開始,拒絕物質獎勵吧!

相關焦點

  • 還在對孩子使用物質獎勵嗎?不恰當的物質獎勵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
    導讀:還在對孩子使用物質獎勵嗎?不恰當的物質獎勵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還在對孩子使用物質獎勵嗎?不恰當的物質獎勵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還用物質獎勵孩子?了解德西效應,物質獎勵只會讓孩子厭惡學習
    ,所以總會覺得通過物質獎勵可以使得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但往往在學習這方面,物質獎勵所存在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物質獎勵的潛在影響?物質獎勵在學習當中最容易存在的影響,就是孩子可能會因為物質而去學習。這樣的話,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絕對不會是走心的,因為他們只是想要一些物質上的獎勵而已。當孩子得不到這些物質獎勵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學習是沒有意義的事情,甚至會荒廢自己的時間。
  • 不要用物質獎勵,降低孩子的幸福感
    「補償式」物質獎勵,用錯方法會讓孩子與家長的親情越來越淡薄很多時候家長都知道,鼓勵和讚賞對孩子激勵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使用了不正確的鼓勵方式,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盲目自大,又或者是錯誤地使用了物質獎勵,會導致孩子虛榮,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等等。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不正確的物質獎勵造成的另外一個後果:降低幸福感。
  • 用物質的方式獎勵孩子合適嗎?
    「今天乖乖去上幼兒園,回來媽媽給你買芭比娃娃」、「這個禮拜表現好就帶你去吃肯德基」、「這次考試全班前三名獎勵你一個平板」、為了改掉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的習慣也有獎勵等等。孩子就這樣被家長用獎勵的方式帶入了「德西效應」。心理學家德西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一個老人房子前有一塊平地,每天晚上有許多小朋友來玩,他第一天給每個小朋友10美分,微笑著對他們說,「我平時很無聊,非常感謝你們來這裡玩,給我帶來快樂。」第二天來的孩子多了,他還是每人給10美分,對孩子們說那段話。第三天也是。
  • 獎勵孩子,別再用「物質」了,精神獎勵更加高級、有效
    不少家長抱怨,孩子長到一定年齡,開始叛逆,越來越難帶。想要他乖乖聽話,必須給點獎勵,比如一顆糖、一塊兒餅乾、一個玩具,孩子抵抗不住誘惑,就會積極配合。用物質獎勵孩子,實現孩子聽話的目的,幾乎是所有家長的「必殺技」。
  • 物質獎勵能更好地鼓勵孩子嗎?如何做到適度獎賞
    利用物質獎勵可能會破壞孩子的求知和探索欲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了能讓他們努力,口頭表揚覺得沒有效果,就會用物質或者金錢的方式想讓孩子有更大的動力。的確相對於表揚,年紀大一些的孩子會對實際的獎勵更感興趣,但是如果家長總是用這種方式去獎勵孩子的話,一開始可能會有用,時間久了不僅效果會減弱,還有可能會讓孩子形成物質的思維方式,變得唯利是圖。如何恰當掌握用物質獎勵孩子的度,是每個家長都需要根據自己家的情況需要考量的一件事。
  • 給孩子物質獎勵到底可取嗎?
    現在每個家庭我相信都會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 比如在期中,或者期末考試的時候,奶奶會說,你好好考試,考好了,奶奶給你買你喜歡的遙控飛機,爺爺說只要你考好了,你要什麼爺爺給買什麼, 又比如說在家裡,媽媽讓孩子幫忙掃下地,孩子會下意識的說,我掃地給我什麼獎勵?我相信一般媽媽會說,幫媽媽掃地給10元做獎勵,或者給買你喜歡的玩具等等。
  • 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好好學習,不然真的會毀了你的孩子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父母想盡各種辦法——恐嚇、打罵、嚴厲說教,還有的家長用各種物質、甚至是金錢來激勵孩子,只要孩子能好好學習,就獎勵他各種想要的或者想不到的東西。能用物質獎勵來激勵孩子學習嗎?用獎勵的方法效果好嗎?
  • 該不該用物質獎勵,激勵孩子學習?
    家長不夠細心去觀察孩子、不去體悟孩子這些需求背後的原因,家長應該用更為巧妙和合適的方法去引導孩子,而不是直接用獎勵敷衍了事。比起物質獎勵,家長發自內心真誠的鼓勵和陪伴孩子一步一步去探險解決問題,才是真正能促進孩子擁有行動力的方式。
  • 還在用物質獎勵孩子?懂得德西效應,了解獎勵會讓孩子更不愛學習
    事實上很多學校的教師也會採用這樣的方式,去鼓勵孩子把優秀的行為堅持下去,錯在曉雪她不知道什麼獎勵機制才是正確、合適的。而另一組得到過獎勵的人,因為外在報酬拔高了他們的要求,吸引了他們的關注點,所以在沒有外在獎勵一美元報酬的情況下,他們就不會願意再做題。總的來說,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參與者的吸引力,這也被稱為著名的德西效應。在此,我們可以基於對德西效應的理解來引導孩子主動學習。
  • 孩子不聽話物質獎勵好用,可不要貪多
    現在有很多父母費盡心機地想要操縱孩子的行為,而給予物質獎勵或者表揚是目前流行的一種手段。給予物質獎勵這種手段非常簡單,而且幾乎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心思就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比如說想要說服孩子去上興趣班,要花費很多時間和跟心力,但如果我們承諾在放學後帶他去吃肯德基,孩子很大可能會選擇妥協。
  • 在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習慣時,物質獎勵真的有作用嗎?
    爸爸說:「兒子,下次數學考試得90分以上,爸爸就獎勵你100元錢。」媽媽說:「閨女,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寫作業,媽媽過幾天給你買愛吃的蛋糕。」這些都是現在很多家長希望利用物質獎勵刺激孩子的學習興趣,養成更愛學習的習慣。但真的有作用嗎?
  • 還在物質獎勵孩子?小心中了德西效應的招!激發孩子潛力得這麼做
    提起丹丹,她嘆氣道:「丹丹自從上個月學校開展感恩節活動以後,小姑娘有時候知道主動幫我擦個桌子、洗一次碗,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當時我想著為了鼓勵孩子,就給孩子設置了『積分獎勵』的方案,表現好的話,丹丹會得到一枚小豬佩奇印章,湊到了10個印章,就可以得到十塊錢的獎勵。」
  • 家長引以為傲的物質獎勵,正在使孩子喪失行動力
    某育兒大人鼓吹某個教育理念,很多人都會願意用自己家孩子當小白鼠。但是這個理念是真的有好處嗎?很多時候還是需要家長靜下心來,仔細思索辨別,不要盲目跟風。2.物質獎勵,孩子配合度高跟孩子說,抓緊做作業,孩子大多會繼續磨磨蹭蹭,但是跟孩子說,做完作業給你買炸雞,,孩子們大多會迅速完成作業。
  • 心理學:物質獎勵也可以激發內在動機,養出有主動性的孩子
    不過有的家長可能憂慮了,這樣教育孩子會不會讓他變得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這個方法科學嗎?怎樣把握這裡面的度?確實,虛擬幣也好,積分也好,還有其他形式的物質獎勵,有一定風險,一個負面影響就是破壞孩子的內在動機。怎樣獎勵不傷害內在動機,讓孩子真正變得主動呢?
  • 心理學:物質獎勵也可以激發內在動機,養出有主動性的孩子
    01,自我決定論對動機的解釋獎勵有精神獎勵,如表揚、擁抱、鼓掌、發獎狀等,還有物質獎勵,如禮物、旅行、金錢等,還有上面提到的可量化的獎勵,如虛擬幣、積分等。這些獎勵各有各的好,也有不管用的時候,關鍵是我們怎麼用。
  • 想讓孩子成績考得好,就給他物質獎勵?殊不知,很多人都做錯了
    當孩子又要考試了,你希望他能考得好,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激勵他呢?給他買衣服?帶他去大餐一頓?還是他想要什麼就買什麼呢?估計使用物質獎勵的手段,多數家長都做過吧。原來,上次考試前說如果小麗考到指定的分數,就獎勵她一套她早就想要的玩偶的,結果孩子考到了,媽媽去店裡一打聽,那一套玩偶要將近一千塊錢,因為都是工薪階層,就沒捨得買,小麗當時也沒那麼極力反對,媽媽就以為這事就過去了。蘭蘭還說,小麗早就想要那套玩偶了,但又知道媽媽不容易,所以就放在心裡一直沒說,但是學習上又提不起精神來。媽媽這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對孩子造成了傷害。
  • 物質獎勵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家長應謹防「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
    失去初心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明白自己做事的動機。之所以想要前進,並不是因為父母會給予多少物質上的獎勵,而是因為孩子們擁有一顆向上的心。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太多的物質獎勵,他們就會漸漸感到迷茫,忘了自己一開始的目的,也忘了初心。而一個失去了初心的人是無法找到自己想去的方向,抵達自己的目的地的。2.
  • 父母獎勵越高,孩子學習動力越低?激發成就感遠比物質獎勵更重要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當心父母面對孩子學習動力不夠,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常常會許諾孩子非常多的物質獎勵,比如說大禮包,周末看電影,或者是一頓大餐等等。可是這些獎勵過後,孩子的學習動力真的會提高嗎?
  • 你還在盲目獎勵孩子?德西效應:這3招才是打開獎勵孩子的正確方式
    同事小李,經常就用獎勵的方式來逼迫自己的孩子學習,同事與我訴說道,有一次孩子考了100分,小李之前就告訴孩子,如果考試獲得100分的話就會給他買一輛自行車,可由於小李晚上加班工作,當天晚上並沒有給孩子買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