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婆媳關係:行為準則與實際操作

2020-12-19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說文解物】,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

『婆媳關係』不僅僅是家庭關係語境下的重要議題,更是社會關係之下難以避免討論的話題。諸如『我和你媽掉水裡救誰』的問題從側面也折射出了現代人對於處理婆媳矛盾的不確定和焦慮心態。當然,婆媳間的衝突是一種歷時性的問題,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中就向人們生動地展現出了發生在東漢獻帝年間的一樁婚姻悲劇。

焦仲卿與劉蘭芝夫婦受到兩人情深意切,但是迫於世俗禮教的重重阻礙,不得不一別兩寬。而其中焦仲卿母親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地入木三分,面對『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的兒媳劉蘭芝,她的『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則道出了古代封建家長制中的婆婆對於兒媳的要求:禮節與順從是她們最基本的要求。這樣的規範和準則從漢代到清代晚期基本上沒有發生過巨大的改變。

中國古代對於女性的行為以及道德約束是不言而喻的,無論是三從四德的教條亦或是《女戒》中的規勸,以及明末清初受到儒家學說影響空前的禮教觀和貞潔觀都成為了女性身上的枷鎖。在這些枷鎖中,外界所強加的準則往往沒有女性在自身對於自己的約束來得強烈和有效。

女子從待字閨中時就須學習如何做一名稱職的妻子、合格的兒媳,她們被教導不可以接觸外男,要恭順地侍奉公婆,即便出現丈夫意外去世的情況,為其守節繼續完成丈夫未盡的孝道也是她們責任的一部分。這些規則被銘記在了中國古代女子的心中,那些行為準則是如此宣揚的,也是被如此代代相傳的。

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在中國古代語境下,婆媳相處的規則。這些規則被記載許多具有教化意義的儒家書籍當中,無論是從官方亦或是宗族的角度,都對它們推崇備至。與此同時,從明清筆記、世情小說所展現的社會現實來看,那些理想化的婆媳相處之道又似乎並不能代表不同階層,不同人群的真實情況。

規則下的婆媳關係

婆婆和兒媳在中國古代早期的文獻中會被用『姑』和『婦』代替,從《說文解字》中對於兩詞的解釋可以看到:「姑, 夫母也」, 「婦, 服也, 從女持帚、灑掃也」。『婦』所從事的主要工作是侍奉、打掃,在她們所必備的重要品質中,心靈手巧、烹飪女紅都在次要,而『服從』則被擺在了首要的位置[1]。

從這一點來回看《孔雀東南飛》中焦母對於劉蘭芝的評價,就不難理解這種不滿源於何處。劉蘭芝無疑是一位充滿才氣與焦仲卿精神契合的女子,但是在焦母看來,她連最首要的『服從』都無法做到,自然算不上一個好兒媳。

中國早期歷史中對於女子侍奉公婆有著詳細而明確的規則要求,如在《禮記·內則》中就曾對於兒媳在家庭生活中如何處事的細節清楚地展現了出來:「子事父母, 雞初鳴, 鹹盥漱, 櫛縰笄總, 拂髦冠緌纓, 以適父母舅姑之所, 及所, 下氣怡聲, 問衣燠寒, 疾痛苛癢, 而敬抑搔之。出入, 則或先或後, 而敬扶持之。進盥, 少者奉盤, 長者奉水, 請沃盥, 盥卒授巾。問所欲而敬進之, 柔色以溫之」[2]

相關的記載還有很多,但是從這一案例中不難發現對於兒媳與家中公婆相處之道,早已延伸至了微末之處。哪怕再細枝末節的地方都已經被制定了繁瑣的禮節。在這些書籍當中,會宣揚兒媳對於婆婆的孝,如早期醫典中時常提到『割骨療親』也是順應了這樣的思維模式。而這些正是兒媳『順從』之品質的外化體現。

在中國古代,兒媳與婆婆之間的地位的不平等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僅體現在了教條中,更可以在法律的制定中尋找到端倪。如《唐律·鬥訟》規定:對公婆凌罵者徵三年, 毆者絞, 傷者斬, 過失者徙三年, 傷者徙兩年半, 謀殺者斬。

明清時代, 將子孫之婦與子孫同樣對待, 凡媳婦對公婆有侵犯者都按子女侵犯父母同樣懲處。而反觀公婆,他們對於兒媳的辱罵、責打是被允許的,即便上升為了刑事案件,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以及責罰遠遠無法與兒媳傷害婆婆所要承擔的責任相比擬[3]。

婆婆在兒媳面前的絕對權威性又來自於哪裡了?茱麗婭·克裡斯蒂娃在《中國婦女》中的一段話或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不一樣的解讀視角。她在討論到內闈女性「從公婆丈夫手中接管了權威後,藉助正妻或母系家族高貴的身份,能夠再度掌權」,這就形成我們認知中主母掌權的家族統領模式。

克裡斯蒂娃提到:「但是,她只代表著丈夫和家族的權威,她自己不存在權威,祖母的權力總被男性化。祖母好比月亮,反射出的是先祖的光芒」這是一種很有趣的解讀,並能為我們理解婆婆的威嚴來自於哪裡提供不同的思路。

除了人們時常探討的孝道所規範的兒媳的言行以外,對於兒媳的約束更是一種對於男性主導的家長制的維護。而婆婆在這種情況下,她們女性的身份被弱化,所強調的則是其背後代表的宗族的威嚴。她們也是『月亮』,她們所依附的男性家長制的權利使她們得以發光。

現實下的婆媳關係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中國古代宣揚禮教觀念的典籍當中所看到對於兒媳行為規範的約束,以及層層教條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式,以及社會規則制定者渴望看見的形態。而社會在現實運行過程中,往往不一定會呈現出理想化的婆媳關係。這種情況在明清的世情小說可以看見端倪:有學者將這些小說中的婆媳關係大致分為三類,「慈婆孝媳型」「惡婆孝媳型」「慈婆惡媳型」。

並指出,「慈婆孝媳型」是明清小 說中最主要也是最主流的類型,是傳統價值觀最核心的體現。雖然這種類型在現實社會 中是理想化的,但這恰恰是每個人心中最嚮往和最憧憬的婆媳和諧的狀態。「惡婆孝媳型」是明清時期現實社會中最普遍的類型,不管是在哪個階層中,都會有這種類型的顯現,這也是封建社會制定的禮制所產生的必然產物。

「慈婆惡媳型」在明清小說中還是 比較少見的,主要在明末以後,社會思潮影響下的社會風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種種 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這種類型的婆媳關係開始顯露端倪[4]。

此外,我們也需要注意到,階級的變化對於婆媳之間的相處模式,規則演變的影響是巨大的。身處於上層社會的家庭往往對於家中女眷的約束力更強,他們身份地位側面地從禮教的完備得以體現。而下層社會的婆媳關係則受到了地方社會風氣、個人性格特質等綜合因素的影響。

當然,在中國古代的小說中,對於非理想化的婆媳關係,作者往往會通過不同的方式令其讀者意識到『禮崩樂壞』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其本質還是從社會秩序得益者的角度維護教條。但是,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婆媳間相處模式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1. 杜夢思.傳統型社會婆媳關係初探[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09):3-4+7.

2. 杜夢思.傳統型社會婆媳關係初探[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09):3-4+7.

3. 郝鳳梅.古代婆媳關係與棄婦[J].滄桑,2008(05):15-16.

4. 張磊. 明清家庭小說中的婆媳關係研究[D].陝西理工學院,2015.

相關焦點

  • 都說婆媳關係不好處,從古代婆媳禮儀談現代婆媳相處之道
    文/可馨育兒 導讀:婆媳之爭上演了上千年,家庭媳婦關係就是一場濃縮版的宮廷劇,一向是世紀難題,中外都是如此。在中國古代,受到禮禮教的影響,女子要講究三從四德,孝順公婆,很多時候,不是你想不想做的的問題,而是不得不做的問題。
  • 為什麼中國婆媳關係難相處?這4個原因你必須知道,很現實
    文/胖胖婆媳關係,是婚後生活中一種比較特殊的人際關係,尤其是中國式的婆媳關係,更是難以處理。在古代,婆媳關係就是一種上下級的關係,對於婆婆的話,兒媳要絕對的服從,這也造就了古代社會,兒媳雖然在婆婆面前受盡委屈,也只能百般忍受。
  • 婆媳關係有妙招:五個解決婆媳關係的方法!
    中國有句老話叫"十對婆媳九不和",婆媳關係的微妙性、特殊性和難處理性眾所周知。婆媳問題,一直是婚姻關係中的首要難題,常常使得家庭煙硝瀰漫。因為婆媳關係不和導致婚姻破裂的而離婚的家庭,佔據我國離婚總人數的三成。那麼婆媳之間應該怎麼相處呢?
  • 婆媳關係:同樣的婆媳關係,美國和中國一樣嗎?
    似乎婆媳關係這個話題一說起來,我們就不由自主想到了各種不好的婆媳關係,比如婆媳之間的冷戰啦,再比如互相看不順眼啦。在我們常常感嘆國內的婆媳關係不好的時候,有一部分人就不由自主地說起來一個話題,為什麼國內的婆媳關係總是不好,而國外的,像美國那樣的國家婆媳關係常常都是很好呢?
  • 中國婆媳關係難相處的根源是什麼?
    縱觀古今中外,婆媳關係總是硝煙瀰漫,狼煙四起,成為亙古難題。但是,中國婆媳關係難相處的問題尤為凸顯,困擾了無數的家庭,是很多夫妻關係的隱痛,成為了婚姻最大的隱患。那麼中國婆媳關係難相處的根源是什麼呢?如何破此困局呢?
  • 中國婆媳關係的幾大類型,你是哪種?
    中國幾千年,婆媳關係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五種關係。下面五種婆媳關係,你是屬於哪一種呢?婆婆能對媳婦關懷和照顧,媳婦也能對婆婆體貼、關心、侍奉,甚至能對婆婆撒嬌,聊天,聊心事,婆媳之間就像母女一樣。第二種:歡喜冤家型兩個人吵吵鬧鬧,但彼此內心深處還是關心著對方,在對方有困難的時候幫上一把,也記得對方的好。
  • 婆媳和,全家樂,婆媳的關係對養老有著怎麼樣的影響?
    婆媳關係的特殊性在於它既不是血緣關係, 又不是婚姻關係,而是姻親關係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家庭關係。 因此,婆媳關係既缺乏血緣關係的穩定性又缺乏婚姻關係的親密性。婆媳關係也能夠從更深層次反映家庭內部分工基礎上家庭成員地位與角色的重新定位與安排。
  • 婆媳關係被譽為中國最難處理的關係,婆媳之間到底該如何相處呢
    婆媳關係,被譽為中國最難處理的關係,中國的婆媳矛盾在上千年的歷史上一直未曾變過,多少人為之心煩意亂。而如今,現實社會中,提起婆媳,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婆媳之間不可跨越的鴻溝,但其實對於90後的婆媳關係來說,不做敵人也不做母女,這種模式值得不少人學習。那麼婆媳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淺析《父母愛情》姑嫂關係的峰迴路轉,婆媳關係值得參考
    今天解讀姑嫂關係相當於現實的婆媳關係,有哪些值得借鑑意義?剛開始安傑對小姑子江德華的到來顯然很無奈,德華一個鄉下女人,年齡比自己還大的「寡婦」,為何要這樣說呢?1、矛盾衝突:侄子餓了,姑姑餵奶姑姑德華心疼侄子餵奶,也許安傑本可以不誇大其詞的大吵大鬧,她可以細心引導德華,幫德華建立基本一些日常行為準則。當觀眾看到德華被嚇到的樣子,委屈與不安的無奈神情,她並不太懂嫂子為何大發脾氣,這是矛盾衝突的大考驗。
  • 如何處理婆媳關係
    上級能主導的婆媳關係大都平安無事。 婆媳關係是長輩主導的。也就是說,婆婆的地位和身份很高,有可能是恩人。婆婆的社會、經濟、人的力量是絕對的,而兒媳不僅要尊重公婆,還要尊重公婆。如果媳婦不暗中孝順,婆婆可以直接批評,媳婦可以心服口服。由於這種關係,兒媳婦有很好的榜樣和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婆媳之間不像兒媳那樣結成夫妻,而是堅守自己的本分。
  • 婆媳不和,只出現於中國嗎?為什麼外國婆媳關係沒有那麼多呢?
    在國內婆媳關係,不僅在農村欲演欲烈,在城市裡婆媳關係也是鬧得家庭不睦,這個問題始終解不開。這種矛盾世世代代都在流傳,什麼時候才能制止。我們來看一下國內的矛盾和外國的家庭關係是怎樣處理的吧?外國家庭之三:這是一對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夫妻結婚十幾年裡,婆媳之間並沒有多大的意見,就拿一次聚餐來說,媳婦想吃烤魚,婆婆卻想吃牛排。結果是婆婆為媳婦準備了烤魚,而媳婦協助婆婆做了牛排,一家人其樂融融地享受著聚餐。如果在中國免不了出現爭執,還會把兒子扯進來當擋箭牌。
  • 一位高情商男人,處理「婆媳關係」的絕招,真心佩服!
    良好的婆媳關係會讓整個家庭都充滿著溫馨,讓夫妻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的甜蜜。如果婆媳關係被破壞或不好,那麼夫妻關係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處理得當家庭中的這些關係。但有時婆媳之間的關係並不是那麼簡單。有時候處理婆媳之間的關係還真的確需要一定的情商。尤其男人在婆媳關係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婆媳關係還要看男人的情商。高情商的男人可以很好的緩解婆媳關係。他們會領悟到說話的藝術,也能用實際的行動取悅婆媳雙方。如果婆媳關係出現不好,不能夠單單只怪婆婆,男人的情商也是很重要的!
  • 中國家庭的婆媳關係怎麼就處不好呢?
    在如今中國國民眼裡和心裡這婆媳關係的爆發在中國是個老大難問題。是個歷史悠久的問題。其實:老大難倒是認同,歷史悠久卻談不上。大家從歷史書上看近代史以前很少有關於婆媳關係大矛盾的描述。這又是什麼原因呢?但在婆媳關係中,婆婆卻又絕對的話語權。媳婦只有服從。就這種標準自然也就沒有表現出對立的婆媳關係。至少變面上不能有。否則不但家法伺候,口水都得把你這當兒媳婦淹死。「多年媳婦熬成婆」這句話可以足夠說明婆婆的權威。兒媳婦的隱忍沒有讓矛盾公開化。所以有在民國以前中國婆媳是沒有矛盾的說法!
  • 「十項準則」:給師德整治提供「操作手冊」
    ■ 社論三個「十項準則」避免了「一張方子包治百病」,提供了具體操作方案。在教師虐童、性侵、隨意體罰等行為時有曝光的背景下,這則消息或許會讓很多人感到欣慰。日前,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和《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根據高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隊伍不同特點,明確新時代教師職業規範,劃定基本底線,引發廣泛關注。
  • 婆媳關係好不好?看一個人
    卷首語婆媳關係是婚姻關係裡最具特色的一種人際關係。一說起婆媳關係,人們立刻會聯想到婆媳矛盾,腦子裡也馬上會閃現出兩個女人在爭吵、打架的畫面。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很難解開的家庭難題,可以說「剪不斷,理還亂」。而造成婆媳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婆婆和媳婦這兩個女人都同時愛著一個男人,他就是婆婆的兒子,媳婦的老公。
  • 教育部印發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
    來源:金融界網站日前,教育部正式印發實施《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以下統稱「準則」)及《教育部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
  • 「新型婆媳關係」盛行,婆媳關係融洽,丈夫在中間也舒服自在
    婆媳關係,這個一聽讓讓人覺得頭大的詞彙,現在在一些家庭的磨合下,誕生了一種新型的婆媳關係,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矛盾,非常值得大家借鑑學習。安安與老公在結婚前就商議好了,結婚後他們要自己買一處房子,不與婆婆住在一起,但是選的房子也不要離婆婆家太遠,這樣才方便平時探視婆婆。
  • 婆媳關係緊張,要不要離婚嗎?看看這兩個故事,再做決定!
    婆媳關係是一道千古難題,多少人的婚姻觸礁於婆媳關係,結果,船毀人散。不管你們的愛情有多麼真摯、感人,如果婆媳關係惡化,會大幅拉低婚姻的幸福指數,甚至,讓婚姻成為煉獄。 在古代,婆婆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媳婦的命運。《聊齋志異·珊瑚》中,就講了一個惡婆婆欺辱兒媳的故事。
  • 林志穎媽媽惹爭議,婆媳關係不好怎麼辦?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婆媳關係緊張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甚至基本每個的家庭都有婆媳關係問題,那麼婆媳關係怎麼處理比較好?建議大家可以用以下幾種方式處理:1. 換位思考俗話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婆婆和媳婦同樣是女人,其實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對於對方的思維邏輯和行為方式應該都能很好理解。很多時候,婆媳之間缺少的就是換位思考,都只從自己的立場想問題,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解決問題,那樣的話,肯定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分辨出對錯,只會讓矛盾不斷加大加重,根本不能解決問題。所以,不管是婆婆還是媳婦,都應該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 唐代的女人如何處理婆媳關係?這首詩給你答案,古代媳婦太絕了
    不過古代的彩禮更多時候是象徵性的,是今天的人曲解了彩禮的真義。又比如婆媳關係,為什麼《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和焦仲卿那麼相愛,婆婆卻一定要把劉蘭芝趕走?而陸遊的媽媽,偏偏就容不下唐婉!其實我們都知道,媽媽見不得兒子被老婆迷住,所以劉蘭芝和唐婉或許錯在太美麗吧。而更重要的原因還有就是,她們未能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