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新聞頻道權威報導:兒童感統失調問題不容小覷,不要錯過關鍵期!

2020-12-20 騰訊網

9月份開學以來有很多孩子因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或者行動不協調來醫院諮詢就診,經過醫院全面檢查後確定,這些孩子基本都存在感統失調的狀況。

報導中的小波剛上幼兒園不久,老師就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感覺統合方面的檢查,原來在幼兒園的各種活動和遊戲中,小波的肢體協調能力和大動作方面都比其他同齡小朋友要落後,老師反饋可能是感覺統合能力出了問題。

在專業測評之後,醫生告知小波媽媽孩子確實存在輕微感統失調,幸虧發現及時,經過訓練可以有效改善孩子的症狀。

央視新聞頻道官方認證:每年開學後會有很多家長在老師的建議下到醫院檢查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而在孩子出現膽小不合群、情緒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閱讀困難、左右不分等狀況時,要警惕孩子出現了感統失調,需要針對性的訓練。

什麼是感統失調

感覺統合簡稱感統,是機體將各種感覺通路的信息輸入大腦,經過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繫、統一,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工作,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

簡單來說,感覺統合就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過程。

感統失調的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膽小不自信、語言表達能力弱、不會控制情緒、運動能力差、學習能力差……

感統失調的原因

造成感統失調的原因很多:

城市和農村生活條件好轉,孩子的活動空間不夠、缺少豐富的環境刺激;

父母忙於工作,孩子由老人照看,隔代親,過於包辦;

家長過度保護溺愛或者強勢專制,都會影響孩子身心發育的正常進程,造成孩子獨立性差,沒有主見,自信心不足,更會導致孩子情緒控制差,內心脆弱焦慮。

說白了,感統失調的孩子不是貪玩不聽話,恰巧是從小太聽話沒玩好。一定要說是病,那也是「缺玩病」。

而早產、剖腹產的孩子因為受產道擠壓不足更容易出現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的表現

感覺統合失調表現在方方面面——

視知覺失調

無法流利的閱讀書籍,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或多字少字,寫字時偏旁部首部顛倒......

聽知覺失調

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拉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

觸覺失調

不喜歡被陌生人觸碰;愛吃手、咬指甲;愛發脾氣,人際交往能力差......

本體覺失調

寫字不好,容易出格;動作協調能力差,容易摔倒;抗挫能力差,缺乏自信心......

前庭覺失調

好動不安;課堂上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說話晚,語言表達不清晰......

當孩子出現以上症狀,家長們不要大意忽視,應儘快到專業的機構進行測評和訓練。

感統訓練的關鍵期

不過家長們聽到孩子存在感統問題也無需過於著急,感統失調不是疾病,而且感統失調的問題幾乎每個人都有,只是程度深淺而已,這是幾百萬孩子共存的問題。

而且在12歲之前感統訓練的關鍵期內,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可以有效進行改善感統問題。

最著名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智慧的根源,來源於兒童期的感覺及運動發展,12歲前,人腦主要是一部感覺處理的機器,因此這個時期被叫做感覺運動發展年齡。」

因此,感統訓練要趁早。

感統訓練期

0-3歲是感統失調的預防期

3-6歲是感統訓練的黃金期

6-8歲是感統訓練的彌補期

8-12歲是感統訓練的末期

錯過感統訓練的黃金期和彌補期,12歲以後大腦網絡連接已經被大部分固化,再想要通過感統訓練來刺激感統六大感官,來改善感統的狀態,就會難度很大,成效減弱。

孩子需要從小與周圍事物保持接觸,接受環境信息的刺激,並主動通過訓練讓大腦和身體互相協調,才能不斷促進感覺統合的發展和完善。

如果家長沒有給孩子提供足夠的訓練和學習機會,那麼感覺統合能力便無從發展。作為國內兒童感統教育的領導品牌,眾艾感統已經成為上百萬孩子感統訓練的首選。

現在感統失調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而感統訓練的黃金時間只有12年,不要錯過關鍵期致使孩子的生活學習過程中麻煩不斷,進而讓孩子的人生留下遺憾。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全世界的孩子都能聽到眾艾感統的聲音

中國感統教育行業開創者

PIONEER

加盟熱線

相關焦點

  • 重磅丨央視新聞權威報導:警惕兒童感統失調,感統訓練關鍵期不容錯過!
    近期,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對感統失調進行了專題報導。內容如下: CCTV13新聞頻道報導感覺統合 視頻中的小男孩因為協調能力和大動作會比同齡人差一些,被老師建議去醫院檢查是否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視頻後段又針對兒童感統失調的原因、表現、改善方法以及最佳訓練期為家長們做出了一系列解釋。
  • CCTV點名「感統失調」,抓住孩子關鍵期很重要!
    日前,中央電視臺CCTV13新聞頻道對感統失調進行了專題報導。 央視新聞頻道官方認證: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學習困難,表達能力差,語言發育遲緩等狀況,要警惕孩子出現了感統失調,需要針對性的訓練。
  • 央視新聞:治療孩子感統失調 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期!
    根據現代醫學判斷,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是由孩子感統失調所引起。 據調查顯示,城市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發生率不斷攀升,幾乎成了「城市兒童」的專利。 然而,很多家長根本就沒聽說過「感覺統合失調」,對相關症狀完全沒概念。使孩子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再想補救也只能感嘆為時晚矣!
  • CCTV央視都點名「感統失調」的孩子,家長們可不要疏忽了!
    很多家長可能沒有聽說過「感覺統合失調」,對相關症狀也沒有概念。借用央視報導中北京專家的說法,就是我們的眼睛、耳朵、或皮膚、手這些接受外界的各種各種的信息,然後收集到我們的大腦裡,同時再對這些看到的東西做出反應或是一些指令的一個過程。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輕微的問題,我們叫做感覺統合失調。
  • 輕度感統失調症狀
    視覺統合失調的兒童,不喜歡閱讀,即使在課內課外閱讀時,常會出現讀書跳行、翻書頁碼不對、多字少字、演算數學題常會抄錯等等視覺上的錯誤,從而造成學習障礙。時間久了,必然會造成孩子學習成績下降,跟不上學習進度,在心理上產生自己不如他人的自卑感。另外,這類患者在生活上還常常丟三落四,似乎經常在找東西,生活無規律。感統失調會嚴重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
  • 80%兒童「感統失調」?培訓機構:花一萬元訓練三個月就好了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感統失調」、「感統訓練」,這兩個詞在媽媽圈中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很多兒童培訓機構也都推出了針對性的改善課程,孩子粗心、專注力不足等都被培訓機構打上了「感統失調」的標籤,為此,一些家長不惜花費動輒上萬的費用讓孩子去上這樣的訓練課。
  • 金色雨林提醒家長:孩子感統失調不容忽視,6歲之前是最佳發展時期
    臨近期末,央視新聞頻道的一則報導,引起了小學在校生家長的廣泛關注:新聞中,一些孩子存在明顯的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小動作多、記憶力差、閱讀理解困難等問題,還有的孩子,會存在運動敏感度不好,學習狀態低下,經常出現焦躁、焦慮的不良情緒;這些問題,都讓家長感到擔憂,卻又無所適從。
  • 花了一萬多,感統失調真的只是智商稅?
    相信對於很多年輕家長來說,一定不陌生,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報導宣稱在中國有80%的孩子都有感統失調,簡直比流行性感冒還普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相當一部分家長花了好幾萬去報了一個感統訓練班,可一回家各種父母長輩親朋好友都說你被騙了,哪有什麼感統失調?怎麼以前都沒聽說過?以前咋沒有這麼多感統失調?
  • 兒童感統失調對成長有什麼影響
    我是啟志CBP兒童成長中心,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兒童成長教育知識,私信回復我「01」,送您一份家庭兒童教育禮包。兒童感統失調會嚴重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主要表現為:1、心理素質差,自信心不足;2、學習能力和性格上出現障礙;3、人際關係敏感或社交退縮等;4、好動易分心,專注力差;5、對孩子的智力開發及綜合能力培養不利。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金色雨林還強調,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當感統失調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出現影響時,必須及時給予必要的矯正。「其中3-6歲為感統訓練的黃金期,若錯過訓練黃金期,則需要更大力度更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超過12歲的孩子感統能力將難以改變。」
  • 預防感統失調,從孩子0-3歲做起
    很多孩子往往到了上幼兒園時,才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明顯跟其他的小朋友存在著差距,家長不禁擔憂焦慮。其實,這是「感覺統合失調(感統失調)」的現象,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還做過專題報導!央視新聞頻道特別指出: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閱讀困難,記憶力差,情緒不穩定等狀況,要警惕孩子出現了感統失調,需要針對性的訓練。
  • ...不專注寫作業困難 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可能存在感統失調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宋薇)小浩(化名),今年剛上一年級,學校老師就發現小浩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坐不住,考試成績差、不太合群,吃飯挑食偏食,還常常丟三落四。放學回家寫作業時,小浩媽媽也發現孩子粗心大意、拖拖拉拉、簡單的題教幾遍都不會,每天都把父母氣夠嗆。
  • 感統失調訓練最佳年齡是越早越好嗎?--多特兒童專注力
    多特兒童專注力專家表示,感統失調訓練,確實越早越好,但多數家長有個誤區,認為感統失調訓練是早教的範疇,其實感統訓練的黃金期是在12歲以前,錯過了0-6歲的早教訓練階段,那在7-12歲時就更應該抓緊訓練了。那麼,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有哪些呢?
  • 為什麼孩子會感統失調
    01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失調通俗來講,就是孩子在0-6歲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內,缺少與外界的互動,缺少各種感覺刺激的輸入,造成了他的大腦功能發育不夠完善。若長期嚴重感統失調,就容易造成例如語言發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自閉等現代兒童疾病。所以感統失調的本質就是缺少多元的感覺刺激。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
    金色雨林還強調,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當感統失調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出現影響時,必須及時給予必要的矯正。「其中3-6歲為感統訓練的黃金期,若錯過訓練黃金期,則需要更大力度更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超過12歲的孩子感統能力將難以改變。」
  • 感統失調對孩子的影響遠比你想像的更深遠
    ,在中國現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統失調的孩子高達85%以上,其中約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統失調。其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語言發育遲緩、自信心不足、情緒管理差等諸多問題,成為了影響孩子學習成績、人際交往及健康成長的最大因素。同時,由於家長對感覺統合與孩子各項能力發展之間的關係意識淡薄,導致眾多孩子錯失了感統訓練及能力培養的黃金期和關鍵期。
  • 兒童感統失調養育方式「罪責難逃」
    感統失調會影響兒童大腦對輸入的感覺信息的解讀和加工方式。大量正常兒童和特殊需要兒童都存在感覺統合失調問題。  2017年美國一份調查研究表明,5%~ 16%的正常兒童存在感覺統合失調障礙。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比率在我國也呈現逐年增加趨勢。這其中有很多環境和人文的原因。
  • 焦作眾艾感統|3歲兒童感統功能失調的原因是什麼
    焦作感統訓練老師表示,0歲-3歲是兒童通過感覺器官接受外界信息,刺激大腦發育,並處理信息的重要階段,感覺統合較好的3歲兒童能做到基本的生活自理、語言表達、人際社交等能力。短短3年人生時間,3歲兒童的成長經歷是怎麼樣的,會造成3歲兒童感統功能失調。今天就跟著焦作感統一起去了解,3歲兒童感統功能失調的原因。
  • 小心是「感統失調」在作怪!
    然後家長不得不在網絡上搜索各種三歲了孩子還不會說話的相關資訊,偶然發現很符合感統失調的表現,就開始懷疑是不是孩子感覺統合能力方面出現了問題。雖然問題的原因可能找到了,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確定孩子是否患有感統失調。
  • 感統失調的這些表現,一定要重視起來!
    據北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專家透露,每年開學後的一段時間,都會有不少孩子因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問題而到醫院檢查。這些孩子經過專業全面的測量評估後,大多被診斷為感覺統合失調。去年CCTV央視新聞頻道,就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話題做了詳細的報導。統計數據顯示,現在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了。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