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爸媽都跟常爸一樣,在上學的時候追了不少英劇美劇,甚至到現在得空兒或者急需補充血槽的時候還會追一些新劇。在這些劇中我們可能經常會看到聽到一些很接地氣兒的英文,但是到了實際生活裡,卻很難完全照搬這些說法,畢竟劇裡的場景都有些抓馬,放到現實中如果沒用對的話,就難免讓人摸不著頭腦,甚至引發不小的尷尬。
比如Mike就曾經跟我吐槽,說他碰到一個口語很不錯的中國留學生,在聊天的時候對方可能想活躍一下氣氛,就對Mike說了句:「Bite me!」 聽到一個女孩子如此「大膽」,Mike有點吃驚。
經常看美劇的人可能對「bite me」 這個詞比較熟,這是表示「不關你的事,我樂意」,嗯,就是專門用來懟人的。(其實跟中文中好友間互懟時說「你咬我啊?」有異曲同工之妙。)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很多年輕人喜歡用這個詞,簡單好記,而且說起來有點暗爽。
例如:
Can't believe you are still using iPhone4 !
真不敢相信你現在還在用愛瘋4!
So what?! Bite me!
那又怎樣!你管得著嗎?
You don't like my work? Bite me.
你不喜歡我的作品?我不在乎。
不過對英語是母語的人來說,「bite me」的意思其實也並沒有這麼簡單。
比如Mike就解釋道:
I'm afraid this actually is a minced oath. It is a command, similar to"Go to hell!".
這個短語是一種暗戳戳的咒罵。是一個命令,類似於「去死吧!」
Because it's a cleaned-up version of 「eat me」, which implies you what body part is being referred to.
因為它還有「吃我」的意思,所以有點暗示身體某一特定部位。
That's why you don't find ladies who used the expression.
因此一般場合下女士們不使用這個短語。
這回大家明白為什麼一開始Mike那麼吃驚了吧。
在辭典裡,「bite me」也被特別標明是「rude slang」(粗魯的俗語):
美國人也經常在被嘲笑時拿這個表達當作一種報復性反擊,類似「你去死吧」,所以「bite me」比較常用在好基友或者閨蜜之間互相調侃。
You wear too much makeup! So funny!
你妝化得太濃了吧!太搞笑啦!
Bite me!
去死吧!(我就喜歡化這麼濃,你管得著嗎?)
那麼如果想禮貌一點地懟人,有沒有更合適的表達呢?
✍I beg to differ. 恕我不能贊同。
例如:
I must beg to differ on this. I think you are quite mistaken.
恕我不能贊同,我覺得你錯了。
✍No offense. 無意冒犯。
例如:
No offense, but I think it may be time you cleaned up your kitchen.
不好意思,我覺得你該收拾一下廚房了。
我們今天的《英語地道說》講的雖然是懟人這種稍微有些負能量的技能,但其實也挺實用的(誰還沒個堵心的時候呢)。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在劇裡看到的一些炫酷說法,在現實生活中要用的話,還是得先查清楚了,以免冒犯了他人,我們卻不自知,那就太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