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母親的最後兩道菜

2021-01-20 西蒲散人

古時候,有個人叫張虎。

張虎十歲的時候,他爹死了,叔叔伯伯欺負他們孤兒寡母,一個說當年分家不均,張虎家的良田該是他家的;一個拿出借據,說張虎的父親生病的時候跟他借了大筆銀子抓藥,現在還不上,得把房子抵給他。

張虎娘在鄉下沒活路,只好帶著張虎和他哥哥張龍去了縣裡。張龍那時候已經十五歲了,為了生計,去碼頭上扛大包;張虎娘成了夜香婆,每天半夜起床,包上頭、遮住口鼻,挨家挨戶倒夜香,一直忙到天微亮,才揉著酸痛的胳膊和腰回家,白天的時候,還接一些漿洗和縫補的活。

張虎在他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因為有幾分機靈勁,他父親希望他將來有大出息,於是送他上學讀書。雖然現在生活艱難了,但張虎娘不希望小兒子因為自己的緣故斷了前程,於是仍舊繼續讓他讀。哥哥張龍老實忠厚,也沒什麼意見。

張虎讀了三年書,自己讀煩了。他心想:要想靠讀書有出息,那得多少年?有些人讀了一輩子,還是窮秀才呢!不如找點別的出路。

於是他跟他娘說:「家裡本來就困難,我再年年讀下去,可苦了娘和大哥了。我現在已經差不多把字認全了,不如送我去哪個店裡當學徒,既能掙些家用,想讀書的時候,也可以仍舊買兩本書讀。」

他娘也考慮到大兒子張龍已經十八了,到了說親的年紀,再供著二小子,攢不下一分錢,就算張龍沒意見,她這個當娘的心裡也過意不去。

於是同意了張虎的話,求了一個熟人,把張虎介紹到一個當鋪裡做學徒。為了讓當鋪掌柜收了張虎,張虎娘特地割了二斤肉,打了五斤好酒送過去,千叮嚀萬囑咐,要張虎聽話,好好學。

要說這張虎確實聰明,記性好,一個物件什麼年代的、值多少錢,掌柜的說一遍,他就記住了;他又善於觀察、又勤學好問,總是纏著掌柜問這問那,因為他嘴甜,掌柜的一般也不惱;再加上他腦子活,有兩筆生意他幫掌柜收了個好價錢,因此他在當鋪做了五年學徒,第六年就成了正式的夥計,一雙眼睛毒辣的很,比人家做了十幾年的還有經驗。

也活該張虎發跡。有天,有個老太太來到當鋪說:「我家有個屏風,是我奶奶傳下來的,太大了我不好搬過來,你回去幫我看看值多少錢。」

張虎跟著去了,一眼認出那屏風是唐朝年間的,而且出自宮廷。他見老太太的丈夫躺在床上,知道是老頭兒病了要錢抓藥,連忙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對老太太說:「我去問問我們掌柜。」

他假裝回了一趟店鋪,又折返回來:「我們掌柜說這個不值什麼錢,就勝在好看,三兩銀子收了。」

老太太嫌少,拉著張虎說:「小夥子,你幫我跟你們掌柜說說,這個肯定不止三兩的,三兩我也不賣,我家老頭子吃藥可不止三兩啊。」

張虎裝作很動容的模樣,答應幫老太太去說,來來回回幾次,說掌柜只肯給三兩,老太太哭了,張虎突然也哭了起來,老太太驚訝,問他為什麼哭,張虎邊哭邊說道:「不瞞您說,我爹當年也是生了重病,我娘為了給他抓藥,把房子抵給我大伯,後來我爹死了,大伯就把我們孤兒寡母趕了出去,我娘倒夜香,我大哥扛大包才把我養大。看到您家這樣,我感同身受。」

張虎又說:「老太太,你這個屏風不值什麼錢,就留著吧,我私下掏七兩銀子給您,您別告訴我們掌柜,不然擾了他的生意,他要罵我的。這是我大哥辦婚事的錢,他為了我,現在才攢到錢成親。他託我尋摸些好木材打家具,可我也顧不得了,成親哪有救人一命重要啊!您拿著吧,給老爹爹抓藥,治病要緊啊!」

老太太深受感動,死活要將屏風送給張虎。張虎得了屏風,轉手就賣了三百兩。

有了這三百兩,張虎自然不做學徒了,自己也開了店。後來生意越做越大,他又經營了不少別的生意,又買房買田,還娶了富家人家的女兒。

他發跡後,他哥就給他當車夫,天天給他駕車;他娘嘛,因為他妻子出身富貴,很看不上倒夜香的婆婆,更不肯對一個曾經走街串巷倒夜香的婆子俯首帖耳、畢恭畢敬,所以常常在張虎面前表達不滿,而張虎娘又經常勸張虎做生意要講誠信、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張虎覺得煩,就將他娘送到鄉下去了,逢年過節,從不問一聲。

走的那一天,張虎娘還說:「兒啊,以後我回了鄉下,離你就遠了,今天中午,讓我給你做頓飯吧。」

張虎不耐煩地揮揮手:「你做的能有府裡的廚子做的好吃?快走吧,我過會還有生意要談呢!」

張龍得知了這件事,對這些年來張虎的變化越來越看不上眼,他氣哄哄地來找張虎:「娘年紀大了,身邊不能離了人,我回去照顧他吧!」

張虎看著他一笑:「走唄,我難道還缺駕車的人?本來就是看你過得不好接濟你,你不識抬舉,就走唄。」張龍哼了一聲走了。

從此,就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原本親密的一家人,因為張虎的發跡,竟這樣不來往了。

後來,張虎生意越做越大,漸漸目中無人,做了不少欺男霸女、侵佔良田、草菅人命的事,全縣的人把他恨得牙痒痒,十幾張狀子把他告到了州府。知府是個公正嚴明的人,看了狀子大怒,將張虎家產衝沒,打入大牢,判了個秋後問斬。

張虎進了大牢,原來的那些人,一下子都消失不見了,連妻子都帶著兒子回了娘家。

過了幾天,張龍來了,張虎拖著張龍的手:「哥哥救我!」

張龍忍了忍眼角的淚,罵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你犯了那麼多案,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

張虎聽了號啕大哭。張龍不忍,又說:「我儘量湊了點錢給獄吏,讓他們不要苛待你,你在牢裡的日子也能舒坦點。」

張虎捂臉痛哭,又問:「娘呢?她是不是心裡怨我,不願意來見我?」

「娘一向最疼你,你變成這個樣子,她覺得沒有把你教好,無顏見你。她做了兩道菜,你嘗嘗吧。」張龍說完,捧出兩個碗來。

張虎一看見這兩道菜,眼淚流得更厲害了:一道是魚湯丸子,一道是炸魚乾。這兩道菜,是他小時候和張龍常吃的。那時候家裡窮,張虎娘每天為了餵飽兩個兒子絞盡腦汁,魚湯是人家魚店剔下來不要的鱔魚骨熬的,丸子是撿的爛菜葉和豆腐店剩下的豆腐渣和了做的;炸小魚是菜市場裡最便宜的那種小魚,很小很小,但是炸酥了特別好吃。那時候,這兩道菜是張虎最喜歡吃的,每次吃都跟過年一樣開心。

張虎邊流淚邊狼吞虎咽,張龍又說:「當初你趕娘走,娘本來是想做這兩道菜給你吃的,提醒你不要忘記過去的苦日子,但是沒能有機會給你做。」

張虎聽了,更加後悔萬分,然而時光不能倒流,一切都已經晚了。

相關焦點

  • 這道宮廷魚菜,為何說是來源於民間,又重歸民間呢?
    但有一道名為「宮門獻魚」的菜,則最早是流行於民間的。宮門獻魚,是從雲南的一道名叫「腹花魚」的菜演變而來的。很快,這件事在當地引起了轟動,前來此店品嘗這道菜的顧客絡繹不絕。那麼,關於這道菜的「身世」,已經難以考證了。但是,這「宮門獻魚」來自民間確實事實,如今,又重歸民間,也是事實。而這道菜之所以得以一代代流傳,並被食客們所喜歡,最大的原因在於它味道鮮美,並且是一道少有的一魚兩吃的菜餚。雖是一魚兩吃,做起來也不是很難。
  • 49支民間「廚神」隊 159道農家精品菜
    49支民間「廚神」隊 159道農家精品菜 2014/11/14 04:32 來源:溫州商報 瀏覽:2403
  • 民間故事:母親過生日,只有小兒一人來探望,背後原因令慈母淚奔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鬼孝子探母》,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7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孝子與慈母題材的小故事,希望通過此故事,各位看官都能有所收穫!
  • 講故事:招待兒子的母親肉菜
    網絡上時常出現一些家裡父母喝漿子,外面兒女充胖子的小故事。最近又是重慶一普通家庭,兒女雙雙惹上網貸,最後利滾利還不起,只得求父母幫還債。父親收入低還不了債,女兒很是心疼父母替自己受罪,說父母不該把自己生下來。這理由雖然看上去很是可笑,可也免不了讓人深思,這問題究竟出在哪?是誰的過錯。
  • 民間故事:蘭花仙女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33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民間小故事。故事的寓意很明了:希望大家愛惜身邊的花花草草,用心呵護每一條小生命。閒話不多說,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話說在古時候,某村子裡有一個張書生。張書生從小喜好詩文,工詩作畫樣樣精通。他為人善良,打小就喜歡養花。
  • 民間故事:抬不動母親壽材,為啥?只因一個承諾
    歡迎來到槐柳樹下,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132期民間小故事《抬不動母親壽材,為啥?只因一承諾》。用故事說明道理,用故事教育人,用故事闡述生活百態,希望我的故事給您啟迪。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用您那給力、發財、溫柔的小手點個關注,多謝!
  • 民間故事:狐仙報恩
    狐狸從籠子裡面出來,衝劉元春人立而起,兩爪作揖,最後深情地看了一眼劉元春,轉身跑了。半年之後,農忙季節,劉母忽然病重,劉元春忙於收割莊稼,無力照顧母親。劉母獨自在睡榻上病痛呻吟,雙目緊閉,忽然感覺起了大風,但覺得窗外冷風吹來,不由得有些哆嗦,嘴裡喃喃道:「起風了!有點冷!」話音剛落,就聽吱呀一聲,那窗戶竟然關上了。料想是被風吹動自關,劉母也不在意,繼續昏睡。
  • 母親的小菜園(民間故事)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父親去世後,母親一個人守著老家的一處老宅,孤獨度日。在省城的二哥把母親接到省城去住,沒幾天,母親便鬧著要回鄉下,她說城裡人多,車多,樓高,沒有鄉下敞亮,清淨,方便。二哥便依了母親。我把母親接到縣城,才兩天,母親便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讓我把她送到鄉下去。回就回吧,「孝順」的「順」字,不就是順著老人的意願嗎。
  • 地表最強吃貨,他為每道菜寫了一首詩
    二毛喜歡扒在灶臺邊上看母親做菜,有回菜還沒上桌,耐不住嘴饞的二毛伸手去「偷吃」,不小心把整盤迴鍋肉打散在地。那是每月只能炒一盤迴鍋肉的艱難日子,母親彎腰把肉一片一片地撿起來,用開水衝洗後,重新炒。二毛的母親在他二十多歲時過世,而這份記憶裡的甜傳承到了二毛的灶臺。
  • 民間菜,中國菜的源頭活水
    美食愛好者知為甚少其實,中國菜的主要來源於以下十類菜餚:祭祀菜、宮廷菜、官府菜、商賈菜、寺觀菜養生菜、民族菜、民間菜、外來菜、市肆菜其中,民間菜又是這些菜的源頭活水赫赫有名的東北民間菜——小雞燉蘑菇民間菜,即城鄉居民日常食用的菜餚是中國菜的的基礎產生於社會底層,數量很大
  • 民間故事:劉墉家族作為大官家族,為什麼不豎旗杆?
    民間故事:劉墉家族作為大官家族,為什麼不豎旗杆?傳說劉墉的父親劉統勳與母親逃荒要飯從外地來到了高密縣(1994年撤縣設市)逄戈莊,日子過得非常苦。為了生存,年幼的劉統勳就給地主家放豬。看到這裡,劉統勳想起老人曾經講過的故事:南方人會看風水,他們帶著上輩人的骨灰罐,全國各地轉悠,專找風水寶地埋葬,其後代就可以飛黃騰達。於是,劉統勳就天天留意著看幾遍柳木橛子和雞蛋的變化。過了幾天,柳木橛子發芽了,雞蛋也孵出了小雞。劉統勳知道這是個風水寶地,為了不讓南方人佔去這地方,他靈機一動,就回家找了幾根同樣的柳木橛子,拿了倆雞蛋,照樣放置在原處。
  • 這幾道民間典故菜最為經典,家常又美味,在家做來嘗嘗吧!
    這幾道民間典故菜最為經典,家常又美味,在家做來嘗嘗吧!酸辣酥肉豆花豆花算是巴蜀民間最具代表性的家常風味菜之一,它的多樣化特色甚至可以涵蓋川菜飲食文化的整體風貌。這款酸辣酥肉豆花,可是一位王姓老大媽的看家菜喲!
  • 民間故事:名菜
    就這樣兩人結為了夫妻,婚後生活雖然貧困,但日子過得也還幸福,李麗娟見楊富貴無一技之長,有心想讓家裡富裕些,就把母親留給自己的金簪給賣了。讓楊富貴去做些生意,兩夫妻一商量,覺得賣私鹽有利可圖,滿清國庫空虛,加重了官鹽的稅收,很多經營官鹽的鹽商,紛紛破產。
  • 民間故事:戰雷公
    崇州有個叫陸海的勇士,性格暴躁,力有萬斤,善使大刀,此人沒有父親,只有一個瞎了雙眼的母親,傳聞是其母於夜夢無頭神將有感,遂生陸海。海十分孝順,卻對外人十分蠻橫無理,但有要求,都要滿足於他,不然將受會到他的辱罵和責打。眾人長時間受他欺辱,遂至官府控告,官府屢次差人前來拿他,均不能敵。
  • 揭秘毛澤東最後一個生日菜單,毛澤東最喜歡吃的是哪兩道菜?
    1975年12月26日,毛澤東82歲生日,也是他最後一個生日。毛澤東所說的鐵門是指其住宅外面的最後一道大門,據說,毛澤東這一命令便是專門針對江青的。但今天毛澤東生日,江青還是設法進了鐵門。江青來時特意帶了兩道菜:胖頭魚湯、肉絲炒辣椒。這是毛澤東很愛吃的兩道菜,是江青在釣魚臺她的居所做好後帶來的。
  • 民間故事:少女踏青歸來夜間說奇怪夢話,母親藏床底偷聽方知原委
    又過了一兩年,貂蟬已經出落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大美人,貂蟬心思也有些活動了,但是又怕母親傷心,所以就一直沒有說。到了暮春時節,貂蟬呆在閨中倍感無聊,就獨自到後山去賞花。江南的春天楊柳依依,草長鶯飛,貂蟬慢悠悠地在路上走著,感受著春天的氣息。貂蟬想用柳枝編一個花環,可是踮起腳試了好幾次就夠不到。這時後面傳來一個聲音:「小姐,需要我幫忙嗎?」
  • 去四川必吃的4道菜,都是川菜的「靈魂」,最後一道是甜菜
    中國有很多菜系,各個菜系都有其鮮明的特點,魯菜的大氣,粵菜的精緻,但要說在民間最受歡迎的還是熱情火辣的川菜。如今川菜館開遍全國各地,甚至在海外依然受歡迎,不過開在外地川菜館為了迎合當地人的口味,或多或少都做出了改變。我們只知道川菜辣,殊不知「麻」才是川菜的精髓。
  • 壺瓶山民間故事系列:和木
    這故事發生在壺瓶山八景之南天勝境附近筆者近日下壺瓶山八景之南天勝境附近採風,在農戶家混飯吃時,聽老闆說起了這麼一個故事,三四十餘前年,其母親生病了,快不行了,才請木匠和木,閒聊間,老闆說因為其母親當時已經病得很嚴重了,木匠如此說,也沒當真,不料其母的病卻奇蹟般的好了,一直又活了幾十年,倒是那付木,其母親確實沒用上,因為和好後沒多久,其一鄰居摔死,家裡沒有木頭,臨時把這付棺木借走了,其母親確實沒用上。
  • 康熙帝最愛的4道民間菜,第一道親筆賜名,第三道是一農村野菜!
    ,據說康熙帝一生中最愛4道民間菜,第一道親筆賜名,第三道還是一農村野菜!第一道菜八寶豆腐羹:康熙三十年,康熙帝到北京南部的武清縣視察水情。那一年北運河大堤決毀,許多村子都受了災,康熙帝急調五萬清兵搶修堤防。康熙視察武清水情的時候,住在了武清鄉賢曹傳家,到了午飯的時候,康熙傳旨在曹傳家用膳。
  • 怪談美食|閩南人民在冬至食用這道菜,寄託對故鄉的懷念
    據《中國藥譜》及《漢方藥典》兩書所載,薑母鴨原系一道宮廷御膳,相傳為商代名醫吳仲所創,後來流傳至民間,遂成為一款名菜。關於薑母鴨,相傳還和漢成帝劉驁有關係。據說他即位時,身體羸弱,偏偏生性好色,整日在後宮獵豔圖歡,不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