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查大腸癌一定要做腸鏡?不想受腸鏡的罪,4個方法也能篩查腸癌

2020-12-20 中醫腫瘤張醫師

眾所周知,腸鏡檢查可以篩查腸癌,但是很多人都止步於腸鏡檢查。雖然現在也有無痛檢查,但是檢查的前幾天只能吃流失或者半流食,前一天只能吃一些豆腐、豆之類的無渣食品,正常人餓個三五天下來都有些難受了。而且在腸鏡檢查中,需要先排空腸胃,然後打氣把腸道撐起來,再放入儀器檢查。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大腸有彎曲的地方並不是筆直的,那儀器在通過這些區域的時候就會有疼痛感,雖然大部分人都可以忍受,但有一些人還是會覺得腹痛難忍。大腸檢查還會刺激到腸黏膜,在檢查過程中還可能會造成一些出血性的創傷。

腸鏡檢查這麼辛苦,還是會有很多人不得不去做腸鏡檢查,因為大腸癌的患病率已經排名癌症的第三名,死亡率也是高居第二位。而大腸癌又是癌症中最笨的一種癌症,比較容易預防,因為大腸癌大部分都是由腸息肉惡化轉變而成的,只要我們可以發現腸息肉,做手術進行切除,就能起到預防和組織癌變的效果。這期間會有5-10年的時間,我們會有足夠的時間來發現息肉,而發現息肉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腸鏡檢查。

腸癌的發病率如此之高,哪些人需要篩查腸癌呢?

40歲之後的人

40歲之後是癌症和其他重大疾病的高發期,所以40歲的時候就建議做腸鏡進行腸癌篩查了,篩查如果沒有息肉,恭喜你5年之內都不需要再做腸鏡檢查了。

有腸癌家族史的人

如果有直系親屬患上大腸癌,像父母兄弟姐妹這些家人,尤其是大腸癌發病比較早的人群,患上大腸癌的機率會比別人高很多。這些人一定要儘早的做篩查,最遲應該在40歲開始檢查,甚至更早。可以在家人發病年齡段提前10年做篩查,這樣也能更好地起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

有腸炎病症的人

如果你是腸炎病的患者,那你患上大腸癌的機率會比常人高很多。這就需要在患病8年後做大腸癌的篩查,篩查的頻率也要高於普通人的篩查。

有哪些方法可以篩查大腸癌呢?

糞便基因檢測

這種檢測方法比較簡單快捷,不需要限制飲食,也無需特殊的設備,可以直接通過糞便基因檢測來篩查腸癌,比較適合於無症狀人群。但是這種檢測方法的缺點是價格高,難以普及大眾。

大便隱血試驗

這種方法就比較便宜、簡單,幾塊錢就能化驗,只需要蘸取一點點的大便樣本就能進行檢測。但是這種方法缺點也非常的致命,沒有辦法發現早期的病變,也無法發現腸息肉。如果通過大便隱血試驗來篩查腸癌的話,建議每年一次。

CT仿真腸鏡

這也是CT的一種,通過特定的軟體,通過對腸道的掃描來構建腸道黏膜的三維圖像,這可以發現小到1cm左右的腸息肉,也能檢測到早期癌症。但是這種方法同樣的需要喝瀉藥清腸,並且操作複雜,費用昂貴,還有放射線的危害,可能會存在假陽性的情況,暫不建議普通人群用這種方法篩查。

結腸膠囊內鏡篩查

這種檢查只需要將一粒膠囊大小的內鏡吞進去就能觀察結腸,具有無痛、方便、快捷的優點。但是診斷結果不精準,還可能會出現操作失敗,甚至一些不良事件。因為這種方法的局限性和檢查成本,暫時不建議國內人群使用此方法篩查。

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息肉和早期癌變的最好檢查手段

腸鏡檢查準確率高,而且發現病變之後能夠立刻進行活檢,也可以在腸鏡的幫助下直接切除息肉病變,幫助患者恢復健康,一次高質量的腸鏡檢查至少能管用5年。而腸息肉惡化轉換成腸癌最快也需要5年的時間,只要腸鏡檢查沒有問題,至少5年間不會受到腸息肉和腸癌的威脅。

但是腸鏡的缺點也非常的明顯,術前的檢查工作一定要做好,防止漏診,而且腸鏡檢查是有創性的,可能會出現穿孔、出血等風險,但是相對於預防腸癌來說這些都是小風險。高水平的場景也能更好地幫助我們減少生命威脅,幫助我們遠離腸癌。

相關焦點

  • 篩查腸癌,除了做腸鏡,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原因很多:不了解不知道做什麼來篩查、害怕腸鏡痛苦、害羞、嫌喝瀉藥麻煩、要排隊預約等等。另外也有一些特殊的患者不適合腸鏡檢查,比如:心臟病、嚴重高血壓、腸道出血或腸黏膜受損、腸管狹窄等。所以目前我國無症狀人群接受腸鏡檢查的比例低於3%,恐懼檢查是最為主要的原因之一。
  • 不喝瀉藥,不做腸鏡也可以篩查大腸癌,很多人都不知道
    篩查大腸癌,不做腸鏡嗎?當然是可以的!最近,接連有兩位名人因為腸道疾病上了熱搜,一位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為潰瘍性結腸炎無法堅持工作,提出辭去日本首相的職務。潰瘍性結腸炎雖然是一種良性病,但是經常反覆發作,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非常地痛苦。
  • 不做腸鏡也能居家早篩腸癌
    一提起腸癌篩查,很多人立馬想起了痛苦的腸鏡,禁不住開始打退堂鼓,但如果告訴你,初篩時不用做腸鏡,無痛無創,你的篩查欲望是不是馬上提高了?是的,廣州已有多家醫院提供這種檢測。只有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才需去醫院進一步做腸鏡來確診。
  • 懷疑自己得了腸癌,不願做腸鏡?一項檢測,或能從糞便中揪出腸癌
    在篩查癌症時,腸鏡的作用是最好的。但是腸鏡篩查比較隱私,而且有一些患者會感覺到疼痛感,這也讓人很難接受腸鏡。那還有什麼別的方法能夠篩查腸癌?一項檢測,或能從糞便中揪出腸癌。最好的檢查辦法應該是以下3個,建議腸癌的高危人群定期接受檢查。
  • 怕做腸鏡,得了腸癌都不知道?做這個檢查,從「粑粑」中揪出腸癌
    而與腸癌高病發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腸癌早期診斷率相當低迷。大部分腸癌患者確診時,都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症狀表現,甚至是一次腸梗阻後才發現病情,而此時的腸癌早已經進展到了中晚期、晚期,患者預後效果大打折扣,五年內生存率還不足10%!之所以腸癌早期診斷率不高,除了和癌症本身的特點有關外,還與大家對「腸鏡」畏懼有關!
  • 「大腸癌篩查工程」遭遇尷尬 免費做腸鏡不受歡迎
    浙江在線08月29日訊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大腸癌篩查工程」面臨尷尬境地:原計劃在6萬居民中進行問卷初篩,但目前只有杭州市下城區近2萬居民接受了調查;2412位居民經過篩查被列為大腸癌高危對象,專家電話通知提供免費腸鏡檢查以確診病情,但「苦口婆心」勸說之後,只有886人接受了免費檢查。
  • 勉為其難做次腸鏡,揪出巨大的「潛伏者」,這八類人要做腸鏡篩查
    他愛人擔心他有腸道疾病,要帶他去醫院檢查腸鏡,陳先生不肯,還說道:「做什麼腸鏡,我能吃能喝的,還要花錢受罪,不去。」 經過幾番勸告,陳先生終於答應去做腸鏡了,去的路上嘴裡還嘟嘟囔囔的。腸鏡檢查結果顯示,陳先生的直腸裡有一個2.0cm×1.5cm大小的亞蒂息肉樣增生物,已經在內鏡下給予高頻電凝切除術。幸好病理結果顯示沒有病變,也就是說沒有癌變。
  • 做一次腸鏡能保10年平安?他在3年後複查已是腸癌,腸鏡能信嗎?
    年輕氣盛的兒子直接找到了醫生,質問道:父親明明在3年前才剛剛查了腸鏡,在查出息肉後,為保萬無一失,還特意做了切除手術,怎麼這一次又查出了腸癌?到底是檢查出了問題?還是之前的手術出了問題?不是說做一次腸鏡能保10年平安的嗎?做一次腸鏡到底能保多長時間的平安?
  • 腸鏡能發現早期腸癌,醫生直言:3種情況的人,最好每年檢查一次
    再加上很多人都錯誤認為,普通的體檢項目就足以篩查出身體潛藏的問題。再花費更多金錢進行腸鏡篩查,根本就是沒有必要的做法。所以,聽到腸鏡篩查時,患者都會反覆諮詢醫生:能不能不做,能不能換一種檢查方式!想要知道醫生為何建議自己做腸鏡,首先就要了解腸鏡的功能!
  • 50歲再做腸癌檢查?美國專家建議,降低結直腸癌篩查年齡
    結腸鏡檢查是腸癌篩查的「金標準」,而且它還有一個額外的優勢:在小息肉變成癌症之前,可以在做腸鏡的過程中將其直接切除,這有助於降低老年人結直腸癌的發病率。 ▌血液檢測篩查腸癌 不過,腸鏡檢查費用較高,還需要患者提前進行準備,做的過程中還會有不適感,即使是做無痛腸鏡,年輕人需要使用更多的麻醉劑,而且存在一定的併發症(如腸穿孔)風險,許多年輕人對做腸鏡比較抗拒。另外,還有些人由於文化、宗教等因素,無法接受腸鏡檢查。
  • 4個檢查助你發現「腸癌君」!在家就可以做
    腸癌是一種發病率非常高的惡性腫瘤,2015年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已達13%,到如今,這個數據還在上升中。預防大腸癌,除了保持好的飲食方式和生活方式之外,選對篩查方法也是重中之重。很多人一聽到腸癌,就會想到腸鏡。腸鏡確實是非常有效的篩查方法,但它並不是唯一的方法。專家提醒,篩查大腸癌有四個武器。
  • 醫生忠告:這4類人,要定期做腸鏡檢查,否則得了腸癌都不知道
    之所以會如此,除了與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有關外,更多的是和我國腸癌篩查普及率不高有關! 這與腸胃功能下降、習慣性便秘、免疫力降低等多個因素有關,所以臨床建議40歲以上人群應定期進行腸鏡篩查。
  • 無論有無症狀,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尤其是這5類高危人群!
    另一個是中晚期患者偏多,很多人沒有早篩習慣,不知什麼時候要做腸癌篩查,做什麼檢查能查出早期癌,再加上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出現腹瀉、腹痛、便血再來就診,病情多已進展到中晚期。腸鏡沒症狀也要做,尤其是5類高危人群結直腸癌是為數不多可以預防和早期篩查的腫瘤,篩查的方式有大便潛血檢查、腸鏡檢查、膠囊內鏡、糞便DNA檢查等。
  • 便血三個月 誤以為痔瘡 腸鏡一查已是腸癌中晚期(圖)
    「便血未必是痔瘡,有可能是腸癌,一定要引起警惕。」青島醫博肛腸醫院朱江華主任提醒,出現便血要引起重視,特別是有腸癌家族史的人,無論你多年輕,平時身體有多好,都應及時去醫院,諮詢一下專科醫生。「她的腫塊有點大,約4釐米×4釐米,且已出現局部淋巴轉移,已是臨床中晚期。估計她出現腫瘤起碼有一年時間了。」朱主任說。  得知自己患了腸癌,張女士懊悔不已,她說,她父親就是因腸癌去世的。當時,醫生曾建議她去做個腸鏡,但她總覺得自己身體向來不錯,感冒發燒都很少有,加上在她看來,做腸鏡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就一直拖著沒做。每年單位體檢,她也從不做肛門指檢。
  • 一天內放屁不斷,是腸癌嗎?提醒:出現3個特徵,最好做個腸鏡
    放屁次數增多跟腸癌沒有直接聯繫,多種因素可導致放屁次數增多。吃太多產氣食物如白蘿蔔、豆製品或根莖類蔬菜和高蛋白質食物;刺激性和高脂肪食物會改變放屁氣味。患有普通的腸道疾病,如便秘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腸易激綜合症也會增加放屁次數。不過最近短時間內放屁次數增加且伴有以下三個症狀時,需去醫院做腸鏡檢查,排除腸癌的可能性。
  • 一天發現三例腸癌,最小的才34歲——這些人要及時做腸鏡檢查
    10月4日,一天之內我們做了24個腸鏡,就發現3例腸癌,分別是34歲、57歲、59歲。 1、第一例 張某某,男,34歲,經常吃燒烤、辣火鍋,菸酒都很厲害。最近發現大便不成形、次數增多,遂來腸鏡檢查。
  • 醫生:一次腸鏡能保10年平安,六類人一定要定期做
    「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是做一次腸鏡」,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在接受媒體時說道,《柳葉刀》雜誌曾發表一項研究
  • 大腸癌早期檢測除了做腸鏡還有哪些方法
    早期檢測大腸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結腸鏡檢查,它可完整、清晰地將整個腸道內部觀察清楚,並對可疑病變取組織做病理檢查,那麼除了腸鏡檢查,還有沒有其他檢測方法呢? 先說說什麼是大腸癌的早期檢測或者稱早期篩查 大腸癌早期篩查就是在還沒有出現腸癌症狀的人群中,或者有腸癌高風險的人群中通過一系列的檢查來發現早期腸癌的方法。
  • 腸道健康篩查:做一次腸鏡,可以排查這些問題
    腸道作為機體消化吸收營養物質的重要場所,腸部疾病對身體健康影響非常大; 而且腸道疾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所以腸道健康也是我們日常需要注重的方面。 關於腸道健康的篩查,腸鏡是常用手段。
  • 排便時有三個表現,提醒你腸道或受損,及時就醫,進行腸癌篩查
    在飲食環境改變的情況下,我國大腸癌的病發率也呈現出了逐漸上升的趨勢,年增長率約為4.2%。而且,數據調查顯示,越是經濟發達的城市,腸癌病發率也就會越高。所以,大腸癌在臨床上也被稱為「富貴癌」!而且,腸癌和其他癌症不同,早期可能僅僅只是黏膜顏色改變、異常隆起,普通的體檢項目很難發現問題所在。而很多人又對腸鏡、肛門指檢等篩查方式存在牴觸、尷尬的心理,以至於腸癌早期發現率相當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