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腸癌的發病率在不斷的上升,這意味著更多的人會被查出腸癌,預防腸癌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還有不少人會更多地關注自己的身體異常,當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時,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腸癌。
這時,去醫院檢查則是最好的選擇。在篩查癌症時,腸鏡的作用是最好的。但是腸鏡篩查比較隱私,而且有一些患者會感覺到疼痛感,這也讓人很難接受腸鏡。那還有什麼別的方法能夠篩查腸癌?一項檢測,或能從糞便中揪出腸癌。
糞便DNA檢測就是一種新型的檢查方式。在腸癌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可能因為癌細胞不斷繁殖,擴散等原因影響一些癌細胞組織脫落到腸道內,隨著食物殘渣一同排出體外。而且腫瘤外面沒有包膜,糞便經常摩擦到腫瘤,也可能攜帶出一部分的癌細胞。
而癌細胞中含有比較獨特的基因,通過收集糞便,並且提取當中的DNA成分,就能夠知道人體內是否出現了腸癌或者腸癌的癌前病變。這也是目前比較新的一種方式,能夠作為人們代替腸鏡的選擇。
糞便DNA檢測的出現是由中國的研發團隊發現的,而這項研究的結果發現,通過檢測糞便中的基因變化,對1、2期腸癌的檢測敏感度能夠達到91%,並且腸癌的癌前病變也能夠及時地被發現,達到了64%。這也意味著我國檢查診斷腸癌能夠通過糞便DNA輔助判斷。
當然篩查腸癌並不能完全依靠糞便DNA檢測的結果,也有一些腸癌的隱蔽性比較高,很難被這種檢查結果所表現出來。最好的檢查辦法應該是以下3個,建議腸癌的高危人群定期接受檢查。
首先接受超過50歲的人群都屬於腸癌的危險人群。此外如果還出現了排便習慣改變,慢性腹瀉,慢性便秘,血便等情況,或者有結腸癌家族史或者腸道腫瘤、息肉病史的患者都屬於腸癌的高危人群。這些人群應該定期的接受大便隱血檢查。
通過這項檢查能夠了解腸道內是否有慢性出血,只要有任何一次檢查是陽性,那麼就應該立刻進行下一個檢查方法,腸鏡。
確實腸鏡可能讓人覺得尷尬和不適。但是在必要時腸鏡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到腸道內的病變和出血情況,也能夠更準確的篩查腸癌。實在難以接受腸鏡,也可以選擇無痛腸鏡。如果確實發現到了異常的組織,就需要進行到下一個階段,病理活檢。
在腸鏡篩查中可能發現腸道內異常的組織,必要時可以取出一部分的組織,繼而進行病理學檢測,判斷組織的性質,更好地接受腸道內的治療。在不少早期腸癌的患者都離不開這一步的診斷。
只有接受了這些檢查方法,才能夠徹底診斷出腸道內是否出現癌變,更早的發現病情。如果你懷疑自己得了腸癌,但不願做腸鏡,也可以先進行糞便DNA的檢查揪出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