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它,會丟失電影史70%優秀電影二入坎城王超評《建築師》

2020-12-15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導語:11月15日,書本放映策劃的「江蘇新浪潮」影像聯展在南京完成了收官場的展映。在影片《建築師》映後,王超導演和我們分享了他對這部影片的感受,以及對電影創作中地域性元素的理解。



  嘉賓簡介



  王超,1964年1月21日出生於南京,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2001年,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安陽嬰兒》,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該片入圍第5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並獲得第37屆美國芝加哥影展國際影評人獎。


  2003年,執導的劇情片《日日夜夜》獲得第26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而他也因此憑藉該片獲得第26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6年,執導《江城夏日》獲得第59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大獎。


  2009年,執導由李乃文、顏丙燕共同主演的劇情片《重來》。2011年,自編自導劇情片《天國》。2014年,執導的《幻想曲》入圍第6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展映。2015年,執導愛情片《尋找羅麥》。2017年拍攝電影《父子情》入圍愛沙尼亞塔林國際電影節等。


  採訪/ 劉小黛


  整理 排版/ 金恆立


  策劃/ 拋開書本編輯部


  《建築師》是一部比較出色的電影


  我覺得丁文劍這樣一個優秀的建築師,從做製片人開始,從扶持新人開始,最終還是要拿起攝影機去拍自己的生活,這樣一種經歷其實挺讓我感動的。我想這可以激勵在座的各位,想一想,為什麼我們要拍電影?最初的衝動在哪裡?電影不見得非得是一個世俗成功意義上的圓滿故事,它本質上就是說你拿起攝影機,像拿起筆一樣,去書寫自己的生命歷程。這一點在《建築師》裡面特別的清晰。



  文劍把《建築師》的粗剪版給我看的時候我就很感動,就覺得作為一個處女作來說已是比較成熟的了。可能跟他之前一直在做一些這方面的工作也有關係,加上他自己在家肯定是看了好多電影。


  我覺得挺難得的是文劍在現在這個時代還在拍那種經典傳統敘事的電影。現在像你們年輕人所看到的那些電影可能都是比較酷一點的,哪怕是藝術電影也是比較酷的,能夠這麼沉甸甸又娓娓道來地、從容地去訴說自己生命中的一些迷惑,說句實話,在整個國際電影的風向上是吃虧的。現在能還繼續這麼做電影的都還是一些已然功成名就的大導演,像現在的這些急匆匆的,有野心的,要在電影事業上有所斬獲的電影導演都不用這種語調了。這說明文劍沒有太大的功利心。他也熟悉現在電影的狀況,他要是想換一種筆調也很容易,那些東西是不難的。



  我覺得大家還是應該堅持自己內心的語調。哪怕這種語調跟現在的世界電影的風格和傾向相比,好像慢了半拍,但這個沒關係,電影本質是一樣的。那些快一拍的電影,如果脫離了電影本質,依然不是好電影。很多情況下快節奏的、酷的電影只是趕上時髦,離電影的本質甚至還更遠了。我們如果說不以國際電影風格的風向做指標,依然還是以電影的本質來考量電影的話,我認為《建築師》在中國是比較出色的作品。


  影片爭議:節奏「沉悶」與男性視角


  這部電影其實挺尖銳的,尖銳的同時又是很含蓄的。它跟體制之間的那種距離、磨合、逃避,這裡面其實是有軌跡的,我說句實話這一點國際電影節可能不見得看得懂。我知道《建築師》走了一些電影節,有些地方受到了挫折,我覺得都不用怕。我們跟這些電影節走了20年了,太知道它的局限甚至功利性在哪裡。


  我想只有真正的經歷過這些體制,真正了解中國近二三十年的現實才能真正的貼近這部電影。文劍做了一件似乎是不合時宜的事情,但這其實沒關係。有些電影你放在那,可能越放越好,不至於說越放越經典,但是會越放越好。


  我認為《建築師》可能是擺個三五年才更好的電影,這不是說作品說擺下來自然更好,而是說看電影的人,比如說在座的年輕人,當你們進入了社會,過了五年,八年的時候,你們會突然想起說我八年前看過一個電影《建築師》,裡面的東西挺像現在的心境的。主人公的努力以及他的挫折,包括能夠回鄉也好,還是說回不去也好,那時對這些的感受可能會跟今天不一樣。



  文劍這個作品的劇本其實是非常成熟的,是一個戲劇動機設置很明確的劇本:改變家鄉這件事情,要由回鄉的男主角來執行,他要怎麼執行?我們知道要改變家鄉,好,男主角你給我改變看看,你想要變成什麼樣。這個東西是非常出彩的,是一個好的前提。影片的視點如果說是緊扣著這個的話,整個的基調就是成立的。


  劇情展開後不管是男主角跟體制之間兩種方案的張力,還是說他自己與往昔的回憶,和現在的情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劇作這個前提展開的,在這樣幾種戲劇張力下,其實才能夠去更好地領會創作者的視點。現在我在網上經常看到說迷影文化,我不知道現在的迷影文化迷什麼。你看我三句話就把這部電影真正的戲劇核心給你講出來了,這是明明白白的東西,你不體會這些東西,你怎麼來去評價這個電影呢?



  完整的電影世界與省略的藝術


  我們現在更年輕的的電影觀眾,會更多接觸遊戲和動漫。動漫其實是鏡頭切得非常碎的,就好像把所有的內容分切在各種盤子裡面,你要做的就是始終處在一個接受和被刺激的狀態。這一代觀眾在看動漫、玩遊戲、看主流商業電影的過程中,已經養成了這樣一種觀影方式。


  在整個的國際電影的範疇內,相當一部分作者也依照這種觀影方式改變了策略,但是也有一些人在堅持,堅持一種更偏向「共享」的策略。就是說,電影首先是在展示一個世界,同時也需要觀眾主動參與進來去理解我的世界,而不是說我要把電影分割成無數個大小不一的鏡頭端給你。



  我覺得作為一個導演,切割鏡頭是很容易的,但是這樣出來的作品會失去世界本真的意義。當你必須自己把自己的世界切割成不同的碎塊時,完整世界的意義是丟失掉的,這個丟失掉的世界我覺得才是真正電影的世界。


  在今天的電影界裡面有相當一部分的堅持藝術電影的人也已經把這個世界丟掉了,因為他們更想趕上時代,他們要跟著現在電影觀眾的口味,哪怕是藝術電影觀眾的口味。所以說文劍這次做的事情,是略微顯得悲壯的一件事情。他依然在堅持這樣一種藝術電影,去真正還原世界本質,反映這個完整的世界,就是反映他自己的世界。



  但是觀眾可能很難在這個時代的觀影習慣中調動起自己的主動性。我想,面對這樣的狀況,如果你說要拋棄這樣的傳統電影領域,你需要明白這意味著你將會拋棄整個電影史裡面的70%的真正優秀的電影。我不是說等同《建築師》與電影史上優秀的電影,而是在說他執著的方法,你要是丟棄這樣一種方法的話,你將丟棄整個電影史70%的好電影。


  電影最終是省略法的藝術。這不是我說的,是一個很好的電影教科書裡面說的,說你沒法領會空白處的話,其實就沒法領會一個真正的電影。我在這講如果說我們想讓自己的電影素質更好,更深入的話,我們至少要容納更多的東西。文劍這個電影其實還真是較好地體現了那種電影的方式,或者那種電影本質的一種表達。



  「江蘇新浪潮」和電影的地域性


  我是南京人,但是我從來沒有在南京拍過片子。我第一個片子在開封,第二個在內蒙古拍,第三個片子在武漢拍,第四個片子在杭州拍,然後陝北還有一個,在重慶還有一個。有的時候我也問自己為什麼不回到南京來拍,我發現我總喜歡在外地找南京的感覺,比如說《江城夏日》,武漢就很像南京,重慶也很像南京,然後開封的城牆也很像。


  我總想把異鄉當故鄉拍。我也看了一些比如婁燁還有其他幾位導演拍南京的電影,在南京拍,講南京話,我聽了覺得很奇怪。我覺得不要去說我是江蘇出來的,就必須在江蘇拍,這有點順拐了。但是我覺得潛意識裡面想在異鄉拍故鄉的感覺是真實的,我們只能說在南京這邊的成長經歷,對你的表達方式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會有影響。



  我最早去巴黎的時候,法國記者問過我這個問題。我後來才反應過來,南京的古城牆給我的影響很多,南京的林蔭大道給我的影響也很多。我第一次去巴黎,在香榭麗舍大街上,我發現法國還沒有我的故鄉好,因為他們梧桐樹已經光禿禿的了,大道也不長。我沒有任何的民族情緒,也不帶有明顯的故鄉情緒,是在說你如何認識你的生命的出發點,你的生命的根基,這個根基不只是一個城市形態決定的。


  我覺得比記住你的江蘇身份更加重要的是,你只有拍了真正從你的生命的根部出發,去看世界或者思考世界的一系列電影的時候,你才可以去回答自己的作品和江蘇的關係。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知名影人評電影《建築師》丁文劍做了件似乎不合時宜的事
    很多情況下快節奏的、酷的電影只是趕上時髦,離電影的本質甚至還更遠了。我們如果依然還是以電影的本質來考量電影的話,我認為《建築師》在中國是比較出色的作品。  丁文劍做了一件似乎是不合時宜的事情,但這其實沒關係。有些電影你放在那,可能越放越好,不至於說越放越經典,但是會越放越好。
  • 70歲坎城的70大經典事件 這些留存影史的時刻 讓坎城成為聖殿...
    在這70年裡,坎城早已不只是法國南部度假勝地,通過幾代組織者的努力經營,它已變成了電影盛宴的代名詞,全球最重要的電影節,不僅是作者導演,甚至每一位導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一天可登上這個舞臺。  1939年的戛然而止,1946年的重新開啟,1968年的尷尬停擺,時至今日,坎城電影節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做出了微妙的平衡,它與美國奧斯卡之間互為補充,同時為世界輸送著優質電影。
  • 坎城走過 70 年,我們給你一份 70 部電影的片單來回顧它下
    在福茂看來,這些電影不受到待見是「令人心痛」的。但能夠聚集起懷有各種態度和意見的電影界人士,也是坎城能夠長久保持生命力的原因。如福茂所言:」坎城如果沒有了拍案而起的評委,據理力爭的媒體,嚴肅苛求的嘉賓,甚至沒有了選片人的錯誤,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電影節?坎城從來都是榮耀的聖殿、繁茂的商埠,它更是全球最美麗的電影沃土。
  • 電影史因他一分為二
    文:東SIR編輯:拋開書本編輯部戈達爾於電影是何等重要的神呢?特呂弗說:「電影史可以分為二部分,沒戈達爾的電影史和有戈達爾的電影史。」戈達爾1930年出生於巴黎,父親是個醫生,母親生於銀行世家。家庭富裕,然而那時的戈達爾有偷竊癖好。一次被抓後,父親把他保釋出來後從此斷絕關係。
  • 鞏俐辣評蹭紅毯,坎城是電影人的盛會,不是毯星走秀的地方
    鞏俐辣評蹭紅毯,坎城是電影人的盛會,不是毯星走秀的地方一年一度的坎城電影節與5月15日開幕了,從某冰蹭紅毯以來,坎城電影節仿佛成為了一個毯星賺人眼球的地方,短短60米的紅毯,成為了很多人意圖蹭紅毯成名的地方
  • 你好坎城,再見雅各布(圖)
    作為坎城的熟客,他在濱海小城受到的禮遇應當不會太差。新作《利維坦》,秉承一貫的古典詩意,大師相十足,也或許會讓文藝範兒評委會一眼相中。來自茅利塔尼亞的阿布德哈曼·希薩克是個陌生的名字,但他2002年就已經在「一種關注」單元進行過簡短的亮相。關注恐怖主義的《群鳥之悲》,是他最新交出的答卷。
  • 未完成的電影節之旅:中國電影的坎城往事
    北京時間3月20日,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宣布無法如期舉辦,至於最終是推遲還是取消仍未可知。70多年來,坎城電影節曾3度停辦。其中,1948年和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辦,1968年則是受「五月風暴」影響,被迫中斷。一般認為,中國電影最早與坎城電影節有交集是在50年代中期。
  • 如果今年坎城電影節取消,這些電影會何去何從?
    藉助坎城平臺,這些華語新片先在海外賺足聲量,對回國上映宣傳也有好處。同時,每年也有上千部電影在坎城電影市場進行國際銷售版權和發行等買賣交易。比如賈樟柯2015年的作品《山河故人》,該片入圍當年坎城主競賽單元,成本約4000萬元,在國內上映前夕就已通過坎城市場等平臺的海外版權銷售收回成本。
  • 波拉斯基正在分裂法國電影,坎城電影節或因疫情推遲|一周影訊
    不過真人版裡仍會有一個神話般的夥伴出現。9 近日,坎城發現首個新型冠狀病毒病例。尼斯市長Christian Estrosi於當地時間周五上午證實,一名女子在坎城的病毒檢測呈陽性。坎城電影節發言人對此表示,「影節正在密切關注當地,法國以及國際當局提供的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最新進展和指導方針。到今天為止,對兩個半月後即將舉辦的電影節做出假設還為時過早。在適當的時候,根據具體情況,坎城電影節自然會採取所有必要的措施,以確保所有參展者在坎城期間得到政府當局的健康保證。」第73屆坎城電影節將於5月12日-23日舉行。
  • 2021年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史考研導師介紹及參考書解析
    【才思·考研】中國電影史屬中國電影資料館學術型碩士(MA),考試內容為文藝理論與基礎電影理論與中外電影史。指導 研究方向: 中國電影史; 當代中國電影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國電影史、當代中國電影、口述歷史、動畫電影等。
  • 踐行昔日的諾言,朱一龍新片火熱開拍,重返坎城電影節不是夢
    時至凌晨,2021元旦票房大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多部高質量佳作贏得了觀眾的肯定,斬獲豪華的票房成績,比如由TFBOYS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元旦票房冠軍《送你一朵小紅花》、緊隨其後的《溫暖的抱抱》,以及由天王劉德華傾情主演的《拆彈專家2》等等,其中有劇情片,有喜劇片,還有動作犯罪電影,總有一部適合你
  • 15部坎城電影節最好看的爆米花電影
    注意,這裡的爆米花電影與那種不費腦只費錢爛成了恐怖片的電影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畢竟是坎城電影節,每年都匯聚了全世界最棒的藝術電影。所以,這裡的爆米花電影其實是兼顧了坎城一貫的藝術性和商業電影的觀感,大概就是看完後既不會感覺腦子被藝術給糊了一地,又不會因為看了爛片而覺得智商欠費,既好看又耐看的那種。  到今年,坎城電影節走過70年了。
  • 閱讀戈達爾的神書《電影史》是否可能?
    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他完成了這四部名為《電影史》的紀錄片,其中每部被分為A、B兩個章節。戈達爾可以說這是關於電影史最令人生畏的一部紀錄片。晦澀難懂的畫面和旁白足以讓大多數想要挑戰它的觀眾失去興趣,但同時它又在歐美知識界和評論界有著極高的評價,在2012年《視與聽》雜誌的影評人投票中被列入影史50大佳片。
  • 2018坎城電影節:亞洲電影打「翻身仗」
    在日前開幕的坎城電影節上,中國導演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將參與金棕櫚獎的角逐,這是賈樟柯導演的作品第五次入圍主競賽單元。中國導演畢贛和王兵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和《死靈魂》分別入圍「一種關注」單元和特別展映單元。這是中國電影離坎城最近的一次。其他亞洲國家的電影也表現不俗,共有6部亞洲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 奉俊昊:金棕櫚是坎城給韓國電影的禮物
    問:聽說評審團的成員們是做出了一致決定,「金棕櫚」大獎的9張票全部投給了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請問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寄生蟲》獲全票通過伊納裡圖:評審團的成員並不是坐在小屋子裡自己看電影,而是與滿堂觀眾們一起看,看完之後我們會對影片做出討論。
  • 李宇春兩套禮服驚豔坎城,被評最會唱歌的「毯星」?
    每年的坎城紅毯,都是各路明星、時尚先鋒爭相鬥豔的角鬥場。繼以往的大氣旗袍等裝扮之後,李宇春今年的造型又給坎城紅毯增添了不可忽視的元素,也一舉登上熱搜。紅毯之上一頭淡紫色短髮的春春,不僅以白色羽毛套裝創意十足地炸裂了全場的眼球,一身黑色禮服亮片閃耀中更顯高貴優雅的氣質。
  • 今年的坎城電影節不帶華語片玩了?
    《米粒之石》劇照回顧過去15年華語電影在坎城的「戰績」,華語電影確有「大小年」之分,去年賈樟柯與侯孝賢雙雙攜新片入圍主競賽單元,賈樟柯拿下坎城終身貢獻獎的金馬車,《聶隱娘》則獲得了電影節期間場刊的最高評分並將最佳導演獎收入囊中。
  • 在坎城談談法國電影:你知道法國黃渤嗎?
    如今,法國票房最高的喜劇導演正在籌備他在好萊塢第一部電影,凱撒獎最佳男演員出演的好萊塢大片即將上映,捧回奧斯卡小金人的法國影帝身價大漲……「被好萊塢認可」或「被好萊塢發掘」會成為事業一大助力,這是法國當今電影人無奈卻不能否認的事實。
  • 日本電影頻摘坎城金棕櫚 因為歷史亦因現實
    每次參加坎城電影節,我都能收穫繼續在電影創作道路上走下去的勇氣,也能感受到大家想要通過電影去打通不同人之間的對立、不同世界的隔閡的希望。」北京時間昨天凌晨,伴隨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接過金棕櫚大獎的獎盃,並發表上面這段感言,第71屆坎城電影節正式落幕。
  • 六百中國影人參與坎城電影節 宋丹丹繼女坎城獲獎
    魯本·奧斯特倫   第70屆坎城電影節當地時間28日(北京時間29日凌晨)閉幕。瑞典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執導的影片《自由廣場》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趙婷高中出國,先後輾轉於英美兩國求學,大學畢業之後曾長期在紐約酒吧裡打工,後入紐約大學電影學院求學——導演李安的母校。處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即入圍聖丹斯電影節和坎城導演雙周。新片《騎士》再度入圍坎城導演雙周,講述了一個年輕牛仔在墜馬受傷後接受了開顱手術,但他仍然對熱愛的鬥馬運動念念不忘,於是不顧風險欲繼續堅持夢想。據了解,索尼經典已買下了影片全球發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