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寶小掌門」兒童學習app,這裡有金龜子、張騰嶽等七位央視主持人必背詩詞、成語、四大名著等大語文課程,更有少兒科普視頻和小學同步課程等你來學。
「我家孩子學了美術、舞蹈和鋼琴,經常記錯課表,走錯教室...」
「為了接送孩子我都辭職了,周一、三英語課,周二、四閱讀理解,周六舞蹈和美術,周日象棋。」
對於補習班興趣班,很多家長沒有規劃,看別人都在學,感覺自己孩子也必須去學。
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通常有這幾個理由:增長見識、強健身體與收穫專業技能、收穫友誼加強交際能力、解放家長時間。「要不要給孩子報上興趣班?」「多大年齡報?」「父母該如何選擇興趣班?」,這些問題都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焦點。
首先要考慮興趣班的費用問題,建議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做決定,不能為了說出去好聽,或者因為別人家孩子報名而報名,要擺正心態。
其次,報興趣班要基於孩子的興趣,以尊重孩子為原則。
孩子真真切切的願意學,才能學到東西。
所以,給孩子上興趣班之前,家長要反思一下:參加興趣班是自己的興趣還是孩子的興趣?
根據專業調查研究顯示,學習鋼琴通常要在3歲左右進行有選擇性的聽音樂,4-5歲才開始接受指導訓練,因為太小的孩子認知能力、手眼協調能力、感受能力等都不足。
而繪畫對於孩子的年齡要求相對低一些,孩子在1歲左右就已經會「塗鴉」,2-3歲對形狀、顏色產生興趣,4-5歲能參照事物簡單畫出來,所以2歲半-3歲的孩子適合學習繪畫。
對於低齡的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表達能力不足,參與的活動十分有限,家長很難判斷他到底喜歡什麼、適合什麼。因此不妨給他們自由探索的機會,鼓勵他們嘗試各種感興趣的東西。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課程活動,開始對某件事情、某樣東西表現得特別感興趣。
這時,我們可以通過耐心觀察,找到孩子的興趣點,為他選擇合適的興趣班。
1.決心培養孩子在某方面的專業發展。孩子在恰當的環境下耳濡目染很容易對某項技能產生興趣,但是要確定孩子是否要以此為職業導向,還需要根據他的天賦來規劃,否則,孩子和家長都會痛苦,最終也不能達到預期目標。
2.幫助孩子克服弱點。家長為了讓孩子選擇某項能夠磨礪某些品質的技能加以學習和訓練,比如沒有耐心、坐不住,可以學習繪畫調劑,學習圍棋能讓孩子靜心等等,希望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表現和成長。
3.興趣薰陶。這類家長的心態往往比較平和,內心不會過分焦灼,但是一旦進入培訓的軌道,家長很容易因為考級、獲獎等忽略最初的定位和理想。
所以,家長要時刻關注自己最初的動機,耐心、平和、有智慧地引導孩子的學習。
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