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在水源的使用狀況,我都擔心,會有一天,我們這會缺水吃。對於打井,我們這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地底下到底有沒有水。
1 根據地勢判斷水
這是我們打井經常用的方法,根據地勢的高低,來選擇打井的位置。如果是一塊地,我們會選擇在地勢低的一頭打井,這樣水更多。
我家的口糧地,是一個偏坡地,開始種旱田的時候,把井打在了高處。原以為這樣,好澆地,可一邊放水,水不用管,自己就流到另一邊。
這樣到是澆了兩年,第三年春天還可以。等到夏天出水就少了,後來就不出水了。我家有又在地的另一邊打了一口,這口井很好,用了10來年一點問題沒有。
我們村的地勢是西高東低,打在東邊的井,普遍比西邊水多。越往西打井越深,要不就沒水。這就是我們這根據地勢打井。
2 根據打井出水經驗打
我家附近都種水田地,在500米左右就有一口井。誰的井出水多,誰的井出水少,一目了然。奔著出水多的方向打,基本要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這樣的井出水都不差。
也有例外的時候,出水多的井,打在坑裡。周圍都是高地,這樣的情況,你怎麼打都沒有坑裡的那個井出水多,打不好還有可能沒水。
我們在沙土地打井,就經常遇到沒水的情況。有時一連打3口井都不行,這時就不再看地的規劃,而是哪裡出水打那裡。不出水的井,與再次打的井間隔在100米左右。間隔太多了,就出地了,打別人家也不讓啊。
3 詢問村裡的老人
我們這是有名的北大荒,我聽爺爺講,他們小時候,村子周圍都是水。越往村子北,水就越多。大家夏天打魚,冬天打蘆葦,夏天的蘆葦蕩裡都是水。
現在是連年乾旱,魚沒了,蘆葦也沒了,只剩下一片片開發田。父親說,剛開發水稻的時候,打井就五六米深。胳膊伸到井裡一米處,能摸到水,遇到雨水大了,要用木頭塞子給井塞上,要不往出反水。
如果要打井,還不知道打在哪裡,可以問問村裡的老人。他們知道哪裡的水最多,在此地方打井必出水。我們就是這樣,越是蘆葦多的地方,井水越好。
農村打深水井,就是根據淺水井來打的。淺水井出水多,深水井也錯不了。再有打井的時候,打到水層後,還要再打半米深,來做沉澱層,好不影響上面的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