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蕭邦夜曲挽救的鋼琴家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布羅迪扮演斯皮爾曼

  蕭邦音樂的傑出闡釋者亞努什

  索尼發行的原聲碟,編號:SK87739

  這是斯皮爾曼本人彈奏的唱片

2011年威尼斯電影節上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新作《殺戮之神》(Carnage)折桂呼聲極高最終卻是顆粒無收,黯然收場。時光倒流9年,2002年坎城電影節上他的《鋼琴家》(The Pianist)獲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之後一發而不可收拾,2003年又接連斬獲法國愷撒獎最佳導演、第56屆英國學院獎最佳影片;2003年在奧斯卡上連中三元: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2003年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風光無限。細想起來還真有點暗合他那大起大落的人生。

《鋼琴家》於2004年低調引進在中國公映,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享受到那些分帳商業大片的待遇,因此公映前的宣傳可以用悄無聲息四個字來形容,但是公映後觀眾的反響和口碑正應了那句老話「是金子總會發光」。

對影片讚賞之餘觀眾饒有興趣地提出了如下問題:影片中那些動聽的鋼琴曲是誰的作品?主角的原型是誰?影片中那個救了鋼琴家的德國軍官真有其人?筆者手中恰好有兩張CD可以基本解答這些問題——一張是《鋼琴家》電影原聲,另一張是鋼琴家的原型、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本人演奏的原聲。

葉智廣

【第一篇章】 蕭邦的升C小調夜曲

電影《鋼琴家》中的鋼琴曲基本都是出自波蘭鋼琴家、作曲家蕭邦的作品。電影原聲中共收了11首曲目。

第一至三首是夜曲分別為:升C小調(1830),E小調作品72之一,C小調作品48之一。第四、五首是敘事曲,第2號F大調作品38和第一號G小調作品23。第六首是華爾茲No.3A小調作品34之二。第七首是前奏曲E小調作品28之四。第八、九首是自然的行板與輝煌的大波蘭舞曲,作品22。

以上曲目由波蘭著名鋼琴家亞努什·奧萊依尼查克鋼琴演奏,管弦樂部分由波蘭國家華沙愛樂樂團演奏。

第十首《Moving to the Ghetto,Oct.31,1940》是唯一一首非鋼琴曲,作曲是與波蘭斯基經常合作的波蘭電影配樂大師作曲家沃依切赫·基拉爾。

第十一首是斯皮爾曼本人在1948年華沙錄製的蕭邦《瑪祖卡,作品17之四》(Mazurka Op.17,No.4)。因為是歷史錄音,所以效果不是最好。

1939年9月23日,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華沙廣播電臺的播音室裡鋼琴家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正沉浸在演奏中,炸彈巨大的衝擊波把他擊倒在地,中斷了演奏。納粹德國入侵華沙了。這就是影片《鋼琴家》開場一幕,他演奏的就是蕭邦的升C小調夜曲。

夜曲nocturne自拉丁語NOX演變而來,羅馬神話中的「司夜女神」諾克斯。19世紀的夜曲是旋律優美、富於詩意的抒情樂曲,類似無詞歌,用以表達較為深沉的內涵,因而略帶有憂鬱的情緒,始創者為愛爾蘭作曲家約翰·菲爾德。他的夜曲還有天主教會的「夜禱」的含義。約翰·菲爾德一生創作了21首夜曲,蕭邦一生也寫了21首夜曲。蕭邦把菲爾德「樸素的牧歌形態賦有宗教氣息」的夜曲「展拓、提高融進戲劇氣息、激情使之更為壯麗」。蕭邦的樂迷都知道絕大部分唱片(包括那套RCA公司發行的阿圖爾·魯賓斯坦演奏的蕭邦全集11碟)都沒有收錄這首升C小調夜曲。這首曲子和C小調夜曲都是在蕭邦的遺物手稿中發現的,所以這兩首都沒有作品編號。

升C小調夜曲作於1830年。當時20歲的蕭邦在華沙音樂學院畢業後赴法深造,途中得知11月華沙爆發反抗沙俄起義使他有種預感:再也回不了故國!事實也的確如此,直至他長眠巴黎拉雪茲公墓,再也沒能回過魂牽夢縈的波蘭。

片中升C小調夜曲第二次奏響是在影片結尾。戰後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重返華沙廣播電臺,他彈奏的第一首曲子就是這首升C小調夜曲。就像斯皮爾曼在他的回憶錄中寫的那樣:「五年的時間,對於這首升C小調夜曲來說,似乎只是一個短暫的休止,它好像只是被稍稍地打擾了一下。」

戰爭接近尾聲,整個華沙被戰火化為一片廢墟,斯皮爾曼像鼴鼠一樣躲在一幢尚未完全摧毀的房子裡,就在這裡奇蹟發生了。他遇到了一名德國軍官,得知他是名鋼琴家時要他彈奏以證明,斯皮爾曼戰戰兢兢在一架嚴重走調的鋼琴前坐下,一番凝神屏息之後一串音符在他指尖流出,軍官慢慢地在一旁坐下……一曲終了,德國軍官把隨身攜帶的食物留下,直到戰爭結束前的幾個月裡,軍官多次給斯皮爾曼帶來麵包和大衣,最後一次是在1944年12月12日跟鋼琴家道別。這名軍官的名字是維爾姆·霍森菲爾德,1952年死在俄國戰俘營。影片中導演做了一點小小的改動:在斯皮爾曼的回憶錄中他為這名軍官彈奏的是升C小調夜曲,影片中彈奏的是敘事曲第一號G小調作品23。

在影片中,觀眾看到的鋼琴演奏的特寫鏡頭都是波蘭鋼琴家亞努什·奧萊依尼查克的手。在這張原聲中他彈奏的鋼琴是蕭邦生前使用的普利耶爾(Pleyel)。蕭邦特別喜歡普利耶爾鋼琴那「如歌」的聲音,這臺鋼琴一直伴隨著蕭邦直至去世。

【第二篇章】 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

說這張CD中的音樂是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的生命不只是詩意的比喻。這位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將自己經歷大屠殺奇蹟般倖存的感悟融入在這張CD的音樂之中。

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生於1911年,很早就在音樂方面顯露了過人的天分,16歲便考進華沙的弗雷德裡克·蕭邦音樂學校,師從米查羅斯基學習鋼琴,後入柏林藝術學院師從阿爾圖·施納貝爾和萊奧尼德·克羅採專攻鋼琴,同時也向弗倫茨·施雷克學習作曲。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回到華沙在波蘭廣播電臺擔任鋼琴師,很快成了著名鋼琴家、古典和流行音樂作曲家。

1945-1963年他擔任波蘭廣播電臺音樂總監。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幾部交響樂作品和大約1000首歌曲,其中包括了一些兒童歌曲,也有為電臺廣播和電影配樂。他也以鋼琴家的身份獨奏演出,同時也和著名的小提琴家布羅尼斯拉夫、吉姆佩爾·羅曼、託騰伯格、拉達·哈恩黛爾、塔丟斯·伍隆斯基、亨裡克·謝林等合作協奏。1963年他和吉姆佩爾·羅曼創建了華沙鋼琴五重奏小組,在斯皮爾曼帶領下舉行世界巡演直至1986年。

1939年9月23日德國入侵華沙,一顆炸彈落在波蘭廣播電臺播音室,打斷了他演奏蕭邦的升C小調夜曲,由此過早但是暫時地結束了斯皮爾曼的音樂事業。

儘管戰爭的爆發必然會給他的生活帶來改變,但是斯皮爾曼拒絕放棄他的音樂。

他經歷了1940年華沙猶太人隔離區的苦難寫出了鋼琴和管弦樂隊的協奏曲。

斯皮爾曼一次又一次地設法逃脫了被驅逐送進集中營的噩運。甚至當他和全家一起被塞進運牲畜的貨車被驅逐到特雷布林卡集中營時,這位著名的鋼琴家奇蹟般地被挑選出留作苦役而逃離了死亡營。

他逃離猶太隔離區潛往雅利安人居住區,在波蘭抵抗戰士朋友的幫助下度過了漫長的兩年驚恐不安的藏匿歲月。在華沙起義後,他還繼續藏身隱居於這個被戰火摧毀廢棄荒蕪的「鬼城」。

在戰爭即將結束之時,他在藏身處被一名德國國防軍軍官維姆·霍森菲爾德發現,在他聆聽了這位飢餓的鋼琴家在藏身處的一架走調的鋼琴上彈奏了蕭邦升C小調夜曲之後救下了他。

1945年斯皮爾曼重返波蘭廣播電臺出任音樂總監,在六年前中斷了他音樂生涯的地方,他百感交集打開了播音系統再一次彈奏起蕭邦的升C小調夜曲。

1945年他開始撰寫回憶錄。憑著驚人的記憶力,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度過的每一段時光、交往過的每一個人的名字和住過的每一個地方。這部回憶錄於1946年出版,書名為《城市之死》,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19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讀完第一章我已經知道《鋼琴家》是我的下一部影片。」影片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如是說,「《鋼琴家》昭示了一種音樂的力量、愛的力量以及反抗一切罪惡的勇氣。」

這張CD見證了音樂的力量和一個人的生存意志,在艱難的藏匿歲月生存下來,沒有文字回憶記錄,只憑著他從一個酒吧到另一個酒吧演奏過的每一個音樂片段。

這張CD收錄了鋼琴家本人演奏的11首曲目。第一、十一兩首是蕭邦的升C小調夜曲,第一首是1980年的錄音,第十一首是1948年的歷史錄音。第四首和第六首是他自己的作品:前者為鋼琴和樂隊的小協奏曲,後者為華爾茲變奏曲。其他分別是拉赫瑪尼諾夫、舒曼、德彪西、阿爾貝尼茲、克萊斯勒、巴赫的鋼琴作品,還有一首蕭邦的瑪祖卡舞曲作品17之四也就是影片中引用的這首錄音。

這張唱片由索尼公司發行,唱片編號:509764 2/5097642000。

相關焦點

  • 《傅聰:蕭邦夜曲》
    19世紀最偉大的浪漫主義波蘭音樂家蕭邦,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七歲時寫了《波蘭舞曲》,八歲登臺演出,不滿二十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蕭邦音樂中的夢幻感是意境濃密、萬般迷人的。而最能讓我們陶醉於這詩一般夢境的就是他的夜曲。蕭邦的夜曲,一共21首,其中有兩首是沒有編號的。中國最偉大的鋼琴家傅聰演繹蕭邦的夜曲,實際上是用蕭邦的樂曲在鋼琴上訴說著自己,或者是在和蕭邦訴說著彼此。傅家的人格養成,更讓傅聰博學多聞,視野不只局限於音樂領域。
  • 蕭邦《夜曲》全集, 收藏了慢慢品味
    鋼琴之王李斯特曾評價:蕭邦在所有《夜曲》所賦予的出類拔萃的靈感與形式,是我們永遠無法超越或與之並駕齊驅的。>義大利鋼琴家波裡尼1960年參加第六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榮獲第一名。2、Op.9 No.2 降E大調夜曲此夜曲節奏骨子裡是Mazurka,主旋律像一首義大利歌劇詠嘆調般富於優美的歌唱性,蕭邦在早期的教學階段已採用這首夜曲來教學生了。
  • 蕭邦《夜曲》全集,收藏了慢慢品味
    鋼琴之王李斯特曾評價:蕭邦在所有《夜曲》所賦予的出類拔萃的靈感與形式,是我們永遠無法超越或與之並駕齊驅的。義大利鋼琴家波裡尼1960年參加第六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榮獲第一名。蕭邦有著「鋼琴詩人」的美譽, 他的作品詩意、哀愁、激蕩、理想… 他的風格是哀傷的、悲愁的、也有英雄主義的 蕭邦的21首《夜曲》音頻:三首夜曲op.9(1830-1831)蕭邦最早出版的夜曲
  • 蕭邦夜曲賞析
    本文站在鋼琴演奏的角度,從音樂特色和演奏特點兩個方面對蕭邦的夜曲做出具體分析 。蕭邦夜曲音樂特色演奏特點一、 蕭邦的音樂創作弗朗西斯克 ·蕭邦是波蘭作曲家、鋼琴家,從小在浪漫主義的氣氛中接受德國古典主義音樂教育,表現出了非凡的藝術天賦。
  • 蕭邦夜曲欣賞指南
    蕭邦夜曲欣賞指南    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F.F.Chopin 1810─1849) 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蕭邦1810年3月1日生於華沙近郊,父親是法國人,僑居華沙任中學法文教員,母親是波蘭人。
  • 蕭邦夜曲的美學分析丨夜曲貫穿了蕭邦的整個創作生涯,21首夜曲是夜曲中最出色的代表,也開闢了鋼琴音樂浪漫主義的新天地.
    在夜曲中,蕭邦的21首夜曲是最為出色的代表作品。而在蕭邦的創作中,夜曲是最重要也是最精緻的一組。蕭邦的夜曲具有深邃的內涵和豐富的意境,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優秀的音樂藝術形式。 在他的創作中,夜曲是最重要最精緻的一組。  蕭邦早期的夜曲創作受夜曲的首創者英國作曲家、鋼琴家約翰?斐爾德的影響,旋律優美、情感細膩。但蕭邦並沒有模仿約翰?斐爾德的創作,而是走著自己的道路,甚至是在少年時期創作的e小調夜曲裡都鮮明地呈現出自己的風格特徵。
  • 古典名曲欣賞24 為你彈奏蕭邦的《夜曲》
    Arthur Rubinstein - Nocturnes, Op. 9 - No. 2 in E-Flat Major (夜曲,作品9 - 第204:27來自麥霖藝術學院曲目介紹降E大調夜曲——蕭邦本曲作於1830年,是蕭邦夜曲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風格明顯地流露出傳統夜曲的痕跡
  • 蕭邦21首夜曲通解
    他在1813年至1835間創作了18首供鋼琴演奏用的夜曲,其特徵是低音部以波動的伴奏音形,襯託出右手所彈奏甜美的主題旋律。1814年,費爾德的三首夜曲在萊比錫出版,成為蕭邦創作夜曲的源頭。雖然在史料記載上,蕭邦在1833年之前並未親遇費爾德,但早在1818年蕭邦便開始在華沙演奏費爾德的作品。而到達巴黎之後,蕭邦更經常用費爾德的夜曲作為音樂會曲目或教授學生鋼琴的教材。
  • 蕭邦像「林黛玉」?21首《夜曲》為你解謎
    近日,第18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公布了評委名單,鋼琴家陳薩是評委中最年輕的,也是唯一的中國籍評委。正在進行蕭邦《夜曲》全國巡演的陳薩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暢談心目中的蕭邦及鋼琴藝術。21首《夜曲》,21個謎 上觀新聞:蕭邦的《夜曲》是人氣很高的作品,然而在一場音樂會上演奏全套《夜曲》卻很少見。您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挑戰?陳薩:這源自我之前的一些積累以及我個人的興趣。
  • 蕭邦 夜曲 全集 I (1-10)
    推薦曲目:  降E大調,作品第9號第2首  G小調,作品第15號第3首  降D大調,作品第27號第2首  蕭邦是19世紀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  鋼琴《夜曲》是蕭邦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一生所創作的19首鋼琴《夜曲》,反映了他不同時期的創作特點。由於他創作的《夜曲》具有獨特的抒情風格,又有「鋼琴詩人」的美譽。  魯賓斯坦是世界公認的蕭邦《夜曲》的權威詮釋者,他把握蕭邦的作品色彩時,就像一位魔術師,對明暗的微妙感覺和無可挑剔的自由速度的處理極致,說明他具有一種非常特殊的音樂想像力。
  • 蕭邦 夜曲 全集 II (11-19)
    推薦曲目:  G大調,作品第37號第2首  F小調,作品第55號第1首  B大調,作品第62號第1首  蕭邦是19世紀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  鋼琴《夜曲》是蕭邦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一生所創作的19首鋼琴《夜曲》,反映了他不同時期的創作特點。由於他創作的《夜曲》具有獨特的抒情風格,又有「鋼琴詩人」的美譽。  魯賓斯坦是世界公認的蕭邦《夜曲》的權威詮釋者,他把握蕭邦的作品色彩時,就像一位魔術師,對明暗的微妙感覺和無可挑剔的自由速度的處理極致,說明他具有一種非常特殊的音樂想像力。
  • 蕭邦《夜曲》
    【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演奏全集】「夜曲」的語緣系從拉丁語NOX演變,在羅馬時代,有「夜神」之意。夜曲與向情人表達愛慕的小夜曲不同,多為作曲家在夜深人靜時用音樂寫下的內心獨白。在蕭邦的鋼琴作品中,《夜曲》是最浪漫而悽美的,也是最能貼近蕭邦孤寂浪漫的內心世界的代表作品之一。《蕭邦夜曲全集》共21首作品,曲曲醉人,篇篇精彩。
  • 【掌握社·北京 雲音樂《蕭邦升C小調夜曲》】為你彈奏蕭邦的夜曲
    蕭邦所作的《升C小調夜曲》是一個短小的作品,時長三分半左右。以現代流行音樂的時長標準來看,這是正常的。但是,以古典音樂為標準,它顯得有些短。這首特殊的《夜曲》作於1830年,但是直至1870年才出版,這時距蕭邦逝世已經26年了。
  • 皮蕾斯《蕭邦夜曲全集》| 眾多蕭邦夜曲名版中,唯一由女性演繹的版本
    「鋼琴詩人」蕭邦(Chopin 1810-1849)一生所創作的21首鋼琴《夜曲》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不同時期的創作特點,其浪漫的旋律、憂鬱的氣質與獨特的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愛。
  • 蕭邦辭世170周年,多少個夜晚有他的夜曲相伴
    1849年10月17日,波蘭鋼琴家、作曲家蕭邦,患肺結核,醫治無效,於法國巴黎去世,享年39歲。作為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蕭邦音樂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深受前輩巴赫的影響,他的作品以鋼琴為主。
  • 鋼琴家:蕭邦的音樂生涯
    波蘭浪漫詩人CYPRIAN KAMIL NORWID在1849年10月18日發表的蕭邦布告中第一句這樣寫道。對於這樣的評價,特別是最後部分,只有在今天蕭邦音樂所引起的世界人民的廣大興趣才真正讓我們意識到是多麼的貼切。我們不僅為那些傑出的鋼琴家曲目中的蕭邦作品而高興,更讓我們高興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蕭邦音樂的廣大詮釋者。
  • 「掌握社·北京 雲音樂《蕭邦升C小調夜曲》」為你彈奏蕭邦的夜曲
    蕭邦所作的《升C小調夜曲》是一個短小的作品,時長三分半左右。以現代流行音樂的時長標準來看,這是正常的。但是,以古典音樂為標準,它顯得有些短。這首特殊的《夜曲》作於1830年,但是直至1870年才出版,這時距蕭邦逝世已經26年了。
  • 解讀蕭邦《升c小調夜曲》
    蕭邦所作的《升c小調夜曲》是一個短小的作品,時長三分半左右。以現代流行音樂的時長標準來看,這是正常的。但是,以古典音樂為標準,它顯得有些短。這首特殊的《夜曲》作於1830年,但是直至1870年才出版,這時距蕭邦逝世已經26年了。這首作品有時按照它的速度標記「Lento con gran espressione.」
  • 周杰倫寫歌中途過琴癮 改編蕭邦夜曲cue郎朗
    周杰倫寫歌中途過琴癮 改編蕭邦夜曲cue郎朗 時間:2019.07.12 來源:鳳凰網娛樂 分享到:
  • 【古典名曲】蕭邦夜曲
    夜曲一般指由愛爾蘭作曲家菲爾德(john·field,1782-1837)首創的一種鋼琴曲體裁。19世紀的夜曲是旋律如歌、富於詩意的抒情特性曲,類似無詞歌,但內容較為深沉,常含有憂鬱的情緒,始作者為愛爾蘭作曲家J.菲爾德。F.F.蕭邦把它發展為一種形象豐富、情深意遠的鋼琴音樂體裁,他的21首夜曲是這一體裁的藝術珍品。C.德彪西的3首夜曲《雲》、《節日》和《海妖》則是管弦樂套曲,不屬於特性曲的範疇。        夜曲與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