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以後,最苦的是什麼?
很多寶媽都異口同聲的表示,是哄睡!
懷孕後期,總感覺挺著大肚子很辛苦,腰酸背痛不說,還經常尿頻,整的晚上都睡不著,但是當媽以後才發現,懷孕時的生活實在太幸福了!當媽以後,睡整覺就是夢裡的事情,一兩個月的時候還好,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雖然媽媽需要起來餵奶、換尿布,但是孩子能夠乖巧入睡,還是比較輕鬆的;但是三四個月後,不知道咋回事,孩子突然變得特別鬧騰,晚上不僅要起來吃奶、換尿布,還經常哭的撕心裂肺,非得讓媽媽抱著哄著,經常一抱就是兩三個小時,熬得媽媽心力交瘁,恨不得把他塞回肚子裡重造。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頻繁夜醒?父母怎麼做,才能減少頻繁夜醒的情況,讓孩子「睡渣」變「睡神」?
明確孩子的睡眠規律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孩子應該獲得充足的優質的睡眠,推薦0-3月孩子每天睡眠14-17個小時;4-11個月孩子每天睡眠12-15個小時,而且隨著月齡增加,孩子的睡眠時間逐漸縮短,然後趨近平穩。
1個月內的孩子每天需要16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每次睡眠持續2個小時左右,他們的睡眠還沒有形成晝夜節律,而且胃容量小,所以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會頻繁夜醒吃奶。1-3個月的孩子每天需要14-16個小時的睡眠,白天睡得還是比較短,但是晚上睡眠有所延長,可能一口氣睡三四個小時,少數孩子已經可以睡整覺了。3-6個月的孩子每天需要13-15個小時的睡眠,晝夜節律已經初步形成,可以逐步減少夜間餵奶的次數,以便延長孩子夜間的睡眠時間。6-12個月的孩子每天需要12-13個小時的睡眠,晝夜節律已經形成,晚上基本可以連續睡眠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按照這個睡眠規律進行,畢竟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即使是同月齡的孩子,睡眠情況也不一樣。就拿睡整覺來說,正常來說6個月的孩子已經可以睡整覺了,畢竟他們的胃容量增加,不需要再通過夜奶補充營養了,而且他們的晝夜節律已經形成,理論上來說已經不需要再夜醒了。但實際上,能這個階段睡整覺的孩子並不多,據統計大約有30%的一歲孩子仍然會夜醒,還有不少快兩歲的孩子半夜仍需要起來吃幾口奶才能入睡。
「接覺」能力影響孩子的睡眠
為什麼孩子的月齡相同,但是睡眠情況差距這麼大呢?這主要跟孩子的「接覺」能力有關。
要知道孩子的睡眠也有周期性,跟大人一樣被分為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只是大人的睡眠周期比較長,孩子的睡眠周期比較短而已。其中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又分為4個期,1-2期相當於淺睡眠,3-4期相當於深睡眠,這個周期更有利於孩子的體格發育;而快速眼動睡眠期則是發生在睡眠後期的一種淺睡眠狀態,能夠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和記憶能力的發展。
孩子進入睡眠後,會先進入一段時間的深睡眠,然後進入快速眼動睡眠期,最後再進入淺睡眠,這樣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是40-60分鐘(大人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是90-100分鐘)。一個周期結束再進入下一個周期,一直循環到孩子睡眠充足醒過來為止。
在兩個周期的過渡過程中,他們處於似睡非睡的階段,有種要醒來的感覺,只不過大人的「接覺」能力非常好,能夠自動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一覺到天亮;而孩子的「接覺」能力比較差,很難輕鬆的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輕微的可能哼唧幾聲,翻個身繼續睡,嚴重的則會出現夜醒啼哭的情況。而且,孩子的睡眠時間長,睡眠周期短,他們一晚上要經歷好多個睡眠周期的過渡,「接覺」能力比較差的孩子,自然會頻繁夜醒。
至於那些睡整覺的孩子,通常是因為他們的「接覺」能力好,能夠自己順利的從一個睡眠周期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
所以說,孩子睡眠不穩,頻繁夜起主要跟孩子的「接覺」能力有關,想要讓孩子由「睡渣」變「睡神」,必須要找到孩子「接覺」能力差的原因,然後做好提升工作。
這些因素會導致孩子頻繁夜醒
排除生理因素和疾病,生活中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孩子的「接覺」能力,從而導致孩子頻繁夜醒。
1.父母過度幹擾。之前我一度以為孩子睡眠差,頻繁夜醒,是因為他們的睡眠暫時沒有規律,後來才知道原來大多都是父母過度幹擾導致的。比如孩子睡得好好的,但是媽媽擔心孩子肚子餓,非要把他弄醒餵奶;孩子剛起來沒多久,玩的很開心,但是媽媽有事情要做,於是就趕緊餵奶或者輕輕晃動,把孩子哄睡;還有些孩子半夜哼哼唧唧,似睡非睡的時候,媽媽擔心孩子醒來,趕緊把孩子抱起來哄一哄拍一拍,誰知孩子就這麼被驚醒了......
2.孩子作息太差:有些父母不太在意孩子的作息,總以為孩子不睡是因為不困,等困了自己就睡了,結果孩子的作息完全打亂,有些凌晨一二點睡,白天中午十一二點起床,晝夜顛倒;有些白天睡得多,晚上不困睡不著,即使睡著也睡不沉、睡不久,經常醒來哭兩聲,甚至爬起來玩幾個小時再繼續睡;還有些白天玩的太開心不願意睡,晚上早早就睡了,但是晚上吃的少經常被餓醒......這種不正常的作息讓孩子的睡眠出現時差,久而久之不只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3.夜奶太過頻繁:一般來說,6個月開始媽媽就可以調整孩子的夜奶次數,延長孩子的睡眠時間,等到一歲左右夜奶基本就能斷掉了。但是有些媽媽總感覺孩子白天吃奶不多,擔心孩子營養不夠,就想讓他們晚上多吃幾次,補充足夠的營養,結果有些孩子兩歲也沒有斷夜奶,即使不餓半夜也要起來吃幾口再睡。其實這時候的夜奶屬於無用夜奶,只是孩子的不良習慣而已,不僅會影響孩子的牙齒健康,還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進而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原因,比如孩子太冷太熱,孩子吃多了肚子不舒服,孩子吃少了肚子餓等等,也會影響孩子的「接覺」能力,導致頻繁夜醒。
這樣做「睡渣」秒變「睡神」
要想改善孩子的睡眠,減少孩子頻繁夜醒的情況,讓孩子由「睡渣」秒變「睡神」,父母應該遵循孩子的睡眠規律,提高孩子的「接覺」能力!具體可以從這三方面入手:
1.儘量不打擾「夜醒」的孩子
孩子睡眠時間長,睡眠周期短,晚上需要經歷多個睡眠周期,在睡眠周期過渡期間,他們會出現睡眠不穩,似睡非睡的情況。比如動來動去,哼哼唧唧、發出聲音,有時還會出現吸吮、微笑、皺眉頭、動鼻子等輕微的表情,孩子的眼皮下還會看到眼球在轉動,呼吸淺快不規則......這些都是孩子處於睡眠過渡期或者淺睡眠的表現。此時,媽媽不要擔心,更不要著急給孩子換尿布、餵奶或者把孩子抱起來拍一拍哄一哄,這些行為很容易把孩子驚醒,打擾孩子睡眠周期的過渡,讓孩子感覺很焦躁,很難再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了。
所以說,面對這些「夜醒」的孩子,媽媽儘量別打擾他們,給他們一點時間,讓他們自己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這個時間可以是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期間媽媽可以給孩子一些幫助,比如孩子喜歡聽噓噓的聲音,媽媽可以在孩子耳邊輕聲噓噓;孩子喜歡躲在媽媽懷裡,媽媽可以伸長胳膊把孩子圈在懷裡;孩子喜歡媽媽撫摸自己的後背,媽媽也可以輕撫孩子,讓孩子安心。這些行為都能讓孩子更放鬆的進入下一個睡眠。
2.調整頻繁夜醒孩子的作息
對於那些頻繁夜醒的孩子,媽媽需要調整孩子的作息,儘量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晚上經常起來哭鬧的孩子,他們為什麼會哭鬧?媽媽應該查找原因,排除孩子生病不舒服的原因,然後給孩子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提供一個安撫的工具,耐心的安撫孩子,用熟悉的方法哄孩子入睡。
舒適的環境:孩子的睡眠環境很重要,室內溫度太高,溫度太低,太乾燥,孩子穿的太厚,蓋得太多或者太少,都會影響孩子的睡眠。所以父母需要注意室內溫度和溼度,給孩子合適的衣服和被褥,同時還要注意室內的光線,尤其晚上儘量不要開燈,半夜餵奶也不要讓燈光直射孩子。
安撫的工具:有些孩子習慣抱著東西入睡,有些孩子喜歡半夜吸吮,這時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安撫的工具,比如孩子熟悉的毛絨玩具,一條舒服的小被子,以及安撫奶嘴等等。同時,分床睡的家庭,可以把孩子的小床放在媽媽的大床旁邊,儘可能近的接觸媽媽,感覺媽媽的味道,也會讓孩子感覺很安心。
作息的調整:孩子晚上頻繁夜醒,很多是因為出現了睡眠時差,他們白天睡得太多,晚上自然會睡不著睡不穩,對此媽媽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睡眠,白天保證基本需求就可以了,其它時間多陪孩子玩,帶孩子外出走走,以免孩子無聊的又睡著了;晚上可以在睡前做好準備,讓孩子吃飽,給孩子洗個澡換上乾淨的尿不溼,講個故事聽個舒緩的音樂等等,這些都能讓孩子儘快的進入睡眠。切記,晚上睡覺前不要玩的太興奮,也不要訓斥孩子,否則很可能會讓孩子頻繁夜醒、驚醒、哭鬧。
3.別再進行無用的夜奶了
頻繁的夜奶只會讓孩子混淆吃和睡的界限,陷入給奶就睡沒奶就醒的惡性循環。所以說想要孩子有個好睡眠,減少頻繁夜醒,必須要遠離這些無用的夜奶。一般來說,孩子6個月以後就不需要再頻繁夜奶了,媽媽可以適當的調整孩子夜奶的次數,等到一歲左右基本把夜奶斷掉,即使斷不掉,也要減少次數,半夜一兩次即可,不能過多。
注意,如果孩子只是機械的吃幾口就入睡,代表這種夜奶只是孩子不良的習慣,屬於無用夜奶,媽媽必須狠狠心,趕緊給孩子斷掉。
叮麻寄語:孩子的睡眠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於那些頻繁夜醒的孩子,媽媽不要太焦慮,一定要多點耐心多點陪伴,及時查找孩子頻繁夜醒的原因,對症解決的同時,還要遵循孩子的睡眠規律,做一些可以提高孩子「接覺」能力的事情,讓孩子的睡眠得到更好的提升。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