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兢:幼兒教師如何做好遊戲的支持和指導?

2021-02-08 騰訊網

周兢:華東師範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教授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引領下,遊戲活動區域對於兒童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性已被幼教工作者廣泛認同,但在與園長和教師進行以「區域遊戲」為主題的互動中,一線教師經常會有各種疑惑:「幼兒園該如何劃分區域?」「不同區域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教師如何做好遊戲的支持和指導?」這些問題表明,很多幼教工作者對於遊戲活動區域的認識,還是比較模糊不清的。對於這些問題,周兢教授給出了答案,並希望藉助國際兒童遊戲理論的新視角、新觀點來開闊廣大幼教工作者的思維。

遊戲、腦的發展和環境之間存在互益關係

我國幼兒園大多在「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和「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等理念的指導下,設置了各種遊戲活動區域,但有些教師並沒有深刻理解遊戲對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影響。經過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兒童早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大腦發育的關鍵窗口區。影響兒童大腦發育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因素:營養健康、遊戲活動和良性情感支持關係

遊戲活動所產生的作用,在於激活兒童大腦神經元,幫助兒童大腦在發育關鍵窗口期建立神經元之間的聯繫,構建起良好的大腦發展地圖。新的遊戲理論將兒童遊戲與腦發展連接起來,探討基於遊戲的兒童活動與腦的發育關係,即兒童遊戲過程受到大腦活動影響以及遊戲能否促進大腦發展的問題。

研究證明,兒童積極參與遊戲活動,會形成一種互為促進的大腦活動狀態,出現類似於自我引導地進行大腦重塑的現象。遊戲專家們認定,兒童遊戲、腦的發展和豐富的環境之間存在著一種互益的關係,即遊戲是一種神奇靈活的、不可預知的且具有創造性反應的活動,具有進化兒童潛質的力量,能夠通過豐富的環境因素作為介質,產生促進兒童大腦可塑性發展及其與現實連接的作用。

因此,遊戲是兒童學習的重要方式與途徑,這也通過對腦科學的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

尋求「自主性遊戲」與「有目的遊戲」的平衡

那麼,接踵而來的問題便是,什麼樣的遊戲將有利於兒童的大腦發育?幼兒園又該如何劃分遊戲活動區域呢?研究發現,各種遊戲都有促進兒童大腦和全面發展的作用。從遊戲研究的角度來看,國際兒童遊戲理論將兒童遊戲分為兩大類型。

第一類兒童遊戲是受到廣泛重視的傳統類兒童自主性遊戲,如角色遊戲、建構遊戲和表演遊戲等。角色遊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遊戲。建構遊戲又稱結構遊戲,是幼兒利用各種自然或非自然的物品,如泥、沙、雪、積木、插塑、金屬片等,將現實生活與幼兒的想像相結合,進行構造的一種遊戲。

建構遊戲中,特別需要關注的是積木遊戲,這是不可替代的幼兒發展與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遊戲。尊崇兒童的遊戲天性,給兒童豐富快樂的遊戲體驗,讓兒童在遊戲中充分連接生活經驗,從而獲得自然整合的學習發展,是自主性遊戲關注的重點。

另外一類「有目的遊戲」也成為遊戲研究的重要內容。「有目的遊戲」又稱「遊戲工作」,在進化遊戲理論的研究中,重新定義為「進化的遊戲工作」,成為研究者高度重視的新的遊戲研究重點。「有目的遊戲」有更加清晰的教育目標,針對兒童某個領域發展的要求,採用遊戲的方式引導和組織幼兒學習。「有目的遊戲」兼有遊戲與活動的雙重特徵,可以靈活地成為幼兒園課程的有效組成部分。例如,很多幼兒園在班級設有益智區、科學區等活動區域,以供幼兒自由選擇、自由尋找同伴、自由開展遊戲。

縱觀國際學前教育實踐的發展,一些國家的學前課程綱領文件,如新加坡學前教育課程綱要,已經將兩種遊戲類型分別列入幼兒園課程要求,特別強調了在課程設置中要保證「有目的遊戲」的比重。一批優秀的幼兒園在延續傳統的以幼兒自主遊戲為中心課程的同時,正逐漸增加以幼兒學習發展為中心的「有目的遊戲」課程內容。我們可以認為,各國幼兒教育課程研究,正在尋求兒童「自主性遊戲」與「有目的遊戲」之間的平衡狀態。

目前國內很多幼兒園也在持續開展這兩類遊戲活動,但材料的投放和更替讓不少教師覺得困惑,那麼在這方面國外遊戲研究有何可供借鑑的做法呢?針對我國幼兒園不同經濟發展區域、不同類型水平的共性要求,為了能夠給大部分幼兒提供普惠性且豐富適宜的幼兒園遊戲活動區域玩具材料,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建議研究制定三種類型的區域材料。

第一,要考慮幼兒園遊戲活動區域的基礎材料,這是幼兒開展各種遊戲區域活動必需的玩具材料。比如,角色遊戲區域,幼兒開展各個角色遊戲主題活動所必需的基本設施和道具屬於基本材料範疇。研究不同主題的角色遊戲,我們發現這個區域的基本材料主要包括:仿真娃娃、桌椅、小床、衣櫃、物品架、廚房爐灶(灶臺、水槽、冰箱)、洗衣機等。這些基礎材料體積相對較大,擺放也基本固定,沒有明顯的主題特徵,可供兒童開展各種類型的角色遊戲主題活動。基本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營造和創設角色遊戲開展的環境氛圍,激發兒童遊戲的興趣,為兒童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獨立的角色遊戲活動區域和平臺。

第二,幼兒園遊戲活動區域應當有一些拓展材料,即結合兒童具體遊戲主題或區域活動的大致內容提供的各種輔助材料。例如,在角色遊戲區域裡,開展「醫院」主題遊戲時,需要醫生角色服飾、醫療器械工具等。根據兒童開展的角色遊戲活動主題,這個區域的拓展材料又可以分為:娃娃家、醫院、餐廳、超市、理髮店、銀行、警署等多個主題類型。在自主性遊戲研究中,近年來研究者較多關注的是區域材料的投放和更替問題,探討如何通過玩具材料來拓展構建兒童遊戲的主題,更好地促進兒童遊戲的發展。

第三,幼兒園遊戲活動區域還應當有創意材料的存在。創意材料的配置與使用,可能在不同遊戲活動區域具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在角色遊戲區域中,創意材料是指根據兒童角色遊戲主題和情節發展的需要,由教師或幼兒共同開發的一些具有特殊功能,成型或未成型的活動材料。

開展「冷飲店」主題遊戲時,有教師和兒童自製的榨汁機和各類果汁輔料等,還有製作這些自製玩教具所需要的各種廢舊材料和輔助物品,如橡皮泥、紙張、彩筆、紙箱、積木等。這些創造性的遊戲材料通常是適應兒童遊戲情節發展的多種需要,由教師和幼兒手工加工改造而成,具有時效性和仿真性,能夠滿足兒童多種多樣的遊戲需求。

教師有效指導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在開展區域遊戲的過程中,教師在兩類遊戲中的定位和作用是什麼呢?是不是在幼兒自主遊戲,教師在旁觀察引導就好?英國兒童遊戲理論專家鮑勃·休斯指出,傳統遊戲理論過度強調兒童遊戲的自我實現感,即便是傳統的「遊戲工作」,也僅僅倡導提供寬鬆舒適的活動區域材料,讓兒童自由且舒適地在區域中操作。這樣的遊戲觀念與當前的兒童觀念存在的矛盾是,我們傳播的遊戲觀念並沒有將兒童看成是學習與發展中的個體,沒有重視兒童的成長需要不斷進化的遊戲過程。

在幼兒園的環境中,無論是自主性遊戲,還是「有目的遊戲」,都應當潛藏對兒童學習與發展的要求,期待著兒童通過遊戲探索、學習、拓展各種有效的學習經驗。與之相關的是,無論是兒童的自主性遊戲,還是幼兒園課程設計的「有目的遊戲」,教師都不能處於無關旁觀的狀態,必須發揮有效的指導作用。

在自主性遊戲中,要求教師必須要有兒童能在遊戲中學習與發展的概念,要有兒童學習與發展階段過程的框架性認識,要有符合兒童特點規律、支持兒童學習與發展的遊戲活動指導。否則,任何一個遊戲活動區域都可能成為兒童心理舒適而輕鬆待著的地方,永遠不會自動形成對兒童學習與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的環境。

那麼,教師怎樣在遊戲活動中做好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支持和指導工作呢?「有目的遊戲」作為幼兒園課程的有效組成部分,教師在計劃兒童遊戲學習時,必須考慮幾個基本的要求:

一是「有目的遊戲」是有「學習目的」的遊戲。教師在設計或者組織兒童學習時,要仔細分析這一類遊戲中潛藏的學習目標,充分考慮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成長序列。

二是「有目的遊戲」應當是有學習目的的「遊戲」。用遊戲的方式來學習,不僅能讓兒童快樂學習,而且能讓兒童有效學習。成功的「有目的遊戲」的活動設計,應允許兒童經歷四個階段的學習循環:感悟——探究——獲得——應用

三是教師在組織「有目的遊戲」時,需要對兒童學習給予鷹架。教師在支持指導「有目的遊戲」時,可能採用的方法包括:示範證明、分解任務、提供建議和解決問題的路徑、提問追問和及時反饋,等等。

四是觀察評價幼兒在「有目的遊戲」中的學習與發展。只有教師真正理解兒童學習與發展的過程,認識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經驗序列,帶著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框架認識去看「有目的遊戲」中的兒童,才能從兒童行為的「監督者」轉變為「觀察者」,才能真實、全面地促進兒童的發展。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必須成為兒童有目的遊戲的觀察者與評價者,否則他們所設計和指導的「有目的遊戲」活動區域,將無法具備促進兒童發展的有效性,也會游離於幼兒園課程價值之外。

END

相關焦點

  • 教師在幼兒自主性遊戲中語言指導策略
    有關教育專家研究發現,許多教師會把遊戲與真實生活混在一起來指導孩子,若運用的語言不當反而打斷兒童的遊戲。   「讓幼兒自主的學習」這一新理念已被廣泛接受,對於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國內外已有許多相關的研究。我園自申報「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水平的行動研究」這一科研課題已來,在區域活動和角色遊戲這一領域中已經歷了三個學年的探索,並形成了我們自己獨特的見解。
  • 觀點丨周兢:幼兒時期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周兢|簡而言之,對兒童終生學習有益的早期閱讀教育有四個標準:第一,要有利於提升幼兒對書籍和文字符號的興趣;第二,要有利於幫助幼兒在閱讀中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第三,幼兒可以運用口頭語言理解閱讀內容;第四,幼兒在閱讀中能獲得基本的閱讀技能和閱讀策略。
  • 周兢:當我們要求幼兒園設施好,是在要求什麼?
    幼兒園的物質環境質量提升,可能需要考慮足夠的空間,但最終無關於園舍佔地面積多大、樓層多高或園舍的豪華程度如何。從這樣的觀點出發,什麼樣的物質環境因素最應受到幼兒園教育工作者重視呢?第一. 充足的區域空間和遊戲玩具、材料這意味著活動室裡至少有五個特定的區角,有足夠的玩具、材料,真正實現在遊戲中學習和發展的目的。第二.
  • 大班幼兒結構遊戲及其指導研究
    幼兒每天都會進行結構遊戲,但由於幼兒認知能力以及思維的局限性,大部分幼兒的結構造型能力不是很強。這時教師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結構遊戲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也是會存在問題,比如:教師為了讓幼兒能夠每次都有作品,便做過多的硬性規定,或者就直接告訴幼兒要做什麼,這樣就限制了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所以,如何對幼兒進行遊戲的指導才是有利於幼兒發展的,這都需要進一步的進行觀察和研究。
  • 如何對大班幼兒角色遊戲進行個性化的指導?
    我就此作了嘗試:「大班幼兒遊戲主題個性化的研究」,力求使遊戲主題具有新意、創意和獨特性。  《幼兒園工作規程》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個別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一項重要原則。
  • 幼兒教師專業性重要的體現是對遊戲的解讀與指導!
    對幼兒遊戲的識別、理解、支持、以及遊戲解讀與指導,成為幼兒教師專業性最重要的體現。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呢?如何學會對遊戲的研究與解讀呢?《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規定:幼兒的學習方式是:親身體驗、直接感知和實際操作,也就意味著,幼兒的學習,即便是集體教學中的上課,也要以遊戲為主。2. 學會觀察幼兒的遊戲,在觀察中思考。教師也好、家長也好,在幼兒遊戲的時候,要學會靜靜的觀察。觀察不是看看而已,要思考:孩子在玩的時候說了什麼?
  • 幼兒遊戲的背後,教師在忙些什麼
    教師真正變成「幼兒」,通過自己的身體與感官,像幼兒一樣去面臨問題情境。這個過程就是教師反思自身教育行為的良好契機:「我是基於什麼原因選擇的遊戲區域?在遊戲區中怎麼玩?遇到困難怎樣面對與解決?」第二次體驗:專業體育教師對參加體驗的教師存在較大困難的跳箱、單槓區域進行重點指導,此時教師能夠感受到幼兒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遊戲體驗和遊戲心態所發生的變化,感受到體育教師指導的價值和意義。
  • 全國幼兒教師資格證面試遊戲專項備考指導
    遊戲專項是幼兒教師資格證面試中的一個重要考察專項,也是一個高頻考點。當然對於各位考生來說,我們常常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就是拿到遊戲這個類型的題目後不知道該如何設計和組織活動,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考官究竟會從哪些方面來對你設計的遊戲活動進行評分。
  • 用科學專業的材料支持幼兒遊戲
    本報訊(記者 紀秀君)「幼兒遊戲其實並不難,難的是在幼兒遊戲中給予指導。」8月12日,2016中國學前教育峰會在山東省泰安市舉辦,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朱家雄在談到幼兒園區角活動時說,教師如何創設環境、如何認識理解材料並指導幼兒,是當前幼兒園區角遊戲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 關於幼兒發展、遊戲與指導的重要性
    通過最近的網課學習,更加理解了有關幼兒發展評價、 提升學前教育質量、遊戲的觀察和指導的相關內容. 一、要時刻觀察與孩子有關的一切.專業觀察是一種專業研究發展+研究方法+研究行為,要認清教師觀念與角色定位重構,要儲備專業的知識,這樣才會具有專業的視角和專業方法,提升這些就需要我們要刻意練習,反覆實踐。
  • 鄭麗梅:幼兒遊戲的背後,教師在忙些什麼
    第二次體驗:專業體育教師對參加體驗的教師存在較大困難的跳箱、單槓區域進行重點指導,此時教師能夠感受到幼兒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遊戲體驗和遊戲心態所發生的變化,感受到體育教師指導的價值和意義。同時學習在幼兒進行遊戲時,教師應如何給予幫助和安全保護。
  • 幼兒教師在遊戲中的作用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遊戲可以說是超重要考點,主要以單選、多選、判斷、材料分析題的形式進行考察,需要同學們重點關注。遊戲對兒童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兒童的主要活動。在幼兒遊戲的過程中,教師合理地對幼兒實行指導,是保證遊戲活動的發展和教育作用的重要依據。
  • 如何指導幼兒開展戶外混齡自主遊戲
    遊戲不但是幼兒的權利,還是他們學習的主要途徑。教師是幼兒遊戲的觀察者和指導者,有效指導幼兒開展自主遊戲可以提高遊戲質量,使幼兒的社會性、創造性、表達力、表現力等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遊戲保障措施安全保障。安全是快樂遊戲的基礎。為保障戶外混齡自主遊戲的安全開展,教師在牆面和滑梯上張貼安全提示;為防止幼兒在奔跑中被撞傷,在牆角等尖銳的地方包裹防撞貼。時間保障。
  • 幼教科目二 | 幼兒遊戲指導​
    ▎知識講解兒童遊戲的條件創設幼兒遊戲中的教師指導男孩和女孩對遊戲的選擇和遊戲中的表現是有差異的,男孩更喜歡體育類、運動性較強的遊戲,女孩更傾向於角色遊戲、表演遊戲等活動量偏小的遊戲。    (2)年齡差異。大中小班幼兒由於身心發展水平和能力的差異,對於遊戲的選擇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小班幼兒以獨自遊戲和平行遊戲為主,中班幼兒以聯合遊戲為主,大班幼兒以合作遊戲為主。    (3)個性差異。
  • 2016年江西幼兒教師招聘考試大綱——幼兒園遊戲活動的實踐指導
    遊戲過程中,教師  要善於觀察幼兒建構遊戲情況,適時適當有效介入,並注重建構活動的  評價,幫助幼兒提升建構水平。 此外,根據幼兒不同年齡特點,給予不  同年齡幼兒的結構遊戲給予不同的指導策略。  (三)表演遊戲的特點及指導要點  1 表演遊戲的特點  呈現創造性、遊戲性和表演性。
  • 經典案例聚焦,助推幼兒教師專業成長 鄭州市實驗幼兒園開展教師...
    這是於曉陽老師根據班級管理的經驗做法,分享的《智慧浸潤生活日常,習慣伴隨幼兒成長》;「使大家學會了怎樣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與發展」,則是袁洋老師分享的《小蟲別跑——小班區角遊戲中手指精細動作的案例》,她在分析中目標明確,對案例解讀詳細,認真總結出教師的觀察與支持,給大家做了很好的引領和示範;孫靜老師分享的內容是如何把孩子的興趣當成很好的教育契機,組織開展「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大班區角遊戲
  • 談如何開展幼兒角色遊戲活動
    二、教師在角色遊戲中要正確引導、周密計劃   領導創造性遊戲要比有組織的遊戲麻煩些,但是只要制定好遊戲計劃、周密地考慮好玩具的提供、角色和場地的分配等,並相信和尊重幼兒,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在不束縛他們意願的基礎上給於一定的紀律約束肯定能做好這項工作的。角色遊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現活動,遊戲的主題、結構、情節、使用的材料均與社會生活有關。
  • 教師指導幼兒講故事的策略
    在開展表演活動時,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表演環境同時提供豐富的表演材料,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表演內容,為幼兒提空充分選擇自主的遊戲空間,讓幼兒按故事的角色,憑自己的意願選擇故事的角色,使幼兒在故事表演活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 教師如何有效介入幼兒自主遊戲
    渭南經開區實驗幼兒園教師 田一然自主遊戲作為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教師有效地介入不僅能夠起到引導幼兒繼續遊戲的目的,還能夠讓幼兒遊戲向更高一層發展,促進幼兒個性發展,有利於幼兒園自主遊戲質量的提升。在自主遊戲中,教師要善於觀察和等待,給幼兒留出更多的遊戲反應時間,讓幼兒在多次遊戲與不斷嘗試中提升自主探索欲。
  • 「自主性區域遊戲中教師的介入指導策略」專題教研
    觀察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幼兒,在了解的基礎上推進幼兒活動,從而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指導是一種手段,在遊戲中如何做到適時適宜地指導是一個關鍵點。2019年5月7日上午,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森林城分園教研二組全體教師在保教主任吳勤勤和教研組長趙晶晶的帶領下,開展了關於「自主性區域遊戲中教師的介入指導策略」專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