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馬克思恩格斯所處時代之思想氛圍,他們主要是為了反對本體論上的唯心主義,即反對思想決定一切,思想變動進而英雄人物的觀念主張與信念追求決定歷史發展方向與總體趨勢的唯心主義歷史觀。
他們認為,人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腦與人腦的屬性——意識——本身就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物質生產實踐是意識發展成熟的基礎。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物質世界是前提,實踐是基礎,人的思想觀念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反映這個基礎的。
人在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中,要發生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其中經濟的社會關係比如生產關係及其體制具有最基礎最具影響力的地位,其他政治法律社會關係及其體制,思想倫理的社會關係及其體制,與生產關係及其體制影響作用相比,則處於從屬的、被決定的、尾隨生產關係體制的變動而變動、適應生產關係體制的需要而發展進步的地位。
歷史中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生產關係體制下的,不論個人如何超越這種關係,他都是既定體制的一員,是這個體制運行活動的一部分。當佔主導地位生產關係體制的運行帶來某種災難性的整體屬性,產生某種巨大的社會結果,影響千千萬萬人利益的時候,改革和完善這一生產關係體制就成了整個民族整個社會政治行動的基本動機。
這個時候站在時代潮頭,帶領人民起來完成這種變革舊的生產關係、發展新的生產關係體制、完成新體制建設任務的英雄人物比如拿破崙等,其決策和行為努力造成的歷史發展、帶來的歷史變化,實際是在完成歷史交給這個時代的任務,執行著歷史的神聖使命。這大概就是馬克思恩格斯歷史決定論的基本意義。
以法國的歷史發展為例,當法國乃至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體制快速發展,日益成為社會物質生產活動的主導力量之時,它與舊的思想政治上層建築必將發生尖銳的矛盾。實現變革、完成思想政治社會關係體制適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需要的變革,就成了歷史賦予那個時代人們的使命,成了千千萬萬人投身社會變革乃至革命的主要動機。拿破崙依靠自己當時擁有的政治條件,加上他的成功努力,使他成為了當時法國這場歷史變革的領導者與組織者。拿破崙當時提出和組織動員領導群眾完成的任務,實際就是歷史賦予資產階級及其領導者必須完成的任務。沒有拿破崙,也會有其他人以這種或那種方式、以這樣或那樣的個性特徵提出這樣的任務,或好或壞、以這樣或那樣的結果完成這樣的任務。拿破崙失敗後,法國社會還是通過一次又一次政治變革、政治革命,逐步完成去除封建制度藩籬、建設資本主義政治思想文化體制的政治任務,說明了這一點。
當然,拿破崙本人的思想觀念、信念主張以及他的勇敢和卓越才能,使得這一時期法國乃至歐洲政治社會發展深深的打上他個人特性意志的色彩。反法聯盟一次次被打敗,人權自由等法國革命的政治成果被寫入法典、引進眾多歐洲國家。這從法國政治文化的歷史變化軌跡而言,確實是前所未有驚天動地的,也是決定性的。拿破崙的戰略戰術甚至智慧才能決定著這段法國乃至歐洲歷史實際的表現狀況。
但是,從更長一點的歷史變化軌跡來看, 按照馬克思新的生產關係體制日益佔據統治地位,必然要求舊的政治文化思想體制發生與之適應的觀點,這種引起整個民族、千千萬萬群眾踴躍參與的政治運動的動機與根本目標,不是拿破崙創造的,也不是拿破崙自由選擇的,而是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特定的經濟基礎條件奠定的。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迅猛發展,對歐洲各國政治思想文化體制提出的去封建化和實現資本主義化的歷史任務。正是這一歷史任務與社會發展要求,引起眾多民眾起來追隨拿破崙,捍衛既定革命成果;引得歐洲各種各樣的知識分子進步人士對拿破崙持熱烈歡迎的態度。
#哲學#歷史唯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