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侵權應將其監護人一併列為被告

2020-12-17 中國法院網

2014-06-03 11:17:24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杜東安

  【案情】

  2012年9月,原告朱某(24歲)在健身中心健身,因為搶用器械問題與被告胡某(15歲)在健身大廳發生爭執,並由此雙方發生了毆打,在打鬥過程中,胡某掏出隨身攜帶的短匕首將朱某的胸部和腹部刺傷。2012年11月,原告朱某的傷情經法醫鑑定為輕傷甲級。因被告胡某刺傷原告朱某時年齡還不滿16周歲,公安機關對此案作出不予立案決定。又因胡某沒有賠償能力,原告朱某遂向法院提出了民事訴訟,要求被告胡某及其父母賠償醫療費、誤工費、傷殘賠償金等共計人民幣6萬餘元。

  【分歧】

  這起案件涉及到了未成年人侵權的問題,應如何列明被告呢?針對此案,出現了三個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本案中應該以侵權人胡某作為被告,而胡某的的父母應該作為法定代理人參加訴訟。在胡某尚沒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則判決由其法定代理人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由於胡某作為直接侵權行為人,應當參加訴訟;在胡某並沒有賠償能力的前提下,胡某的法定監護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所以,應當將胡某及其法定監護人列為共同被告。

  第三種意見認為,誰承擔責任就由誰作為被告。因為未成年人尚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又沒有其獨立財產,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所以因未成年人侵權所產生的民事責任一般是由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來承擔的。如果在訴訟中將未成年人列為被告,判決未成年人承擔責任,而最後卻執行其監護人的財產,在理論中上是行不通的。因此,應把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即胡某的父母直接作為被告,而不把胡某作為被告。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首先,作為直接侵權行為人,未成年人胡某應當列為被告。

  從法理上講,民事訴訟權利能力人指的是能夠成為民事訴訟當事人,享有訴訟的權利,承擔訴訟義務的資格。任何一個自然人的民事訴訟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因此,未成年人餘某作為直接侵權行為人,應當以自己的名義作為當事人參加訴訟的。

  其次,《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法律規定訴訟活動由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進行,意即法律承認未成年人有被告主體資格。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按照我國法律,未成年人可以接受和擁有財產。如果未成年人有財產,賠償費用應優先由該財產支付。而要讓未成年人承擔賠償責任,就應在訴訟過程及判決書中明確未成年人的被告地位。

  再者,胡某的監護人也應當成為被告。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根據該條規定,如果未成年人實施侵權行為,其本人沒有獨立財產可供賠償的,將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也就是由監護人承擔判決內容。如果不將監護人列為被告,將出現判決義務承擔主體與履行判決義務主體不一致的現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六條規定:「 附帶民事訴訟中依法負有賠償責任的人包括:1、刑事被告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及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2、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監護人;3、已被執行死刑的罪犯的遺產繼承人;4、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審結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遺產繼承人;5、其他對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單位和個人。」根據該條規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監護人應被列為附帶民事被告人。這是監護人成為被告最直接的法律依據。雖然該項規定的是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活動中,但說到底,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也是一種民事訴訟活動,應當對民事訴訟活動有著一定指導作用。

  綜上所述,本案應當將被告胡某及其監護人列為共同被告。

  (作者單位: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未成年人侵權應與其監護人成為共同被告
    《未成年人侵權能當被告》一文認為,侵權責任承擔的基本原則是誰侵權誰賠償,未成年人侵權也不例外,非實體權利義務主體成為民事訴訟主體沒有法律規定,民訴法沒有規定監護人在被監護人侵權案件中可以成為適格當事人,是因為監護人承擔的是一種補充替代責任。
  • 侵權學生及其監護人列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安陽李先生來電諮詢:  我兒子(十三歲)被同校的張某(十四歲)傷害,我與張某的父親協商,雙方無法達成賠償協議,我打算就此事訴諸法院,但在究竟應該如何列被告的問題上,遇到了不同的說法,不知該如何處理。請問,我在起訴時究竟是應該只列張某為被告,列張某的父親為法定代理人,還是應該將張某和張某的父親列為共同被告要求賠償?
  • 【以案說法】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損害,監護人應承擔侵權責任
    近日,黃梅縣人民法院五祖法庭審結一起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因被告孫某、陳某均系未成年侵權人,法院遂依法判令由其監護人承擔相應民事賠償責任。 法院經審理查明,原告方某與輟學在家的被告孫某、陳某均系未成年人,曾共同就讀於黃梅縣某中學。
  • 未成年人侵權案件應由誰作被告並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但由於其母多年未知其下落,因此應當由其父親即本案被告李某某作為賠償主體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種意見是:應當由被告李某和其監護人即本案被告李某某共同作為被告並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其理由是:(一)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不是當事人,不應受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約束。
  • 侵權案件中「無、限」與其監護人的訴訟地位
    監護人單獨被告說認為,根據民法通則及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被監護人由於沒有責任能力,不應作為責任承擔的主體,而只能由其監護人作為被告。被監護人單獨被告說認為,被監護人是致害主體,是侵權人,理應作為侵權訴訟的被告。只是由於其沒有訴訟行為能力,故由其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實施訴訟行為。(2)共同被告說。
  • 民事訴訟中,可以列為共同被告或追加被告的的情形
    《侵權責任法》規定,被監護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有財產的被監護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重大財產登記在被監護人名下的情形並不少見,故從便於執行角度,應列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為共同被告。10、共同財產涉訟。即共同財產權受到他人侵害,部分共有權人起訴的,其他共有權人應列為共同訴訟人。11、連帶責任保證。
  • 法官提醒:孩子傷人 監護人未盡監護義務應承擔侵權責任
    何阿婆出院後,將7歲男孩小震及其父母三人都告上了法庭,要求三被告支付醫療費、護理費等共計近20萬元。阿婆認為,小震在公共場所嬉鬧衝撞她,給她造成損害,小震對本起事故負有全部責任。因為小震未滿十周歲,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所以小震父母作為監護人,應當對小震的侵權行為給阿婆造成的經濟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 淺析法定監護人的訴訟地位
    ,將其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進行起訴。我們審查訴狀後,初步認為應將被告的法定監護人作為共同被告進行訴訟,我們通過釋明,必要的導訴後,原告仍堅持已見。如果按原告所列當事人的訴訟地位,我們的應訴通知書如何通知?如何進行傳喚?如果法定監護人不到庭又怎麼辦?如何判令監護人承擔責任?系列問題,不得不令人深思。由此,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大家商討,以期對未來的審判工作有所幫助,在適用法律上有統一的尺度。
  • 典型案例 | 未成年人冒用「餓了麼」外賣員,監護人應共同賠償
    典型案例 | 未成年人冒用「餓了麼」外賣員,監護人應共同賠償 2020-12-21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侵權造成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該事故經騰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認定:被告閆某承擔此事故的全部責任,原告李某清無責任。2018年10月8日,原告的傷殘經雲南永鼎司法鑑定中心鑑定為十級傷殘。雙方因賠償問題協商未果,原告訴訟來院。 另查明,被告閆某現尚在校讀書,其所駕駛的二輪電動自行車系其母親閆某清所有。事故發生後被告閆某父母閆某輝、閆某清墊付了原告的醫療費20315元。
  • 未成年人侵權,監護人是否要承擔賠償責任?
    事後,劉某監護人要求史某、彭某、朱某、沈某監護人以及村民委賠償醫療費,因多次協商未果,於是劉某監護人向法院提起了訴訟。法院審理認為,公民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侵害公民的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由於史某、彭某均未滿18周歲,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且本人無財產,應由其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
  • 高州:「熊孩子」在校不慎傷人,監護人需承擔賠償責任!
    圖片來源網絡,與本文無關原告湛某與被告賴某乙(未滿八周歲)同為被告高州某小學一年級學生,某日上午在上第一節數學課時,被告賴某乙與賴某丁(未適齡入學兒童)在課堂上嬉戲打鬧,賴某乙突然將一塊三角尺往後扔被告高州某小學辯稱:原告在課堂上受傷屬實,學校已墊付了部分醫療費用,但學校在教學活動中無任何過錯,依法不應承擔賠償責任。高州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湛某在被告高州某小學校園內上課時受到人身損害,受害時未滿八周歲,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而被告高州某小學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其已盡到教育、管理職責,故應當承擔責任。
  • 民事訴訟中,如何列被告?
    一文中,對生活中常見的必要共同訴訟類型進行了簡單列舉,本篇文章將對如何列被告進行詳細說明。民事訴訟中如何列明被告則需要根據實際案件決定,完整列明被告有利於查明案件事實,確定各被告人責任,也省去訴訟中再追加被告的麻煩,節約時間成本和司法資源。
  • 未成年人巨額打賞能否追回?監護人應承擔相應責任
    「打賞」行為無效但監護人應擔責  近年來,關於未成年人「巨額打賞」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新聞背後通常都會有一個讓聽者啼笑皆非、讓家長欲哭無淚的故事。而「打賞」的背後,往往會導致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巨大的財務危機。那麼上述事件中,小雪「打賞」給主播的9萬餘元,是否能被追回呢?
  • 子女監護人有哪些義務?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應該如何解決?
    監護人,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監護人必須具有完全行為能力,並依法律規定產生。那麼,子女的監護人還有那些義務?對於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又應該怎麼辦呢?
  • 因一個眼神遭4人毆打 海口一男子將涉案未成年人及監護人告上法庭
    對此,甘某將涉案一未成年人及監護人告上法庭索要賠償。2019年3月4日凌晨零時許,原告甘某騎電動車行經海口市美蘭區白龍路瓊苑賓館門口處,遇到被告陳某甲、案外人陳某富、符某江、黃某望四人,因陳某富認為甘某看他的眼神不友善,便夥同陳某甲、符某江、黃某望手持棒球棍、鐵劍毆打甘某,並打砸甘某的電動車。
  • 監護人並非為了被監護人利益出售未成年人房屋,合同有效嗎
    前天有抖音網友諮詢:孩子未成年,爺爺奶奶打算立遺囑將財產給孩子,屆時孩子父親有沒有權利處分這些財產,此問題涉及到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及權限問題。《民法總則》第34條:「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產生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監護人責任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15章 監護人責任民法典第1188條 【監護人責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一、解讀民法典第1188條是關於監護人責任的規定。民法典第27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 監護人須知:不送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違法!!!
    監護人規定時限到期經催告仍然拒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提起訴訟。因務工、結婚等導致適齡兒童少年不能完成義務教育的,可以將非法招用適齡兒童少年的單位、與適齡兒童少年結婚的人員及其監護人列為被告或者第三人。
  • 法院:教育機構與監護人...
    因多次溝通賠償問題無法達成一致,今年7月,西西的父母將幼兒園、奇奇和小安一併起訴到法院,因三個小孩均未達到八周歲,所以由其父母(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提起訴訟。奇奇和小安的父母認為西西在幼兒園上學期間受傷時,自己已經把孩子的監護權臨時讓渡給幼兒園,而且遊戲平臺明顯存在安全隱患,幼兒園應該承擔所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