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談誠意正心,在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2020-12-13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張仲景說這句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時候恐怕也沒想到它對後世影響這麼大,這對大部分文人來說就是信仰。

懸壺濟世救人於生死本是無上的功德,這也成就了醫生的偉大,而在古代能當中醫最基本要求就是能識文斷字,之後才是號脈開方子,這也是文人為何能當醫生的緣由。

《紅樓夢》中也有這樣一位醫生,就是在秦可卿得病的時候,馮紫英向賈珍推薦了一位他幼時從學的先生,在家研究醫理非常透徹。這位張先生就是文人中的典型,而且他在給秦可卿號脈的時候說出來的症狀有模有樣的並且開的藥方也是有理有據,也向賈珍賈蓉保證了如果秦可卿能熬過冬天就有望痊癒,然而秦可卿還是躲不過一命歸西的命運。

人的生老病死是天道法則,醫生也不是萬能的,命數到了誰也無能為力。其實張先生還算有本事的,至少他號脈沒有問題,而且他應該也救活過挺多人的,要不神武將軍的兒子馮紫英也不會把他推薦給賈珍。

古人講誠意正心,也是明白良相能救國良醫能就人,而一切的源頭是心要正意要誠。張大夫的案例在古代不是個案,在現代也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在那學習些醫理就敢給人看病,有更甚者把自己包裝一下就是華佗再世了。隨著國家生活富裕,對健康的追求就更加迫切了,而這時也是別有用心之人鑽空子的最佳時間,在古書上找個藥方並包裝一下就成了什麼病都能治神藥了。

中醫為什麼還停留在千年前的水準,不是中醫沒有進步,是中醫的水太深,想成為一個好大夫十年八年根本做不到,這也就形成了大多數大夫都是拿著古代的方子招搖撞騙,致使中醫的形象一落千丈。

相關焦點

  • 格物致知 誠意正心
    同學們,現在的你們,不再是喋喋不休的小學生,而是讓事實勝於雄辯的青少年;你們不再崇洋媚外、整天幻想,而是面對現實、為理想的大學而努力。但若沒有正確的引導,成熟與冷靜,可能結果事與願違。那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正心,就像那顆小草一樣。正心,就是堅持,不放縱自己內心驅使,收斂過度行為,就是學習上的「正心」。作為學生,任務就是學習。學習中的難關需要逐個去擊破。
  • (何為誠意正心)
    止字為棲息互通,類似鳳凰止於梧桐!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最後的關鍵就是誠意正心了,這個就是實際的功夫了!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很簡單就是說的誠意這個功夫最根本的就是不要自欺欺人,要遵循真正的本心,如同厭惡臭氣,喜歡好看的色相一樣自然而然的。
  • 泰康仙林鼓樓醫院抗疫醫師:不為良相,當為良醫
    泰康仙林鼓樓醫院抗疫醫師:不為良相,當為良醫 時間:2020-12-08 12:22:13來源:財訊網作者:   「不為良相,當為良醫。
  • 《大學》修身之道: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大學》以修身為核心,同時指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主要方法。強調在修身養性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內省,而且還要同外物相接,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完善人格。今天摘錄《大學》三句話,與您一起品味其中蘊含的深意。
  • 《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人生的一切變化生滅,唯有在遵循內心向善的要求、日新其德方面,可以永遠做個新人。至善是指心靈獲得最大程度的自由,達到自然與事物發展相統一的境界。「明明德」和「親民」的一切方向是「止於至善」。以「止於至善」為方向或目標,等於是永無止境的期許。 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一切都是心,致知、誠意、正心指的都是心而已(心想生)
    你首先明心,就是你讓自己悟道開悟;第二你真實的面對自己,就是覺,真實的面對自己就是誠意了。這都是講的是什麼——心。所以你看他說:誠與明德,皆約自心之本體而言。也就是說誠與明德講的都是心,可不是講的外在的物,誠意是不是講心?肯定是講心嘛!什麼能誠意?心能誠意。那明德講的是什麼?肯定還是心嘛!
  • 《禮記·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齊家治國平天下
    他的這份初心也許是出自《禮記·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 閱讀訓練:處而正心誠意 ——我與《史記》的緣分
    處而正心誠意——我與《史記》的緣分文/王宗祥
  • 跟著習主席學國學 丨 天下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對年輕人提出這麼一個要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引自《大學》,《大學》是「四書」之一。「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其中《大學》包括「三綱」「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實際上是「八條目」。應該說,「三綱」和「八條目」構成了《大學》這本書最核心的要義。
  • 人生短暫,誠意正心.
    這位老師爽快的答應了,晚上幾十人聚在一塊,從「正心誠意」開始,什麼是正心?什麼是誠意?古人修學為什麼用大量的時間來培養弟子正心誠意?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才能做到正心誠意?    將近兩個小時的誘導,老師一層一層的給大家剖析,揭開人生的迷瘴,讓大家的心慢慢的收回來,思考如何去學?該怎樣去學?自己的人生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 誠意正心,信守家國
    誠信之德的第二層內涵是誠,即誠意正心。儒家非常重視「誠」,《中庸》裡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又說:「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質之終始,無誠不物。」誠首先是不自欺。《大學》裡直接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陸九淵也說:「慎獨即不自欺。」所謂君子閒居獨處時,仍保有敬畏之心。
  •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淺談楊奉道意筆花鳥畫(一)
    豐而為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淺談楊奉道意筆花鳥畫文◆李天軍楊奉道是我眾學生中的一位佼佼者
  • 正人先正己 正己先正心
    人生就是單行道,在人生的列車上,只有時時刻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列車才終歸平安抵達、幸福抵達終點。  黨員領導幹部要想在工作中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尊重和支持,必須堅決做到「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所謂「正人先正己」,通俗講就是,若是想讓別人先做到,自己就要首先帶頭做到,這是最基本最起碼的道理。「正己」的前提是「正心」。
  • 「不為良相,但為良醫」,「不務正業」的明朝官員還兼職當醫生?
    古人堅信「不為良相,但為良醫」這句至理名言。因此在明朝時期,不僅學醫成風,就連官員辭職從事醫療工作的事例也屢見不鮮。一、明朝醫學之風盛行——為了仕途,更為了保命為什麼明朝時期如此崇尚醫學呢?其實在明朝之前,除了宮中鼎鼎有名的太醫之外,民間的醫生地位普遍不受待見,甚至在唐朝時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居然將醫生和裝神弄鬼的巫師相提並論。
  • 誠意正心、修身齊家,上坤地產的「王道」之路!
    上坤地產十一年來,厚積薄發,在創始人朱靜的帶領下,從一個初創房企成長為全國百強房企,並在11月下旬正是上市,走出了蓬勃發展之路!誠心正意,做有理想的房企《範張雞黍》中雲:「皇天有意為斯文,教人從誠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齊家治國為標準。」
  • 蓮邦投資:誠意正心之與格投資之物、致投資之知
    格心中之物,致存在之知,而要格物、致知,就需要意誠、正心。所以,在隨著做誠意和正心作業的時候,也致使自身的行為模式在發生變化。因此,也就有了現在從投機轉化至投資的結果。之所以五龍一而再的經常講觀念、理念和價值觀,是因為看到了太多的投資人和管理人所受之苦。
  • 不為良相即為良醫 「京城四大名醫」之中醫泰鬥施今墨亦是教育家
    時代的風雲變幻,也讓施今墨立下了「不為良相,即為良醫」的抱負。終其一生,施今墨時刻保持著儒家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在他不遺餘力治病救人的背後,人們看到的正是他那「翩翩君子」的形象。因此,參加同盟會後,施今墨以行醫為掩護,追隨黃興為推翻清王朝統治而積極奔走。1911年辛亥革命後,他作為山西代表還參加了孫中山在南京的就職大典。此後,施今墨返回山西,一面行醫,一面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宣傳進步思想。1921年,施今墨對於官場的爾虞我詐深感失望,最終決心脫離官場。他懷著「不為良相,即為良醫」的決心,正式懸壺從醫,並改名為「今墨」。
  • 波導大小白鯊:為用戶打造的誠意良品
    雖說國產手機競爭很激烈,但波導還是準備了兩款誠意良品,因為在他們看來,好產品自己會說話,到底他們的絕鯊系列是怎樣的呢?筆者已經搶先拿到了波導絕鯊系列兩款新機的詳細資料,靚麗的外形,附有層次感設計,讓人很有買的衝動,當然了它們的內在也足夠精彩。
  • 青島大學書記、校長2020年教師節賀詞:誠意正心,興賢育才!
    誠意正心 興賢育才——校黨委書記胡金焱、校長夏東偉2020年教師節賀詞老師們,同學們,同志們:春華秋實,桃李沁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培養造就了一支肩負建設教育強國重任的專業化教師隊伍,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的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