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沐歌
審核:貝貝豆
今天看到這樣一則報導霸佔了某平臺「熱搜榜」前列,《7孕齡早產寶寶死而復生》,光看標題就足夠惹網友好奇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據相關媒體報導:事情是發生在2019年9月16日,當時許先生懷孕26周的妻子突感不適,便到當地第一醫院進行檢查,診療後醫務人員發現孕媽宮內感染,孩子可能保不住了,於是進行了緊急剖腹產手術。
手術後醫生告知剖出一名男嬰且已經死亡,隨後遞給許先生一個放著嬰兒「屍體」的袋子,許先生在安頓好妻子之後,滿懷著悲痛心情拎著袋子準備回家埋葬,可剛走到醫院門口發現袋子動了一下,仔細一聽有微弱的哭聲,難道寶寶「死而復生」?
於是急忙地跑回急診室,經過全力搶救孩子活了下來,時至今日孩子已經1歲,雖然保住了性命,卻因為腦缺氧造成了嚴重的腦癱。
許先生認為:孩子本來就是個早產兒,出生之後就應該及時給予處理和搶救,可醫生卻直接告知夫妻兩人胎兒已死亡,導致孩子在塑膠袋中連蒙帶凍兩個小時,從而造成了現在這樣嚴重的後果。
當記者問及醫院負責人時,醫生卻說:「嬰兒出生不到27周,並且有感染的情況,當時的心跳十分微弱,這種情況下成活的概率很低。」
聽到醫生這麼說,網友們怒了!
@時代末日:即使心跳微弱、存活率低,那他畢竟還沒有達到死亡的狀態,這就說明沒死,醫學上判斷死亡有嚴格的標準,醫院對「早產」的理解有誤吧。
@御姐範範:就是因為錯誤的判斷,讓孩子錯失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孩子也不至於成這樣。
原本有心跳的孩子因為醫生錯誤判斷,從而成為了一個腦癱兒,這不僅是對孩子、對父母,甚至對整個社會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難道早產嬰兒真的就沒有必要搶救了嗎?
早產嬰兒的存活率真的低嗎?孕媽有必要了解清楚
醫學中將胎齡28-37周的出生的嬰兒稱之為早產兒,胎齡24-28周出生的寶寶稱為極度早產兒,因為早產兒身體各項機能還未發育完善,所以出生後面臨很多的問題。
對於早產兒,老話中有一句是「七活八不活」,意思就是指7個月早產的嬰兒能活,反而8個月的不容易活。
可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進步,已經打破了這一常規,醫學記錄中存活的最小早產兒在媽媽肚子裡只待了23周零3天,這足以證明早產兒也有存活的希望。
判斷早產嬰兒是否能夠存活,除了要根據孕周和體重判斷,還要觀察寶寶治療後的反應如何,如果寶寶有強烈的求生欲,那存活的機率還是很高的。當然,有的早產兒在接受治療後,效果並不理想,就不能一概而論了。
胎兒出生後狀況不佳,有哪些應急處置
新生兒不論是否足月出生,都可能會面臨一些問題,此時的新生兒還處於一個特殊的生理階段,有些病症常常不明顯、不容易被人察覺。
早產兒或體重不達標的寶寶,要及時地送進保溫箱進行治療,如果出生時一切正常,但之後察覺孩子異常,更要第一時間進行搶救治療,為生命搶奪每一分每一秒。
作為孩子的貼身照顧者,還應該了解一些基本的醫學知識,學會「望聞問切」,以便能夠及時發現新生兒的病態。
望---觀看孩子氣色,孩子的臉色是否紅潤有血色,面部表情是否痛苦;
聞---聽孩子呼吸的聲音是否平穩,哭聲是否正常,是否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難的現象;
問---嬰兒不會說話,自然問不出所以然,但是我們通過孩子肢體動作發現異常;
切---用手撫摸孩子的身體,頭部、四肢、腹部、背部等等,了解全身的發育情況;
不論從哪一個方面發現嬰幼兒身體異常,我們都應該及時諮詢專業人員,這樣才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病症,並及時給予治療,避免出現不可挽回的後果。
說實話,看到這條新聞真心很揪心,不僅是這個孩子,整個家庭一生都會活在陰霾之中。所以建議準備待產的準媽媽們,一定要選好待產醫院,選擇有資質且綜合性強的醫院,這樣在遇到分娩難關的時候,專業的醫生能夠更好地應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