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孩子成長階段的一個重要場所,但是,很多家長也擔憂,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
於是,安裝監控,實時查看孩子的在園動態,成了很多家長的意願。
9月3日,杭州有位媽媽在開學之際提出訴求,希望自己能在App上實時查看幼兒園的監控,掌握孩子的狀態,又可適當指導年輕老師。
為什麼一定要幼兒園的監控做到實時呢?
這位媽媽的語氣有些著急:「我們小朋友今年上小班,是一家公辦幼兒園,班上小朋友比較多,有兩位老師和一位保育員阿姨,但都比較年輕。最近班級群裡都在討論這件事,孩子剛上幼兒園,大家都不太放心,小月齡寶寶的家長更焦慮。」
對於家長的要求,幼兒園的相關負責人說,幼兒園除了教室、午睡室和衛生間,其它規定安裝監控的地方,都裝了。
說到家長們最關心的「安全問題」,老師解釋:「教室和午睡室不安裝監控,一是沒有相關的文件規定一定要裝,幼教界的專家對此也有很多爭議;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是,教室和午睡室裝了監控,關係到小朋友和老師的個人隱私。
所以,我們非常慎重,也希望家長能夠理解,也給老師們多一些信任。」
面對家長多番的擔心和質疑,幼兒園裡的老師也忍不住吐槽:「我們老師這一天太忙了,家長來體驗一下就知道了。家長家裡對付一個孩子有時候都炸毛,老師們同時面對二三十個孩子,換位思考下好嗎?
有時候還要給孩子把屎把尿,都要耐心弄好。家長還提出要在手機上看監控,把老師當什麼了啊?」
也有老師表現地比較淡定,因為並非第一年有家長提出這樣的要求,只是站在老師的立場上考慮,裝監控確實侵犯到了隱私權,適當的動作和做法也會被放大,這樣老師沒辦法好好教育孩子。
「都說要尊師重教,對老師連這點最基本的信任都沒有,為什麼要送孩子來呢?」
對於這個問題,從家長的角度說,有監控對家長來說是一個定心丸的作用,每個孩子對每個家庭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有監控家長們心裡會有安全感。
不過,也有家長並不贊同在教室裡裝監控。
一位媽媽的孩子正在讀大班,對於裝監控這件事,她說:「把孩子交到幼兒園,要有最基本的信任。如果一個家長在監控裡發現孩子沒喝水,打電話給老師,提醒她給孩子喝水;另一個家長又在監控裡發現孩子沒好好吃飯,讓老師趕緊去幫忙,一天下來,老師要怎麼管班?
老師有自己的節奏,孩子在集體中生活,也是個適應的過程,要相信老師,也要相信孩子。」
有的媽媽乾脆認為裝監控是完全沒必要的,因為想要知道孩子在幼兒園好不好,老師對待孩子怎麼樣,看小朋友放學回家的心情就好了。
一位爸爸說:「可以理解家長的心情,有監控當然是好的,可以隨時在手機上看孩子的情況,也安心一些。但也應該站在老師的角度想一想,隨時被監控著的壓力有多大?我個人允許老師輕度懲罰孩子。這也是孩子成長的過程。」
從老師的角度來說,這「第三隻眼」有點太大了。
在老師頭頂和背後安裝攝像頭,並將連接共享到手機App上,使老師時時處於家長的監控中,老師一會兒擔心自己課堂上說錯了話,一會兒擔心哪個動作會引起誤解,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教學質量;
如果有一些家長過分關注孩子,一旦孩子表現不如預期,看著實時監控就直接打電話過來,打電話給老師,遙控「指導」老師的教學工作。這樣太容易幹擾教學節奏,打破課堂紀律。
而且一旦孩子知道自己時刻處在監控之下,很可能也不敢大膽表現自己了。內心一旦受到壓抑和束縛,純真天性也會慢慢被扼殺。
家長分分秒秒都能盯著孩子,對孩子心理影響上,也許不全是正面效應。
最鬱悶的還是教師吧,誰都有神情倦怠,丟醜失態的時候,可誰願意被無數雙眼睛分分秒秒地盯著呢?
提升老師的教育質量,歸根到底要從培養老師的師德和愛心做起,僅僅靠監控手段,但監控再全總有死角和遺漏。另外,從某種程度上說,攝像頭也是對老師的一種不尊重和不信任。
從教育的長遠角度看,家長要明確送孩子到幼兒園的目的,是讓其明白如何與其他小朋友相處。
在這種交往中,孩子們獲得了多種體驗,酸甜苦辣都是成長所需要的營養。如果把孩子放在監視器下,短期看孩子不會出問題,但長此以往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家長需要做到儘可能放手,從小就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天真的孩子相對自由地成長。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分離焦慮』只有幾天的過程,完全可以克服。
讓孩子儘早適應集體生活,真正做到在精神上『斷奶』才是目的。
幼兒園的孩子往往表達能力有限,家長該如何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
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一定要「早」,三歲就要開始安全教育。
譬如可以先教孩子一首小童謠:「小熊小熊好寶寶,背心褲衩都穿好,裡邊不許別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
對孩子你不能給他講道理,道理他還聽不懂。教育孩子得要符合他的心理、生理特點,而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謠,孩子是可以記住其中內容的。
最主要的是,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用更多的時間跟孩子交流,而交流的過程中,不要讓他覺得他是在告訴你什麼。
要讓他以一種就是完全開心的,歡快的一種表演性的方式。比如告訴孩子,『媽媽特別想當寶寶,然後想讓寶寶去當老師』,用這種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要跟我做遊戲,然後就開始說「我現在要午睡了,老師你說我乖不乖」,這時候孩子也會高興地進入老師的角色。
然後你再表現出一些不乖的表現,看他怎麼去表現,父母就要學會觀察孩子的動作;從孩子如果他表達一半突然停下來,這時候家長就得注意了。
不管孩子們嘴裡說出什麼樣的話,都要和孩子對視,進行眼神的交流。要溫和地引導孩子說出他遇到了什麼,不要簡單直接地詢問,如果直接問孩子,會讓他很緊張,從而抗拒說出。
-END-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課程正開放諮詢
每天在線替您
解決夫妻關係、親子教育中
碰到的各種問題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報名參與
親子教育問題,諮詢微信:haitun0004
婚姻家庭問題,諮詢微信:jgh35284
心靈成長問題,諮詢微信:CN540039
掃描二維碼,添加客服微信,
只需支付9.8元(原價198元),
馬上邀請您進群學習六個晚上,時間每晚八點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