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全攻略」。跟寶寶重回幼兒園,一起健康快樂地成長!
幼兒園教育雖不是義務教育階段,但如今已然成為了「剛需」。
孩子年滿三歲,家長送娃入幼兒園成為了普遍趨勢。
由於孩子們年齡小,自我保護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區分是非好壞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傷害。加上社會和媒體對於幼兒園「虐童」事件的頻繁報導,讓家長對於幼兒園的選擇尤為慎重。
家裡孩子兩歲的小宇媽媽最近就為幼兒園的事兒糾結不已,意向的公辦園學費便宜也有入讀資格都沒有實時監控,調監控還要申請在區片警陪同下才能查閱。
有實時監控視頻的民辦園學費又不便宜,小宇媽媽不知如何選擇。
在諮詢了自己要好的姐妹後,得到的建議是:沒有實時監控的幼兒園不要報!
她還以自己孩子入園的親身經歷告訴小宇媽媽,有了實時監控,老師就「本分」多了。
沒有實時監控的幼兒園,老師心裡肯定有鬼,否則身正不怕影子歪,她們在怕啥?
聽到這種想法,略略真心建議孩子最好在家家長自己教。
家長有這種想法,首先道理很簡單,就是不放心。
近年來「虐童」事件的曝光,媒體記者更樂於抓住不放掀起輿論高潮。此類虐童事件固然存在,但多為個別現象,可給幼教行業和幼兒教師隊伍抹黑,造成了極大不利的影響。
其中最為嚴峻的就是加劇了家園之間的不信任,讓家長比起相信教師的話,更願意相信視頻監控畫面。因此家長不僅要求幼兒園安裝監控,還要求開放實時視頻。
一方面家長反響劇烈,另一方面幼師也極力反對。
如此兩極分化的意見,我們真的有必要及時理清幼兒園監控開放的問題,尋求解決方法讓雙方達成一致,最終讓幼兒受益健康成長。
實時監控家長認為起到了很好地監督教師教學行為作用,然而為了僅此一點好處,教師和孩子要承受負面影響實在是太多了。
(一)幼兒、教師隱私洩露
實時監控的開放,侵犯的隱私不僅是老師也有孩子。
首先在教師方面,教師工作的場所是教室,教室屬於公共場所嗎?家長質疑的聲音也就在於,銀行商店都有監控,為什麼幼兒園老師就不無法接受呢?
依據司法局部分學者的觀點,「工廠的車間、學校的教室等, 因在主體上有一定的限制, 便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公共場所」因此幼兒園並非明確意義上的公共場所。
那麼將幼兒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刻刻置於大範圍的人群目光下, 這已經是一種暴露隱私的行為。因為在實時監控的開放中,孩子的所有家長都可以查閱登錄觀看直播。
一個班三十個孩子,背後就可能有一百雙眼睛。如果密碼不小心外洩,隱私安全更加得不到保障。
另外在孩子方面,不安全的網絡環境使幼兒園的監控畫面也存在安全隱患有洩露的風險。
就有一些幼兒園的監控視頻流傳到非法的網絡視頻平臺,形成不正當盈利威脅孩子隱私安全和人身利益。
同時實時監控視頻,家長看到的是全班所有的孩子。然而並不是所有家長都願意將自己的孩子在園情況和隱私暴露給其他家長。
(二)增加幼兒教師工作壓力
被家長監控注視是其一,比這壓力更大的是家長幹擾和指控老師正常教學。
家長不了解幼兒園老師工作特點,和在園發生實際情況。絕大多數監控只有圖像,沒有聲音,家長眼見不一定為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動作的大小和輕重,通過遠遠的鏡頭根本傳達不了如實的信息。
然而家長會通過實時監控去自以為是的遙控老師,打亂教師的教學,一會讓給老師打電話問孩子為什麼哭,一會發消息要老師解釋剛剛為什麼不請她的孩子發言。
遠程監控,變遠程遙控,可以說是倍增幼兒教師工作壓力。
幼兒園也是育人的場所,工作環境和氛圍應當是輕鬆的、自在的、溫馨的。開放實時監控視頻,幼兒園老師在高壓之下,將沒有真愛,只有表演。
每個細節和東西都要千思萬想,小心翼翼,所有的教學目標將無法完成。
孩子也有壓力,本身活潑好動的孩子只能乖乖地坐在教室裡,循規蹈矩地做每一件事,這樣會慢慢扼殺孩子純真的天性。
(三)惡化家園與師幼關係
以前沒有監控視頻,家長和教師會保持良好密切的溝通,要想了解孩子在園情況只能通過老師說。
在有了監控視頻後,部分家長則更加願意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開放實時監控的園所,家長隔三差五地覺得孩子哪裡不對就會要求調監控。有實時視頻的,家長更是沒了解清楚事情經過和真相,就直接到園責罵甚至毆打老師。
以至於家園關係極速緊張和惡化,也許本身就是一個誤會,但誤會發生後再難重新緩和家園關係了。
家長和教師之間因為監控有隔閡了,逐步就會影響到幼兒。
老師就不敢再對幼兒有親密的接觸,像摸頭、拉手等動作老師都會想了又想,因為監控裡看視角和卡頓的原因家長覺得老師可能就是打頭和拉扯孩子,這叫老師如何解釋?
同時正常的批評和訓誡,在監控之下,幼兒園老師還能有嗎?到最後老師就因為怕管,就不管孩子了。只祈禱孩子在園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行了,教育發展什麼的也不重要了。
這難道又是家長想要的嗎?
監控視頻是工具,本身沒有對錯之分,重點在於如何規範使用。
幼兒園監控的存在應該只是起輔助保護幼兒安全和教師利益的作用,不應該影響到教師教學和工作。
監控視頻該安全,更該全面覆蓋,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重視對幼兒教師的關心和培養, 運用網際網路等信息化手段對兒童託育中育兒過程加強監管, 一定要讓家長放心安心。可見通過監控等信息化手段監管幼兒園是未來趨勢。
監控視頻可有,實時開放不可。
家長對園所的不信任,要求實時開放,心情可以理解,但實時開放沒有法律的規定和道德上的要求。讓雙方達成一致,實時監控可有一些改善措施,緩解家園的矛盾和衝突。
1.實時監控定時開放
為了不影響老師教學,也為了不造成家園誤會,實時監控的時間為戶外早操活動時間。定時的開放,老師壓力較小,家長也可能了解孩子做操情況。不要小看做操環節,孩子的精神狀態和入園適應都能從中看出。
2.完善家長登錄方式
避免一個帳號多人觀看,有利於隱私安全。軟體註冊一個孩子只能對應一名家長,最好是父母。在開放實時視頻給家長觀看時,必須人臉登錄。畢竟家長忙也不會一天盯著監控看,然而家裡老人閒著沒事真會把監控直播當電視劇看,還不斷找茬。
3.家長實時觀看登記
監控是一人在明,一人在暗。家長查看實時視頻,也沒有任何記錄。如果能公開查閱實時監控的家長,相信也就沒那麼多家長會有熱情看監控了。因此家長登錄軟體查看監控需要登記,園所和教師在後臺也能查看家長的觀看時間和時長。老師也好有針對性地溝通和引導,了解家長的想法。
孩子都是家庭的寶,把寶送到幼兒園,信任是第一位的。否則家長操不完的心,老師也用不了心。彼此信任,相互配合。家長信任老師的專業,老師理解家長的擔心,孩子才能得到家園雙方的愛的教育合力。
幼兒園要嚴格教師上崗和考核制度,畢竟真正能讓家長放心的, 不是360度無死角的監控, 而是有職業操守、遵紀守法、熱愛幼教的好教師。規範幼兒教師隊伍,提高幼兒教師素質,才是杜絕虐童事件發生的內在手段。
社會要積極宣傳幼教的正能量,輿論導向可以毀掉一個老師,也可以塑造一個模範。要多關心幼教人的內心,給他們應有的尊重和理解。壓死幼師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無良的記者和媒體。
我們幼兒園必須看到監控開放與幼兒教師之間存在的矛盾,在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監控的規範及未來發展的趨勢。同時視頻監控的高壓之下,與之不匹配的是幼兒園教師的低工資。監控的普及,視頻的開放,務必和幼兒園教師待遇的提高要同步進行,否則反對的聲音永遠不會減弱。
今日話題:
你認為幼兒園應該開放實時監控視頻嗎?如果你是幼兒園老師的話願意嗎?
歡迎評論下方留言分享討論或吐槽。
原創不易,歡迎分享關注;不忘初心,感謝點讚評論。
我是略略,一名小小幼師,致力於幫助更多的寶媽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