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村落開發的莊園經濟模式!

2020-12-20 騰訊網

隨著我國對農業發展的大力支持和人們投資意識的增強,國內已經逐漸形成了一股「大農業」 投資熱潮。發展 「莊園經濟」 成為投資農業的趨勢。

01

莊園經濟五大特點

(1)規模化、集約化

莊園是以農業產業為基礎的,這裡的農業不同於傳統的農業,它是建立在規模生產和產業鏈延伸基礎上的規模化的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

(2)精緻化、特色化

園的品質要求決定了莊園要有精緻化的景觀小品,設計中要體現莊園的文化內涵,要有獨特新穎的項目。

(3)平臺化、網絡化

莊園創造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俱樂部、會員卡等形式將更多的人匯集到莊園這個平臺上,他們有著相似的興趣愛好、相近的知識背景,來莊園旅遊的人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社交網絡。

(4)創意化、時尚化

莊園綜合體的規劃設計中,要把握時代的發展趨勢和旅遊者的消費需求,更多時尚創意體驗元素的加入,將拉近莊園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5)多功能、綜合化

園綜合體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多功能有機體系,隨著莊園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更多功能將融入莊園的建設中,旅遊正成為莊園綜合體越來越重要的功能,甚至是主要功能。

02

兩大特色莊園經濟

(1)主題化為特色的莊園經濟

酒莊:以近些年來比較流行的紅酒莊園為特色。在滿足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的基礎上,拓展發展主題度假、特色遊樂、觀光採摘的多種功能。

花莊:以近些年來比較流行的香草莊園、玫瑰莊園等為特色,在滿足花卉種植的基礎上。拓展發展婚慶產業、度假產業、觀光產業等。

茶莊:在滿足茶葉種植生產的基礎上,開展茶海觀光、休閒、度假和採摘等功能。

(2)功能化為特色的莊園經濟

人莊園:私人莊園是一種比較高端的莊園經濟,主要作為高端人群的休閒度假和商務會客的地點,由度假莊園、私人農場和私家運動場的基本要素構成。

企業莊園:企業莊園是未來發展的一種重要莊園經濟模式,作為企業的形象展示和體驗中心,我們堅信未來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和中國五百強企業都需要給自己建設一座企業莊園,將企業文化、企業商務和企業度假結合起來,將成為企業的一個重要窗口。

博覽莊園:主要是針對區域來講,沒一個地方都需要有自己的一個特色鮮明的博覽莊園,比如洛陽需要建設一個世界牡丹博覽莊園、開封需要建有一個菊花莊園,將博覽展示、休閒度假和觀光遊憩等功能進行組合。

03

莊園經濟三大開發途徑

(1)加入創新農業

於農業項目而言,傳統農業已經在中國的廣袤大地上生存了數千年。傳統農業對於維持基本的生存來講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但是,傳統農業的發展已經到達了一定階段,依靠傳統農業產量增長已經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最為基礎的利益需求時,發展創新農業顯得尤為重要。在最為核心的農業種植上,一方面,要突破傳統農業種植模式的桎梏,積極尋找特色種植品;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入科技,與相關研究單位合作,獲得技術支持。

(2)提高農業附加值

對於高投入、低產出的傳統農業,發展莊園經濟,要提高農業的附加值,擺脫普通、低檔、原料型產品,開發優質、高檔、專用、深加工產品,同時要融入其他元素充實農業內涵,把握市場需求,選擇適合當地特色的發展方式。

(3)多元化發展,注重文化營銷

展休閒莊園不僅要加入更多元素,而且要延伸農業產業鏈。在發展第一產業的同時,要注重發展第二、三產業,形成三大產業聯動,擴大農業產業鏈條。要增加休閒莊園的內涵,提倡文化營銷。莊園不僅僅是生產的新模式,也是文化傳播的新形勢,給莊園賦予更多內涵,使莊園成為觀光、科普、休閒、養生、度假的新型綜合體。

04

莊園經濟的四大構建渠道

(1) 用地流轉,促進企業資本撬動多方式流轉用地,形成規模土地

集中村落土地資源,可依託移民搬遷遺留下來的耕地等資源,以多元化方式籌集社會資本,以租賃、購買土地使用權等形式集中流轉一定規模的土地,多手段引進企業,構建整體開發:村政府通過多種政策優惠,吸引企業進行主題莊園開發,為後期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2) 綜合提升,構建莊園品牌形象

主題莊園模式的旅遊品牌應以莊園特色、莊園功能等為展現方式,莊園綜合功能擴展和莊園產業模式設計為主,將品牌效應最大化,牢牢依託一個堅實的品牌基礎,加以延伸出農產品加工和休閒旅遊品牌,進而形成一個綜合性的農業旅遊品牌。同時要注重鄉村文化的植入,打造出莊園的獨特標識。

主題莊園應建立專業團隊管理旅遊工作,融入鄉村特色服務,形成自己的農業莊園旅遊客戶社群,在管理上展現莊園品牌。

(3) 滿足莊園度假的5「高」5「低」5高

即市場客群高素質、度假追求高品質、體驗服務高消費、消費者選擇高自主、環境營造高文化。5低即,即空間打造低密度、開發力度低強度、消費節奏低輾轉、環境娛樂低刺激、消費服務低插手

(4) 有效引導,激發農村居民參與熱情

農民(戶)是莊園的社區參與主體,這種參與行為是雙向的,一方面是莊園對農民的吸納,另一方面是鄉村居民主動融入到這種新的生產、生活方式當中。

05

莊園建設的六大要素

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適合進行莊園綜合體的建設,由於其規模與品質化的要求,莊園綜合體的建設需要滿足一定的要素。

(1)優質的土地

包括生產用地(農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建設用地(建設住房、設施、景觀等)。農業是現代莊園綜合體建設的基礎條件,所以在項目建設前要充分研究當地的土壤、氣候、傳統的農業優勢與生態環境,判斷是否適宜進行莊園的開發建設,尋找合適的突破口,如平地、臺地、山地、河谷、海岸、湖濱等先天條件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莊園的品質。

(2)農業作物

在莊園內種植的糧食、瓜果、蔬菜、花卉、茶葉、藥材、林木等,對於食用的產品必須達到無公害的標準。生態莊園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無公害的要求,多施用有機肥、採用物理除蟲害方式。傳統與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摒棄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的方式進行生產,這無疑會犧牲產量,但生態莊園可以通過塑造自身品牌提高產品銷售價格,從而彌補產量上的不足。

(3)建設密度

度假莊園本身適合低密度、低容積率,一些公共配套如服務中心、酒店等的相對密度則要稍高一些,方便消費者的多方面活動。

(4)景觀景致

一個成功的度假莊園的設計要特別強調整體上近、中、遠的景觀視覺(天際線),以及景觀(包括建築物)的橫向、豎向、節點的美感。可緊扣莊園特色主題,用花卉、樹木、藤條、作物、推土、石塊、木頭等等鄉土元素作為造景材質,淳樸的、傳統的樣式反而更加吸引人。

(5)經營設施

環境、硬體設置好的前提下,內部配套、公共配套和軟性服務的充實與細節才是讓莊園充滿溫情和生活感的關鍵,也是莊園度假生活品質與品位的展示途徑。我國生態農業、鄉村旅遊等相關政策規定生態莊園項目可配給一定面積的建設用地指標,一般情況下可滿足設施建設需求。在不夠使用的情況下可部分採用臨建設施,經營設施的建設務必按照法律規定申報申建。

(6)鄉村文化

莊園度假除了體驗一種莊園文化,還要融入當地的文化、植入的外來文化、賦予的主題文化以及消費的野奢文化等,是多種文化的兼容並蓄,是集多種觀念於一體的共生文化。

相關焦點

  • 莊園經濟現黑馬 柏聯普洱領潮流
    柏聯集團依靠自身在旅遊文化產業方面的實力和優勢,嘗試引入法國紅酒莊園的模式,打造集種植、生產、窖藏、品牌運營、旅遊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普洱茶全產業鏈模式。歷經十年,逐漸摸索出一套以環境和文化保護為先導、以集約化、精品化、專業化為手段、以定製旅遊和高端體驗為帶動發展的莊園模式範本。
  • 生態莊園經濟:現代農業的一種新模式
    針對這種情況,陝西省左權縣和榆次區幹部群眾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形成了一種新型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生態莊園經濟。  生態莊園經濟有5個特徵。從經濟性質上看,它屬於民營經濟。投資主體大都為民營企業,還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個人,權益清晰,主體明確。從組織形式上看,它屬於規模經濟。通過土地流轉,實現了土地的集約使用和適度規模經營。
  • 留住「鄉愁」 三大模式助浙江傳統村落重生
    4月18日,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曹鴻在浙江杭州開展的「文物工作媒體座談會」上談及傳統村落保護時,用了這麼一句話。她表示,目前浙江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已形成三大模式,促成了古村落保護和提升民眾生活的雙贏局面。城鎮化的車輪,令不少傳統村落格局漸漸屈從於城市建設。但城鎮化水平位於全國前列的浙江,早就開始了傳統村落的系統研究和保護工作。
  • 「案例分析」竹泉村——傳統村落的產業規劃新模式
    開發理念1、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的原則作為歷史沉澱深厚的傳統村落,都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自然風貌、人文風俗等景觀,在村落景觀規劃中,需要詳細勘察和了解本村的資源和景觀現狀,規劃應突顯村落特色,體現出鄉土氣息和鄉土風情。
  • 探源山西生態莊園經濟
    而在山西晉中,一種被稱為生態莊園的新型農村經濟發展組織模式,歷經十餘年探索實踐,累計吸引社會資本70多億元,安排勞動力就業3.5萬人次,發展生態林和經濟林25.5萬畝,凸顯出顯著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高度契合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
  • 從首個世界文化遺產落鴉石村,看傳統古村落的鄉村旅遊開發經驗!
    古村落是祖先留下來的不可再生的寶貴遺產。保護好古村落,喚醒、搶救、傳承、弘揚蘊含其間的民族傳統特色文化,進而開發利用好古村落資源,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的一個重大課題。目前,在傳統古村落保護與開發利用方面,我們面臨很多難題,例如,如何把握旅遊開發的尺度,如何留住古居民等。
  • ...村落莊園、自駕車營地、溼地度假區 看看哈爾濱旅遊有哪些新去處?
    據介紹,哈爾濱將以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風景區、中央大街、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極地館、融創文化旅遊城、波塞冬海洋王國、哈爾濱大劇院、中華巴洛克街區、伏爾加莊園等十大企業為核心龍頭,打造冰雪旅遊、商務會展、科技研學、體育運動、音樂藝術、旅遊集散等功能產品,打造區域旅遊新地標、時尚旅遊新標杆。
  • 發展全域旅遊要重視傳統村落文化景觀保護與發展
    2018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把促進全域旅遊發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旅遊+」,促進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全面增強旅遊發展新功能,使發展成果惠及各方,構建全域旅遊共建共享新格局。國家文旅部2016年公布兩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2019年11月公布了第一批71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河南省有3地,即焦作市修武縣、信陽市新縣、濟源市。
  • 專家學者集中研討生態莊園經濟發展
    原標題:專家學者集中研討生態莊園經濟發展   本報訊 近日,由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山西省改革創新研究會、山西農業大學聯合主辦的生態莊園經濟發展研討會在山西召開。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央黨校、清華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
  • 成都市青白江區姚渡鎮光明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成都青白江區姚渡鎮光明村曾家寨子 供圖 成都青白江區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楊建昆 實習生 馬傑):近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布,成都市青白江區姚渡鎮光明村,因曾家寨子保護較好而名列其中。曾有「川西客家第一莊園」美稱的曾家寨子就坐落於此。曾家寨子共有曾家老寨子、水浸壩曾家寨、下新寨、上新寨等四座大莊園,先後修建於公元1830-1873年,由曾氏後人曾秀清及其子孫主持修建。老寨子佔地60餘畝,共有房屋300多間,寨內有園林、池塘、亭閣、戲臺等,布局精巧。四周有恆牆,繞牆是丈餘寬的護城河,河內置蓮養漁,並有東西城門,儼然一座城堡,整個寨子的建築形如一個「曾」字,至今約有200年的歷史。
  • 綠維文旅:鄉村休閒旅遊十大成功模式與開發運營要點
    一、創新型莊園創新型莊園是「田園+莊園」模式,以優越的田園生態環境為載體,以高科技生態產業和先進的經營理念為支撐,改造鄉村田園房舍,拓展延伸農業產業鏈,發揮莊園觀光度假、康體養生、農事體驗等多元化功能,實現鄉村與城市之間的相互交換,構築鄉居生活的平衡,從而打造田園生態系統下工作生活一體化的現代鄉村生活方式
  • 生態莊園經濟:鄉村振興戰略的「山西路徑」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顧益康帶領課題組在對晉中的生態莊園經濟進行了專題調研後,在一萬多字考察報告中反覆明確指出:生態莊園經濟是一種值得全力推廣的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模式,是山西乃至全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路徑。  吸引工商資本投入鄉村建設,實現了社會資本和農村閒置資源的再創造,是山西由鄉村衰敗轉向鄉村振興的極富創造性的偉大實踐。
  • 一篇文章告訴你:共享農莊開發模式
    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正在暴風驟雨般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而共享農莊的出現,也改變著鄉村的業態結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共享農莊,以及它和鄉村旅遊的融合互補。所以,結合政策扶持情況,我們把共享農莊的開發模式,總結了3點: 1、整村綜合開發模式。
  • 沙魚湧將打造成大鵬古村落保護開發「樣板」
    原標題:沙魚湧將打造成大鵬古村落保護開發「樣板」   作為大鵬新區古村落保護開發的首批試點之一,沙魚湧村二期改造工程計劃於今年8月底完成。新區擬於本月中旬舉辦招商推介會,擬通過專業旅遊管理運營,將其打造成為大鵬古村落保護開發、促進社區經濟轉型的「樣板」。
  • 2021「拯救傳統村落」工作營 | 活動通知
    「拯救傳統村落」工作營屬於上海交通大學「全球挑戰計劃項目」,旨在培養學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意識。這是工作營舉辦的第三屆,過去兩屆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實踐效果,也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潛力,曾獲得上海交通大學校級社會實踐特等獎、「知行杯」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大賽特等獎。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傳統村落的空間已無法滿足現代化生活的需求。
  • 山東這個古村落,被譽為「濱州小成都」,耗資5億知道的人卻不多
    山東省作為齊魯文化的發源地,不僅書香氣息濃厚,經濟發展也越來越迅速。在我國的古建築當中,古村鎮是代表之一,對於建築學研究以及歷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而在山東省就有這樣一個古鎮,不僅充滿水鄉韻味,可與那些江南古鎮媲美,同時保留完好的古建築也數不勝數,它就是位於山東省濱州市的魏集古村落。魏集古村落即使不是最具原生態化的古村落,但它可以稱得上是仿明清古建築當中的集大成者。
  • 普洱莊園旅遊的開發方向及主題概念
    作為一個少數民族聚集,以茶聞名的傳統農耕地區應如何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提高地區經濟水平?2014年,普洱市政府委託綠維文旅承擔《普洱莊園旅遊專項規劃》項目,旨在為普洱市提供未來15 年的莊園旅遊發展戰略思路,制定各個規劃階段莊園旅遊方面的發展目標與工作重點。
  • 古村落旅遊開發與保護——江西婺源曉起村案例
    古村落旅遊開發與保護 —— 江西婺源曉起村案例 目錄 一、研究緣起與研究問題 二、研究方法 三、曉起村概況 四、旅遊開發以來曉起村的社區變遷 訪談內容包括徽村村落社會經濟狀況與村民家庭狀況、旅遊發展狀況三個主題。 問卷調查 :分別設計了針對村民與遊客的鄉村旅遊感知與態度的調查問卷 。由於個人時間、精力與財力的限制,只能作小樣本(皆為 30 份)的調查,問卷結果僅作輔助分析 之用。
  • 讓傳統村落在鄉村振興中展現新作為
    市委市政府應在政策允許範圍內,積極爭取中央、省、市專項資金支持,在此基礎上市內財政按比例配套成立桐城市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專項發展基金,以支持域內各鎮街積極申報國家和省市傳統村落各項工作,同時在財政允許範圍內,對在全市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通過典型樹立,引導更多人積極參與到桐城市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工作中來。
  • 大別山一個未被開發的古村落,原始風貌依舊,有很多傳統生活印跡
    河南省革命老區新縣的大別山深處有個毛鋪大灣,漢潢古道從村邊穿過,村內保存完整的明清時期建造的民居院落,系一個未被開發的「中國傳統村落」毛鋪大灣至今仍保持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村民沿用傳統的生活習俗,儼然是一個完整的「古民居民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