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有那英,臺灣有羅大佑,香港有黃家駒,而廣西有她!

2020-12-20 娛樂嘉播報

那英,1967年出生於遼寧瀋陽,流行樂女歌手及演員。關於那英,網上有很多負面的評價,罵她的黑她的都有。但不管大家喜不喜歡那英,她的成績就擺在那裡,她是內地樂壇數一數二的女歌手,在內地樂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那英在90年代的內地樂壇,絕對是個大姐大級別的人物。

她的嗓音具有磁性和爆發力,無論是早期的《山不轉水轉》到後來的《徵服》,她的所有歌曲在不同環境中播放都很有流行度,《徵服》《白天不懂夜的黑》《不能沒有你》《一笑而過》等歌曲也被傳唱至今。

羅大佑,1954年出生於臺灣臺北,是臺灣苗慄縣客家人,是數一數二的創作歌手及音樂人。羅大佑是著名鼎鼎的音樂教父,他的童年已寫進教科書中,他的東方之珠等等都唱響非凡。

樂壇的名聲與地位已經沒有人能超越他,羅大佑寫出了一個時代的輓歌,從諷刺社會的搖滾到追溯光陰的美好,充滿了對社會的反思人文的思考。

羅大佑之所以被忽視,是因為他的歌太大偏向社會,個人情感的東西少一些,歌迷也少,但是論高度論成就毫無疑問的第一。

黃家駒,1962年出生於香港,原創音樂人、搖滾樂隊Beyond主唱。家駒是一個學歷不高,只有高中學歷。而且黃家駒也不是音樂學院畢業的高材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高中生,憑著對音樂的熱愛,就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說是天才也不為過。

他創作的作品很有世界觀,簡單的旋律、激昂的歌詞,讓另類的主題和動聽的旋律恰到好處地結合在一起,讓人聽後能夠激發昂揚的鬥志。有家駒的BEYOND,每一首歌都是經曲,是勵志的篇章,是唯一不靠情情愛愛呻吟而取得巨大成功的組合!

十多年了,港臺,大陸,甚至整個亞洲沒有一個組合能達到當年BEYOND的水準。黃家駒已經去世22年了,曾經美國著名NNT雜誌評出的亞洲最具影響力人物,其中包括第一個是李小龍,第二個是黃家駒。

魂斷日本富士山,淚灑香港將軍澳,世間縱有千萬曲,人間再無黃家駒。以前聽黃家駒單單只是為了聽歌,現在黃家駒這三個字是一種精神!

梅豔芳,196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廣西合浦,歌影雙棲發展藝人,被後人稱為「香港的女兒」! 1982年,梅豔芳以低沉沙啞的嗓音演唱了一首《風的季節》,一舉奪得第一屆香港新秀歌唱大賽的冠軍。

梅姐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香港演藝協會的女會長,她一直熱衷於為演員、演繹事業發展盡心盡力!

除開歌壇魅力,梅姐24歲就憑《胭脂扣》拿到臺灣金馬和香港金像雙料影后。其中1992年與周星馳合作的《審死官》在當年就收穫了近5000萬的票房,打破了香港電影票房記錄。

我想梅豔芳也不是用幾句話就能描述的,如果真要描述她的偉大,我想也只有四個字足以形容她傳奇的一生:風華絕代!

相關焦點

  • 對現代文明的反思,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和黃家駒的大廈
    羅大佑於1980年就寫完了這首歌,到之乎者也發行時,他把這首歌放在了該專輯的第一位,以顯重視。曲風是羅大佑一貫的民謠搖滾,旋律依舊是朗朗上口百聽不厭。編曲由日本搖滾音樂人山崎稔完成,羅大佑親自給山崎稔寫信促成了合作。羅大佑創作音樂有兩大特點,一是必須先把曲子寫好,確定旋律夠好之後才繼續完善歌詞及編曲。
  • 只要有音樂,就不會有世界末日!——黃家駒
    而在他們用吉他作為利器的同時,黃家駒與他的樂隊有著怎樣的坎坷與輝煌呢?說起BEYOND樂隊,那可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乃至華人地區的殿堂級搖滾樂隊。組建於1983年,當時的成員是黃家駒、葉世榮、鄧煒謙、李榮潮和 黃家強。 只可惜1993年6月,樂隊在日本東京錄製節目時,黃家駒不小心從舞臺上摔了下來,並且摔成重傷,6天後不治而亡。
  • 很多人說,黃家駒是死後才成名的,你贊同嗎?
    黃家駒生前是有一定名氣的,那個時候最出名的應該是草蜢,然後是Beyond樂隊,太極,達明一派。在80年代太極是香港樂壇樂隊熱潮中的中流砥柱,那個時候太極比Beyond樂隊的名氣和聲望都要大,兩支樂隊都是當時香港當時優秀的搖滾樂隊。
  • 黃家駒一首歌諷刺了娛樂圈,說的一句話現在依然諷刺著華語樂壇
    黃家駒一首歌諷刺了娛樂圈,說的一句話現在依然諷刺著華語樂壇1990年Beyond推出了主打歌《俾面派對》,俾面派對在粵語裡是給點面子參加派對的意思,在這首歌裡面黃家駒赤裸裸的諷刺了香港娛樂圈的浮華作風,在香港,歌手不唱歌,音樂人不作曲,每天就是參加宴會派對和綜藝節目,所謂的新專輯,就是把歐美、日本的歌稍作改變,翻唱一遍。
  • 當年黃家駒為什麼說:「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
    80,90年代的香港流行金曲我想大家多多少少都會唱那麼幾首,你的歌單裡也或多或少有那麼幾首存在,多少後來音樂界的天王巨星也是在那個時期開始走紅。那個時代是香港流行音樂的巔峰時期,而黃家駒成立的beyond樂隊也在這個時期慢慢成長。
  • 1980年,羅大佑將為張艾嘉創作的《童年》送給她,令其婚內出軌
    然而,就臺灣當時的時局,他的音樂還是「不合時宜」,無奈,羅大佑在開完《最後一個與你相互取暖的夜晚》演唱會後,飛去了美國,1985年,他應張艾嘉邀約創作了《明天會更好》,臺灣的60位歌手傾情演唱了這首歌,一起來共同展望臺灣的美好明天。
  • 被視作不可逾越的高山,羅大佑究竟有什麼魅力?
    曾經有一對臺灣情侶去南非旅行,乘坐計程車時,司機邊開車邊哼唱著一段旋律。司機對情侶說:「這是我媽媽生前最喜歡的歌。1993年,我和媽媽在剛果的一家中餐廳裡聽到這首歌,媽媽非常喜歡,老闆就送了她一盤磁帶。」母親去世後,磁帶丟失了,每當司機想起媽媽,就會唱這首歌,卻始終不知道歌名叫什麼。
  • 中國殿堂級十大男歌手,有你的偶像嗎?
    王洛賓 第二位:羅大佑 羅大佑作為一名歌手,創作者非常厲害,李宗盛曾評價他說:「他的心裡有一個英雄式的人物。他是時代的一個標誌,」周華健曾評價他說:「我很佩服他,他太有才華了。」羅大佑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歌曲,有《童年》《光陰的故事》《戀曲1990》等。
  • 66歲的羅大佑:有女兒後,我的人生像清晨
    等待的時間中羅大佑彈彈吉他,哼哼歌,「人生到了現在感覺世界都不一樣,我發現這是我生命裡開始的一個清晨。」以下為羅大佑的自述:大家好,我是羅大佑。1984年底,我決定要離開臺灣,當我真正再回來,是在2014年的6月27號。
  • 初戀羅大佑,每首歌背後,都有一個《光陰的故事》!
    ,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他的音樂創造才能是無與倫比的,他創造了臺灣音樂的一個歷史階段,和他相比我會感到惶恐,他對我來說只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才是真正的臺灣音樂屆重量級人物」。人這一生會有兩次生命,一次是出生,還有一次,就是當你發現自己是誰的時候,這時的羅大佑,終於找到了真實的自己,也可以坦然面對自己所處的位置。同年,羅大佑離開臺灣,定居香港,租了一個非常小的錄音室重新開始。
  • 那英坦蕩星途背後,有個默默付出的姐姐,見證她北漂的成名路
    想必沒有人沒聽說過那英的名字吧,她在我國樂壇上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曾經被邀請去擔當好聲音導師,和汪峰等人一起指點江山,提攜出很多優秀的歌手。其中梁博就是她曾經提攜出來的歌手之一,可見她對於音樂才華濃重的人是有著多麼獨特的眼光。
  • 黃家駒如果還活著是什麼地位?千萬別低估死亡對一個人的神話作用
    知乎上有個經久不衰的問題:黃家駒如果活著,現在是什麼地位?這個話題吸引了很多人的參與和討論,其中的高票回答認為:黃家駒是一個死後被嚴重過譽的歌手,永遠不要低估死亡對一個人的神話作用。談及華語樂隊,Beyond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
  • 紀念黃家駒:他對音樂有一顆赤子之心
    編者註:27年前的今天,即1993年6月30日,中國香港知名歌手黃家駒逝世,年僅31歲。黃家駒生前及其所在樂隊Beyond曾為歌迷留下不少至今廣為傳唱的經典歌曲,影響且鼓舞了很多人,包括《大地》《真的愛你》《海闊天空》等。回望香港樂壇當年,Beyond樂隊是如何「C位出道」的、黃家駒初入樂壇又有哪些軼事?
  • 為什麼黃家駒在樂壇是獨樹一幟的存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香港上個世紀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香港的娛樂業也飛速發展,誕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流行歌手,香港七十年代的五王,八十年代的三王一後,九十年代的四大天王。但是真正懂音樂喜歡音樂的人是異常的喜歡黃家駒,甚至華人音樂教父羅大佑直接說:香港沒有真正的音樂人,除了黃家駒。為何既不是三王一後的黃家駒又不是四大天王的黃家駒在樂壇的地位如此之高,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音樂教父羅大佑:總有那麼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大學生涯初試鋒芒的羅大佑在1976年正式投入商業音樂創作,並為電影配樂。1981年首度擔任唱片製作人,製作了歌曲《童年》。1982年,羅大佑在臺灣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其中收錄了《鄉愁四韻》《戀曲1980》《童年》《光陰的故事》等等廣為傳唱的歌曲,而這也正是他正式從幕後創作人轉為了歌手。羅大佑說,任何情歌都有它背後的感人故事!
  • 原來羅大佑的《童年》、李宗盛的《愛的代價》的原唱是她
    她是臺灣知名的藝人,19歲就開始了演藝生涯,至今早已積累不小的名氣,她是全能女藝人,不但是優秀的歌星、演員,還是女性導演、編劇、製片。曾榮獲兩屆臺灣金馬獎影后、兩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一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是美國《時代》雜誌曾以三頁篇幅推介的人物。
  • 香港歌壇抄襲成風,黃家駒赴日本尋夢,如今全世界用尊敬向他致意
    音樂教父羅大佑稱他為音樂天使,他是公認的香港樂壇傳奇音樂天才。其實,與其說他是音樂天使,不如說他是音樂英雄。得到人們的認可後,黃家駒把自己的理想傾注在歌曲上,尖銳地批評當時社會的不公平和香港娛樂圈的浮華虛偽。為此,他寫了《不可一世》和《俾面派對》。
  • 1990年,黃家駒的這首歌諷刺整個港娛,現在諷刺的是整個華語樂壇
    其實這種現象也能理解,畢竟大家都是為了賺錢,不僅這些歌手本身,就連他們身後的經紀公司以及投資商等,黃家駒在世的時候曾經指出過這種現象,他曾表示香港沒有樂壇,也沒有真正的音樂。那個時候的他羨慕內地的崔健以及臺灣的羅大佑。羨慕他們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下追求自己的音樂,保持自己的音樂風格。
  • 黃家駒為什麼說香港沒有樂壇?當時的香港沒有自己原創的音樂嗎?
    黃家駒說香港沒有樂壇這句話時,我覺得他是對香港樂壇的不滿,認為香港只有娛樂圈,沒有音樂圈。而且80年代的香港流行樂壇很多都是靠翻唱外國的音樂,或者是用國外的曲調,填上中文詞,然後再由當時比較有熱度的明星演唱的,所以會有很少人注重原創的音樂。
  • 有一種經典叫羅大佑:回不去的《童年》,不敢想起的《你的樣子》
    上世紀70年代末,黑色長髮墨鏡,啞嗓的羅大佑掀起了華語流行音樂的新篇章,周杰倫曾說羅大佑是一個時代的「代言人物」,什麼歌能流傳超過3代,羅大佑的歌就可以。音樂鑑賞羅大佑的諸多經典歌曲中,有些歌曲多年後重新傾聽,依舊能令人淚溼眼眶,《你的樣子》這首歌是羅大佑傳唱度最高的歌曲之一,當年被用作電影《阿郎的故事》的片尾曲,到現在仍有歌迷說,當歌曲漸漸響起,眼淚就止不住了,這是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