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中,女巫對著鏡子說,「魔鏡魔鏡告訴我,我是不是世上最美的女人」。鏡子雖然不會說話,但其實「說」了很多話。
繪畫史上有幾位畫家,巧妙的利用鏡子這一道具,來表達更多的內容,更有趣的主題,和更深的含義。今天請容許我來分享一下《繪畫中的魔鏡 Mirror Mirror Tell Me》。
第一位要介紹油畫之父,凡·艾克(Van Eyck),1385年-1441年,尼德蘭畫家。
凡·艾克是第一個用亞麻油調製顏料作畫的畫家,油畫就是凡·艾克發明的,之前的繪畫大都是蛋彩畫或溼壁畫。
油彩乾燥時間更長,畫家得以從容再現事物的外觀、質地、光影,明暗層次分得更清楚,更有立體感,而且油彩細膩、透亮、深邃,中間過渡色彩層次豐富。
我個人認為最為關鍵的是,油畫便於保藏,歷經世代,不像中國畫大都畫在紙上,時代彌久,紙張都脆掉爛掉了。
凡·艾克最有名的是《根特祭壇畫》,位於比利時根特市(Gent)的聖巴夫大教堂(St Bavo's Cathedral),根特市就是因為這幅畫而成為著名旅遊城市。《根特祭壇畫》絕對是一幅牛畫,以後有機會和大家探討。
今天講的是凡·艾克的另外一幅代表作《阿爾諾芬尼夫婦》。
這幅畫描繪了尼德蘭當時市民的新婚家庭。最有意思的就是牆上的這面鏡子。
牆上的凸面鏡是凡·艾克的炫技。圍繞著鏡面,是十幅表現基督受難的微型畫。鏡子裡反照出房間裡的情況,可以看到每一個細節都能在鏡中找到對應。
此外,通過鏡子的反射,左側多了一個窗戶。鏡中還多了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畫家本人。
這幅畫收藏於倫敦的國家美術館。
接下來這幅是《銀行家和他的妻子》,尼德蘭畫家昆廷·馬蘇斯(Quentin Metsys)作。
安特衛普的商鋪中,男人正在用秤稱量貨幣,妻子停下翻看的聖經,好像在幫丈夫核對數字。
這樣的場景幾百年後的今天我們看起來也非常親切,畫面動感十足,生活氣息濃厚。這可是創作於1514年的畫,當時都是宗教畫和肖像畫。
但是桌上的一面鏡子,揭示了畫家的主旨,鏡面反射了長方形的窗戶、窗外的教堂與樹林,還有一個站在窗邊的女人,她就是那個借貸者,這只是一個借高利貸的瞬間。
《銀行家和他的妻子》收藏於羅浮宮。
下面這幅《鏡前的維納斯》是委拉斯貴茲唯一畫過的裸女畫。迭戈·委拉斯貴茲(Diego Velazquez),1599-1660,西班牙畫家。
在畫中,維納斯對鏡而臥,丘比特為她扶鏡觀照。委拉斯貴茲把斜臥、照鏡和背向觀者三面綜合或疊加在一起,以前大師筆下單純的身體展示,在這裡變成了畫中人物的自看式沉思。
此外,在這幅畫中,維納斯未戴任何的珠寶,一旁沒有玫瑰,也沒有桃金孃科植物;傳統的維納斯,頭髮大都是金黃色,但這兒卻上了深棕色;一般丘比特會拿一副弓箭,這兒取而代之的,是只握著懸在鏡框上的粉紅色緞帶;過去的裸女通常躺在白色的被褥上,在這裡畫家卻鋪上了一條深灰的綢緞布。這幾個特點,不同於傳統的維納斯與丘比特的組合。
當時的西班牙是天主教濃厚的國家,禁欲主義風行,這幅委拉斯貴茲晚年創作的裸體女性,通過鏡子來反射模特兒影影綽綽的姣好面容,也有畫家道德的考慮吧。
《鏡前的維納斯》收藏於倫敦的國家畫廊。
以下這幅便是委拉斯貴茲代表作之一《宮娥》,收藏於馬德裡普拉多美術館,是藝術史上的神作。
仔細觀察,這幅畫有好幾個焦點,焦點一是瑪格麗特公主,焦點二是宮娥,焦點三是通過鏡子反射的腓力四世與王后瑪麗安娜,焦點四是正在作畫的畫家自己,焦點五是扶門而立的侍衛……
這幅油畫的結構與布局是繪畫史上的創舉,畢卡索曾經解構完成58幅《宮娥》的系列畫,達利《宮娥》也進行過的幾幅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再創作。
有很多藝術書介紹過此畫,我就不再這裡贅述了。但我要強調一點:一定要到美術館去欣賞這幅大型油畫,所有印刷品或者網絡上的照片,都無法真實和準確體現這幅名作的光線、色彩、景深以及完整性。
下面介紹的是愛德華·馬奈( douard Manet),1832-1883,法國早期印象派畫家。
注意,不是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這兩人是好朋友,姓氏只差一個字母。
馬奈就是那位畫《草地上的午餐》而遭到巴黎藝術界猛烈攻擊,被咒罵為無恥到了極點的「下流畫家」。
下面這幅《女神遊樂場的酒吧》是馬奈最富於幻想性的作品,於逝世前一年完成。
構圖很有氣魄,更重要的是他運用光色效果真實地表現了巴黎一酒吧間的氣氛。作為這一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站在櫃檯後面正在接待顧客的女招待。馬奈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這位酒吧女郎青春的膚色和圓潤的手臂,以及她面前各種香檳美酒、鮮美的水果和芬芳的花卉。
比較有意思的是,馬奈利用女郎身後的一面大鏡子,將女郎與買醉人,以及酒吧內的顧客,都朦朦朧朧地表現了出來,使有限的畫面生動地展示了酒吧間的開闊場景和燈光閃耀、人聲嘈雜的氣氛。
這一切全都是模模糊糊地表現出來的,使人似覺置身夢鄉。女郎形象的誘人之處正是在於,她使人們覺得她就是許多幻影之中的一個,這個幻影卻充滿著迷人的嫵媚。
這面巨大的鏡子所反映的是偷歡的芸芸眾生?還是春夢一場了無痕?
此畫收藏於倫敦的考陶爾德畫廊(The Courtauld Gallary),這件小小的畫廊,收藏了很多著名的畫作。畫廊的門面很小,這是我當時拍的照片,偶遇一群小盆友在畫廊裡學習。
最後介紹一位德國畫家:小漢斯·荷爾拜因(Hans Holbein),約1497年-1543。
小漢斯·荷爾拜因是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御用畫家。亨利八世就是那個娶嫂子、廢天主教、一生娶了六任妻子、砍了其中兩任老婆的頭、伊莉莎白女王的爹。
以下是荷爾拜因的代表作《大使》,收藏於倫敦的國家畫廊。
這幅畫中,左邊是法國駐英國大使,右邊是英國外交官。畫面中有很多有象徵意義的細節。
這幅畫中沒有鏡子啊,和我們今天的主題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欣賞這幅畫,需要帶上一面鏡子。
請仔細觀察,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幅畫的畫面下方有一個長形黑白的奇怪圖像,這是什麼?
這時候,請拿出一面鏡子,背對著油畫,斜照著看。這時,瞬間,一個代表死亡的骷髏頭像出現在你面前。
這個只有到博物館現場觀看,才能真正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