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的離婚率呈上升趨勢,單親學生越來越多。
如何搞好單親學生的教育已成為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不少家庭在不斷地探索。但是,有部分單親家庭由於教育不及時、不到位、不科學,甚至方法做,至使大多數單親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
本文從六個方面分析了當前單親家庭教育存在的誤區,以及在此教育誤區之下產生的心態,較為全面地分析了當前單親家庭教育的幾種主要現狀。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不斷的進步,我國的離婚率呈上升趨勢。單親家庭在社會上已經是異軍突起。單親學生教育已成了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目前,我國的單親家庭已達到 1500萬個以上。如果按每個家庭一個學生計算,我國就有1500個學生生活在只有父親或母親的殘缺的家庭裡。這僅僅是指父母離異或一方死亡所形成的單親家庭。在現實生活中,因父母長期兩地分居而造成的「單親」家庭也有不少。另外,近些年來,在撲面湧來的商潮下,許多家庭因貧窮所迫,不得不實行「一家兩制」。父母一方遠離親人,離鄉背井到外地打工。在一定的程度上,這些家庭也成了實際的單親家庭。在較長的時間裡,學生在家中所受的教育也僅僅只有父親或母親的。
社會學、教育學及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父愛和母愛在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意義。在單親家庭裡,在失衡的「愛的天平」上,學生往往背負著超重的父愛或母愛,單親家庭給學生成長造成了不好的教育環境。學生的家庭教育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往往走向極端,步入誤區,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盡單親學生平時的思想表現、行為習慣以及心態等方面,可以看出他在家中所受的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下面就幾種常見的單親學生家庭教育誤區下的心態作簡要分析。
一、溺愛教育
溺愛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在單親家庭裡尤為突出,這種教育佔整個單親家庭教育的53.21%。有的父(母)親在離婚之後,為了抹平家庭破裂時給學生造成的創傷,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學生身上對學生的疼愛和關懷更是無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無一不予以滿足,只要學生開口,父(母)親沒有不答應的。
古人常常告誡我們「為人父母,不患不慈,患於知愛不知教也。」在許多的單親家庭中,家長對學生疼愛往往超過一定的限度。主要表現為溺愛、放任、包庇甚至縱容,也就是說對學生施給過多的感情,這叫做感情過剩。不論學生的要求是否合理,行為是否正確,父(母)一概予以滿足。有時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和壞習慣也不加以糾正,甚至對其出現的錯誤,違法亂紀或反社會的言行舉行加以庇護。家長的這種親近方式,很不利於學生良好習慣地形成,直接影響了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這樣的教育,這樣的單親家庭環境,實際上成了學生將來犯罪的溫床。學生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則成了實際的支持者、護送者。
受到這種家庭教育的學生,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很任性,好勝心強,尋求各方面的滿足。受不了一點兒批評,更承受不了挫折與打擊,表現出極其脆弱的心理狀態。這給教育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
二、金錢教育
可以這樣說,現在的社會是金錢的社會,現在的家庭是金錢維持的家庭,現在的人更是金錢鑄就的人。走出家門,來到社會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談論的……無一不與錢有關。在當今的社會上,沒有不需要錢的地方,也沒有不需要錢的時候。學生生活在這樣,「金光閃閃」的世界裡怎能不被金錢所迷惑呢?況且,有很多的學校為學生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小商店、小賣部、小攤位、小餐館等在學校及其附近到處可見,應有盡有。學校食堂早、中、晚對學生實行全面開放。你說學生沒有錢行嗎?
現在的家庭大多數已經擺脫了貧困,有的已達到了小康水平,有的則是「大康」人家了。俗話說:「千萬元不算寶,百萬元滿地跑,十萬元知多少,萬元像根革。」這形象地表明了當前人們的經濟狀況,正是在這種狀況之下,學生向家長要幾個零花錢並不在話下。特別是單親家庭的父(母)親,為了彌補自己對學生感情上的過失與不足,為了讓學生適應周圍的「金錢」環境,慷慨大方,毫不吝嗇地將大把大把的鈔票塞給學生,以滿足學生在用錢方面的需要。某班有一個單親學生,其父親是個律師,比較有錢。期初將一個四千元的存摺交給學生,作為一學期的生活費。結果,該生不到兩個月就用完了。實際上,父親的這種行為,使學生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在學校裡,在社會上,學生揮金如土,用錢如流水。進館子、住賓館一月少則八百元,多則數千元。這嚴重地影響他們正常的發展,父(母)親的這種教育方式,最容易使學生從小養成好逸惡勞、大吃大喝的習慣,導致學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暴力教育
暴力與虐待在單親家庭中經常發生。這種教育佔整個單親家庭教育的22.13%。暴力教育是指單親家庭中的某一成員對其他成員在精神上、經濟上、肉體上以及性行為等方面施予的暴力和虐待。最常見的是離異夫妻一方對老人或對學生所進行的。發生暴力和虐待的原因大致來自兩大方面:一是由婚姻破裂,與老人之間關係不佳,受學生的拖累,經濟上發生拮据而發生的。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社會的壓力太大,工作繁重與不順心,工作條件差。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形成嚴重的心理障礙,無處發洩,只能回家後對老人和學生施以暴力和虐待。
在我國,由於人們受到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頗深,又加上有些家長的文化素養不高,認為他的孩子生來就是他自己的「私有財產」,如果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就有權對其進行「管教」。況且有的家長生性就粗暴,略有不順或不滿,張口就罵,舉手就打。家長為刀俎,學生為魚肉的現象司空見慣。
不管是離異夫妻一方對老人還是對學生施予的暴力和虐待,以及夫妻之間因離婚而進行的暴力和虐待,對學生都存在著巨大的影響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學生,往往具有恐懼感、自卑感、脾氣暴躁,自責性,無自信心,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以及忍耐力不強等心理特徵。學生性格內向是普遍現象。學生在家裡遭到暴力和虐待之後,常常產生一種很強的攻擊行為。這種攻擊行為將隨著時空的轉移與變換,發洩到學校和社會上,對他人進行「報復」,並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和對他人及社會不滿的心態,仇視一切。這種單親家庭教育環境,不可避免也促成學生性格內向、孤僻和抑鬱。學生只能把在家裡聽到的看到的和親身感受到的一切痛苦,全部積壓在心裡,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這種心態和性格將會不斷地加重,一旦遇到挫折或不順之事,最容易走極端。
單親家庭中出現暴力和虐待是異常可怕的。本來父母離婚就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創傷,現在則是雪上加霜。這種教育環境,嚴重地摧殘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極大地阻礙了學生心理的正常發展,對學生成長十分不利。不過,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現在的學生一般來講經不起挫折,心理脆弱,毅力與意志缺乏。而生活在這種家庭之中的學生,往往意志堅強,經得住大小波折,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強,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鍛鍊意志的作用。
四、家庭「主婦」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幾乎常常聽到有人說到某家的學生真勤快,家中所有的事都幹。父母強調學生參加適當的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是可以的,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在單親家庭中,學生往往是做家務的機器,承擔著各種家務勞動。離婚後的父(母)親,由於長時間生活孤獨、苦悶、煩惱,久而久之養成了懶惰的習慣,甚至情緒不穩定,大發脾氣,朝學生身上發洩。讓學生從事更多的家務勞動,這也成了對學生進行虐待的一種手段。另外以前由於父母共同承擔的家庭經濟支出,現在完全由一個人來擔負,經濟出現了極度緊張。無法僱傭保姆或傭人,學生自然充當了這種角色,本來生活在單親家庭裡的學生就缺少一種父(母)愛,精神上難以承受感情上的貧乏,身體上更加承擔不了繁重的體力付出。很多學生因此放學後或放假後不願回家,在社會上遊蕩。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學生,其身心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摧殘。
對學生實施勞動教育要有一定的度,超越這個度,學生教育就會出現問題,、在單親家庭裡,不應該出現學生充當家庭主婦的現象。勞動的強度要以學生生活得自由自在、高興為標準。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否則將有礙於學生健康的成長。
五、「圈地」式教育
美國有位科學家曾經做過「感覺隔離試驗」。這種試驗就是把一個人放在完全與外界信息隔離的房間裡,經過幾個小時,便發現此人會產生幻覺。時間再長一些,就會發現此人神經失常,精神崩潰。這個例子告訴人們,人需要與外界接觸,溝通思想,交流信息,從中增長見識,獲得知識,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圈地」式教育,通俗他說就是把學生活動的場地嚴格地限制在規定的範圍內,減少或斷絕與周圍學生的交往、接觸。從哲學的角度來講,任何事物都與其周圍事物發生聯繫,而同周圍事物的聯繫是該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一般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視其寶中之寶,非常擔心其安全,常常把學生限制在家中或規定的圈子內。有的單親家庭乾脆把孩子長期關在家裡,不允許與附近的鄰居學生交往,更不允許與已離異的父(母)親來往。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學生,本來就缺少父(母)愛,心中積澱著許多痛苦,需要與同伴交往。
美國著名學者H·奧託提醒我們:「把一個人與世隔絕,是現在能夠採用的最嚴厲的刑法」,對學生實行「圈地」式教育,實際上是對學生應有權利的剝奪,是家庭最不仁不義的表現。
六、「放羊」式的教育
這種教育是當前一般家庭在學生教育上普遍存在的一大問題。單親家庭也不例外,這種教育在43.32%的單親家庭中存在。
談到放羊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就是指牧羊人在茫茫的原野上讓羊群隨意奔跑,主人無需對其施加任何管制。
在單親家庭裡,孩子需要較多的關心和幫助,需要與父(母)親有更多的接觸,而且需要傾心置腹地交心談心。但是,由於父(母)親整天平作繁忙,人際交往繁多,且以前由於父母共同完成的家務事現在全部壓在一個人身上,加上有的家長離婚後對學生厭惡,因而對學生的教育無暇顧及,不得不實行「放羊」,對學生的一切不管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以及與人的交往等方面都不聞不問,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放任自流。學生在其父母離婚時就已形成了「爸媽不要我了!」的印象。如果對學生不給予一定的關懷,那麼,學生又會產生「爸(媽)也不管我了!」的概念。這種「放羊」』式的教育給學生造成的將是更多的痛苦與創傷。學生便覺得有家無家一個樣,回家與不回家沒有多大關係。如此管教方式,給學生離家出走創造了機會,給學生犯罪創設了條件。
目前,單親家庭日益增多,青少年學生犯罪率越來越高,已成為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這都是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不好所造成的。當然這並非是我國特有的現象,是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問題,在發達國家尤為突出。在單親家庭裡,父(母)親對學生的教育存在著許多弊病,教育往往走向極端。這個問題至今還沒有得到有關部門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有關專家指出生活在完整家庭裡學生幸福的程度,要比生活在單親家庭學生幸福的程度高出兩倍多。而且心理學、教育學也明確地告誡我們,學生心理異常與惡劣的環境有關,單親家庭本身就是一種極壞的家庭環境。前面所提到的六種教育,既是單親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完整家庭存在的問題。因此,為人父母應該多為學生考慮,為他(她)的前途著想,否則學生的成長將不堪設想。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一千多萬少年兒童,同樣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全社會都應該關心他們,通過法律等途徑來對他們加以保護。
但願所有的少年兒童的明天更加美好,鮮花開得更加絢麗奪目。
來源:中國家長網
(責任編輯: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