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單親家庭教育誤區及其影響

2020-12-18 搜狐網

  當前,我國的離婚率呈上升趨勢,單親學生越來越多。

  如何搞好單親學生的教育已成為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不少家庭在不斷地探索。但是,有部分單親家庭由於教育不及時、不到位、不科學,甚至方法做,至使大多數單親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

本文從六個方面分析了當前單親家庭教育存在的誤區,以及在此教育誤區之下產生的心態,較為全面地分析了當前單親家庭教育的幾種主要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不斷的進步,我國的離婚率呈上升趨勢。單親家庭在社會上已經是異軍突起。單親學生教育已成了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目前,我國的單親家庭已達到 1500萬個以上。如果按每個家庭一個學生計算,我國就有1500個學生生活在只有父親或母親的殘缺的家庭裡。這僅僅是指父母離異或一方死亡所形成的單親家庭。在現實生活中,因父母長期兩地分居而造成的「單親」家庭也有不少。另外,近些年來,在撲面湧來的商潮下,許多家庭因貧窮所迫,不得不實行「一家兩制」。父母一方遠離親人,離鄉背井到外地打工。在一定的程度上,這些家庭也成了實際的單親家庭。在較長的時間裡,學生在家中所受的教育也僅僅只有父親或母親的。

  社會學、教育學及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父愛和母愛在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意義。在單親家庭裡,在失衡的「愛的天平」上,學生往往背負著超重的父愛或母愛,單親家庭給學生成長造成了不好的教育環境。學生的家庭教育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往往走向極端,步入誤區,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盡單親學生平時的思想表現、行為習慣以及心態等方面,可以看出他在家中所受的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下面就幾種常見的單親學生家庭教育誤區下的心態作簡要分析。

  一、溺愛教育

  溺愛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在單親家庭裡尤為突出,這種教育佔整個單親家庭教育的53.21%。有的父(母)親在離婚之後,為了抹平家庭破裂時給學生造成的創傷,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學生身上對學生的疼愛和關懷更是無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無一不予以滿足,只要學生開口,父(母)親沒有不答應的。

  古人常常告誡我們「為人父母,不患不慈,患於知愛不知教也。」在許多的單親家庭中,家長對學生疼愛往往超過一定的限度。主要表現為溺愛、放任、包庇甚至縱容,也就是說對學生施給過多的感情,這叫做感情過剩。不論學生的要求是否合理,行為是否正確,父(母)一概予以滿足。有時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和壞習慣也不加以糾正,甚至對其出現的錯誤,違法亂紀或反社會的言行舉行加以庇護。家長的這種親近方式,很不利於學生良好習慣地形成,直接影響了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這樣的教育,這樣的單親家庭環境,實際上成了學生將來犯罪的溫床。學生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則成了實際的支持者、護送者。

  受到這種家庭教育的學生,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很任性,好勝心強,尋求各方面的滿足。受不了一點兒批評,更承受不了挫折與打擊,表現出極其脆弱的心理狀態。這給教育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

  二、金錢教育

  可以這樣說,現在的社會是金錢的社會,現在的家庭是金錢維持的家庭,現在的人更是金錢鑄就的人。走出家門,來到社會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談論的……無一不與錢有關。在當今的社會上,沒有不需要錢的地方,也沒有不需要錢的時候。學生生活在這樣,「金光閃閃」的世界裡怎能不被金錢所迷惑呢?況且,有很多的學校為學生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小商店、小賣部、小攤位、小餐館等在學校及其附近到處可見,應有盡有。學校食堂早、中、晚對學生實行全面開放。你說學生沒有錢行嗎?

  現在的家庭大多數已經擺脫了貧困,有的已達到了小康水平,有的則是「大康」人家了。俗話說:「千萬元不算寶,百萬元滿地跑,十萬元知多少,萬元像根革。」這形象地表明了當前人們的經濟狀況,正是在這種狀況之下,學生向家長要幾個零花錢並不在話下。特別是單親家庭的父(母)親,為了彌補自己對學生感情上的過失與不足,為了讓學生適應周圍的「金錢」環境,慷慨大方,毫不吝嗇地將大把大把的鈔票塞給學生,以滿足學生在用錢方面的需要。某班有一個單親學生,其父親是個律師,比較有錢。期初將一個四千元的存摺交給學生,作為一學期的生活費。結果,該生不到兩個月就用完了。實際上,父親的這種行為,使學生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在學校裡,在社會上,學生揮金如土,用錢如流水。進館子、住賓館一月少則八百元,多則數千元。這嚴重地影響他們正常的發展,父(母)親的這種教育方式,最容易使學生從小養成好逸惡勞、大吃大喝的習慣,導致學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暴力教育

  暴力與虐待在單親家庭中經常發生。這種教育佔整個單親家庭教育的22.13%。暴力教育是指單親家庭中的某一成員對其他成員在精神上、經濟上、肉體上以及性行為等方面施予的暴力和虐待。最常見的是離異夫妻一方對老人或對學生所進行的。發生暴力和虐待的原因大致來自兩大方面:一是由婚姻破裂,與老人之間關係不佳,受學生的拖累,經濟上發生拮据而發生的。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社會的壓力太大,工作繁重與不順心,工作條件差。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形成嚴重的心理障礙,無處發洩,只能回家後對老人和學生施以暴力和虐待。

  在我國,由於人們受到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頗深,又加上有些家長的文化素養不高,認為他的孩子生來就是他自己的「私有財產」,如果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就有權對其進行「管教」。況且有的家長生性就粗暴,略有不順或不滿,張口就罵,舉手就打。家長為刀俎,學生為魚肉的現象司空見慣。

  不管是離異夫妻一方對老人還是對學生施予的暴力和虐待,以及夫妻之間因離婚而進行的暴力和虐待,對學生都存在著巨大的影響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學生,往往具有恐懼感、自卑感、脾氣暴躁,自責性,無自信心,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以及忍耐力不強等心理特徵。學生性格內向是普遍現象。學生在家裡遭到暴力和虐待之後,常常產生一種很強的攻擊行為。這種攻擊行為將隨著時空的轉移與變換,發洩到學校和社會上,對他人進行「報復」,並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和對他人及社會不滿的心態,仇視一切。這種單親家庭教育環境,不可避免也促成學生性格內向、孤僻和抑鬱。學生只能把在家裡聽到的看到的和親身感受到的一切痛苦,全部積壓在心裡,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這種心態和性格將會不斷地加重,一旦遇到挫折或不順之事,最容易走極端。

  單親家庭中出現暴力和虐待是異常可怕的。本來父母離婚就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創傷,現在則是雪上加霜。這種教育環境,嚴重地摧殘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極大地阻礙了學生心理的正常發展,對學生成長十分不利。不過,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現在的學生一般來講經不起挫折,心理脆弱,毅力與意志缺乏。而生活在這種家庭之中的學生,往往意志堅強,經得住大小波折,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強,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鍛鍊意志的作用。

  四、家庭「主婦」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幾乎常常聽到有人說到某家的學生真勤快,家中所有的事都幹。父母強調學生參加適當的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是可以的,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在單親家庭中,學生往往是做家務的機器,承擔著各種家務勞動。離婚後的父(母)親,由於長時間生活孤獨、苦悶、煩惱,久而久之養成了懶惰的習慣,甚至情緒不穩定,大發脾氣,朝學生身上發洩。讓學生從事更多的家務勞動,這也成了對學生進行虐待的一種手段。另外以前由於父母共同承擔的家庭經濟支出,現在完全由一個人來擔負,經濟出現了極度緊張。無法僱傭保姆或傭人,學生自然充當了這種角色,本來生活在單親家庭裡的學生就缺少一種父(母)愛,精神上難以承受感情上的貧乏,身體上更加承擔不了繁重的體力付出。很多學生因此放學後或放假後不願回家,在社會上遊蕩。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學生,其身心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摧殘。

  對學生實施勞動教育要有一定的度,超越這個度,學生教育就會出現問題,、在單親家庭裡,不應該出現學生充當家庭主婦的現象。勞動的強度要以學生生活得自由自在、高興為標準。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否則將有礙於學生健康的成長。  

    五、「圈地」式教育

  美國有位科學家曾經做過「感覺隔離試驗」。這種試驗就是把一個人放在完全與外界信息隔離的房間裡,經過幾個小時,便發現此人會產生幻覺。時間再長一些,就會發現此人神經失常,精神崩潰。這個例子告訴人們,人需要與外界接觸,溝通思想,交流信息,從中增長見識,獲得知識,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圈地」式教育,通俗他說就是把學生活動的場地嚴格地限制在規定的範圍內,減少或斷絕與周圍學生的交往、接觸。從哲學的角度來講,任何事物都與其周圍事物發生聯繫,而同周圍事物的聯繫是該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一般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視其寶中之寶,非常擔心其安全,常常把學生限制在家中或規定的圈子內。有的單親家庭乾脆把孩子長期關在家裡,不允許與附近的鄰居學生交往,更不允許與已離異的父(母)親來往。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學生,本來就缺少父(母)愛,心中積澱著許多痛苦,需要與同伴交往。

  美國著名學者H·奧託提醒我們:「把一個人與世隔絕,是現在能夠採用的最嚴厲的刑法」,對學生實行「圈地」式教育,實際上是對學生應有權利的剝奪,是家庭最不仁不義的表現。

  六、「放羊」式的教育

  這種教育是當前一般家庭在學生教育上普遍存在的一大問題。單親家庭也不例外,這種教育在43.32%的單親家庭中存在。

  談到放羊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就是指牧羊人在茫茫的原野上讓羊群隨意奔跑,主人無需對其施加任何管制。

  在單親家庭裡,孩子需要較多的關心和幫助,需要與父(母)親有更多的接觸,而且需要傾心置腹地交心談心。但是,由於父(母)親整天平作繁忙,人際交往繁多,且以前由於父母共同完成的家務事現在全部壓在一個人身上,加上有的家長離婚後對學生厭惡,因而對學生的教育無暇顧及,不得不實行「放羊」,對學生的一切不管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以及與人的交往等方面都不聞不問,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放任自流。學生在其父母離婚時就已形成了「爸媽不要我了!」的印象。如果對學生不給予一定的關懷,那麼,學生又會產生「爸(媽)也不管我了!」的概念。這種「放羊」』式的教育給學生造成的將是更多的痛苦與創傷。學生便覺得有家無家一個樣,回家與不回家沒有多大關係。如此管教方式,給學生離家出走創造了機會,給學生犯罪創設了條件。

  目前,單親家庭日益增多,青少年學生犯罪率越來越高,已成為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這都是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不好所造成的。當然這並非是我國特有的現象,是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問題,在發達國家尤為突出。在單親家庭裡,父(母)親對學生的教育存在著許多弊病,教育往往走向極端。這個問題至今還沒有得到有關部門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有關專家指出生活在完整家庭裡學生幸福的程度,要比生活在單親家庭學生幸福的程度高出兩倍多。而且心理學、教育學也明確地告誡我們,學生心理異常與惡劣的環境有關,單親家庭本身就是一種極壞的家庭環境。前面所提到的六種教育,既是單親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完整家庭存在的問題。因此,為人父母應該多為學生考慮,為他(她)的前途著想,否則學生的成長將不堪設想。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一千多萬少年兒童,同樣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全社會都應該關心他們,通過法律等途徑來對他們加以保護。

  但願所有的少年兒童的明天更加美好,鮮花開得更加絢麗奪目。

 

來源:中國家長網

(責任編輯:汪春)

相關焦點

  • 單親家庭常見的4大教育誤區,身為父母的你中招了嗎?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不斷的進步,我國的離婚率呈上升趨勢。單親家庭在社會上已經是異軍突起。單親學生教育已成了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因父母長期兩地分居而造成的「單親」家庭也有不少。社會學、教育學及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父愛和母愛在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意義。
  • 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當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已成為每個家長迫切關注的問題,但大多數家長往往缺乏科學的教子方法,他們僅憑個人的直覺和某些傳統經驗來施教,這使得家庭教育出現了許多問題,產生了許多誤區, 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應該換一個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一、走出寵愛過度的家庭教育誤區。
  • 家庭教育常見誤區及其危害
    家庭教育常見誤區及其危害不懂教育,就是在將孩子推向無底懸崖大家好,今天我們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家庭教育常見的誤區及其危害,了解了這些,我們才能避開哪些對孩子造成十萬點傷害的教育方式中國目前的家庭教育其實出了很大的問題,雖然不是說家家戶戶都做得不好,但大多數家庭並不知道如何給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導致孩子的問題層出不窮、愈演愈烈。
  • 調查顯示:單親媽媽面臨「三失」困境 需要更多社會力量關注
    會上發布了國內首個「跨城市單親媽媽抽樣調研項目」第一階段調研結果,結果顯示,單親媽媽深受失業、失助、失保「三失」困境,超過八成受訪者僅能從自己的父母和原生家庭成員中獲得幫助,接近16%的單親媽媽沒有任何幫扶的來源,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給予關注。
  • 調研顯示:近2成單親媽媽失助 亟需更多社會力量關注
    千龍網北京3月29日訊(記者 鳳凰)3月28日,唯品會「唯愛·媽媽+ 幸福賦能計劃」在北京舉行2018年度第一季度媒體溝通會,國內首個「跨城市單親媽媽抽樣調研項目」的第一階段調研結果在會上發布。調研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單親媽媽僅能從自己的父母和原生家庭成員中獲得幫助,接近16%的單親媽媽沒有任何幫扶的來源,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給予關注。
  • 弒母案:走入誤區的家庭教育讓孩子成長為殺人兇手
    他們或者作為留守兒童,從小在隔輩教育的溺愛中長大,卻從未享受過父母的愛而導致愛的缺失;或者在單親家庭中長大,被母親當成是生命的支柱,在母親無原則的付出中喪失愛的能力;或者是從小活在母親過高的期待裡,被來歷而冷酷的教育方式不斷壓制而反彈;或者在滿足母親需求時的寵溺和未滿足母親需求時的懲罰的成長環境中,心理扭曲而失去自我……
  • 單親家庭,缺少父愛,對一個女生的成長有哪些影響?
    之前有在一篇文章中寫到我父親在我10歲時去世了,我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想感同身受的寫一下在單親家庭裡缺少父愛對一個女生的成長有哪些影響。對於婚姻,就是沒信心的狀態因為我不想以後過我母親這種單親家庭的生活,有些人會說:你怎麼知道你會成單親媽媽呢?我想說:我媽也不知道她會成為單親媽媽啊!疾病這個東西,誰能控制的了,閻王爺讓你三更走,絕不會讓你活過五更。再說突發事件這麼多,車禍、疾病、遇害等等事故誰能預料,對吧!
  • 家庭教育的楷模:單親媽媽王淑貞!養育博士13人,百歲不忘建學校
    有一種艱難,叫做單親媽媽!她們頂著旁人異樣的目光,含辛茹苦,勇往直前;有一種母愛,叫做單親媽媽!她們冒著生活的風霜雪雨,絕地奮起,呵護成長;有一種成功,叫做單親媽媽!她們忘記了自己,憑藉弱小的雙肩,養育出社會的棟梁之材。她——王淑貞,著名華人神探李昌鈺的親娘,就是這樣成功而偉大的媽媽!
  • 家庭教育尤為重要 陷入誤區危害大
    所謂的家庭教育,就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者長輩對子女進行的教育,也包括父母對子女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對孩子的人生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它又有哪些的誤區呢?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來說是悄然無聲的,一個人的性格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緣於家庭教育的影響,而且它的影響是終身的。
  • 家庭教育100問:010單親家庭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什麼?
    成人社會上的一些概念,如離婚、後母之類,不少單親家庭對它總是諱莫如深。其實,一味閃爍其詞地遮掩,無異於暗示了它們是可鄙之事。反之,如果父母能用淺易的言詞和通俗的事例予以解釋,便有可能使孩子以一顆平常心看待他們,對家庭也少了疏離之感。3.接受現實,排出外界幹擾。除了家庭的影響外,令單親孩子煩惱、自卑的,還常有外界的是非之議。
  • 是該重視起來了,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
    文/ 差不多每年的社會熱點新聞都會反映出好多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的問題,也導致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重視起家庭教育來。首先,家庭教育是什麼,來看下百度百科上說的:過去的認識裡,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而按照現代觀念,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 《單親家庭的正面管教》:讓單親家庭的孩子健康、快樂、茁壯成長
    本書豆瓣評分8.4分,是家庭教育暢銷書《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的又一力作。簡·尼爾森這樣說:「卡蘿爾讓我相信了單親父母有特殊的需求;謝麗爾支持單親家庭不是破碎家庭的見解。她們兩位都為自己的孩子提供了一個溫暖舒適並賦予孩子力量的家,是單親父母的傑出榜樣。」如今,全球離婚率年年新高,再加上其他一些生活上的原因,單親家庭的孩子已是這個社會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
  • 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正確陪伴孩子成長
    導語:《教育部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如何,關係到孩子的終身發展,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如果在孩子年少時,父母不能給予其適當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那麼孩子在長大後極容易誤入歧途,危害社會。
  • 走出家庭教育誤區
    原標題:走出家庭教育誤區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期盼。但想當然的教育往往會事與願違,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 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這幾點,就要注意了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說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想必沒有父母不認同。但每個父母的生活方式、成長經歷不盡相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總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方法。然而,不管客觀條件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有些誤區,一旦踏入,將對孩子成長造成的長遠影響。下面福寶就梳理了一些家庭教育中的誤區,快來看看你們中招沒?
  • 單親家庭初中孩子心理及教育分析
    單親學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模式,核心是關愛。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和基礎。單親家庭孩子因父母離婚、死亡等不幸的家庭事故巨大打擊,造成心理極大的負面影響。他們對家庭沒有安全感,沒有溫暖,沒有了精神支柱,他們心理比一般孩子更脆弱,面對艱難的現實,他們的生存更加倍地「呼喚關愛」渴望親情來撫平創傷的心靈。因此家庭、學校應以雙倍的愛心共同關注單親家庭孩子心理健康。
  • 讀懂孩子:家庭教育的三大誤區,您知道嗎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教授教您避開家庭教育的三大誤區,科學養育孩子。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類似「早識字」的「超前學習」誤區很多,那麼這真的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因此,有些能力不需要過早培養,不僅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反會影響其他重要能力的發展,其中最讓一些家長後悔的是導致孩子走向厭學。
  • 單親家庭的八種教育方法
    容易出現的3大教育誤區    情感暗示過多    很多單親孩子的家長總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問題都歸咎於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傳遞單親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認為自己是不正常的。    比如,一些家長經常說「孩子缺少父愛(或者母愛)很可憐」一類的話,在孩子的心靈罩上陰影。其實,父母親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也很大。
  • 兒童家庭教育對兒童社會發展的影響
    分析:  家庭教育對兒童的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不同形式的家庭教養對孩子不同的社會形態有微妙的影響。3.在追求完美、實現夢想補償的家庭教育模式中長大的孩子,社會交往能力差,但他們很懂事,壓力太大,容易說謊。  建議:  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對兒童的社會發展有不同的影響。家長應根據孩子的特點和興趣,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社會發展能力。
  • 家庭教育論壇丨第003期:幼小銜接中的家庭教育誤區
    ​社會的基本細胞是家庭,它擔負著教養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在兒童成長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容桂小學班主任工作室在楊柳春校長的指導下,開展了系列家庭教育論壇,不斷挖掘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原生性作用。工作室的成員們以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家庭教育案例為切入點,結合工作實際,探討問題產生的根源,並試圖尋求科學可行的解決辦法,以便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不斷優化教育內容和方法,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為孩子們提供健康、快樂、科學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