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創造能力的培養
創造力是指創造性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根本的標誌之一,也是智力開發的最高目標。創造力的培養無論對個體、還是對整個民族與人類,都具有深遠而偉大的意義。培養創造能力是美術學科最重要的教育功能。要成功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就要正確認識創造力,掌握培養創造力的科學方法,從多層次,多角度展開,有意識地去發掘教材、教法等蘊藏的培養創造力的因素,相信學生,引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筆者認為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獨創性思維的培養
1.多角度運用教材加強獨創性思維的訓練。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可為教材的靈活性,來訓練學生的獨創性思維,啟迪想像。在一節課內,老師給學生提出問題,啟迪學生的想像力,這樣訓練的結果可是學生的思維,插上想像的翅膀。美術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激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學生們善於幻想和想像,每一個人的心靈都是一個充滿想像和幻想的神奇世界。教師的教學應著眼於童心的釋放,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張揚,激發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將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現出來,是想像力得到發展。比如《用圓形畫動物》這一課,在學生對生活觀察體驗的基礎上,讓他們利用基本形展開充分的想像。在講授本課時,我準備了大量的基本形,在絨板上演示。我顯擺出許多類似圓形的動物形象。在看演示的過程中,學生用想像溝通了抽象的幾何形體和具有鮮活的動物,他們很快在圓形上畫出了大量的動物形象,有小豬、大象、熊貓等。基本形式本來不易掌握的的動物形態變得簡單而容易掌握了,這為學生根據自己想想和對動物的分析概括進行自由發揮提供了充分的創造餘地。 2.多渠道綜合訓練,培養獨創性思維。在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組織學生演示操作,應多提問、多啟發學生、善於挖掘精心構思,抓住各種時機應到他們將現實的物象組合、變形、打亂、改動,從而擺脫現實的束縛和局限。避免形成一種僵化、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做到使學生眼看、耳聽、手作、心想,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各種器官,參與學習,促使學生抽象思維的形成。例如:《怪獸奇想》中通過欣賞圖書,卡片、玩具中的怪獸形象,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創造出與眾不同的形象。還可以在黑板上貼上四個動物圖片,請學生將他們的形象分開在打亂組拼,或誇張局部,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形象,這樣不但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調動學生記憶性思維,發展創造力
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把看到的事物的物象或經歷過的事情,憑藉記憶默畫下來。記憶花不以客觀物象的形狀為目標,他需要記憶並進行新的構思,屬於創造性的構思,屬於創造性的記憶,具體包括範畫記憶畫、情節記憶畫及回憶畫等。 1.範畫記憶畫。此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記憶思維、創造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在出示範畫時應從各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將範畫內容在腦海中中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青蛙比賽》中將範畫內容編成故事,邊講故事邊讓學生觀察畫面情節,這樣他們在繪畫過程中,很容易得到自己滿意的作品,甚至有的還可通過豐富的想像進行添畫等,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2.情節記憶畫。在教學中,我沒有不切實際的要求學生注意人物,動物造型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只要求學生結構比例能力、透視大致表現出空間關係就可以了,剩下來的就是專注於情節的表現和情感的演進,力求保留對物象的原始感受。比如講《小鳥的家》這一課,我啟發學生想像小鳥是不是同樣也像我們都有自己的家?小鳥在家如何生活?鳥媽媽如何愛護小鳥?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有的學生畫小鳥在家盼望媽媽,有的表現鳥媽媽在餵小鳥,有的在畫小鳥展翅學飛,一幅幅極富人情味,充滿童趣的畫作誕生了。小鳥的稚拙可愛、鳥媽媽母性的溫馨,在孩子們想像的空間裡,表現的那麼生動。 3.回憶畫。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回憶生活中的真、善、美作為創作素材,在進行具體創作時,應根據主題內容指導學生構思畫面,重點表現什麼?選擇哪一情節,採取什麼樣的構圖?畫出什麼色彩才能表現出主題內容等。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豐富的聯想,突出個性,大膽動手創作,這樣,便有利於促進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記憶形象,逐漸形成善於觀察的良好習慣,提高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如可使學生通過回憶自己在幼兒園時親年看到、老師對自己的愛、幫助自己做遊戲等一系列相關情節創作出《我的老師》這幅作品。 三、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創造性,發掘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天性,在教學中應該做一個引導者,帶領學生進入藝術殿堂,並讓他們在廣闊的藝術空間翱翔。千萬不要因為教師個人的一些喜好或某些不適黨的教學方法,扼殺了學生的藝術靈性,甚至壓抑了他們個性潛能的發揮,學生在美術方面具有驚人的創造力,學生的自由創造是一種神奇的精神漫遊,學生可以從其中獲得自我實現的體驗。 2.注意學生年齡特徵,重視技法教學。在教學中必須重視技法教學,但不能墨守成規,要讓學生把學到的技法、知識運用,創造美。這樣學生學的技法越多,所創造的美就越豐富,水平也就越高。若無視學生年齡大小,一味以「稚拙學「為滿足,那勢必造成學生作品長期處於「低幼化」狀態。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工作,需要不斷思考和實踐,探尋出一條即能被學生接受,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路子,要從學生的心理特徵出發,運用多種媒體,讓學生既動腦動眼,有動口動手,即展開想像,有實踐創作,是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技能,發展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