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詩讚湖湘新「國保」——梅城文武廟古建築群

2020-12-11 紅網

梅城文武廟古建築群,於2019年10月被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築群座落在安化縣第一中學校園內,實為湖南唯一,全國罕見。作為該校教師,筆者欣然為文廟、武廟、安師樓和培英堂等四個古建築,各題贊詩一首,並作題記,以紀勝概。

【孔廟】

孔廟,又稱文廟或學廟,梅城人還稱之為文宮。書院、考棚伴其左右,後有蒼松,前有古桂,安化一中乃以桂花為校花。自北宋熙寧五年安化置縣以來,對接科考,教化漸盛,儒家文化與梅山文化在碰撞中交融。孔廟雖幾遷幾修,然謁者如雲,其影響之大無復多言矣。

誰引儒風入峒鄉?千秋至聖耀靈光。

中梅赫赫文華燦,春殿融融榜眼彰。

鳳翥梧林蛟起泮,松持毅魄桂凝香。

新升國保東風勁,學府揚帆正遠航。

注:中梅,指中梅書院。榜眼,指黃自元。

【武廟】

武廟,也稱關公祠。關羽的忠義勇精神,在歷朝歷代倍受推尊,它也融進了安化一中「公勇誠樸」的四字校訓中。

尋真何必運城邊?武聖巍巍在眼前。

變幻滄桑三百載,傳承薪火一方賢。

園中梓杞憧新夢,柱上詩書尚古篇。

更得桃園忠義永,四言校訓激爭先。

【安師樓】

1939年,正值抗戰相持階段,留學歸來的校長梁焜耀力主修樓,創建了安化縣簡易鄉村師範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傑出人才。現在,安師樓樓上,建成了安化一中校史展覽館。

國難何曾輕教育,梁公力主建斯樓。

崇文舊址新圖出,安化簡師人傑稠。

伏虎驅狼書壯志,興邦創業展鴻猷。

追尋往事扶欄上,展館煌煌醉筆頭。

【培英堂】

培英堂,由晚清名士龍錫慶、陶桄(陶澍獨子)、黃自元等三家捐建。1902年,在此創辦了安化縣第一所新式學校——培英高等小學堂。它既是安化一中百十年校史的發祥地,也是熊邵安以校長身份作掩護,從事中共安化地下工作的革命場所。

紫雲洢水鍾靈地,武廟文宮伴此間。

八股文章強弩末,三家義舉許多般。

培英堂上開新學,桃李橋邊論赤寰。

誰舉紅旗迎解放,邵安足跡遍梅山。

作者:李迎春,男,1967年8月生。安化一中高級教師、詩教中心主任,兼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湖南詩協和楹協會員、梅城詩社副社長。有詩文多篇或獲全國獎、或發表於《中華詩詞》、《湖南詩詞》、湖南日報、瀟湘晨報上。

相關焦點

  • 四季之約已至,千年古府披「新」而來
    「各自成家後,只有老大還定居在梅城照顧父母,其他三兄弟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來。梅城幾十年裡都比不上這兩年的變化大。所以我們四人特意在開城的日子裡回來看一看新梅城。」像四兄弟一樣,期待看見新梅城的人們還有很多。9月30日上午9點16分,澄清門緩緩打開,二期新梅城也隨著城門的洞開,逐漸清晰。可城內的變化,還需像殷家四兄弟這樣的市民遊客們,進城一一探索。
  • 梅城「馬石下」與宋代「嶺南文風首創者」古成之家族
    按語:梅城客家古氏宗祠懸掛著一副對聯:「一母三進士,四世兩鄉賢。」如此顯赫的家世其間有什麼典故呢?借著青燈黃卷折射的光輝,你會驚喜地發現,這個典故與老梅城的兩個地名——「五馬坊」「馬石下」所指故事的主人實為一家。這就是距今約1030年前的北宋時期,發生在老梅城「嶺南文風首創者」古成之古革家族的真實故事。
  • 梅城:從「古府」走向「典範」 為浙江美麗城鎮建設提供杭州樣板
    同年8月19日,省委主要領導對梅城作出了「打造新時代美麗城鎮、再現『千年古府』新面貌」的重要批示。  梅城既注重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城鎮有機更新,又注重發展特色產業、強化動力支撐;既注重古城綜合保護開發、傳承優秀歷史文化,又注重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展現古府新姿,不斷提升城鎮功能、增進群眾福祉,同步推進生態美、形態美、神態美、業態美、社態美和心態美。
  • 千年古府梅城,古嚴州府城所在地,被譽「梅花城」知道的人卻不多
    提起梅城,對於很多人來說或許是陌生的,甚至從未聽說過這裡;但是,若提起梅城的古稱,對於了解歷史的人來說就比較熟悉了,它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嚴州」,梅城正是當年古嚴州府治所在地,自公元697年睦州州治遷到此處後,梅城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州府史,在我國歷史有著重要的地位。
  • 名勝古蹟:劍川景風閣古建築群
    它是劍川著名的旅遊風景區,裡面有一片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今天小編大家一起去景風公園去看看,看看它是否像別人說的那麼吸引人。景風閣矗立在劍川縣城西門外的景風公園內。景風公園是劍川著名的風景區,它西依金華山,北傍永豐河,四周古柏參天,環境極為幽雅。園內除景風閣外,還有靈寶塔、欞星門、來薰樓、文廟、龍神祠、關嶽廟、古戲臺等古建築,組成一片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
  • 泉州「國保單位」達44處 泉港永春實現「國保」數量零突破
    、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全部五大類別,也創下泉州歷次「國保單位」入選數量之最。至此,泉州「國保單位」達44處,而經過本批次公布,泉港區、永春縣實現「國保」數量零的突破。   泉州前七批「國保」名單   安平橋,清淨寺,開元寺,鄭成功墓,崇武城牆,洛陽橋,泉州天后宮,清源山石造像,九日山摩崖石刻,屈鬥宮德化窯遺址,伊斯蘭教聖墓,草庵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築群,泉州府文廟,磁灶窯址,德濟門遺址,泉州港古建築,陳埭丁氏宗祠,安溪文廟,施琅宅、祠和墓,庵山沙丘遺址,五塔巖石塔,惠安青山宮,安海龍山寺,清水巖寺,亭店楊氏民居
  • 組圖:楊樹浦水廠提籃橋監獄成「國保」
    隨著第七批國保單位的公布,國保單位總量達到了4295處。而新宣布的第七批國保單位數量也是建國以來歷次之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宣布的1943處不可移動文物中,上海佔據了十席,同樣為歷次之最,比前六批中入選數目最多的第一批和第四批(各四項)多了一倍多,其中既有近年來重點開發和保護的古遺址和古建築,也有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古建古蹟和近現代建築的比例對半開。
  • 高標準打造美麗城鎮 建德梅城古韻新貌醉遊客
    在9月30日二期新梅城開城後,國慶、中秋雙節8天假期,梅城古鎮核心區幾乎天天客流飽滿,隨處可見駐足流連的背包客、古韻街巷中尋找鄉愁的歸人,以及身著漢服尋味南宋古韻的傳統文化愛好者。千年古府,人流如潮。在歷經兩年美麗城鎮建設,建德梅城鎮這座浙西千年古府,成為國慶、中秋雙節旅遊的一匹「黑馬」,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 首屆電視華語詩詞誦讀晚會端午節亮相 打造湖湘詩詞盛典
    記者今日獲悉,「端午情•中國夢」首屆電視華語詩詞誦讀晚會將於5月30日亮相湖南廣播電視臺國際頻道,力爭打造湖湘詩詞的盛典。 本次晚會由中華詩詞學會支持、湖南省詩詞協會主辦,湖南廣播電視臺國際頻道、嚶鳴詩社、湖南培傑電視教育有限公司承辦,旨在用吟唱誦讀詩詞的方式抒發愛國情懷、宣傳文化自信、謳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網友:這個古建築群在哪?
    針對雲南虎頭山古建築群存在重大火災隱患,被國務院安委辦掛牌督辦一事,4月18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回應稱,當地已成立整改督辦工作領導小組,多部門深入此建築群再次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制定整改工作方案。目前,各項工作正全面有序推進中。
  • 小官山古建築群:養在深閨待人識
    條石砌築的明代古城門、刻在峭壁上的佛面、幽深的古寺、各具特色的清代川東「豪宅」……這不是穿越劇裡的場景,而是「隱藏」在豐都多年的一處大型古建築群。打開城牆右邊的鐵門,一股濃烈的懷舊氣息撲面而來——  在豐都縣名山街道小官山彭家埡口,一座坐南向北的明代古建築群十分搶眼。
  • 江蘇被忽略的古建築群,是江南地區現面積最大的建築群,就在南京
    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決定了它擁有許多文物,如一些古城牆,這些都印證了南京的光輝歷史,也見證了它的時代變遷。說它是南京的「基本輪廓」並不過分,但在南京也有許多古老的文化建築,它們也非常壯觀,因此受到許多人的稱讚。所以今天就介紹一個江蘇被忽略的古建築群,看完後你就知道這個建築群是多麼的令人震撼了。它就是朝天宮。
  • [今晚報導]《國保調查》(十一):羅東舒祠
    [標題]  《國保調查》(十一):羅東舒祠:血脈相承 情系祠堂[記者]  趙盛,攝像:記者 張勇收看視頻【導語】    呈坎村是古徽州唯一的「一村雙國保」,其中一保是呈坎古村落,而另一保就是村中被譽為「江南第一祠」的羅東舒祠。
  • 展訊丨紙短情長——湖湘紅色家書詩詞主題書法展即將開展
    2021年1月1日長沙圖書館升級改造後的展廳全新主題展即將亮相16封紅色家書,28幅革命詩詞15位書法家精心書寫創作帶你一起走近百年湖湘黨史人物領略仁人志士的家國情懷和革命精神
  • 山西國保單位數量穩居全國第一
    10月30日上午,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文物局副局長趙曙光向媒體介紹:「在國務院公布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山西新增79處,國保單位達531處,數量穩居全國第一。我省11個地市中,運城市新增12處,國保單位達102處,數量在全省位列第一,是全國國保單位數量最多的地級市。」
  • 廣東現「大夫第」古建築群 開發式保護刻不容緩
    廣東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興井村「大夫第」古建築群。(王凱蕾 攝)具有典型客家圍屋風格的四角樓「大夫第」。  有關方面近期在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發現了留存的300多棟客家風格「大夫第」,但目前這一罕見的建築群生存狀況堪憂,亟待開發式保護。  據史料記載,「大夫第」是中國古代高級官吏修建府邸的通稱。在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的興井村,2公裡範圍內集中了3萬多平方米的古建築,氣勢恢宏、錯落有致。
  • 建德被遺忘的千年古鎮,地處三江交匯處,昔日古嚴州府治所在地
    它就是「梅城古鎮」,梅城古鎮位於建德市的東部,兩者相距約28公裡,雖然如今的梅城古鎮並不是熱門的旅遊景區,但它歷史上卻格外的輝煌。自三國時期置縣以來,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且歷來是睦州、嚴州州治及建德縣治的所在地,千餘年的文化沉澱,讓這座古鎮文化底蘊格外的深厚。
  • 杭州市網絡作家協會會員到梅城採風
    本報訊  當前,梅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正在緊張進行,一個嶄新的梅城指日可待,也讓更多的目光聚焦在這裡。3月13—14日,在杭州市委統戰部、杭州市文聯等相關單位的牽頭下,杭州市網絡作家協會組織會員來到梅城採風,了解古鎮歷史、古建築保護和美麗城鎮建設等情況,感受「千年古府」的蝶變。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葉萬生,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張早林,杭州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唐龍堯參加了採風活動。陽春三月,萬物復甦。
  • 首本中國古蹟手帳,4296處「國保」拼出我們心裡中國
    有一群「窮遊」愛好者不僅遊出了樂趣、品味更窮盡了一份責任他們用腳步測出了一張「國保」地圖那麼今天就把梁先生說的寶貝推薦給你,這套「國保單位探訪」手帳。「國保」信息包括市、區、縣等行政區劃,國務院發布「國保」的批次,現存文物建造時代,地址及概況。
  • 下一站建德④丨重拾千年古韻 梅城古城開啟尋根之旅
    梅城的文脈,就是古嚴州府的文脈。作為古嚴州府所在地,建德這座城市與梅城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在錢塘江上遊,梅城宛若一顆耀眼的「明珠」,在浙西大地上熠熠生輝。尋根梅城,就是找尋植根建德最深處的歷史記憶。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梅城古城的挖掘與復興,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這一方文化沃土,儼然成為了杭州在建設世界名城中不可多得的城市「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