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南京北站,唯一保存民國特色的車站,朱自清《背影》發生地

2020-12-13 騰訊網

南京是江蘇省省會,地處中國東部濱江近海處,長江穿城而過,將南京劃分成了南北兩大部分。眾所周知,南京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在其境內至今保留著諸多的歷史遺蹟,如今不少遺蹟也成了遊客熱衷打卡的旅遊景點,浦口火車站就是其中之一。

從南京中山碼頭乘坐輪渡只要1塊錢就可以到達浦口碼頭,而浦口火車站就位於浦口碼頭的對面。浦口碼頭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有著民國特色的火車站,且是我國唯一保存著民國特色的火車站,在「中國最文藝的九個火車站」中就有浦口火車站的身影。

相比南京夫子廟、中山陵來說,浦口火車站的名氣要小許多,但也稱得上是一處「網紅打卡點」,不乏遊客慕名而來,尤其深受文藝青年的喜愛。

浦口火車站是一座百年老站,它始建於清光緒34年(1908年),1914年正式開通運營,作為當時連接平津冀魯豫皖等10多個省份的交通樞紐,在歷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時,伴隨著南京長江大橋的通車,浦口火車站因客流量減少而暫停客運,至1985年時恢復了部分客運運營,並將浦口火車站更名為「南京北站」,當時的火車站貨運繁忙,後來還對站場進行了擴建,直至2004年,南京北站全面停運,後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浦口火車站雖然歷經百餘年風風雨雨,但至今依然保存完好,無論是候車大樓、雨廊、售票房、月臺還是一些配套建築,都基本完好保留了下來,是我國現存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百年火車站」。這條雨廊極具民國風情,如今也是遊客到這遊玩必打卡拍照的場所。

相信很多人對於浦口火車站並不陌生,歷史上也不乏名人到此,朱自清去北京時在此與父親話別而寫下了《背影》、郭沫若曾在這裡中轉渡江……這些都是我們所比較熟悉的,置身其中,似乎可以感受到當年朱自清與父親告別時的場景。

因其保存完好,且清末民初的風格別具一格,也引得不少劇組前來拍照,我們所熟知的《情深深雨濛濛》《金粉世家》等都曾在此取景,不少人也是因此而來,追尋劇中的場景。

如今再到浦口火車站,已經無法到站臺位置,據說現在又有火車同行,應該是貨運列車,為了安全起見而不允許進入參觀。

這是前些年到浦口火車站遊玩時拍下的場景,當時的軌道上還有客運列車停靠在站臺。曾經的浦口火車站、南京北站,如今也已成為歷史,如今「新南京北站」也已規劃,預計會在2025年建成並通車,期待一下。

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或聽說過南京的「浦口火車站」?對這座百年老站有什麼印象?如果有機會,你會到這裡遊玩參觀嗎?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朱自清的《背影》的出處,我國唯一保存民國特色的火車站,就在這
    關於這個車站,我們現在的車站也越來越大氣,面積越來越大,各城市的車站都有自己的特色,也有各種風格, 那麼,我們今天來談談中國唯一保存民國特色的車站吧。確實,以前我們國家有一個車站, 有年代感的車站都很有味道,最令人吃驚的是光緒年間建成的南京浦口站, 我真的感覺很好。
  • 中國唯一保存民國特色的火車站,百年前開通運營,是南京城的感覺
    是中國唯一保存著民國特色的車站,一百年前開通運營著,是南京城的感覺。雖然歷史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在這急匆匆的潮流中,你還記得當時的感動嗎?中國的歷史非常悠久,很長一段時間都記不住了,但是在接近現代的民國時代,很多東西留在了我的心中。
  • 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中的火車站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讀者朋友們上中學時都學過現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這篇飽含父子之情的回憶性散文講述的是朱自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時,他的父親在浦口火車站為他送行,照顧他,並替他買橘子的事情。這則真實動人的故事發生在民國七年(1918)冬,朱自清,朱自清父親,橘子,火車站,這些人和物交織在一起上演的真實故事讓無數國人在少年時明白了中國式的含蓄深沉的偉大父愛。南京浦口火車站也因朱自清的這篇散文被許多人記住。那麼本文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浦口火車站的前世今生。
  • 這個火車站,是朱自清《背影》的火車站原型,還有情深深的拍攝地
    朱自清作品《背影》中父親爬上月臺給兒子買橘子的發生地——具有百年歷史的南京浦口火車站,如今已經雜草叢生,堆滿了貨物。所處位置特殊,產權歸屬複雜,導致這座歷史文化老建築面臨著保護不力、規劃迷茫的問題。浦口火車站頻繁出現在中國近代史上,浦口火車站又稱南京北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1914年。
  • 南京,有個免費好玩浪漫的地方,那裡完整保留著民國風百年車站
    近日,南京地鐵將進行第二批AED投放,今年內南京地鐵站點AED將實現全覆蓋。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是用於患者心跳驟停後的早期除顫,可幫助患者恢復心臟跳動,有「救命神器」之稱。隨著這一消息的公布,與南京有關的討論也是越來越多。
  • 南京旅遊,2塊錢「穿越」回民國,順道欣賞長江美景
    南京是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南京還是活力四射的江蘇省會。所以來南京旅遊可以體驗到的方方面面實在是太多了……論南京歷史,這裡有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論南京美食,傳說「不會有一隻鴨子可以活著離開南京」,鹽水鴨、烤鴨、鴨血粉絲湯都是呱呱叫的好吃;論南京繁華,鼓樓的紫峰大廈高450米是江蘇最高樓,新街口地鐵站更是號稱全亞洲最大。
  • 新南京北站來了!細數112年來南京的火車站們,這些故事你知道嗎
    與前輩們相似,這座新車站也將在設計上做出新的突破。從浦口火車站的單柱傘形長廊,到新南京北站「站城一體化」,南京的火車站們經歷了一次次怎樣的浪潮,還要從一百多年前說起。011917年,20歲的朱自清自南京赴北大求學。
  • 重返民國的3條時光之旅,是全南京的民國記憶,還是網紅地標
    大家好我是吹夢,今天給大家分享南京城重返民國的3條時光之旅。1、總統府一1912街區一南京大學總統府是民國主題遊必不可少的景點,與總統府只有一牆之隔的1912時尚街區是南京著名的歷史文化商業街,青灰色的建築內開設有很多咖啡館'酒吧,前衛時尚的設計理念與懷舊復古的建築風格共同構成這條享譽國內外的風情街。
  • 南京有兩條大馬路,一條叫大馬路,還有一條也叫大馬路
    坐擁南京西、浦口碼頭,大馬路原是老浦口的繁華所在。1927年,江寧車站改名為南京車站,又因其處於南京下關一度稱為「下關站」。1947年,南京車站擴建,規模為中國之首。解放後,南京車站改名為南京火車站,簡稱南京站。
  • 《背影》的背後:朱自清與父親的真實關係
    儘管當時的民國政府已經用法律明確一夫一妻制,但朱鴻鈞依然熱衷傳統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在原配周氏之外,還有潘姓的姨太太,工作期間還瞞著家人娶了一房姨太太,更是與多名女子曖昧不清。在民國那種新舊交替,社會相對不穩定的時期,有權有勢的富家子弟有多房姨太太本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事,只要規矩點不會有人在意。
  • 朱自清《背影》教學賞析
    寫作背景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只是寫實。」
  • 搭乘輪渡過江去,在離別的站臺邂逅最美民國風
    這是一條我私藏的路線,在南京下關碼頭坐輪渡過長江,從江南到江北,抵達彼岸邂逅百年車站,體驗風雅民國舊情懷。以前在南京過長江都是要乘坐輪渡的。現在交通發達了,人們對過江的印象更多是堵在水洩不通的大橋上,或者在地鐵裡被擠得動彈不得。
  • 背影、雨巷……課文裡的故事都發生在哪裡
    回憶起那些熟悉的文字,還是會猜想: 朱自清的父親究竟是在怎樣的站臺下留下背影? 魯迅筆下百草園裡的諸多生靈究竟是何模樣? 那棵「吾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樹是否如今仍然亭亭如蓋? 讓我們回到課文故事的發生地,用另一種方式重新讀讀老課文。
  • 朱自清父親的背影和劉明父親的背影
    朱自清父親的背影,讀bèi yǐng;劉明父親的背影,該讀bēi yǐng,背東西的身影。凡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朱自清的《背影》,一些個語文教育大家也多以《背影》來上公開課、展示課。大家都知道,一節成功的公開課、展示課背後,必有一篇經得起檢驗的好文章。農曆八月,劉明回到父親的山寨,陪父母過中秋,幫父親掰包穀,背包穀,寫了篇《父親的山寨:背包穀,背得我淚流滿面》。
  • 南京一共32個火車站 多數不辦客運但依舊繁忙
    朱自清《背影》提到了北站。隨京滬鐵路開通,龍潭鎮逐步成為建材工業基地,創建於民國10年(1921)的中國水泥廠,是中國水泥行業最早的五大廠家之一。另外,龍潭鎮又是南京傳統工藝金箔的發源地。  穿過窄窄的青石板巷,到古街最高建築頂樓俯瞰整個龍潭鎮,古屋鱗次櫛比,建築為漢族特色,幾條筆直雅致的石板街橫豎鋪過。在鎮子裡走走,居然看到有些人家的木板房外還有「毛主席語錄」的印記,歷史觸手可及。
  • 朱自清《背影》故事背景發生的時間,正是父子產生隔閡的時候
    最近看到一件令人附睪發炎的新聞,北京外國語大學某副教授,建議將朱自清的《背影》從小學課本中刪除,其理由是,認為父親的行為違反交通規則,且跨欄動作又很不專業!教授覺得父親的行為觸犯他人的利益,造成火車無法正常行駛,破壞車站的秩序,影響他人旅行。
  • 《背影》沒告訴你的事:朱自清與父親的八點檔家庭鬥爭
    都是姨太太的錯朱鴻鈞的私生活一直有很大的毛病,他從小接受著舊式教育,對婚姻也很迂腐,一直是帶有酸楚味的舊式文人,直到民國成立之後,也堅決不做那時代的一份子。朱自清進入叛逆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他迫切希望擺脫家庭的壓迫。除此之外,辦完喪事之後,朱家已是債臺高築、阮囊羞澀,為了供應朱自清繼續讀書,父親只好到南京去尋找工作。而父親出發的那天,也正是朱自清返校的日子,父子同行一段路後至浦口車站分別。
  • 朱自清《背影》:一件普通常見的日常生活小事,為何值得書寫?
    朱自清的《背影》歷來讚譽不衰,很多年來被選入各種版本的教科書中,無須饒舌。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開篇就說了:「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作品所寫的,無非是在車站送別的所見所感,關注的重點在於父親的背影,說白了也是極稀鬆平常的事情。
  •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背後,一個真實父親的背影
    於是,隨手重新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倒是一樣能緩合疫情的浮躁。人人熟知的那篇署名散文「背影」,不知觸動了多少人對奔波勞累的父親身影的沉思與感傷。不管是誰,不任是校長,還是組長,不管是首長,還是隊長,你年幼時的成長,都離不了父親那份厚重的滋長。
  • 南京最具民國感的幾個景點 文藝清新神似上海的思南公館
    No.2 浦口火車站 浦口火車站是中國唯一保存民國特色的火車站,老舊的綠皮火車,裸露殘破的磚牆,充滿歷史感的月臺和軌道,一瞬把你帶入那個繁亂的民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