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創意十足的「朕知道了」膠帶

2020-12-18 人民網

臺北故宮博物院新近推出的一款紙膠帶,讓網友瘋傳、討論,直呼超想收藏。紙膠帶乃尋常之物,臺北故宮添加了什么元素而令網友如此心動?在於上面印著康熙皇帝的手跡:「朕知道了。」臺北故宮抓住了區區幾個字中流露出的那種霸氣,當作文化產品進行「開發」。這種做法實在值得北京故宮借鑑。

由於歷史的原因,故宮博物院有兩個,除了臺北後建的這個,還有一個正宗的,就是北京的紫禁城是也。北京故宮我以前常去——當然那是有年頭的事情了,票價還沒那麼死貴的時候;臺北故宮還從來沒有去過。但是說老實話,我好像對臺北故宮更熟悉一些。北京故宮只是熟悉它的建築,就是那一大片的房子,對臺北故宮則是通過間接渠道熟悉它的文化內涵。而文化正該是兩地故宮發揮自身優勢且能夠散發出十足魅力的地方。沒去過的地方卻言熟悉,這樣說話似乎有邏輯不通之處,但事實卻的確如此,主要是手邊幾乎沒有關於北京故宮的令人愛不釋手的文化產品。相反,「低首」所見,倒都是臺北故宮的。

比如我現在用的滑鼠墊就是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一部分,一套四枚書籤是歐陽修、蘇東坡他們的書法,名片盒、鎮紙上面,也都是臺北故宮藏品的複製。知道我有點收藏癖好的朋友,自那裡歸來大抵都送一兩件,關鍵是這些精緻淡雅的東西「拿得出手」。北京故宮呢?讓人見識其文化的途徑似乎只有出郵票之一途。而即便是郵票,臺北故宮的品種也比北京故宮的多得多。北京故宮的基本上是古畫,臺北故宮的,光是在下收集的,就有玉器、琺瑯器、漆器、青銅器,前十八寶、後十八寶等,目不暇接;就單拎古畫這一項吧,臺北故宮又勝一籌,《十駿犬》、《百馬圖》、《出警圖》、《入蹕圖》……太多了,一旦匯集在一起,那是怎樣一種潤物無聲的文化普及?

這樣說可能偏激了,臺北故宮以文化取勝,而北京故宮卻每每靠社會新聞吸引公眾眼球,這兩年他們不是「撼」事連連嗎?一個尋常毛賊,可以輕而易舉地盜走正在展出的珍貴文物;一個不知為什麼生氣的年輕人徒手就把玻璃給砸了,還連帶打翻了裡面的文物。每個長假,北京故宮都人頭爆棚,大家去看什麼?皇帝的寶座,慈禧的住處……

臺北故宮將康熙的霸氣字跡與紙膠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普及了文物知識,而且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他們的網絡商城表示,紙膠帶目前有五款,一組200元內有三卷,其中以「朕知道了」楷書紙膠帶詢問度最高,不僅臺灣觀光客愛,連大陸客也搶買,未來還會陸續推出多款紙膠帶;而5月初最先推出的「乾隆御覽之寶紙膠帶」也很受歡迎,不到月底1000多份就銷售一空。這才是文化產生的效益吧。文化豈可等同文藝演出,顛來倒去地唱那幾首老歌,原汁原味又怎樣,決定得了發展後勁?

愛迪生有句名言,長久以來我們只熟知它的前一半: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其實它還有下一半:但那1%的靈感甚至比99%的努力更重要。這幾年,我們在嘴上不斷強調文化創意,但骨子裡是看輕的,以為唾手可得。荷蘭的大黃鴨甫一登陸香江,內地便群起而效仿之,結果連我們自己對自己人如此缺乏創意只知機械模仿都看不過眼。當下,北京故宮如果實在不行,卻不妨照著臺北故宮的葫蘆畫畫瓢,讓國人在潛移默化中領略前人文化精華中的神韻。

 

相關焦點

  • 「朕知道了」霸氣十足 臺北故宮紙膠帶兩岸爆紅
    「朕知道了」霸氣十足 臺北故宮紙膠帶兩岸爆紅 Taipei Palace Museum’s 'emperor tape' becomes a hit
  • 經濟日報:從「朕知道了」紙膠帶熱賣看博物館創新
    「朕知道了」紙膠帶的熱賣,是博物館注重經營理念創新的結果,對於正面臨資金運營壓力的諸多博物館來說,應該從中得到啟示 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根據自身所藏文物,推出一款仿康熙皇帝硃批真跡——「朕知道了」的紙膠帶,受到遊客歡迎。在大陸某網絡商城推出後,一組3卷產品售價60元人民幣,同樣銷售火爆。
  • 朕知道了"
    臺北故宮介紹說,「朕知道了」的創意來自於院長馮明珠2005年策劃的「知道了:硃批奏摺展」,「展覽導覽手冊由當時任研究員的馮明珠執筆主編,目前已再版9次,封面即印有康熙滿漢文硃批真跡『知道了』。」
  • 「朕知道了」紙膠帶風靡背後
    像「朕知道了」這樣的授權商品,就需要以數位化的康熙奏章圖片作為基礎 ]  去年夏天,臺北故宮博物院在知名社交網站貼出一款「朕知道了」的紙膠帶,異常簡單的四個字,是清康熙皇帝真跡的複製品,霸氣十足,幾乎滿足了網絡傳播的所有元素,引發了網友的瘋傳和熱烈討論。  不時以新奇、有趣的授權商品讓遊客頗有耳目一新感覺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又一次被人們驚呼「時尚」。
  • 「朕知道了」膠帶賣瘋 臺灣紙文創不可思議
    普普通通的膠帶紙,只因印上了康熙皇帝的御批手跡「朕知道了」,就霸氣十足到在臺北故宮紀念品店賣斷貨,據說排隊預購已排到了9月份。通過文化創意,將大白菜賣出黃金價在臺灣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紙文創在寶島行之有年,其間風景屢屢令人驚豔。
  • 臺味紙膠帶——麒麟創意
    紙膠帶中日製品佔據了大半江山,但現在不光日本設計的紙膠帶富有趣味,而臺灣也在迎頭趕上,從幾年前故宮的「朕知道了」一炮而紅,到今天的遍地開花,價格親民,設計可愛,已不輸日本的紙膠帶了,其中,麒麟創意就是佼佼者。
  • 豫劇元素的文創產品——膠帶設計
    從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等文創產品出現,在全國掀起了一陣文創產品的熱潮,到現在的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不僅開創了文化傳播的新形式,而且促進了文化流傳地的經濟發展。具體分析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口紅」膠帶,設計了具有豫劇元素的文創產品——膠帶設計。
  • 除了火爆的「朕知道了」膠帶,臺北故宮還有什麼有趣的作品(一)
    「讓產品具有故事性,以及文化認同感,這就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價值和它的附加價值。」——周功鑫 2013年,當「朕知道了」膠帶一問世,立馬火便海峽兩岸,但凡到臺北故宮旅遊的遊客,幾乎都會帶上這個膠帶做為紀念品。據統計,膠帶推出僅8個月就賺了2660萬元新臺幣,甚至一度賣到斷貨,購買還得排隊預約。
  • 脫銷的「膠帶」掀開臺北故宮文創商機
    「朕知道了」紙膠帶熱銷,僅僅是臺北故宮文化創意產業的冰山一角,臺北故宮僅依靠其文化創意商品,去年就獲得逾7億元新臺幣的收入。這裡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附設的商店,店員剛從箱子裡把紙膠帶商品上架,立刻就被買走,遊客們都衝著膠帶上的「朕知道了」四個字而來。  以虛構的雍正皇帝後宮后妃爭寵為背景,電視劇《後宮甄嬛傳》中一句「朕知道了」臺詞紅遍海峽兩岸。臺北故宮博物院7月推出同款的創意紙膠帶,三卷一盒要價新臺幣200元,受到兩岸年輕人熱烈追捧。
  • 「朕說了『蒜』」宜蘭白蒜節打造創意料理
    臺海網2月9日訊 據《聯合報》報導,臺灣宜蘭縣壯圍鄉白蒜節7日登場,推出「朕說了『蒜』」創意餐,有農民以白蒜創作傳統竹圍厝、白蒜草垺懷舊,也有社區仿稻草人制「白蒜人」,創意十足。壯圍鄉引進白蒜種植逾40年,質量好、有口碑,栽種面積逐年增加到80公頃,每公頃產值達1百萬元新臺幣;壯圍鄉7日在壯圍小學舉辦白蒜節,以創意推廣白蒜。白蒜風味佳,用來入菜相當受歡迎,壯圍鄉農會與穀倉餐廳、海之味餐廳等合作,推出「朕說了『蒜』」創意料理、白蒜風味餐,有蒜蒸鮮魚、蒜抓餅等,都在白蒜節亮相,色香味俱全。
  • 南方朕巖茶,喝一口清香,品一盅溫情
    風景秀美,南方香茶天下無雙。找一個安靜的夏日,與家人和朋友一起,在山水懷抱中,享受夏日的清涼。打開一包南方朕巖茶,用清冽的山泉細細浸泡,緩緩升溫,靜靜等待。竹椅搖曳,香茶滿盅。輕輕抿上一口,幸福的生活唇齒留香。
  • 創意的文化小膠帶
    沒錯了~今天要分享的是,來自故宮的創意膠帶!可別小瞧了它們,它們雖然看著小,可是一個個作用可大了呢!這款膠帶的靈感,是來源故宮收藏的法國鐘錶。以鏤空的工藝製作膠帶的紋飾,就算是隨意剪貼裝飾,都讓人感覺眼前一亮呢。
  • 膠帶紙帶火了「聯名款」口紅 文創產品有顏有用更有趣
    原標題:膠帶紙帶火了「聯名款」口紅 文創產品有顏有用更有趣  最近各種大品牌的「故宮聯名款」口紅忽然紅遍了網絡,在遊龍飛鳳、海水江崖、青花瓷等傳統紋樣包裝下的口紅管,與眾不同,散發出迷人的光輝,但這些產品其實並非真的「聯名款」,而是用故宮網店出的系列膠帶紙貼出來的
  • 隨處可見的膠帶,也可以玩出這麼多創意花樣!
    記得讀書的時候,每次書包裡都會有一卷五毛錢的膠帶。它的主要用途不是用來粘東西,而是每次用於水線筆寫字錯誤後就用透明膠貼一下然後撕起來,這樣錯誤的地方就可以重新寫字了。那時候的膠帶看上去特別的無趣,就是有點帶淡黃綠色透明的,在它身上我挖掘不出有趣的東西。
  • 十二星座專屬創意便箋,雙子座的美翻了,白羊座的看餓了!
    看到各色各樣的便箋,你的心情是否會好了許多呢,下面為大家分享十二星座專屬創意便箋。雙子座:創意水果便箋雙子座性格樂觀活潑,做事很有激情,他們所到之處都充滿了歡樂。雙子座的這款創意水果便箋看起來美翻了甜美可愛,靈氣十足。喜歡吃水果的朋友可以使用這款水果便箋。
  • 既沒文化也沒創意的文創產品,誰要買啊?| 好奇心研究所
    文創產品原本是指狹義的文化內容經創意設計變成有趣的商品,但現如今很多博物館、故居、大學紀念品店銷售的周邊,跟文化創意稍微沾點邊就都叫文創產品,至於獨立書店裡賣的那些兩百塊一個的隨便寫點什麼字的帆布袋,三百塊的哪裡都買得到的筆記本皮套,與其說是文創產品,不如耿直點叫「五毛創意文具」算了。
  • 日本和風紙膠帶3選!富士山、櫻花、海浪缺一不可
    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紙膠帶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近年來,日本各大文具廠商不斷推陳出新,各種富有創意的紙膠帶層出不窮,相信也有人收藏了不少吧。除了比較常見的插畫或幾何圖案的紙膠帶外,還有不少以和風元素為主題的紙膠帶喔!
  • 「日本語」掏空文具愛好者錢包的mt膠帶是怎麼來的?
    和紙膠帶本是一種粘性強且剝離粘貼物表面不留痕跡的工業用保護膠帶,它最初由3M 公司於 1925 年發明,由於可以在工業噴漆時蓋住不需要顏色或油漆的部分而被廣泛運用於建築業及汽車工業領域。和紙膠帶之所以名字裡有和紙二字,只因為日本最初的保護膠帶是由和紙製成的,相比普通的保護膠帶,和紙膠帶更薄且更具有通透的質感,這樣的特點也成為了和紙膠帶進入文具市場的最大先天優勢。
  • 小兵也能立大功——文創商品中的紙膠帶
    若干年前,一款名為朕知道了的膠紙帶引爆文創商品市場,雖只是一款小小的膠紙帶,卻因為創意,一個點子就煥發出巨大的能量來,小兵也能立大功。除此之外,臺灣也還有一些設計、創意不錯的同類產品值得關注。1.菊水 KIKUSUI自1968年創立以來,將原先作為油漆遮護用途的紙膠帶發展為現在的文創商品,將臺灣技術、臺灣設計與臺灣製造三核心融入紙膠帶的靈魂,不僅推出多款充滿設計感的款式,更將臺灣的特色以童趣、可愛的方式呈現,可說是紙膠帶控的必備款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