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了」膠帶賣瘋 臺灣紙文創不可思議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普普通通的膠帶紙,只因印上了康熙皇帝的御批手跡「朕知道了」,就霸氣十足到在臺北故宮紀念品店賣斷貨,據說排隊預購已排到了9月份。通過文化創意,將大白菜賣出黃金價在臺灣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紙文創在寶島行之有年,其間風景屢屢令人驚豔。

  文化無價,將居廟堂之高的藝術珍品與日常生活用品結合,如此創造出來的商品其價格空間頗為玄妙。據悉,奉「文創」為圭臬的臺北故宮紀念品店去年的銷售總額達4.8億元(新臺幣,下同)。將皇帝手御「朕知道了」印上膠帶紙引來瘋搶對臺北故宮紀念品店而言並非偶然,這也是臺灣紙文創業的又一成功案例。

  「解決先生」點紙成金

  翻開華夏文明史,東漢蔡倫造紙是不可錯過的一頁。紙原本就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故而以紙為媒材讓各種文化創意起飛,就為許多臺灣文創者所熱衷,曹仲標便是其中之一。

  40多年前,曹仲標從印刷廠學徒工起步,後創立設計印刷公司,生意最好時,光聖誕禮品盒就可以賣出幾萬個。然而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臺灣產業大量外移,印刷業日薄西山。形勢逼迫曹仲標將企業轉型,他先是將公司名字改為「設計包『妝』整合有限公司」,「以『妝』取代『裝』,是因為我覺得我們不只是為產品提供一個容器,而是『妝』點它,為它提升價值」。

  從「裝」到「妝」,普通商品開始向文創產品躍進,曹仲標也由此發現了自身的文創潛能。他仍然在自己熟悉的「紙」行業上做文章,比如把名片做得立體可塑,「它可以是鉛筆、風箏、箭頭、建築物……把它想像成女子的窈窕曲線也行,這麼一來,初次見面遞上名片,就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設計的手提箱式紙摺椅,打開後「最大的缺點就是太穩了」,「歡迎重量級人士試坐」,但凡看到椅子上寫著這樣的廣告語,顧客都會忍俊不禁並躍躍欲試。長著一頭虯曲銀花的曹仲標覺得心中常有瘋狂的點子奔騰,他乾脆將公司的文創產品命名為「瘋紙文創」,簡稱「瘋紙」,對愛用諧音字的臺灣人來說,這顯然就是一個很好的噱頭。臺媒則將他譽為「紙盒魔術師」,而他更喜歡「解決先生」這個綽號。

  「何為創意?我認為一要解決不便,二要創造美好。」曹仲標說。當年有個客人帶著鐵絲做提手的美國餐廳外帶盒子來找他,想解決餐盒不能進微波爐加熱的問題。曹仲標以紙盒延伸提把替代鐵絲,並將盒身進行改進,設計出放刀叉的凹槽,同時筷子也可以夾在提把上。這樣不僅加熱問題迎刃而解,盒子也更加美觀實用。這個創意如今已被臺灣的眾多餐飲企業所採用。憑著層出不窮的紙創意,這位「解決先生」如今月入千萬元,產品好賣得連他自己都常感不可思議。

  「紙教堂」引領紙文創潮流

  其實紙文創的不可思議,在臺灣很多地方都會撞見。南投埔裡桃米生態村田份仔,每當夜幕降臨,就會看到山谷間有座教堂像燈籠般發出美妙的光芒,那如夢如幻的景象吸引著遊客紛至沓來。走近一看,人們不禁驚呼:「這教堂居然是紙做的!」

  原來這座名為Paper Dome的教堂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日本設計師為燒毀的神戶鷹取教會設計的,內部用58根長度5米、直徑33釐米、厚度15毫米的紙管建構出一個可容納80個座位的橢圓形空間。10年後,紙教堂功成身退,被運到臺灣「9·21大地震」災區埔裡桃米生態小區,成為臺灣第一座紙建築。埔裡是臺灣紙產業的重鎮,紙都可以做成教堂這樣的龐大建築,那麼受其啟迪,用它做電腦包、手提袋、窗簾、家具等就更是不在話下。以紙教堂為標誌物,當地把置放紙管的貨櫃改裝成「紙鋪」,專門展售與紙相關的文創產品,引來了滾滾人潮和錢潮。

  瓦楞紙的七十二變

  瓦楞紙只能用來做紙箱嗎?NO!臺中北屯區的「紙箱王」告訴你,它的可塑性大到讓你不可思議。只要往樸實無華的瓦楞紙上加入源源不絕的創意與美感,就可以讓它七十二變,成為富有文化品位的生活良品。

  走進「紙箱王」文創園區,就仿佛步入神奇的紙王國,天花板、壁紙、磚頭、桌子、椅子、盤子、託盤、展架、燈具、模型、筆等,目之所及的一應用品皆以紙或瓦楞紙創製。

  「紙箱王」原本是間天然染坊,改造後仍然種植幾百種臺灣常見的天然染色植物,將這些植物所萃取的顏料染到紙質材料上,再進行工藝創作就成為園區的一大特色。園區內最讓人驚豔的當屬「蜜蜂故事2號館」,青青草坪上擺放著巴黎鐵塔、比薩斜塔等立體紙藝作品,不但美觀、防水,還可以作為七彩夜燈發揮實用功能,館內有成千上萬隻的小蜜蜂陪人遊走,不用怕,這些蜜蜂全都是紙做的,通過它們可以普及蜜蜂王國的知識,同時推出蜂產品與蜜蜂餐也就順理成章。除了奇景與美食,「紙箱王」還提供各式各樣的DIY活動,讓遊客待上一整天都不厭倦。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朕知道了」霸氣十足 臺北故宮紙膠帶兩岸爆紅
    「朕知道了」霸氣十足 臺北故宮紙膠帶兩岸爆紅 Taipei Palace Museum’s 'emperor tape' becomes a hit
  • 脫銷的「膠帶」掀開臺北故宮文創商機
    「朕知道了」紙膠帶熱銷,僅僅是臺北故宮文化創意產業的冰山一角,臺北故宮僅依靠其文化創意商品,去年就獲得逾7億元新臺幣的收入。  「朕知道了」紙膠帶熱賣程度超過臺北故宮的預期,但製作廠商一次只能供貨3000卷,因此經常缺貨,曾長達半個月無貨可賣。今年8月底銷售更火紅,一到貨當天就銷售一空,日銷售量創臺北故宮文化創意商品新高。在此之前的紀錄,是仿「翠玉白菜」手機吊飾在2009年安利團參訪當天,銷售1000個。
  • 經濟日報:從「朕知道了」紙膠帶熱賣看博物館創新
    「朕知道了」紙膠帶的熱賣,是博物館注重經營理念創新的結果,對於正面臨資金運營壓力的諸多博物館來說,應該從中得到啟示 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根據自身所藏文物,推出一款仿康熙皇帝硃批真跡——「朕知道了」的紙膠帶,受到遊客歡迎。在大陸某網絡商城推出後,一組3卷產品售價60元人民幣,同樣銷售火爆。
  • 豫劇元素的文創產品——膠帶設計
    從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等文創產品出現,在全國掀起了一陣文創產品的熱潮,到現在的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不僅開創了文化傳播的新形式,而且促進了文化流傳地的經濟發展。具體分析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口紅」膠帶,設計了具有豫劇元素的文創產品——膠帶設計。
  • 小兵也能立大功——文創商品中的紙膠帶
    若干年前,一款名為朕知道了的膠紙帶引爆文創商品市場,雖只是一款小小的膠紙帶,卻因為創意,一個點子就煥發出巨大的能量來,小兵也能立大功。除此之外,臺灣也還有一些設計、創意不錯的同類產品值得關注。1.菊水 KIKUSUI自1968年創立以來,將原先作為油漆遮護用途的紙膠帶發展為現在的文創商品,將臺灣技術、臺灣設計與臺灣製造三核心融入紙膠帶的靈魂,不僅推出多款充滿設計感的款式,更將臺灣的特色以童趣、可愛的方式呈現,可說是紙膠帶控的必備款式啊!
  • 南方日報:創意十足的「朕知道了」膠帶
    臺北故宮博物院新近推出的一款紙膠帶,讓網友瘋傳、討論,直呼超想收藏。紙膠帶乃尋常之物,臺北故宮添加了什么元素而令網友如此心動?在於上面印著康熙皇帝的手跡:「朕知道了。」臺北故宮抓住了區區幾個字中流露出的那種霸氣,當作文化產品進行「開發」。這種做法實在值得北京故宮借鑑。
  • 文創產品如何傳播傳統文化?"朕知道了"
    臺北故宮發言人金士先則介紹說,膠帶紙上的四個字「朕知道了」是康熙真跡的複製品,因為康熙在批閱奏摺時,最愛在文末硃批「朕知道了」、「知道了」。 臺北故宮將皇帝的字跡用於衍生品並非是第一次,「在此之前,我們用這四個字也做過便箋紙、書籤、月曆等等禮品,但都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直到今年,我們把它和膠帶紙做了結合,換了一種呈現方式,才一下子火了。」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環球人物雜誌:說說「朕知道了」膠帶紙吧。這個創意設計太棒了,簡單明了又充滿霸氣,一舉顛覆了皇室嚴肅端莊的傳統印象,還引發了前所未有的搶購熱潮。現在銷售了多少個?  馮明珠:這個膠帶紙從2013年7月開賣,至今已賣出20多萬個了。
  • 「朕知道了」紙膠帶風靡背後
    像「朕知道了」這樣的授權商品,就需要以數位化的康熙奏章圖片作為基礎 ]  去年夏天,臺北故宮博物院在知名社交網站貼出一款「朕知道了」的紙膠帶,異常簡單的四個字,是清康熙皇帝真跡的複製品,霸氣十足,幾乎滿足了網絡傳播的所有元素,引發了網友的瘋傳和熱烈討論。  不時以新奇、有趣的授權商品讓遊客頗有耳目一新感覺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又一次被人們驚呼「時尚」。
  • 中華文化是依託 臺灣文創產品風靡兩岸(圖)
    臺灣的文創產業走過20年,已經融入生活,成了「小確幸」的源泉之一。  第二眼美女  「沒有了創意,生活就是一杯白開水。」專程來參加此次臺灣文博會的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範周,在一場演講中如是說。  這句話可以用來解釋文創產業為什麼會存在。
  • 坐家裡就能泡臺灣北投溫泉 文博會首設臺灣文創展區
    臺灣文創產品趣味多多去過臺灣的人,對北投溫泉應該不會陌生,這是赴臺個人遊的遊客必去的景點之一。現在好了,不用出境,坐在家裡,就能「泡」北投溫泉。「你看這塊皂,是我們當地獨具特色的一款文創產品,利用北投溫泉結晶製成的,用它洗澡,就像是泡溫泉一樣。」
  • 臺味紙膠帶——麒麟創意
    紙膠帶中日製品佔據了大半江山,但現在不光日本設計的紙膠帶富有趣味,而臺灣也在迎頭趕上,從幾年前故宮的「朕知道了」一炮而紅,到今天的遍地開花,價格親民,設計可愛,已不輸日本的紙膠帶了,其中,麒麟創意就是佼佼者。
  • 臺北故宮文創經驗分享:哪些產品賣得好,哪些品類少開發
    不建議開發商品項 頭巾、髮飾類商品、擦拭布及手帕、T恤、手錶、鏡子、扇子、資料夾、筆記本及便條紙、貼紙、紙膠帶、明信片、磁鐵、書籤、名片盒、滑鼠墊、原子筆、鑰匙圈、餐墊紙、馬克杯、珠寶類飾品、相框、無框畫、移動電源、人字拖、公仔、無功能性擺飾品。
  • 膠帶紙帶火了「聯名款」口紅 文創產品有顏有用更有趣
    原標題:膠帶紙帶火了「聯名款」口紅 文創產品有顏有用更有趣  最近各種大品牌的「故宮聯名款」口紅忽然紅遍了網絡,在遊龍飛鳳、海水江崖、青花瓷等傳統紋樣包裝下的口紅管,與眾不同,散發出迷人的光輝,但這些產品其實並非真的「聯名款」,而是用故宮網店出的系列膠帶紙貼出來的
  • 專訪華山創意園創始人陳甫彥:臺灣文創及文創產業
    臺灣陳甫彥先生就是最早發展這個產業的領頭人之一。近日,在「臺灣文創及文創產業」論壇中,浙報理想文化邀請到臺灣華山1914創意產業園創始人陳甫彥先生到場,為關注創意產業的各位分享在創意產業中的一些見解和看法。大浙網對陳先生進行了專訪。
  • 臺北故宮重視文創產品開發 成主要收入來源
    據不完全統計,臺北故宮近些年推出了「朕知道了」膠帶紙和「翠玉白菜」傘等24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僅2013年的銷售收入就將近9億元新臺幣,這一數字直逼10億元新臺幣的門票收入。文化創意產品已成為臺北故宮重要收入來源,其多元化發展思路值得大陸的博物館學習借鑑。  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經也高高在上,只注重典藏功能,輕視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一度被臺灣民眾稱為「太廟」。
  • 臺灣最具特色的十大文創品牌
    民資全面進入時,產業生態和市場通路已趨於成熟,臺北華山/松山/西門、高雄駁二、花蓮酒廠等文創基地遍布全臺,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塑造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 生機盎然的文創品牌,是整個生態系統良好運轉的直觀呈現。下面就來介紹臺灣10個典型的文創品牌。
  • 一大波會做生意的文創品牌來了,你要不要?
    「錯置」、「混搭」、「小確幸」……在臺灣,當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與鳳梨酥、高山茶一樣,成為赴臺遊客必買的伴手禮時;當臺灣巷弄間一家家小小的創意作坊成為遊客心中特有的印記時
  • 臺灣文創十個最具特色的品牌
    臺北華山/松山/西門、高雄駁二、花蓮酒廠等文創基地遍布全臺,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塑造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10個品牌洞見臺灣文創10個關鍵詞每個宏觀的生態系統,都由無數個微觀單元組成,文創行業更是如此,深度理解臺灣文創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