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影像科醫生缺口巨大:我們就像影子

2020-12-17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俞任飛 鄭琪 本報通訊員 王蕊 王屹峰

52歲的杭州桐廬人李成州,去年開始了人生新階段。作為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胸科醫院工作20多年的資深醫生,他選擇了「跳出」體制。

回到家鄉後,他和幾個朋友開辦了浙江省首家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這是他看好的行業,「醫學影像需求很大,但大多公立醫院的影像科卻面臨招不到醫生的尷尬,而現有醫生的工作量已趨近飽和。」他說。

一名資深放射科醫生對記者說:「對於運用醫學影像較多的放射科來說,現在全國約有七萬名放射科醫生,但實際需求起碼七十萬。」

影像科醫生缺口真這麼大嗎,背後有何原因,又該如何破解?錢報記者走訪了杭城幾家醫院。

新華社資料照片

現狀:活太多,壓力大,人難招

李成州如今的身份是杭州全景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的院長。而此前,他曾供職的醫院影像科工作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加,近10年已翻了數番。「影像科醫生每天忙得連軸轉,連吃飯都顧不上。」

現實真如李成州所言嗎?記者走訪了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浙江省腫瘤醫院。

早上9點,浙大一院和省腫瘤醫院影像室外的候診大廳已排起長龍。如今去醫院,大小毛病,醫生大多會先說一句:「去拍個片子吧。」

的確,胸透、CT、超聲、MR造影等影像技術的進步,大大提升了診斷準確率。「現代醫學的影像手段深受醫患雙方信賴,每次放射科的機器出了故障,都會聽到臨床醫生抱怨。」省腫瘤醫院副院長、放射科主任邵國良說。

趙齊羽是浙大一院超聲影像科的副主任醫師,下午3點,剛做完介入治療(一種以影像為引導的微創手術)還沒來得及摘口罩的他,顯得有些疲憊。「從早上忙到下午1點半才來得及扒兩口飯,2點又要繼續,一直到晚上7點。」對他來說,忙是一種常態。

每周三,是趙齊羽做常規超聲診斷的日子,不大的診室裡,他和另一名報告員要在一臺機器前,為100多名患者進行檢查。像這樣的檢查室在浙大一院共有十幾個,每天需要面對1400多名患者。去年,浙大一院超聲影像科共檢查了51.6萬名患者。同樣,在省腫瘤醫院,邵國良所在的科室,2001年,他一天才做30個CT檢查,如今已超過750個。

今年以來,省腫瘤醫院放射科每月平均要進行20000餘次各項檢查。

有數據表明,目前我國醫學影像數據的年增長率約30%,而醫師的增長率只有4.1%。

寧波大學附屬醫院的汪建華統計了影像科醫生工作量。每天平均80-100份CT報告,60-80份磁共振或120-150個超聲部位。即使每份報告只花上七八分鐘,也需要10個小時才能全部看完。

影像醫生不乏辭職者。「天天累到癱倒,這樣很沒勁,很多女同行吃不消,能改行都改了。」一位資深的影像科女醫生抱怨道。

有人走,卻少有人來,影像科醫生的招聘一直是醫院的難題。為了不至空缺,往往需要擴招才能勉強招滿。

邵國良也一直在感慨,他想招的博士5年都沒等到。一個影像學博士,需要長達12年的培養周期。據悉,杭州市現在多數三甲醫院,招聘影像醫生時也只能以碩士為主。近年不乏有市級醫院,連本科影像醫生都招不滿。

新華社資料照片

吐槽:又累又窮,地位還不高

不少影像科醫生都會偶然抱怨:「又累、又窮、地位還不高,有些還要接觸輻射,真心不建議學影像。」

為何有這樣的尷尬?不少醫學院雖將影像學劃為臨床學科,但影像科還是無法擺脫輔助科室的定位。有放射科醫生很無奈:「在傳統觀念裡,只有開藥拿刀的才是醫生。患者康復後,感激的是治癒他的臨床大夫,而幫助診斷的影像醫生,卻像一個影子,不受人關注。」

在錢報記者的走訪中,不少患者有這樣的感受。「主治醫生總是會問你要片子,但很少會提出要看影像診斷報告。」一名患者說。

一個叫「醫學界」的微信公眾號曾在2014年底,做過一份有上千名影像科醫生參與的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影像醫生認為影像科在醫院內不受重視。

這種不受重視,也體現在收入上。

錢報記者了解到,有的影像科醫生看上百張圖像寫成一份報告,獎金只有幾塊錢。

記者走訪的幾名影像醫生都表示,臨床醫師如今都有醫事服務費,而他們卻沒有報告服務費。這讓年輕的影像醫生略有抱怨:「都是腦力勞動,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

近年來,為了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全國各地都在降低醫療費用。浙江的醫學影像檢查費是全國最低的,拿平面CT的檢查費來說,只需120元。這當中主要包含設備的購置費與折舊費,加上水電成本。而影像科醫生的診斷,並不另行收取費用。

目前,影像醫生呼聲最強烈的是增設「影像診斷費」,哪怕只有一點,也是自我價值的體現。

實際上,影像科醫生該有的福利也很難享受到。2004年,原衛生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調整衛生防疫津貼標準的通知》,決定從事放射線工作的醫護人員津貼按工作日發放,二類人員每人每工作日7元。2007年,原衛生部發布《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在國家統一規定的休假外,放射科工作人員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

而這7元錢,大部分人也拿不全。去年,一項共有3601名放射科醫生參與的調查顯示,98%的放射科醫生沒有津貼或低於國家標準。

對於放射假,有75%的醫生表示,從未享受過該待遇。

新華社資料照片

嘗試:有醫院引進人工智慧

醫生的精力是有限的,過大的工作量,診斷質量就會下降。「看片子、出報告是影像科醫生的本職,但事實上我卻不能保證每張片子都達到自己的要求。」這樣的矛盾,一度深深困擾著李成州。

去年,在上海兩家大醫院放射科幹了25年影像醫生的他,選擇離職創業,並在杭州,開辦了浙江省首家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

他認為,獨立於醫院的影像診斷機構,能作為目前醫院影像科室的補充,為患者提供針對性服務。

而在一些公立醫院,也在試圖探索影像醫生短缺的出路。

去年年初,浙大一院超聲科與浙江大學共同研發並率先應用了「超聲機器人」,在深度學習5萬片以上的超聲影像樣本後,只需幾秒鐘就能完成圖像分析和檢測結果。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其準確率已經達到主治醫師水平。

今年2月,浙江省人民醫院放射科引進了一套「肺結節輔助診斷系統」,這套系統運用人工智慧,可以篩查患者肺結節的情況,並清楚地標識可疑結節的方位、大小、形狀以及判斷為結節的可能性。

人工智慧,真能改變影像醫生的現狀嗎?

邵國良指出,十多年前就出現了計算機輔助治療,當時也有類似觀點,但應用到臨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影像科醫生缺口或達幾十萬 他們的煩惱:像個影子
    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全國目前約有七萬名放射科醫生,業內估計實際缺口非常大他們坦言:累,收入不高,地位也不高,還要接觸輻射,改行的很多影像科醫生的煩惱:我們就像影子本報通訊員 王蕊 王屹峰本報記者 俞任飛 鄭琪52歲的杭州桐廬人李成州
  • 累 收入地位不高 有輻射 影像科醫生的煩惱:我們就像影子
    一名資深放射科醫生對記者說:「對於運用醫學影像較多的放射科來說,現在全國約有七萬名放射科醫生,但實際需求起碼七十萬。」影像科醫生缺口真這麼大嗎,背後有何原因,又該如何破解?錢報記者走訪了杭城幾家醫院。現狀:活太多,壓力大,人難招李成州如今的身份是杭州全景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的院長。
  • 四大科室正在成為醫生跳槽重災區
    對精神疾病的不了解,導致了精神科醫生時常被歧視。而從現實因素考慮,精神疾病患者大多靠服藥進行治療,相對於其他醫療服務,收費較低,因此精神科醫生無法給醫院來帶較多的收入,在綜合性醫院中,精神科醫生往往不受重視。僅僅是精神科醫生缺口巨大嗎?看看下面的統計就知道了。
  • 醫美機構比醫生多:月入十萬很常見 醫生缺口巨大
    (原標題:醫美機構比醫生多:月入十萬司空見慣 註冊醫生缺口仍然巨大)
  • 調查顯示:中國專業體育翻譯人才呈現巨大缺口
    調查顯示:中國專業體育翻譯人才呈現巨大缺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5日 19: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發 柯小軍 攝  中新網7月15日電 中國首個以翻譯員為主要關注群體的調查報告《中國地區譯員生存狀況調查報告》日前發布。該報告顯示,專業體育翻譯人才呈現巨大缺口。  據《光明日報》報導,該項調查結果顯示,目前26-40歲的中青年譯員佔參與調查總數的68%,從事翻譯工作3-5年和6-10年的譯員成為譯員隊伍的中堅力量。
  • 醫生缺口巨大 靠護士和醫生助理能否扭轉局面?
    美國醫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AAMC)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醫生短缺的情況正在繼續惡化,到2030年,醫生短缺數量可能會達到12.13萬,而2017年同期估計數為10.5萬;基層醫療人員短缺數量預計在1.48萬至4.9萬之間,它取決於可以填補這一崗位的註冊護士和助理醫生的數量;外科醫生的缺口將達
  • 我國全科醫生距規劃目標缺口達50萬 國辦發文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全科醫生面臨人員短缺的尷尬,並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在1月25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目前全科醫生人數距這一目標還有近50萬人的缺口。為此,意見提出了擴大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實施範圍、改革完善全科醫生薪酬制度等一系列要求,並且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
  • 北京鼓勵社會力量開辦全科診所 現狀:全科醫生缺口約1500人
    資料圖 王珂攝現狀:全科醫生缺口約1500人全科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生,是與專科醫生並列設置的醫療人員序列,主要在基層承擔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和轉診,預防保健,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系統管理等綜合服務,為個人和家庭提供連續性、綜合性和個性化的醫療衛生服務,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 《萬靈啟源》巨大的影子怎麼過 巨大影子打法技巧教學
    導 讀 萬靈啟源巨大的影子怎麼過?
  • 《萬靈啟源》巨大的影子boss特點分析 巨大的影子boss打法分享
    導 讀 萬靈啟源手遊中巨大的影子boss應該如何打,以及詳細的巨大的影子boss打法介紹又是怎樣的?
  • 調查稱社工缺口巨大 但因收入低等就業前景不看好
    記者連日來調查發現,社工專業人才雖然缺口巨大,但收入低、社會認同感差導致專業社工流失率高。  人氣漸旺:  社工報考人數年增30%  王俊超不久前獲得蘇州市社會工作優秀案例二等獎,他是崑山市自強社會服務社的專職社工。王俊超曾花費三年時間跟蹤服務一位吸毒人員孫某。
  • 醫院遭遇"醫生荒" 兒科、婦產科醫生缺口最多
    「現在哪個醫院都缺人,像我們醫院幾乎每個科室都缺人。現在患者越來越多,需要的醫護人員也是越來越多。但市裡每年的招聘名額都是有限制的,即便這些有限的名額還不一定能招滿。」兒科、婦產科醫生缺口最多  「醫生荒也是相對而言,有的科室不僅不缺,反而人滿為患。有的科室就很緊缺。」採訪中 ,一位醫院負責人跟記者分析說,像神經科、骨科、普外科、心腦血管等大科室人才招聘還是比較好招的,每年報名的人數都很多。而像婦科、產科、兒科、B超、急診科、介入科等科室的醫務人員都比較緊張。
  • 「兒科醫生荒」調查
    與此同時,國家衛健委、教育部等多部門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從人才培養、待遇提高、政策傾斜等多維度力圖緩解兒科醫生荒。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兒科醫生數量總體有所提高,兒童衛生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不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醫生資源缺口仍未完全填補。
  • 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影像與病理醫生或將被取代
    他表示,隨著人工智慧的技術更新,影像與病理醫生可能會被取代。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  李天天用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標題:「未來醫療是酸的」,Acid是英文單詞「酸」,這恰恰也代表了他對未來醫療的看法。「圖片好做是因為很多的算法非常成熟,文本很難,是因為它有一個語義理解的過程,而這個語義理解的過程之所以有巨大的挑戰,是因為在任何一個國家的語言,不光是中國人,含義都博大精深,真正了解一個人的真實想法,通過語義是很難的。」李天天舉例說,計算機最喜歡幹的事是就是「YES、NO」,沒有第三個選項。可是我們很多這種生活的場景,並不是這樣來選的。「比如說計算機問你,你有犯罪記錄嗎?
  • 研學|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是什麼?
    夏季研學營課堂上彭建生老師的分享從夏季的三江併流生態研學營,到冬季的滇西北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研學營,一個詞頻繁地出現在研學營導師們的介紹裡、課程分享裡,那就是「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夏季研學營課堂上彭建生老師的分享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是一種生物多樣性調查方法,主要用拍攝帶有科學數據的野生動植物數碼照片和視頻來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監測和宣傳展示
  • 醫生太少!15.8萬放射醫生服務全國患者
    這背後,隱藏著的是我國放射科醫生與患者需求之間的巨大缺口。放射科醫生常態:早晨提一提、晚上拖一拖「門診樓一般6點就熄燈了,大多數醫生和患者都走了。」某三甲醫院門診門衛告訴記者,熄燈後整棟樓基本上沒有患者和醫生,但是核磁的幾個診室是例外,放射科醫生通常半夜下班。
  • 日本是如何利用醫療AI解決放射科醫生缺口的 | 博鰲·健康界峰會
    「在醫生和AI之間,病人會如何選擇?」4月27日,在2018博鰲·健康界峰會「國際醫療服務模式創新與中國機會」分論壇上,日本CVIS公司CEO古澤良知也提到了這個常被提及的問題。在CVIS旗下的心血管專業影像中心CVIC,古澤良知得到的答案是:選更好的那一個。在CVIC,更好的選項是醫生+AI,即使用AI的醫生。
  • 美國全科醫生年收入140萬!中美全科醫生差異在哪?
    大學畢業才可以報醫學院校,即使年收入20萬美金,依然每年缺口1萬人......關於美國全科醫生,他們有很多成熟經驗可以供我們借鑑,但同樣也面臨執業的瓶頸。近年來,隨著家庭醫生籤約制度的落地,全科醫生這一崗位在基層醫療機構中成了標配。
  • 我們常說的家庭醫生和醫院專科醫生有何不同?
    在真實環境中,家庭醫生也的確是許多發達國家中居民患病時的首選求助對象,他們的存在緩解了醫院的巨大壓力。然而在中國,大家對於家庭醫生的概念卻非常陌生,很多人甚至將其等同於富人專屬的"私人醫生",但事實情況並非如此。 什麼是家庭醫生? 家庭醫生指的是經過範圍寬廣的醫學專業教育訓練的,能為家庭內的每個成員提供持續系、綜合性的醫療健康管理和預防服務的醫生,最早起源於美國。
  • 增設影像診斷費能提高醫生價值和帶來收益嗎
    近日,一篇關於「增設影像診斷費」的文章刷爆同行朋友圈,作為從事醫學影像診斷的一名基層醫生,初看此文也大感興奮,然而,多年的醫改仍然沒有讓醫生、讓患者、讓政府滿意,那麼這個議題能否實施就顯得如此縹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