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設影像診斷費能提高醫生價值和帶來收益嗎

2020-12-17 健康界

近日,一篇關於「增設影像診斷費」的文章刷爆同行朋友圈,作為從事醫學影像診斷的一名基層醫生,初看此文也大感興奮,然而,多年的醫改仍然沒有讓醫生、讓患者、讓政府滿意,那麼這個議題能否實施就顯得如此縹緲。針對這個議題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先看看這篇文章的背景

其實這篇文章已經不算什麼新聞,此文最早於2016年1月26日發表於人民論壇地方要聞頻道,是九三學社湖南省委針對2015年12月底執行的《在長部、省屬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項目一類價格表》中對大型設備檢查價格實行「一刀切」,這一新收費標準使體現醫師診斷技術含量、風險程度與勞務價值的空間幾乎為零,同時收費欄目中又沒有增設「影像診斷費」項目等方面的問題。建議進一步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增設「影像診斷費」收費項目。文中列舉了七大理由:①體現對影像診斷醫師精湛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經驗積累的要求;②是對醫學影像診斷醫師需要更長的培養周期的體現;③是對影像診斷醫師需承擔較大的醫療風險的體現;④體現對影像診斷醫師技術與勞動的尊重與認可;⑤有利於促成大型影像設備的科學合理配置;⑥將「影像診斷費」單列,是政府調價原則的體現;⑦資料顯示多數歐美國家,均將「影像診斷費」單列在大型設備檢查費用之外收取。    

那麼問題來了,增設影像診斷費對我們影像工作者是否有利呢?

一、首先,我們看看我們「苦逼」的影像人目前的收入來源

目前多為兩種模式:(1)年薪制:這種制度多為一些資歷比較深的老師們享受的待遇,這種收入模式,我想增設影像診斷費對他們沒有太多的影響和意義;(2)固定工資制:這種制度雖然不多見,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地區存在的,不過增設影像診斷費對他們影響不大了;(3)基本工資+獎金制:這是絕大多數醫院執行的方案。科室獎金來源於科室收入的一定比例。那麼增設影像診斷費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其次,我們看看增設的影像診斷費該如何分配

個人覺得無外乎幾種模式:

(1)計入科室毛收入:就像檢查費一樣,此項費用計算到科室收入中來,然後按照醫院提前規定好的獎金比例,分配到科室,科室再按照原本的獎金係數分配。在其他收費不變的情況下,理論上講科室的收入會提高。當然,可能負責診斷的醫生會覺得科室人員平分了他們的辛苦所得,這是科室內部問題,小編在此略過。

(2)直接分給診斷醫生:這種分配方式,從表面看可能更合理,然而先不論錢給哪個診斷醫生,這種分配我想咱們的技師朋友們和護士姐妹們估計心裡會覺得隱隱不爽。話說回來了,就算這些兄弟姐們沒意見,那麼錢是給籤字醫生?科主任?寫報告醫生?還是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分配?這都是科室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最後,我們看看如何確保影像診斷費是增收費用

收取此費用,表面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影像科或者影像醫生的收入,但是要有前提的。(1)原來的檢查費用不能降,或者降幅小於影像診斷費。然而,目前的現狀是檢查費越來越低;(2)原本的科室獎金係數不能變:如果以前科室獎金係數是10%,增加此費用後,變成5%,那麼大家可想而知,您的收入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3)原來的檢查量不能減少,目前各個等級醫院、第三方影像機構,甚至體檢中心都有影像設備,競爭激烈,能不能把此費用同等全面實施也是個問題,不然患者流失造成的後果也不容忽視。

因此,雖然此項費用的增收的確是對影像診斷工作者的極大肯定,但多年來醫生的收入情況不是某種收費制度可以決定的,國家調控、醫院調控、科室調控,我相信這三大調控各位心裡都是懂得。所以,先不論這項費用能否增收,即使增收,能否給影像工作者帶來利益還是未知,別到時候利益沒帶來多少,但各位兄弟因此費用承擔的醫療責任多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影像醫師的價值需要肯定,但更需要更多相關政策和醫療機構領導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調查】影像科醫生缺口巨大:我們就像影子
    作為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胸科醫院工作20多年的資深醫生,他選擇了「跳出」體制。回到家鄉後,他和幾個朋友開辦了浙江省首家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這是他看好的行業,「醫學影像需求很大,但大多公立醫院的影像科卻面臨招不到醫生的尷尬,而現有醫生的工作量已趨近飽和。」他說。
  • 在網際網路+影像系統的支持下,放射科醫生還能這樣賺收益?
    同時,這也是一個三方共贏的模式,放射科醫生可以通過遠程診斷增加自己的收益,基層醫療機構可以將患者留在基層,實現長期效益;同時,患者也能享受到來自上級醫院的更好的服務,且費用並不會增加,真正實現「少跑腿,多信息」;而對於企業來說,通過分成的模式,也可以獲取一定的信息維護費,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 影像學「男神」洪楠的大事和小事
    不難想像,學系成立的背後,是未來各附屬醫院放射科室的醫療資源整合,及其之間在各領域的密切協作,必將帶動醫院放射科的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科研能力和影像醫學水平的整體提高。推動影像醫學學系成立,洪楠不是沒有「私心」,他的「私心」是想藉助這一平臺,把北大人民醫院放射科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推上一個新的臺階。「作為放射科主任,肯定要努力帶著科室往前走。」
  • 作為放射科醫生,我們有話說!
    影像科醫生每天看片那麼多,小漏小錯經常有,沒人敢說自己沒有漏診!還是要祈求不要因為漏診出事! 夜班好忙,在所有科室當中,急診科、影像科面對的是整個城市的急診病人,而臨床病房值班處理自己專科的病人就行。現在急診醫生每來一個病人基本都會開個單來影像科! 一入影像深似海!什麼不多就片多!
  • 累 收入地位不高 有輻射 影像科醫生的煩惱:我們就像影子
    作為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胸科醫院工作20多年的資深醫生,他選擇了「跳出」體制。回到家鄉後,他和幾個朋友開辦了浙江省首家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這是他看好的行業,「醫學影像需求很大,但大多公立醫院的影像科卻面臨招不到醫生的尷尬,而現有醫生的工作量已趨近飽和。」他說。
  • 醫學影像軟體公司深透醫療SubtleMedical獲1220萬美元A輪融資
    在醫療實踐中,AI帶來更好的圖像質量和更有效的成像技術,可以提高放射科醫生的工作效率。  深透醫療從事醫學成像質量增強及提升效能,具備業界首個通過美國FDA批准和歐洲CE認證的AI醫療圖像增強軟體解決方案。其產品SubtlemR™和SubtlePET™均已獲FDA認證和CE認證,可提升醫療機構的常規及加速醫學影像檢測的圖像質量。
  • 顛覆傳統醫療:泌尿外科全息影像系統 給醫生一雙「透視眼」
    這些成像技術也經歷了平面影像、平面堆砌影像、重建立體影像等融合技術的發展,為醫療診療創造了價值,但在其呈現立體影像及直觀的實時影像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不夠精準」。「當然,在未來,其不僅能在泌尿外科應用,也將應用到全器官相關學科。」那彥群對未來充滿信心,認為這只是時間問題。不同以往,這一新技術的核心亮點——全息影像系統,由其「高保真」和「全息立體」帶來兩種「動態」的好處。
  • 中國第一個醫生集團遠程影像診斷平臺誕生
    中國仁雨醫生集團和萬裡雲籤約,是強強聯手、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典範,將極大助力「萬裡雲影像平臺」在全國的推廣,將鼎力協助中國仁雨醫生集團在影像領域的開拓,將極大方便患者就醫。 各級醫院接入【仁雨醫生集團影像雲平臺】,將帶來如下革命性的改變: 一、將極大加快籤約醫院影像檢查的速度,縮短患者檢查及取結果的時間,例如一個CT患者一檢查完,影像立即上傳到【仁雨醫生集團影像雲平臺】,平臺上上萬名醫生利用「的的搶單」模式立即書發報告。
  • 四千閱讀收益8元,二百卻收益12!掌握3秘訣你也能寫出高收益文章
    是不是平臺估摸著即使給你低的收益,但是因為文章閱讀量高,你備受鼓舞,照樣會有動力繼續為平臺創作更多內容?按常理,文章閱讀量高,代表點擊閱讀的人多,帶來的流量收入必然也高,分給創作者的收益應該也要高才對啊。但是現在閱讀量高反而收益低,是不是文章帶來的流量收入都被平臺賺去了,所以分給作者的這杯羹還不夠一口喝的。
  • 他是有「影像」力的放射科醫生
    16年間,他甘做臨床醫生背後的「眼睛」,從一張張黑白膠片、一幀幀無聲圖像中讀出了「味道」,努力在放射醫學中尋找自身價值,守護兒童健康。   放射科「閱片」可不是個輕鬆活   作為一名放射科醫生,張曉軍平時的工作主要就是「閱片」,X光平片、CT影像、核磁共振影像等,同時兼具空氣灌腸、上下消化道造影等實操工作。
  • 在中國,英語流利能給個人帶來多少額外的收益?
    本文綜合自:知乎、觀察者網近日,在知乎平臺,一條「在中國,英語流利能給個人帶來多少額外的收益?」
  • 恆康醫療(002219)對外投資設立醫生集團公司和醫學影像公司
    【事件簡述】:2016年6月17日公告,經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審議批准,公司決定以自有資金出資成立全資子公司恆康醫療集團上海醫生集團醫療有限公司(以下分別簡稱「醫生集團公司」)和恆康醫療集團上海醫學影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醫學影像公司」)
  • 女生學醫,選醫學影像技術還是臨床醫學?前者是技師後者是醫生
    女生學醫目前人數也是比較多的,在大學可以說男女基本能佔到一半,雖說學醫很辛苦,但是真正成為一名醫生後,前途很好,薪酬不錯,作為女生學醫,硬核的臨床醫學當然會更好,但是還是要看女生的性格,如果性格不太潑辣,比較文靜的話,最好還是選擇醫學影像技術更好一些,為何這麼說呢?
  • 你的所有影像資料都能手機上看
    果然,在做完檢查後不久,高阿姨通過掃描紙質報告單上的二維碼,便查看到了自己的檢查報告和所有的原始影像資料,還能下載和授權分享給他人。「幾年檢查下來,家裡堆了很多膠片,時間一長,有些膠片丟了,即使保留著的膠片,我們也很難分清這些膠片是哪些檢查。每次來醫院複診,總會帶錯。」高阿姨說,「現在數字影像方便多了,以後在老家複查,帶個手機就能給醫生看檢查結果了。」
  • 絕對收益投資策略方法論:聚焦風險收益比 提高長期「勝率」
    于洋:先做了絕對收益,再去管理公募基金產品,會有不同的視角看待投資。對我來說,其實最關心的不是淨值漲幅,而是產品的回撤,希望給客戶提供不錯的調整風險後收益。當市場調整的時候,我們能跌幅較小,當市場上漲時,我們能跟上市場。
  • 臨床藥師能為患者帶來哪些價值?
    臨床藥師能為患者帶來哪些價值?只有少部分患者和家屬在藥學查房時能準確叫出「藥師」或「臨床藥師」。那麼,臨床藥師是幹什麼的?對患者又有著哪些幫助?臨床藥師起源於美國,在中國是一種新興職業。在美國一些大的醫療中心,普遍設有臨床藥學服務機構,臨床醫療團隊一般都配一名臨床藥師共同工作。在國內,目前看病開藥都是醫生在負責,臨床藥師主要是優化醫生的藥物治療方案。
  • 智能醫生的締造者 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
    多年來致力於用先進科技解決民生問題的推想科技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調集主創團隊,多方奔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特徵,推出了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為醫生提供了早期預警、快速篩查、鑑別診斷、病程進展分析等功能。並已陸續在北京、武漢等多地及海外多國上線使用,為科技抗疫和我國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強力支持,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讚譽。
  • 醫療AI 提高診斷效率,「數字醫生」為醫生減負又賦能
    智能成像 手術聯網提高診斷效率,打破空間局限,為醫生減負又賦能浙江麗水市人民醫院近日上線數坤科技研發的冠狀動脈CTA(CT血管造影)AI(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該系統利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可一鍵生成冠狀動脈的三維重建圖像,還可輔助醫生更快發現血管內斑塊,判斷斑塊性質,明確血管是否狹窄及狹窄程度,等等。
  • ...影像診斷科CT室主任吳寧:推進肺癌篩查早診 提高腫瘤影像診斷水平
    吳寧告訴科室內醫生:「醫術是醫生立身之本,不能為了搞科研、寫文章而放鬆臨床工作,要做讓患者信賴、能解決臨床問題的影像醫生。」PET-CT中心是一個年輕的科室,2006年成立之初僅有11名工作人員,吳寧說:「我當時臨時受命,沒有時間參加培訓,對我個人來說完全是白手起家,一點一滴摸索著走。」
  • 醫療影像AI幾秒看完的片子醫生要看半小時,準確率呢?
    影像醫生在人手緊張,同時又要面對大量複雜的影像情況下,難免漏診誤診。據樂晴智庫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的影像誤診人數約為5700萬。此外,患者拍片常需排隊預約。  而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影像科是被認為最直接和方便的。專注於人工智慧的第三方影像平臺匯醫慧影就利用醫學影像+AI來破冰行業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