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這本書被稱為群經之首,如果我們能夠讀懂的話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但《易經》的內容過於深奧,我們沒有一定的閱歷和功底的話是很難看懂的,甚至研究了一輩子的人都未必能夠徹底的讀懂。
一提到《易經》這本書給人的印象就是卜卦,說到卜卦基本都認為是迷信的,所以現在看這類書的人已經很少了,覺得我們現在科技這麼發達,再談卜卦就難免會跟不上時代了,其實不然,《易經》不只是卜卦這麼簡單,它還是一本哲學、自然發展規律和人文文化的書。
我們可以把它讀成哲學,也可以讀成人文,因為它的涉及面很廣泛,我們迷惑的問題都可以從這本書中獲得靈感,為什麼說是靈感而不是答案呢?因為我們讀古書邊讀邊要思考,然後自己領悟;不像現在的書籍答案都給寫出來了,只要把它記在腦子裡就可以,古人讀書是在修煉,現在讀書是在學知識,這其中的差異還是很大的。
《易經》雖然是一本幾千年前的書,到現在其實一點都不過時,我們研究它對我們人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我們不管是做人、生活、還是工作都是可以從裡面得到一些道理和規律的。
《易經》中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代表人生中的六十四種情境,這六十四種情境中都給了我們不同的解讀和指引,只要我們把它研究通了就可以順利的應對我們所面臨的困惑,所以我們不能把《易經》僅僅是看作一本佔卜的書,那樣的話我們就錯過了一部經典的書籍了。
我們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首先是要先會做人,做人首先就是要先修煉自己,一個人的成敗和自己的修煉境界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那麼我們從《易經》中又可以得到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易經》的第一卦是乾卦,乾卦代表天也是代表君子,乾卦中有六爻又代表人生的六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初九,潛龍勿用」,是代表人生還在學習和修煉的階段,人生在學習修煉的階段時就要專心致志不要有過多的雜念。
人生的第二個階段是「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就是通過了第一階段的學習和修煉可以出世入世了,可以進入社會施展自己的才華和實現抱負,通過多年的學習和修煉足可以應對自己身邊遇到的一些困難和人事物,自己所施展的才華也會得到更高造詣的大人物所認可的,因為自己的行為基本的符合道義和自然發展規律。
人生的第三階段是「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歷,無咎」,雖然已經掌握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和事物發展的一定規律,但資歷尚淺入世未深很多複雜的局面和事情還沒有遇到過,為人處事時還需要小心謹慎和虛心的向人學習才能不會偏離正道。
人生的第四個階段是「九四:或躍在淵,無咎」,經歷過了人生前面的三個階段可以大展身手了,有機會時可以大膽地去把握,因為有了足夠的人生閱歷可以讓自己對要做的事情應對自如,不會有什麼過大的差錯了。
人生的第五個階段是「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經歷過前四個階段到第五階段時已經實現人生抱負了,想要做的事情都已經實現了,可以跟當今的大人物平起平坐了。
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是「上九:亢龍有悔」,物極必反,人生已經發展到頂端的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人生到達頂端時難免會驕傲自滿忘記初心,旁邊人的話也很難聽得進去,所以就會開始犯一些錯誤,如果持續下去的話人生就很危險了,人生即便發展到了頂端也要謙虛謹慎,不驕傲自滿,不能違背道義。
乾卦說到上九這一爻也就是本卦已經說完了,但《易經》中乾卦和坤卦最後還加了「用九」和「用六」,乾卦和坤卦都是純陽和純陰卦,乾卦中的「用九」又表達了什麼呢?
先看看《易經》對「用九」的註解,「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我們一般習慣用群龍無首來形容一個團隊的渙散,一個團隊如果沒有首領的話肯定就亂了或者首領不稱職也會把整個隊伍帶的萬劫不復,那為什麼《易經》中說見群龍無首是吉呢?這完全顛覆了我們的認識,它到底是表達什麼意思呢?
乾卦這一卦都是純陽卦,代表的是君子,既然是代表君子我們就不能用普通人的觀念去理解,為什麼《易經》說見群龍無首是吉呢?其實就是說君子不爭,老子也說過「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君子只在乎如何的修煉自己,而不去與人相爭,不爭不代表沒有人生志向,而是做任何事情都順應自然規律,人在沒有能力時就要先提升自己的能力,當人修煉到了君子這一步時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就會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天的偉大不是跟誰爭來的,而是它自身到了那個地步就自然偉大了;其實「見群龍無首,吉」是表達做人的最高境界,因為君子之間是不需要首領的,君子的為人完全的做到了自律,君子處事完全的符合道義和順應自然規律處於人類的最上層,所以就無需首領了。